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法】托克维尔  译者:宋易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可以肯定,我现在发表的这本书并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这样的历史早就有人栩栩如生地写过,我不想再去重复。这本书是对这场大革命的研究。1789年,法国人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民都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最大努力,把自己的命运一分为二,把过去与将来分隔在一道鸿沟的两边。为此,他们小心谨慎,害怕将以往的东西带到他们的新天地:他们为自己规定了各种各样的限制,要把自己塑造成与父辈完全不同的模样。他们全力以赴地要让自己焕然一新。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在这项极为独特的事业中,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与外人所想象的和他们自己最初所想象的相比,要小许多。我坚信,他们在无意识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甚至可以说,他们正是使用这一切去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残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即便这并不是他们情愿做的事情。因此,如果想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就需要暂时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法国抛诸脑后,而去考察那早已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我在这里想要做的就是这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所付出的努力与我想象中的相比,更加艰苦。有关君主制的最初几个世纪、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历史,已经有大量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当时发生的各种事件,也清楚了其不同时期的法律、习惯、政府精神与民族精神。但对18世纪,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人花心思同样地、详细地加以研究。我们自以为对18世纪的法国非常了解,是因为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了闪耀在它表面上的那道光芒,是因为我们手中有当时最杰出人物的历史细节,是因为机智或雄辩的批评家们,早已让我们对18世纪那些声名赫赫的大作家们的著作耳熟能详了。但是,对于当时处理事务的具体方式、各种制度的真实实施状况、各阶级相互之间的准确地位、被人视若无睹的阶级的境况与感情,直到其舆论风尚,我们拥有的都不过只是一些模糊不清的,甚至往往是错误的认识。我想要深入到的,是旧制度的心脏。它同我们在年代上离得非常近,只是因为大革命,才将之与我们分隔开来。为达到目的,我不但重新阅读了18世纪的名著,还研究了相当数量不怎么知名也不应该知名的著作,这些著作算不上精耕细作的作品,却更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我仔细地阅读了全部公共文告。大革命前夜,在这些公共文告中,法国人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好恶。省三级会议和后来省议会的会议记录,就此为我提供了相当多的启示。对1789年三个等级起草的陈情书,我进行了重点的研究。这些陈情书的手稿长达数卷之多,它们是法国旧社会的遗嘱,体现了它的最高愿望,也真实地反映它的终极意志。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献。但是,我认为它还不够。在行政机构强大的国家里,思想、梦想、痛苦、利益和情绪,早晚有一天会暴露在政府的面前。在大量翻阅了政府档案之后,就能够对它的统治手段形成一种准确的概念,也可以很快地清楚整个国家的状况。今天,倘若我们将当时内政部和各省案卷中无以计数的密件,全部让一个外国人去看,他对我们的了解,可以很快就超过我们自己。读者将会看到,在18世纪,政府的权力已经非常地集中,极为惊人地强大而活跃,它不断地资助、阻止或者核准某项事业。它的各种承诺和给予都同样地多如牛毛。它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施加其影响,既要主持方针政策,也要插手于每家每户,甚至是每一个人的私生活之中。它从来就没有表现出任何张扬的习性,因此,人们在它的眼前也敢于暴露出自己最隐秘的缺陷。我用了很长时间,在巴黎和几个省研究政府留下的档案。果然,正如我所料想的那样,在那里,我发现了最为鲜活的旧制度,它的思想、激情、偏见和实践。每个人都自由地使用着自己的语言,暴露出他们隐藏得最深的思想。