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紫绫 页数:2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拿到人生第一份薪水,她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旅行。
那一路,只有三天,却改变了她的一生,她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开始行走在路上。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坐上不同的交通工具,火车、中巴、客车甚至是拖拉机,都可以搭载上她的心到达精神的家园;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她丢掉了内心的怯懦,成长为一个坚毅的女子;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行走路上不再孤单;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她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礼物——女儿小媛;
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年仅四岁的女儿已经去了高原的不少地方;
……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作者简介
王紫绫
70后天秤座小女人, 外表绝对女人,骨子里却爷们儿气十足。她常常怀揣二锅头,扛上脚架,背上行囊,说走就走。
12年,12次出入于川藏,她用两只脚、一部摄影机、一颗谦卑的心记录下涤荡灵魂的舒美故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前世的约定,今生的遇见
1.1 那一年,我上路
| 拿到人生的第一笔薪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旅行 |
| 那一路,我邂逅敦煌 |
| 一个人出发 |
| 海拨最高的邮局|
| 旅行的意义,不是目的地,而是行走 |
| 于我而言,旅行不是逃避,是生活的方式 |
1.2 一个人的旅程
| 末法时代唯一的净土 |
| 一个人的旅程 |
| 草原深处的不速之客 |
1.3 今生的虔诚,只为修来生幸福
| 天堂里的人们 |
| 转经的祖孙俩 |
| 一家人的朝圣 |
1.4 带女儿去高原
| 幼小心灵里的高原情结 |
| 第一次远征 |
| 一起去雪山 |
第二章 小女子驾车闯雪原
2.1 喜欢这样的驾驶,喜欢这样的上路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 我的情人 |
| 白色牦牛 |
2.2 上山的路
| 出生入死牛背山 |
| 坐看云起 |
| 四姑娘山——阿坝 |
2.3 普布的全名叫普布次仁
| 好心的普布 |
| 又见普布 |
| 普布的2008 |
2.4 遗失的云朵村寨
第三章 太阳的部落,灵魂的天堂
3.1 寻找那座神秘的“活城”
| 内心深处的瓦尔登湖 |
| 神秘的“活城” |
| 世上最长的玛尼墙 |
| 英俊的喇嘛 |
3.2 高原的赐福——生病
3.3 世上最古老的印刷厂
3.5 天边的鬼湖
3.5 幸福的守望
| 虔诚的老人 |
| 青朴之路 |
| 心灵的归宿 |
第四章 离佛祖最近点地方
4.1 禅语的世界,灵魂的家园
| 随风飘散的龙达 |
| 神山与心灵的相约 |
| 全民的修行 |
4.2 红色圣地
| 五彩经幡 |
| 坛城里的藏医 |
| 女修行者 |
4.3 迷路
第五章 一个人的香格里拉
5.1 山就是神,神就是山
| 亚丁湾的三座神山 |
| 仙乃日与五色海 |
| 央迈勇雪山与络绒牧场 |
| 夏诺多吉的传说 |
| 十年后再回冲古寺 |
| 仁康古屋 |
| 香巴拉的孩子——乡城 |
5.2 上天的眷顾
| 长青春科尔寺 |
5.3 向左走,向右走
5.4 通往天堂的路
| 偶遇 |
| 喝酒 |
| 永别 |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幼小心灵里的高原情结女儿小瑷,今年4岁了。这个小姑娘已经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娃娃长成了一个活泼可爱、性格外向的小公主。这个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已经跟随我到过不少地方。从出生前便随妈妈一起东奔西走,没有停歇过。当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时,便随妈妈一起开车旅行。虽然不是去高原,只是去一些离城市相对较近的地方,但也累得筋疲力尽。每当我看见这个小姑娘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开心、快乐地奔跑,就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时常会整理关于藏区的图片,所以她无论在哪里只要看见那些蓝天白云的图片,都会自豪地告诉我:“妈妈,你西藏的照片”,我总是会笑她傻孩子并告诉她:“除了妈妈能拍摄西藏的图片,还有好多的叔叔阿姨也会拍西藏”。但“西藏”这个地名和那些图片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她时不时吵着要我带她去西藏,也总是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带她去西藏。有一天,她忽然跑到我面前用吐字不清的童音唱乌兰托娅的那首《我要去西藏》,我问她:“谁教你唱的?”她说:“我偷偷学的,因为妈妈喜欢。”有一天我对她说:“妈妈一定会带你去西藏,我们上小学前去一次,小学毕业的时候再去一次,毕业纪念就是和妈妈骑自行车去西藏。”小瑷听到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声呼喊“哦,太好了,太好了,妈妈要带我去西藏了哦”,但她又马上很担心地问我“妈妈,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啊”。我说:“不用担心,我们慢慢学,等学会了再去。”“妈妈,我们会碰到灰太狼吗?”“呵呵,也许吧。”“我怕,我怕。”“不用怕,有妈妈在,什么都不需要怕。”“嘻嘻,我最爱妈妈了。”这就是小瑷,我想这样的对话让很多人都觉得很舒心,很温暖。