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美] 马克·吐温 页数:203 字数:225000 译者:贾文浩,贾文渊
Tag标签:无
前言
译序本书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塞谬尔·朗荷恩·克莱门斯,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幽默讽刺作家。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上,家境贫寒,十一岁便辍学,当过印刷作坊学徒、排字工、水手、领航员,其笔名就是表示水深十二英尺的领航术语。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他还当过兵,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小时候常和黑人孩子在一起玩,和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给他留下了终生的回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密西西比河畔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大部分著名故事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他据此写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日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作品,使他成为享誉全球的作家。文学界普遍认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优秀的作品。这部小说不仅孩子们喜欢读,大人看了也喜爱。作品刚问世就受到评论家的重视,后来一直受到文学界的推崇赞赏。海明威对这部小说的感情十分深厚,上学期间就能背诵下来,他甚至这样说:“全部美国文学都来自马克·吐温的一部作品,这就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书中的叙述者哈克是一个乡村酒鬼的儿子,既无知又迷信,有时轻信别人,但头脑十分机灵。他具有快活的天性,富于同情心而且宽容,在紧要关头能够当机立断,本能地做出正确决定。他不堪父亲的虐待,离家出走,随他一道逃走的还有一名逃亡的黑奴吉姆。两人乘坐一个木筏顺密西西比河向下游漂流,漫长的航行不时被种种冒险经历打断。航行途中,哈克遇到各种类型的人物,故事就是通过哈克的眼睛对生活在大河两岸的各个阶层的人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后来哈克摒弃了最初对黑人吉姆的种族偏见,逐渐表现出对他的尊敬和热爱。《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集中体现了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自然景色和人物刻画十分细致逼真,充满幽默诙谐的描述。对密西西比河上风光的描写尤其饱含深情,人物更是写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运用多种方言,包括密苏里的黑人土话,西南边疆极粗野的方言,还有一些方言的变种等。这些方言并不是作者想当然地臆造出来的,都是他直接听到的熟悉的和实际使用的语言,经作者加工提炼后再从人物嘴里说出来,显得特别自然流畅,生动逼真,而且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西南地区幽默文风盛行。马克·吐温从中汲取营养,将真实素材与幽默手法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全部作品中一以贯之。但幽默并不是他作品的唯一特色。在他幽默背后贯穿着他对美国当时社会生活的严肃看法和鲜明立场。不少作品批判了教会的伪善,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谴责了种族歧视、殖民政策等等。他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曾说“中国人民是优秀的民族,诚实勤劳,可靠可敬”。现在,我们把马克·吐温这部作品的译作呈献给读者,希望读者能像美国人读原著那样,毫无阻碍地欣赏这个已经讲述了一个多世纪的动人故事。
内容概要
小说描写了哈克贝利为了追求自由生活所经历的惊险离奇的故事。全篇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交相辉映,尖锐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讽刺以及浪漫传奇的描写浑然一体,形成了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风格。本书不仅是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惊险小说之一,而且是世界上现有的作品中最受欢迎和称赞的一部小说;它曾被美国电影界七次搬上银幕,达到了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高峰。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被福克纳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书中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遗嘱里解放了他。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乡村里贫穷律师家庭中,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75岁。其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书籍目录