我从当代人从未看见过的这些资料中,得到了他们所缺乏的与旧社会相关的许多概念。随着这项研究的逐步深入,在当时的法国,我十分惊讶地看到了多如牛毛的今日法国的突出特征。从中,我发现了很多原本认为是来自于大革命的情感,发现了很多我原本认为只可能来自于大革命的思想,以及只可能产生于大革命的习惯。我不时地触及到那些深深地植根于这片古老土壤中今日社会的脉络。越接近于1789年,我就能够越清晰地看见产生大革命的精神是怎样形成、诞生和壮大的。这场革命的全部面貌慢慢地在我眼前逐一展开。它已经预示了它的性格和特点,这就是它自身。在这里,我不仅仅只是发现了革命在它开始之时所作所为的原因,甚至还发现了它的长远目标的预兆。大革命有两个大相径庭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法国人仿佛想要将以往的所有东西全部予以摧毁;在第二个阶段,他们又想要将已经被其抛弃的东西部分地予以恢复。1789年,在旧制度里有相当部分法律和政治习惯突然消失,又在几年之后重新出现,就像有些河流隐埋于地下,又在不远处重新出现,让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的却是同样一条河流。在我献给公众的这本著作中,其主要目标是想阐明,这场几乎是在整个欧洲同时筹划的伟大革命,为什么其爆发的地方只是在法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为什么它仿佛只是自发地滋生于它将要摧毁的社会,最后,旧君主制为什么会如此彻底、如此突然地垮台。从思想上而言,我正在进行的这本著作并不应该到此结束。假如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我的目的是穿过这场漫长革命的上升与下沉、繁荣与枯萎,去追踪这些法国人——就在不久之前,我还在旧制度下和这些由旧制度养育的人们亲密相处——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中变化、改造,但其本质却没有任何改变,他们不断地反复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使其面貌有所改变,但始终都能够轻易地加以辨认。首先,我要和他们共同去经历1789年开始的那个时期,在那时,对平等和自由的热爱同时充满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不但想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制度,也想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制度;不但想要摧毁种种特权,也想要创立种种权利,并确认其神圣性。这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即便它有各种错误,人们依然会世世代代纪念它,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它还会让一切想要侵蚀或奴役他人的那些人寝食难安。在对这场大革命的进程进行简明的梳理时,我想要说明的是:同样是这些法国人,他们究竟是因为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过失,而最终摈弃了他们的最初目的,忘记了自由,只想着成为世界霸主的平等的仆从。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为强大、也更为专制的政府,是以怎样一种方式重新夺取并集中了一切权力,废除了人们付出如此昂贵代价之后换取的全部自由,只留下有名无实的自由的表象。这个政府是怎样将选举人的普选权贴上了人民主权的标签,而选举人则因为不了解真相,不能共同商讨,也没有选择的可能。它又是怎样将议会的屈从和默许无限地放大为表决捐税权。与此同时,它还解除了国民的自治权,撤销了权利的各种重要保障,取缔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这些全部都是在1789年所取得的最宝贵、最崇高的成果——而它竟然敢于以这个伟大的名义自我标榜。我一直写到大革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它的业绩、新社会也已诞生之时。然后,我将对这个社会本身加以考察。与过去的社会相比,我要努力区分它在哪些地方类似,在哪些地方不同,在这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中,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最后,我将努力于推测我们的未来。这本书的第二部已经写出了部分草稿,因为还不够成熟,暂时不能公之于世。我是否有精力去完成它?有谁能弄得清楚呢?与民族的民运相比,个人的命运更其模糊难测。我希望在写作这本书时能够不持偏见,但是我不敢说我写作时可以没有激情。一个法国人在谈及他的祖国,想到他的时代时,居然可以无动于中,这是绝对难以让人容忍的。我承认,在对旧社会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时,我从来就没有将新社会置于一个完全无关的境地。我不仅仅只是要清楚病人的死因,更要清楚怎样才能够让免于死亡。我就像一个医生,尽力在每个坏死的器官里去寻找生命的规律。