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文集

出版时间:1997-2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陈书良  页数:569  
Tag标签:无  

前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内容概要

  《梁启超文集》作者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大政治家,大文豪,大学者,本世纪最大的悲剧人物。他一生著述一千四百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恣肆汪洋,当时“一纸负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哭,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击节赞赏。梁启超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风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风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刃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炊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失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中。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之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作者简介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编者:陈书良,出生于湖湘书香世家。高中毕业后适逢文革,盐车长坂而自学不懈。1978年考取武汉大学魏晋隋唐文学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曾任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现为湖南商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文史馆馆员。学术上服膺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治学方法,承继朴学传统,醉心六朝文化,独立特行,著作甚丰,人称“六朝人物”。

书籍目录

政论变法通议自序(1896年8月9日)论不变法之害(1896年8月19日)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896年8月29日——1897年9月17日)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896年8月29日——1897年9月17日)论学会(1896年11月5日)论报馆有益于国事(1896年8月9日)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1896年10月27日)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1897年10月6日)说动(1898年2月11日)论湖南应办之事(1898年4月5日——4月7日)政变原因答客难(1899年1月12日)论保全中国非赖皇帝不可(1899年3月22日)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1899年10月15日)少年中国说(1900年2月10日)呵旁观者文(1900年2月20日)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1901年5月28日)立宪法议(1901年6月7日)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1901年6月16日、7月6日)过渡时代论(1901年6月26日)灭国新法论(节录)(1901年7月16日——8月24日)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12日,10月22日)《清议报》-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节录)论公德(1902年3月10日)论自由(1902年5月8日、22日)论进步(1902年6月20日、7月5日)论私德(节录)(1903年10月4日、11月2日)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1902年2月8日)中国之旧史(1902年2月8日)史学之界说(1902年3月10日)论正统(1902年7月5日)论立法权(1902年2月22日)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2月22日)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19(902年3月10日)政治学学理摭言(1902年9月2日、10月16日)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902年11月14日)新民议(1902年11月30日、12月30日)《饮冰室文集》原序(1902年11月)释革(1902年12月14日)拟讨专制政体檄(约1902年下半年)答和事人(1903年12月2日)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1904年2月14日)新大陆游记(节录)(1904年2月)《社会主义论》序(1907年2月)政闻社宣言书(1907年10月7日)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1910年11月2日)新中国建设问题(节录)(1911年10月一11月)中国立国大方针(节录)(1912年4月)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1913年6月16日)吾今后所以报国者(1915年1月20日)痛定罪言(1915年6月20日)复古思潮平议(1915年7月20日)辟复辟论(1916年5月)《曾文正公嘉言钞》序(1916年)《改造》发刊词(1920年9月15日)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1922年8月20日)-_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约1922年12月)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2月)人生观与科学(1923年5月29日)无产阶级与无业阶级(1925年5月1日)传记戊戌六君子传(1899年1月)康广仁传杨深秀传杨锐传林旭传刘光第传谭嗣同传随感西学书目表后序(1896年)倡设女学堂启(1897年11月15日)湖南时务学堂札记批(节录)(1897年冬)成败(1899年9月5日)英雄与时势(1899年9月15日)文野三界之别(1899年9月15日)养心语录(1899年9月15日)国权与民权(1899年10月15日)破坏主义(1899年10月15日)善变之豪杰(1899年10月15日)豪杰之公脑(1899年12月13日)答客难(1899年12月23日)忧国与爱国(1899年12月23日)傀儡说(1899年3月22日)惟心(1900年3月1日)慧观(1900年3月1日)烟土披里纯(INSPIRATION)(1901年12月1日)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1902年2月8日)文明与英雄之比例(1902年2月8日)干涉与放任(1902年10月2日)中国之社会主义(1904年2月14日)三十自述(1902年12月)杂答某报(节录)(1906年9月3日)讲演湖南时务学堂答问(节录)(1897年冬)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1912年lo月22日)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1915年9月4日)在中国公学之演说(1920年3月20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人权与女权(1922年11月6日)情圣杜甫(1922年)屈原研究(1922年11月3日)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1923年1月13日)梁任公对于时局之痛语(1923年1月)书信诗词附录