译序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 你肯定不认识我,除非你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不过这倒也无所谓。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写出来的,他讲的大部分是真事。有些地方是夸大了,但大部分是事实。这算不了什么。一次谎也不说的人我还从来没见过,只有几个人例外,一个是波莉姨妈,大概还有那个寡妇,也许还应该算上玛丽。波莉姨妈——汤姆的波莉姨妈,还有玛丽和道格拉斯寡妇,那本书里都讲过——那本书大部分是真的;我刚才说过,不过里面有些夸大的地方。 对了,那本书是这样收场的:汤姆和我找到了海盗藏在山洞里的财宝,一下子发了财。我俩每人得了六千块——全是金币。把这些金币堆成一堆儿,看起来真叫人心花怒放。后来撒切尔法官把钱拿去存起来生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俩每人每天都能坐享一块金币——真不知道怎么才能花完。道格拉斯寡妇认了我做她的义子,说要把我教育好;可是在她家我总觉得过得太苦,这寡妇从来都是那么循规蹈矩、沉闷刻板,我实在受不了,就逃走了。我又穿上过去的破衣裳,钻进了我那个大木桶,觉得又自在又满足。可是汤姆·索亚找到了我,说他打算纠集一伙强盗,要是我回到寡妇家里规规矩矩,就可以加入。所以我就回去了。 寡妇对着我长吁短叹,说我是个迷失的羔羊,还一个劲儿骂,不过她并不是当真要伤我。她给我穿了身新衣服,搞得我缩手缩脚,浑身冒汗,好像关禁闭似的。这下可好,老日子又照旧开始了。寡妇开饭的时候一摇铃,你就得立刻来到餐桌前,在你的位置上坐好,还不能马上就吃,必须等寡妇低下脑袋,对着饭菜咕咕哝哝抱怨一会儿,其实这和饭菜毫不相干。就是说,哪一样东西都是单独做熟的,要是都搅在一块儿做成一桶大杂烩,各种味道混在一起,那可就好多了,她也就用不着抱怨了。 吃罢晚饭,她就取出那本书来,给我讲摩西和什么蒲草箱的故事;我心急火燎地想要知道这个人最后怎么样了;可她一直那么不紧不慢地讲,后来总算说到摩西已经死去很久了;听到这儿,我可就再也不关心他了,因为我对死人没兴趣。 不久,我的烟瘾犯了,就求寡妇允许我抽烟,可她不许。她说抽烟是不良习惯,不卫生,我必须把烟戒掉。有些人就是这样,对自己根本不懂的东西瞎讨厌。你瞧她唠唠叨叨讲个不停,可她讲的那个摩西和她毫不相干,对谁都毫无用处,因为他早死了。这还不算,我要做点有好处的事,她还穷挑毛病。她自己也吸鼻烟,当然了,这倒没什么,因为她总是自己动手。 她妹妹沃森小姐是个身材苗条的老小姐,戴着一副眼镜,最近才搬来和寡妇住在一块儿,这会儿拿着一本拼写课本逼着我学。她教我吃力地学了约莫一个钟头,寡妇才教她放松一下。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接下来的一个钟头真是无聊得要命,烦得我坐立不安。沃森小姐就说:“别把脚放在那儿,哈克贝利。”“别那样缩头缩脑,哈克贝利,挺直腰杆。”不一会儿,她就又说:“别那样打哈欠伸懒腰,哈克贝利,你怎么不能规矩点儿?”接着,她给我讲了那个坏地方这里指地狱。的许多坏处,我就说我真想到那儿去。她听了气得要命,可我并不是故意伤她。我只不过是想到个什么地方去;只不过是想换个样子,我又不是专门指哪个地方。她说我说的话是邪恶的,她本人就是死也不会说出这种话来。她要正正经经地活着,将来就能去那个好地方这里指天堂。哼,我可看不出她要去的那个地方有什么好,所以我打定主意不朝这方面努力。不过,这话我可没说,因为那会惹麻烦,没什么好处。
媒体关注与评论
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 早在1894年,我还不懂事时,就听过吐温先生的大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我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他教给我人情的温暖、生命的可贵。除了贝尔先生与莎莉文老师以外,我最敬爱的就是吐温先生了。——海伦·凯勒
编辑推荐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惊险小说之一,世界上现有作品中最受欢迎和称赞的一部。马克·吐温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福克纳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文学名著,问世100多年,被美国电影界七次搬上银幕。描写了哈克贝利为了追求自由生活所经历的惊险离奇的故事。 全景展现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交相辉映,尖锐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讽刺以及浪漫传奇的描写浑然一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