我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描绘出一幅格外精准、同时又能起到教育作用的图画。因此,每当我从先辈身上发现某种我们已经丢失,然而又是必须的坚毅刚正的品德——真正的独立精神、对伟大事物的喜爱、对我们自身和事业的信仰——时,我便将之突显出来。同样地,每当我从那个时代的法律、思想、风尚中发现吞没过旧社会,直到今天依然煎熬着我们的某些弊病的陈迹时,我也会特意地加以揭露,便于人们清楚地分辨出它们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恶果,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它们仍然有可能在我们身上继续作恶。我声明,为达以上目的,我不惜得罪任何人,无论其是个人、阶级,或者是舆论、回忆,也无论其是多么让人敬畏。我在这样做的同时总是带着歉意,但从不因此而感到内疚。但愿那些因了我的缘故而感到不快的人,在考虑到我的正直无私的目的时,可以对我有所宽恕。也许有很多人会对我在这本书中所表达的、一种对自由极其不合时宜的热爱进行指责,他们欲要使我相信的是,在法国,现在根本就没有人会关心自由。我真切地希望,那些对我进行责难的人能够考虑到,我对自由的热爱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拥有的品质,它并不是来自于今天。20多年之前,在谈到另一个社会时,我就几乎是逐字逐句地完全复制了人们现在将要读到的内容。在未来的黑暗中,人们已经可以明了三条十分显著的真理。第一条是,今天,全世界的所有人都被一种无以名状的力量所驱使,人们虽然有控制或者减缓它的可能性,但却无法战胜它,它有时是轻轻地、有时又猛烈地推动人们去摧毁贵族制度。第二条是,在世界上的所有社会中,长期以来一直最难以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恰好正是那些贵族制已经不复存在和无法再继续存在下去的社会。最后,第三条真理是,没有任何地方,与专制制度产生的后果相比,能够超过其在上述社会中的危害。因为与任何其他政体相比,专制制度更多地助长了这种社会所特有的各种弊端,这样,就推动着它们跟随其原本的自然趋势,逐渐地朝着那个相同的方向发展。在此种类型的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再没有种姓、阶级、行会、家庭的任何联系,他们一心关注的只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只考虑自己,蜷缩于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公益品德完全被窒息。专制制度非但不与这种倾向作斗争,反而使之畅行无阻;因为专制制度夺走了公民身上一切共同的感情,一切相互的需求,一切和睦相处的必要,一切共同行动的机会;专制制度用一堵墙把人们禁闭在私人生活中。人们原先就倾向于自顾自:专制制度现在使他们彼此孤立;人们原先就彼此凛若秋霜:专制制度现在将他们冻结成冰。在此种类型的社会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封不动、稳如泰山的,每个人都心如悬旌,生怕地位下降,并拼命地向上爬。这时,金钱成为了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它同时还具备了一种特殊的流动性,它在人们手中不断地转换,不断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处境,使其家庭地位升高抑或降低,因此,几乎没有人不曾拼命地攒钱或赚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喜爱、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一时之间成为了最普遍的感情。这种感情轻而易举地在所有阶级之中传播,甚至深入于历来与之没有任何瓜葛的阶级中,如果对其不加阻止的话,很快就会让整个民族委靡不振、自甘堕落。然而,就本质上而言,专制制度却支持和助长这种感情。这些让人意志颓丧的感情对专制制度有着莫大的好处。它让人们的思想脱离于公共事务之上,使之在想到革命的时候,就会全身心地颤栗,只有专制制度才能为他们提供秘诀和护佑,使那些贪得无厌的心灵肆无忌惮,对人们以不义之行攫取不义之财的行为听之任之。如果没有专制制度,这类感情也许依然会变得强烈;而有了专制制度,它们就占据了统治地位。与之相反,只有自由才能够在这类社会中,同其固有的各种弊端进行斗争,使社会不至于从这道斜坡往下滑。实际上,只有自由才能够让公民摆脱那种孤立无助的境地,推动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接近,因为公民地位的独立性,导致了他们生活在一种孤立的状态中。只有自由才能够让他们感到温暖,并一天比一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公共事务中,需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让对方清楚自己的想法,友善地对待他人。只有自由才能够让他们摆脱对金钱的膜拜,摆脱庸常生活中个人琐事的烦扰,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意识到、感觉到,祖国的利益超过一切,祖国就在眼前。