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马卢雅文
Tag标签:无
前言
音乐界的超级巨星似乎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大多来自音乐世家或戏剧世家,自婴孩时期已经开始接触音乐,天才很早便显露出来,多数人年幼时就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奏会。从很早开始,他们大部分似乎都有个性和自我,加上能力过人,立刻就使他们与众不同。他们有那个神秘的X因素,那种要素使到他们够能令听众疯狂激动。 马家和我们一家人相识,可以追溯到一九六五年的秋天。当时马孝骏博士和我都在曼哈顿的法文学校任职,他是音乐主任,我是候任行政主任。在那一段时期,他的两个孩子,友友和友乘,都是儿童弦乐团的主要琴手。我自己的两个儿子,克里斯托弗和约翰·彼得,都跟马博士学琴,也是该乐队的成员。 马博士一向认为音乐跟语言一样,最好在儿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学习。“音乐,”他说:“改变儿童生活方式,而在乐团拉琴令孩子进步更快,因为一起弹奏音乐,会学好思想;他们不再只是弹奏音符,而是制造音乐。” 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在纽约,其后在巴黎、台湾成立和指挥儿童管弦乐团,把他要孩子弹奏好音乐的梦想,变为现实。 我们之间的友谊与日俱增,而乐团中的一个小小成员的声誉亦与时并进:他就是马博士的儿子,友友。今天,友友享誉国际,而父母亲亦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美丽的梦想展现眼前。 几年前,我鼓励马太太写一些有关儿子生活的一鳞半爪,并把它公诸于世。“你是唯一能做这件事的人。”我跟她说。“有谁比你更了解友友呢?”她一定要把友友的故事说出来。“趁那些细节还清清楚楚记得住的时候,现在就写嘛。” 雅文同意了,但她实在太谦虚了,连做起来也很勉强。 “你也了解友友,”她说:“为什么你自己不去写呢?” 说在这里,事件暂时搁起来了。 两年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马博士中风而一病不起,不能再说话,康复亦完全无望。我劝服了马太太,趁还有时间可以让她写些儿子的故事的时候,就不要再拖下去了。她丈夫不幸意外生病,也令她改变了主意。 一九九零年九月十二日,我和内子去到曼哈顿的马宅,分享她早期家庭生活的回忆。 当电梯停在五楼的时候,雅文已经在那里迎接我们了。“见到你们真开心。”她说。“请你们先进去,我替你们把住门。” 在这个简单而温暖的欢迎下,我们走进马家的公寓里。 我们还没有坐下来,马太太就立刻带我们到丈夫的床边。 “孝骏,”她轻声地说:“拉洛博士和夫人来了。他们来看你。” 他转过头来,以疲倦的眼光凝望着我,举起他的右臂,那是他身体上唯一还可以有点控制的部分。我伸出手去拿他的手,紧紧地握住它。 “你气色不错,mon ami(我的朋友),”我说:“比上次见你好得多了。” 他眨眨眼睛表示感谢我的来访。一刻间,大家沉默无言,但在这无言之中,我们感到友谊的温馨。紧握着的手传达了我们尽在不言中的感情。身体自有一种自己的语言。 “我们可不要把他累坏了。”马太太一边把他头下的枕头放好,把毯子拉在他胸前,一边跟我们说。然后,她轻轻摸摸他的前额,再说了一句:“孝骏,我们过一会儿再回来。” 内子专心看书,马太太和我则坐在大客厅里的一个大窗的旁边。楼下,街道回响着平常嘈杂的声音:汽车的刺耳煞车声、救护车和警车警报器的尖叫声,和鸣个不停的汽车喇叭声——这一切,都是繁忙城市熙熙攘攘的噪音。 马太太对这些杂音充耳不闻,整个人在沉思,回忆早年往事。说话时,把头稍为移向丈夫的睡房,房里的他躺在床上,不能移动。“他起码从窗口可以见到一部分的天空,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可以看看星星。大部分的时间,我把窗子关了;空气污染严重,公共汽车和汽车喷出来的废气更不用说。” 再一次,她望向睡房,房里飘出一段段柔和的莫扎特和巴哈的音乐。她双眼含泪,悲从中来。 她换了个话题。 “拉洛博士,你想像不到我多么感激你们到访,写我说的故事。这许多年来,你了解我的孩子,也看着他们长大……”我们两家人虽然已经相识二代了,但仍然以衔头和家姓的老规矩和拘谨的语言相称。 雅文开始讲她的故事,重点在友友的童年;她用简单的语言说了一个有关爱、奉献和牺牲的感人故事。 约翰·艾·拉洛 一九九四年八月于康涅狄格州
内容概要
这本书透过马卢雅文女士忆述儿子童年及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带领读者一起经历这位音乐奇才由出生到入读哈佛大学的成长过程——他惊人的音乐天分如何被父母发掘和培养,他与家人相片的片段,小时候淘气的事迹,父母亲对他个性发展的影响,还有他如何克服成长时必须经历的困难、怎样面对文化冲击和危机,最后如何踏上成功之路,成为古典音乐界璀璨的明星……
作者简介
马友友
大提琴演奏家,法国出去的华裔美国人,父亲马孝骏为教育学博士,同时也作曲家兼指挥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母亲马卢雅文,出生于香港,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远赴巴黎,先后在法国音乐学院及凯撒弗朗克学校修习音乐。
书籍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友友的降生
神童诞生
严寒
第二章 天赋异稟的男孩儿
我行我素
音乐神童
大乐器
像颗闪亮的星星
第三章 雅文的追忆一一有关家庭
战火的岁月
雅文遇上孝骏
第四章 离开法国去纽约
一个古老的迷信
占卜曲奇饼
一张意想不到的合同
奥梅松
曼哈顿序曲
第五章 美国的日子
太高、太低
帕布罗。卡萨尔斯
肯尼迪中心的表演
友谊的纽带
第六章 大提琴之路
以闪电速度学习
大提琴有把声音
走向特级圈子
第七章 雅文的追忆一一有关友友
燃烧的草
难忘的一天
跟“Y”说再见
第八章 音乐生涯的点滴
关于乐评人和乐评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的撑脚.