章节摘录

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896年8月29日——1897年9月17日)去岁李相国使欧洲,问治国之道于德故相俾士麦,俾士麦日:“我德所以强,练兵而已。今中国之大患,在兵少而不练,船械窳而乏也,若留意于此二者,中国不足强也。”今岁张侍郎使欧,与德国某爵员语,其言犹俾相言。中国自数十年以来,士夫已寡论变法,即有一二,则亦惟兵之为务,以谓外人之长技,吾国之急图,只此而已。众口一词,不可胜辨,既闻此言也,则益自张大,谓西方之通人,其所论固亦如是。梁启超日:“嗟乎,亡天下者,必此言也。吾今持春秋无义战,墨翟非攻,宋}开寝兵之义,以告中国,闻者必日:以此孱国而陈高义以治之,是速其亡也。不知使有国于此,内治修,工商盛,学校昌,才智繁,虽无兵焉,犹之强也,彼美国是也。美国兵不过二万,其兵力于欧洲,不能比最小之国,而强邻眈眈,谁敢侮之。使有国于此,内治隳,工商窳,学校塞,才智希,虽举其国而兵焉,犹之亡也,彼士耳其是也。土耳其以陆军甲天下,俄土之役,五战而土三胜焉,卒不免于今日,若是乎国之强弱在兵,而所以强弱者不在兵,昭昭然矣。今有病者,其治之也,则必涤其滞积,养其荣卫,培其元气,使之与无病人等,然后可以及他事,此不易之理也。今授之以甲胄,予之以戈戟,而口尔盍从事焉,吾见其舞蹈不终日,而死期已至也。彼西人之练兵也,其犹壮士之披甲胄而执戈铤也,若今日之中国,则病夫也,不务治病,而务壮士之所行,故吾日亡天下者,必此言也。然则西人曷为为此言?日:嗟乎,狡焉思启封疆以灭社稷者,何国蔑有?吾深惑乎吾国之所谓开新党者,何以于西人之言,辄深信谨奉,而不敢一致疑也。西人之政事,可以行于中国者,若练兵。

编辑推荐

《梁启超文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梁启超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买回来一看,质量极差,出版日期竟然是2009年1月,纸张质量极差,印刷不好,错别字不少。
  •   有点像盗版,纸质不好,很轻
  •      一向不善谈、回避谈政治,可谈到梁先生便不得不为之。作此文对我来说实在是有点难度,一来我等无名之徒实在没资格对先生品头论足;二来实在不想论政治。但看完梁先
      
      生文集两三天来,几乎每天都在告诉自己必须写点什么,一为表敬意之情;二为表歉意。
      
       先从歉意说起。
      
       初次接触先生是在历史课本上,中国近现代史,必修。辫发,标准满清装束。书上说先生在内的七君子接洋务运动之后推维新变法开始从制度上思考中国的走向,但因对国情
      
      了解不够失败,后因反对国民革命沦为保皇派,成政治之落后份子。
      
       那个为了考试而生存的时期,我没有怀疑他们给先生下的定语,甚至在读过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后虽满腔热情也不曾改变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先生文集放手上很久了
      
      ,都没去看。实在歉意。若不是这次跟风追潮,看《大革命与旧制度》,继而为了完成年前看书任务选择篇幅较小的《孙文学说》,而后想,这不,大学里已看过《毛选》,现又
      
      刚看完《孙文》,先生文集就放在手上,要不春节前看完了,在《大革命与旧制度》理论指导下一观那风云时代制度的革命。不论政治,且听风声,岂不妙哉!
      
       中国教育大约一直都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线进行着,所以大凡认得字的中国男人平日闲谈、酒席之间总免不了政治话题,更别说那些著书立传为文墨而生的人。近代
      
      以来,国情如斯,英豪倍出,便有了先生这样以专论政治而独成一峰的人物。
      
       我要写梁先生,是因为拜读其文后发现:梁启超之前,中国无政治。
      
       晚清乱世,帝制无以为继。仁义礼耻慢慢崩坍,国之将乱天下共知。纵然有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等仕大夫想力挽狂澜,也只不过古之权术游戏内尽全力维系着那
      
      游戏规则而不能够,如历朝晚期一样。
      
       幸时代有梁启超,创报扬法,讲学论政,国风为之而改,当我读先生文时,其对西方各国制度文明的了解比我这个100多年后信息时代的人还要全面透彻,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不仅仅是我,先生之文影响之深,让袁世凯称帝无望,中国少了一个朝代轮回;国父孙文先行一步创民国,青天白日之下立五色旗;伟人毛泽东论及梁启超时,也说少年时代是
      
      先生首开其思。
      
       我读先生文,首先感到的是那种学贯中西的磅礴之气。中外史志信手拈来;臧否人物针针见血。 专制、民主专制、人民民主,这些我们现在都还在探讨的事情,先生一百年
      
      前就已经将其一一道来,浅显但清晰,对我这样接触外文较少的人来说,竟仍感到一股清新之气。在他那个时代,他选择了一条他自认正确的道路,现在看来,就其所处地位及当
      
      时环境而言,至少不算错。只是世道风云,瞬息万变,其预言若人民民主观念树立不起,必出英雄创民主专制之政府,身后二十年,果不其然。
      
       作此文,并不是要谈政治,能回避,定要回避。我敬梁启超,敬其为人及其文,政治主张,实不想多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