只有自由才能够无论其在何时何地,都以更强烈、更崇高的感情取代对一己幸福的沉溺,让人们拥有比发财致富更伟大的雄心壮志,并且创造知识,让人们可以轻易地识别和判断人类的善恶。一个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有可能会变得富裕、文雅、华丽,以至于辉煌,并因为其普通百姓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显得强大。在那里,可以看到私人品德、家庭良父、忠厚商人和值得敬重的产业主,甚至还能够见到杰出的基督徒,因为他们的祖国不在尘世,而他们宗教的荣光则立足于最腐朽的时尚中,在最败坏的政府下,造就出杰出的基督徒:罗马帝国最腐朽的时代,曾经就充满了这种杰出的基督徒。但是,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你绝对不可能在此类社会中见到伟大的公民,特别是伟大的人民,我还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只要平等同专制穿上了连裆裤,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就永远都会不可遏制地下降。我在20年以前想要说的就是这些。我认为,从那个时候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可以让我改变当时的思想。当自由备受欢迎之时,我表达了我对自由的赞美;当自由受到抛弃之时,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赞美,对此,人们想必不会嗤之以鼻。此外,请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就算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我的大部分反对者的分歧,也许要比他们自己认为的小得多。一个人,如果他所属的民族有着擅长于享用自由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却生来就低三下四地仰仗于某个同类者的好恶,而不去遵从他亲自参与订立的法律,我们不妨问一问,这样的人称得上是一种什么人?我认为这样的人其实并不真正地存在。就算是专制者本人,他也从来就不会否认自由的美好,只不过这种自由是只有他才配拥有的。对这一点,大家并没有多大的分歧,分歧在于对人的尊重程度。因此,严格而言,人们对专制政府的喜爱与他们对国家的轻蔑保持着彻底的一致性。要想让我也紧随这样一种潮流,恐怕绝非指日可待的事情。可以丝毫不带夸饰地说,我现在发表的这本书算得上是一项浩繁工作的成果。其中一些章节即便很短,却用掉了我一年多的研究时间。

内容概要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托克维尔企图解释那些构成时代主要环节的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叙述史实。力求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以事实判断作为价值判断的前提。“为后世留下自己的痕迹”。尽管他也参政议政,但他自信“立言”比“立功”更适合自己的性格。
在托克维尔的著作中,人们发现,革命何以发生,何时发生,有何后果,对于那些仍然坚持专制制度的国家来说,依然是无法预料的事情。革命的发生并非因民不聊生,希望往往蕴含着更大的危险。它颠覆了所有人对革命的“常识”。
中国正处于另一个十字路口,人们对于变革的渴望日益浓烈。对变局和改革不能没有思想准备和危机意识,“改革”中如何避免“革命”,民主和平等都需要自由来支撑。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译者:宋易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旧制度与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他出身于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卷 第一章——大革命爆发时,人们对它有不同看法 第二章——人们过去认为, 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摧毁宗教特权和削弱政治特权,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章——为什么说大革命是一场以宗教革命的形式所展开的政治革命,其原由是什么 第四章——整个欧洲几乎拥有完全相同的制度,它们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濒临崩溃的 第五章——法国大革命的独特成就是什么 第二卷 第一章——法国人民为什么比其他国家人民更憎恶封建权利l58 第二章——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的产物,而非大革命和帝国的成就 第三章——今天的政府管理监督体制,也源自旧制度 第四章——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仍然是源自旧制度 第五章——中央集权制建立在旧制度的框架上,而不是推翻重来 第六章——旧制度下的行政风尚 第七章——法国何以在欧洲成为特例:其首都汲取了整个帝国的精华而力压外省 