何况我就是这个妈妈,所以我能体会到比更多人更浓烈的爱。我感谢小瑷,让我的内心更加丰富、坚强,让我知道,我就是她头顶的那片天,我要用心与她一起绘画出七彩的明天。我原先并不知道自己对藏区的热爱,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像种植在小瑷内心的树苗现在已经根深蒂固,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当小瑷知道自己在7岁的时候,妈妈会带她去西藏之后就总问我:“妈妈,我几岁了?”“妈妈,我还有多久才满5岁?满6岁?”我自己都很纳闷孩子为什么对西藏会有如此强烈的向往,是仅仅看了妈妈成堆的藏区图片?是听过妈妈常常听的藏族歌曲?连我自己都无法找到答案。第一次远征三岁前的小瑷就随妈妈走过很多城市。三岁后的一个秋天,我和先生决定带上小瑷去一次远征。许魏“在路上”的旋律回响在大漠边关之外,欢声笑语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累并快乐着的旅途正在进行,看到我爱的她如此的快乐,让旅途的所有疲劳都抛诸脑后,长途跋涉,有她陪我走过,这一路便是开心自在的。2010年秋天,我们带上三岁六个月的小瑷,从成都出发,驱车去了遥远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去那里是为了在这个季节看胡杨林。来回4000多公里的路途,对于成年人来说都会感到疲惫,况且是个三岁多的孩子,但是这个可爱的孩子很给力。刚上路的时候还会问我:“妈妈,还有多久到内蒙啊”?我知道她是坐累了,于是就会找一些安全、有风景的地方让她下车活动活动。 第一天到达西安时已经天黑,看着孩子疲倦的表情,我有些后悔选择如此长的距离出行。但当第二天清晨,小瑷同学又活泼地在我面前跳跃时,我知道这样的旅途,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路,小瑷爸爸开车,我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分工明确。随着旅行的深入,小朋友渐渐习惯每天在路上颠簸7、8个小时。早上在车里和妈妈玩游戏、看风景,午饭后便躺在妈妈身上睡一个长长的午觉。还好去额济纳旗的道路较为平坦,她睡得很香、很沉。我们经常是天黑才到达城市,睡眠充足的小娃娃此时也格外精神,随爸爸、妈妈一起吃宵夜。见她快乐的小脸蛋洋溢着笑容,我想偶尔的打乱作息时间也无妨。车行途中经过绮丽的沙漠和草原。当小瑷近距离看见骆驼、羊群时,小嘴又开始叽叽喳喳问个不停。这一路,小瑷除了开阔视野,心情也变得更加爽朗。闭上眼,轻轻地呼吸,静静地聆听,你就会知道,这里就是塞北,这里是草原,一段美妙的旅程即将从沙漠深处开始。当我们到达额济纳旗已经是深夜,住在市区里的一家酒店,洗去这几天的疲劳和尘土,准备第二天“安营扎寨”在胡杨林和居延海。当清晨的阳光照亮大片金黄色的胡杨林,羊群、驼群漫步其中,扬起一阵尘烟,透过光影的变换,美极了。小瑷尽情地收集树下凋落的树叶,畅快地啃吃脆甜的哈密瓜,紧随妈妈捕捉光影的身后。当她捡起生生不息的胡杨木棍,妈妈会给她讲述胡杨三千年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腐的顽强生命力的故事,也会简单给她讲述黑城的历史故事。
后记
值得更好 12月的北京笼罩着迷雾,看不见窗外的景。白色耳机尽头的iPod屏幕上显示着Pink Floyd的Hey You。 记得三年前,紫绫说“我想写本关于西藏旅游的书。” 我说:“好。” 起初我认为她会写旅游攻略之类的小册子,于是列了个目录传给她。半年后,她传给我的除了照片和路线这些内容外,还夹杂着关于五明佛学院女觉姆的照片和文字。我看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也想去”。 当我看到白纸黑字上赫然写着“趁我们活着,继续走下去,趁我们还年轻,挥动梦想之翼,让我们在路上见。”这段文字时,我发现我错了,就像王晶说舒淇的那样,以为只是面包奶茶,其实是一棵冬虫夏草。紫绫并不是为了旅游而旅游,她是一个行者,将旅行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旅途中寻找自己,证明自己活着的意义。 我给她写了一封Email,希望她重新写这本书,在书里只写与自己相关的文字,自己的故事,用自己拍的照片。写一本只有紫绫能够写出来的书,属于自己的书,因为她值得更好。当我点击“发送”的时候,心里很忐忑,怕她回信说不写了,因为我的回复几乎是否定了她半年来的所有努力,一切都要从头再来。直到现在她也不知道我当时的心情。 两周后,她传来了一段新的文字,并且说她会继续写下去,我当时真是松了一口气。于是像马拉松一样漫长的写作、修改、重写、润色、删减、添加的过程开始了。这两年多来,我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成都。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城市,分别坐在电脑的两端探讨稿子,挑选照片,却从未见过面。我在她的文字中,与年轻的觉姆说笑,在天葬台下与亡灵告别,在昏暗的寺庙中与老者一起祈福。在照片中她带我去了鬼湖,在喜马拉雅山下仰望。 我们都未曾预料这本书会写这么久。在我怀疑这本书到底能不能写完的时候,她从成都给我寄来礼物并传来新的章节。当她说:“写本书怎么这么难”的时候,我说:“或许是我的要求太高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直到有一天,我在QQ上和她说,很开心可以和你一起完成这本书时,才恍然醒悟,不定期互通Email讨论稿件已经将我们“快点写完”的想法变成了享受写作的过程。 紫绫说,当我们见面的时候她一定能在人海中第一眼认出我,我想我一定也能认出她。她说,当她想写一本关于西藏的书的时候便遇见了我,让她心想事成。我说,那也许是天意。虽然她的四海为家与我的天生宅女就像海水和火焰,但是我们都在努力打破面前的迷墙,趁我们还活着,趁我们还年轻。 我们约定当书出版的时候一起去泸洁湖旅行,那里的冬天很暖和。我想这个约定并不远了。 高月(本书策划)
编辑推荐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编辑推荐:趁此身未老,与最的时光同行,获取人生正能量。12次出入川藏,12年心灵成长,她用一双脚,一架摄像机,一颗谦卑的心,记录下涤荡灵魂的舒美故事。“作者点点滴滴记录着生活的细节,她用感情驱动着摄影的感觉,这本书值得我们用心的品味和欣赏”——中国摄影家学会副会长 朱宪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