第九章 成长的事件
文化危机
反叛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
顾全面子
结语 显赫的音乐家
跋
附录一 乐评人的话
附录二 马友友简介一一由出生到哈佛
译后语
汉英名词对照表
章节摘录
一直照射在庭园一边的阳光现在移向屋后,一阵柔和的微风摇动果树的树枝。屋里,友友和友乘在练琴。有一次,友友把大提琴搁在一边,往房间末端面向花园的窗口走过去,想放股冷空气进入来这个不通气的房间。友乘连头也没有抬起来,一面看谱,一面向他叫道:“别碰那扇窗子。不要费神去打开它。回去练琴。你知道爸爸告诉过我们什么吗:‘练琴时永不要分心,分心令你精神不集中,拉琴不流畅,情绪受影响。’” “他怎会知道呢?他又不在家。你一天到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跟着友友动手去打开那扇窗子,可是窗框给卡住了。当他用多点力去推的时候,窗框里脆弱的玻璃裂成碎块,其中一块深深的插进友友的手腕。友友不禁痛苦地大叫了一声,血流如注。友乘还来不及去帮弟弟一把,在隔壁房的母亲已飞奔到友友身边。“友友,友友,你刚才做了什么?” 雅文随即意识到,这次意外可能对友友的音乐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她急忙把友友的手臂包扎起来,替他止血,然后拉着友友跑向邻居求助,恳求邻居赶快把孩子送到医院去。 幸亏邻居是位计程车司机,刚好在家。 “啊,夫人,我很想帮你忙,但我不能载你们到医院去。你也知道,我一定要遵守公司无聊的规矩。医院不属我的载客区……我不能破例……Je suis désolé(夫人——非常对不起)。” 雅文手足无措。虽然流血好像止了些,她还是感到孤立无援。 儿子的伤口需要即时治理,但她不知往哪儿求救。 凑巧另一位邻居刚好看见雅文从屋里冲出来,于是跑过去。他把雅文两母子送到车上,载她们到急症室。 “你真幸运。”医生对友友说。然后他转过身来跟雅文说: “你总算在最关键的时刻赶到医院来了;假如再迟一点,你儿子的手将会永久残疾。他真的是个非常非常幸运的孩子。”医生再说了一遍。 几天后,当马博士将这件事转告维特洛特先生的时候,维特洛特听了也松了口气。 “这次意外足以毁掉友友还未开始的事业呢!” 除了这桩意外之外,奥梅松留给马家尽是甜美的回忆。他们不时回去那里度假,享受这个休憩地带给他们的和平与宁静,欣赏美丽的花朵,采摘树上的水果。 有一次,在奥梅松小住时,马博士给朋友约翰·艾·拉洛写了一封信,抒发一下他愉快的感受: 约翰: ……别忘了:你如果来欧洲,也可以在奥梅松落脚。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间新的睡房,跟一间新的客厅。我要你知道,我在过去两年做了几项改良:我装了个热水炉,你随时也有热水用。为了方便你,你会有两张床和两块垫子,也有大厕所、餐具室、杂物架、抽屉放你的东西。我有一座施泰维钢琴和两百多节歌剧选段,让你太太可以练唱歌。 市场里时常有你最爱吃的鳟鱼(我会在上菜以前把鱼鳞去掉)。每星期六都有活虾供应。你还会在我们悉心打理的庭园里找到花儿、水果和新鲜蔬菜。 我们欢迎你随时光临。 不知不觉间,日历一页一页地翻过去,特伦特学校开学的日子就快到了。马家最后准备就绪,离开法国,到纽约市展开新的生活。 他们先在西区一家酒店暂住,同时亦在找一个长住的居所。过了一个月,他们在麦迪逊大街十六号找到一所公寓。在那里,他们碰上了扎比利斯基一家人。由于两家人都爱好音乐,而且后者跟法文和法国文化也有深厚的渊源,两家人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 P86-88
编辑推荐
听马友友母亲讲述,灵性教育如何成就一个广受欢迎的天才音乐家。 友友母亲马卢雅文讲述儿子早年的故事,是希望其它父母亲及年轻人读了《我的儿子马友友》以后,会受到激励。“年轻人和爱护自己的人一起奋力向前,会发觉生命是艰苦的奋斗,而痛苦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