第八章——法国的民众同化度最高,近乎千人一面 第九章——千人一面却又彼此冷漠, 他们是怎样被切割成比过去更多的陌生小团体的 第十章——政治自由的沦丧和社会各阶级的彼此分离,它们怎样引爆了摧毁旧制度的大部分弊端 第十一章——旧制度下的自由包括哪些类型,它们对大革命有什么影响 第十二章——社会文明有了全方位的进步,为什么18世纪法国农民的生活还赶不上13世纪 第三卷 第一章——18世纪中期, 文人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家的原因及其后果 第二章——在18世纪的法国人身上,非宗教倾向何以造成了一种普遍居优的激情,它对大革命的特异性又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章——为什么法国人先要改革,后要自由 第四章——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为什么繁荣反倒加快了大革命的进程 第五章——为什么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反倒激怒了人民 第六章——政府对人民实施革命教育的几种方法 第七章——为什么一次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引发了政治革命,它的结果又会如何 第八章——大革命是怎样从过去的事物中自动产生的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18世纪,教区官员的名称和数量因其所在的省份而有所不同。从古老文献中我们得知,在地方生活活跃时,官员数量增多;地方生活停滞时,官员数量减少。在18世纪的大部分教区里,官员分为两类:一种是征税员,另一种是理事。一般情况下,他们由选举产生,或被认为是选举产生。但他们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工具,而非社区的代表。收税员根据总督的直接命令征集人头税。理事受总督代理的日常领导,代表后者处理有关公共秩序或政府的全部事务。当事情关系到自卫队、国家工程和一切普通法的执行时,他就成为了总督代理的首席代表。 如同前面所述,领主被排除出了政府的所有事务。他不再监督和协助,此前,对这些事的过问维持着他的力量。随着其力量的逐步削弱,他已经不再这样做。如果现在邀请他参与这些事务,反而是对他自尊心的伤害。他虽然已不再统治,但其存在和他的种种特权却对教区有所妨害,以至于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区管理机构,以取代其统治。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独来独往、得天独厚的特殊人物,他在教区里破坏或者削弱了一切法规的权威。 正是由于他的原因,那些富裕而有知识的居民都陆续逃到了城市,教区内除了领主以外,剩下的就只有无知而粗俗的农民,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能力领导和治理公共事务。我在下文中将对此详加论述。蒂尔戈说得对: “教区就是一片茅屋和与茅屋一样被动的居民。” 在18世纪的行政公文里,触目所及都是人们对教区征税员和理事无能、迟钝、愚昧的怨言。大臣、总督、总督代理以及贵族都对其抱以怨言,但却没有人追究其原因。 直到大革命之前,法国农村教区在其管理制度中,仍然保留着一部分其在中世纪的民主特色。在选举市政官员或讨论公共事务时,村里的钟声便会响起,让农民到教堂门廊前相聚,穷人和富人一样有权出席。当然,在会议上,既没有真正的磋商,也没有投票表决,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此,一位特别请来的公证人会收集各种不同的发言,保存在会议纪要中。 如果把这些徒有其表的自由和真正自由的缺失进行对比,就不难看出,即便是最专制的政府,也会与某些最民主的形式相结合,既压制了人还要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教区的这种民主会议虽然可以充分地表达各种心愿,但和城市政府一样,它却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只有当别人让它张嘴时,它才能说话,因为只有在得到总督批准,并且如同当时的人所说般,需要身体力行地“服从尊愿”,才能召集会议。就算会议取得了—一致意见,它同样不可以自作主张,不能出售、购买、出租、申辩,除非得到御前会议的批准。如果想对被风损坏的教堂房顶进行修补,或者重新翻修本堂神甫住所坍塌的墙垣,都必须得到御前会议的裁决。距离巴黎最远的农村教区和最近的教区一样,都得服从于这种规定。我曾看到一些教区请求御前会议,批准其25里弗尔的支出。

编辑推荐

《旧制度与大革命》编辑推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反复推荐!为什么社会的繁荣反而会加速革命的到来? 为什么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反倒激怒了人民?为什么人们变得越来越相似,却又彼此漠不关心?革命与改革有什么不同,两者一定都会引起流血和动乱吗?以史鉴今,未雨绸缪,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名人推荐

