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年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罗曼・罗兰 页数:全2册 字数:1150000 译者:许渊冲
Tag标签:无
前言
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名著中,最能引起一代人共鸣的,可能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早在五十年代,这本书就是北京大学出借率最高的一部。到了六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批判了这部小说中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说也奇怪,“文革”十年浩劫之后,在北京大学,这部作品又成了三十几部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必读书之一。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影响力之大。为什么呢?罗曼·罗兰创造约翰·克里斯托夫的时候,是以音乐家贝多芬为蓝本的。贝多芬通过痛苦,争取欢乐的一生,对后来人具有典型的意义。
内容概要
本书原著是一部十卷二千页的小说,它是一个音乐天才的艺术发展过程的精雕细琢的记录。罗曼·罗兰描绘书中主人公的心灵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他还消除了法国与德国之间的艺术隔阂。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经历也就是每一个丢掉过去、开拓将来的天才人物的经历。1915年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由于这部巨著。如此巨著,值得一看。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
书籍目录
译序第一卷 黎明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第二卷 清晨 第一部 约翰·米歇尔之死 第二部 奥托 第三部 蜜娜第三卷 青春 第一部 于莱之家 第二部 莎冰 第三部 阿达第四卷 反抗 第一部 流沙 第二部 失落 第三中 解脱 作者和影子的对话第五卷 市场 第一部 第二部第六卷 安东妮蒂第七卷 楼中 第一部 第二部第八卷 女友第九卷 燃荆 第一部 第二部第十卷 新生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别了约翰·克里斯托夫后序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父母跑了过来,把他抱在怀里。现在,要看他们两个谁更温存体贴了,母亲给他脱了衣服,把他抱上床去,自己坐在床头,他不安静下来,她就一直待在床边。他的火气还没有消,他不肯原谅她,就假装睡着了,免得要拥抱她。他觉得母亲胆小心狠。他哪里想得到:母亲为了生活,为了把他养活,吃了多少苦头!甚至不得不狠下心来,违背自己的意愿,和他作对!等到他眼中无穷无尽的泪水流到了最后一滴,他才感到舒服一点。他哭累了,但是神经还太紧张,不能立刻入睡。白天看到的景象又浮现在他昏昏沉沉、半睡半醒的脑海中。尤其是那个小女孩,他似乎还看见她明亮的眼睛,翘起的小鼻子,瞧不起人的神气,披在肩上的头发,光着的小腿,说起话来稚里稚气,却又装模作样。他打了一个哆嗦,仿佛又听到了她的声音。他想起了自己在她面前显得多么傻,于是他感到对她的仇恨更加凶狠;他不能原谅她对他的侮辱,仇恨在咬他的心,他一定要侮辱她一次,要她也哭一场。但是用什么法子呢?他却挖空心思也想不出。看来她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为了消气,他却打着如意算盘。他幻想有朝一日会有权有名,她会爱上他。他凭空编造了一个荒唐的故事,结果居然真假不分,以为假更真了。她一厢情愿,患了相思病,但他不把她瞧在眼里。他走过她家门前,她躲在窗帘后看他;他分明知道,却装做满不在乎,并且有说有笑。他甚至故意出远门,要增加她相思的痛苦。他干出了大事——这里,他从祖父讲的英雄故事中选了几段——这时,她痛苦得真病倒了。她的母亲,就是那个高傲的夫人,来哀求他:“我可怜的女儿病得要死了。我求求你,来看她吧!”于是他来了。她躺在床上。她的脸色苍白,面容消瘦。她伸出手来。她说不出话,只是拉住他的手,又哭又吻。那时,他宽宏大量、和和气气地瞧着她,令人钦佩。他祝她恢复健康,答应让她爱他。故事编到这里,他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于是他几次三番,翻来覆去说自己说过的话,表明自己的态度,一直说得自己打瞌睡,这才消了心头的怨气,真个睡着了。等到他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另外一个白天:这个白天同上一个一样光明,但却不再那么无忧无虑:世界上的事起了一点变化。克里斯托夫已经知道了世上的不公平。家里有时日子过得很紧。这种日子越来越多。大家只好节吃省用。克里斯托夫看在眼里。父亲却是视而不见;他头一个把菜拣到自己盘子里,吃够再说。他夸夸其谈,哈哈大笑,自得其乐,全不管妻子望着他拣菜时无可奈何的目光,勉强做出的笑容。大盘子里的菜经他挑挑拣拣之后,已经空了一半。路易莎给孩子们分菜,每人两个土豆,轮到克里斯托夫的时候,往往大盘子里只剩下了三个,而母亲还没有吃。他不等土豆到他面前,早已心中有数。他拿出勇气,装出不在乎的神气说:“我只要一个,妈妈。”她有点不安了。“两个吧,跟大家一样。”“不,我求你,一个就够了。”“你不饿吗?”“是,我不大饿。”但是她也只拿一个。他们两个剥皮都很仔细,把土豆切成小块,尽量慢慢地吃。母亲瞧着他,等他吃完了就说:“你把这个也吃了吧!”“不要,妈妈。”“难道你是病了?”“我没有病。是吃够了。”有一次父亲怪他推来让去,就毫不客气地把最后一个土豆也吃了。从此克里斯托夫多了个心眼,把剩下的一个放在自己的盘子里,留给小弟弟恩斯特,因为他很贪吃,一分完菜就斜着眼睛盯着哥哥的盘子,最后问道:“你不吃吗?那给我吧,好不好?克里斯托夫!”唉!克里斯托夫多么恨他的父亲,恨他从来不为他们着想,恨他想也不想就吃掉了他们那一份!他越饿越恨,恨不得要对他说出来;但反过来一想:他还没有挣钱,没有权这样说。父亲多吃的面包是他自己挣的。他还不能自立,是家庭的负担,还没有发言权。将来再说吧——只要能活到那一天。唉!可别先饿死了!……他忍饥挨饿,受的痛苦比别的孩子都多。需要狼吞虎咽的空肚子在受煎熬;有时他饿得浑身发抖,头晕脑转,胸口仿佛有个螺旋钻在往下打洞,越往下转,洞就越大。但他不叫饿;他感觉得到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母亲的眼睛,所以他就装出没事的样子。路易莎心里很难受,她模模糊糊猜得到:儿子少吃一口,是让别人多吃一口;这个想法才压下去,又会涌上心头。她也不敢寻根问底,要克里斯托夫说出真相;因为说了真话,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自己也是从小挨饿,成了习惯。既然没法填饱肚子,埋怨有什么用?的确,她自己身子弱,吃得少,哪里猜得到:儿子挨饿的痛苦要大得多啊!
后记
六十年前,我读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欣喜若狂;六十年后,我读许渊冲译《约翰?克里斯托夫》,喜出望外。克利斯朵夫是我的老朋友,克里斯托夫是我的新朋友。温故知新,心心相印。傅雷生于一九0八年,比我大十岁;许渊冲生于一九二一年,比我小三岁。我和许渊冲是西南联大同学,他在外文系,我在数学系。当年我们发黑如漆,风华正茂;如今我们白发苍苍,饱经沧桑。我们都到了所谓耄耋之年。可喜的是我们都有一颗年轻不老的赤子之心。我读过他写的《追忆逝水年华》和《诗书人生》,写得很精彩,我很喜欢。傅雷的全译本出版于一九
编辑推荐
《世界文学文库(插图本):约翰·克里斯托夫(套装共2册)》是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