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虽然语言很平实,像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聊天,但要读懂它还是需要有点世界近代史、法国革命史的知识准备;而且它微言大义,内涵极深,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因而要读很多遍才行,仅“看一下”是不够的。——高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的急剧转型进程中。中国今天遭遇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很多都是当年西方发达国家都曾经遭遇和面临过的。因此,深入探讨法国革命的根源、意义和教训对今天的中国来说仍有现实意义。——寒竹 《中国力》作者,海内外著名时评家法国大革命前的一个奇特现象是,政府官员——就是那些特权者,喜欢当着人民的面高声议论那些折磨人民的残酷的、不公正的行为;他们相互揭发政府机构骇人听闻的种种罪恶。他们用动听的辞令描绘人民的苦难和报酬低劣的劳动:他们试图这样来解救人民,结果使人民怒气冲天!官员们似乎有意刺激群情,而不是满足人民的需求。——何兵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读着托克维尔的书,想着中国的那些事儿。30多年开足马力的前进,让中国人尝到了市场经济自由带来的甜头,让一部分人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也让阶层之间的矛盾凸显。今天的中国走到了改革的关口,不改革,无活路,想改革,又怕风险太大,代价太大,失去太多,因而,不能不从托克维尔的洞见中寻找些思想资料以资借鉴。——刘锋 法学博士,独立学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旧制度与大革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P8,倒数第11行,“第三条真理是,没有任何地方,与专制制度产生的后果相比,能够超过其在上述社会中的危害。”在网上找了个商务版对照,“第三条真理是,没有哪个地方,专制制度产生的后果比在上述社会中害处更大”。“上述社会”是指第二条真理所说,“贵族制已不存在或不能存在下去的社会”。书中还有许多如此“通顺”的英式中文!优劣自见。这个版本,是由英文译本转译过来的——不是由法文直接翻译的——据说是根据2009年的英译本译出,并参考了1955年、1998年另外两个英文译本,难道这三个版本的英译者都将法文译得如此不通?法文对于英国人来说应该比理解中文容易吧?(请读者笑笑)接下来的这一自然段,P8,倒数第6行起,至,P9,第7行,整整一个自然段,竟然和商务版(冯棠译)一模一样!!!亚马逊应该下架这本书,并向供货商追究责任,同时也应该向广大客户有个交待。我给五星,是因为这本书本身的价值!以及亚马逊本身的信誉!!
  •   大家不要上当,掏正版钱给我盗版书。
  •   满九十九送的,虽然之前一直想买别的版本,这本纸张感觉很粗糙,不知是不是正版
  •   内容暂不评论,但是插图、印刷和排版都很糟糕,建议有兴趣阅读此书的朋友购买别的版本的!新版本的未必比经典版本优秀,至少在印刷上如此,再一次得到印证~!
  •   赠送就赠送嘛,还送了这么一本印刷纸质捉急的,塑料包装里面是湿了的。最精美的插图都是黑白的...早说清仓啊
  •   也許這本書的內容不錯讓上一位評論者打五分,但是這本書質量實在太差了。首先,書的封面很像街邊的盜版書,過於平整光滑,書不算厚。其次,裏面的紙張質量很差,像草紙一樣。還有書上說是“最精美插圖版”,算了算了,裏面的圖是黑白色的,暗而且看不清楚。不知道何以稱得上是“最精美插圖”?朋友告訴我說這是盜版書。我覺得這件事發生在亞馬遜身上特悲哀,因為我一直是亞馬遜的忠實客戶。不希望我曾經喜歡的地方成為盜版書集中營。最近亞馬遜的配送不知出了什麼問題,記得原先都是隔天送達,現在買了幾次書卻用了四五六七天的時間。難道真的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嗎?
  •   纸张触感有点粉粉的,插图质量也一般化,有的插图完全与内容能够无关而且是黑白的。印刷有点差,还有错字
  •   错别字很多,比如“应该”写成“应急”。封三的勒口显示的马丁路德金头像基本像马赛克,一本正规出版物出现这些问题,只能说明两个可能性:盗版书;粗制滥造书。
  •   书页发暗,看起来像盗版
  •   语言组织不太舒畅,读起来费劲!
  •   这本书是用什么翻译的,Google翻译软件?
  •   书是赠送的,纸张有些黄。
  •   很多错别字,怀疑是盗版.
  •   但是内容非常的丰富,多看即便不为过。
  •   如题,是好书~中国现在太少这种思考了、
  •   好作品往往需要好的思想来支撑,Alexis De Tocqueville的历史态度首先值得学习,很多思路用来评估现实还是非常有借鉴意义。
  •   能写出美国的民主的这样书的人 这本书不会差。这个一时之间版本出了好几个不知为何。
  •   如果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一杯茶,翻翻这本书还是很好的。
  •   质量不错,很值得一看的书!得慢慢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