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太虚大师《放下》封面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论,此是现代中国佛教的指导思想。“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积极向上,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从而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也就是说,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淡不上佛陀果成了。
  本书是太虚大师一生的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整理,分为上篇:学佛与做人;下篇:人圆佛即成。上篇主要讲了无私的美德、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学佛先从做人起、带着感恩心去生活等人生的道理。下篇主要讲了断除烦恼的秘诀、知足常乐、去除贪嗔痴三毒、修行就是在修心、在生活中学佛,在学佛中生活等做人做事方法论。

作者简介

  太虚大师(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被称为“中国佛教之马丁路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书籍目录

上篇:学佛与做人
正信的佛教
什么是佛学
顺其自然的解脱法门
佛教一点不消极
发大菩提心
真佛教徒是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凡人与佛只在一念间
离苦得乐,自利利他
无私的美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向菩萨学习
宇宙人生的实相
让生命趋向光明
幸福美满的人生教育
世尊教给我们的方法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与人为善即是学佛
对治习气,解决问题
真正的幸福
从无我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
快节奏的现代人生
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人心一改善,世界即大同
佛学在今后人世的意义
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
平易近人情的方便法
佛法应化现代人心之需要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
建立人生道德标准
现代人如何学佛
学佛与佛学
学佛先从做人起
人性可善可恶,就看如何把握
学佛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从信心上修戒定慧
各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
居士学佛的程序
在家众的学佛方法
妇女学佛的规范
怎样做好现代女子
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
菩萨行先从人道做起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
怎样发心报恩
经商与学佛
养老慈幼之意义
从人心中把佛教复活起来
下篇:人圆佛即成
断除烦恼的秘诀
学佛开智慧
心在极乐
生命的意义
万有皆因缘所生
放下才能自在
不要把虚幻误作真实
时时保持慈悲心
看穿烦恼
珍惜时间,知足常乐
生活与生死
人生的苦迫及其解脱
苦乐都是自造的
佛法是身心性命之学
生命处在无常中
人生痛苦的根本解除
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
为什么念佛可以往生
去除贪嗔痴三毒
修行就是在修心
中国人口头心头上的阿弥陀佛
改变自己,重在实践
我的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
普通人对于佛学的误会
在生活中学佛,在学佛中生活
淡泊明志,潇洒自如
勤奋,节俭,虚心,诚实
革命当从革心起
素食长智慧,增慈悲
根本救灾在于全国人心的悔悟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
世出世间,圆融贯通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心理学
佛法与医药
佛法与国术
佛法与美学
佛法与新思想
佛法与文化
佛法与易经
佛法与孔子之道
佛法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

章节摘录

正信的佛教    什么是佛学    “佛教”,平常都以寺庵中之僧尼为代表,以为不过一种礼拜式之宗教,何学之可言!此曰佛学,未免有所未喻,故先将学字解释之。学字常义有二:一、是动词,如学习学作,凡有所摹效练习,均可名学,如小儿学语学行等。二、是名词,如学理学说,凡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前后相应,有精深详密之条理者,如科学哲学等,方可名学。今称佛学,亦指有精密条理之学理而言。向来佛徒有所谓学佛与佛学之二语。学佛者,谓实践修行;而佛学则讲求明确精密之学理。其实学佛与佛学非二,凡学佛必先了解佛学之真理,然后始能贯彻实行。故欲实行学佛,必先究明佛之学理,佛之学理,尤贵实证。如依佛典固可得其理解,然所求之理解,乃是佛智所实证之境,若仅作为一种研究,则实际上仍未能证得。故讲学应期于实证,期实证则须学佛之所行。    佛教何以有学?通常佛典内多称佛法。有人言佛法即哲学,佛法即宗教。有人言佛法非哲学亦非宗教,只能称佛法。今将佛法分为四种,即教理行果是也。教者,即佛现身于世间所说之法,遗留于后世教化有情者。在当时仅有言说,未留文字,故无书籍。其所说之语言,以音声为体。依声之高下长短成为名,集名成为句,名句依于文。多名多句多文之积聚,在佛学上谓之名句文身,此多名句文身,在佛当日以声为主,闻者依佛所教修证,无文字之必要。及至佛说法度人事终,灭度之后,弟子因佛去世,恐后无所宗依,故将大众所闻于佛之教法,就忆持多闻者传诵所闻,由大众证明录成经典,此即佛之遗教。此佛之遗教,与通常之学理学说不同。盖通常之学说,乃依半明半昧之常识推究所成,以所已知者推所未知,如科学方法,在其推究之中,得一番经验加一层知识;若昔言天圆地方,后知地本球形,则说无确定,义时变动。佛之教法与余学来源不同,乃是纯由圣智中所流出之至教。故于教法上言,不能不用信力领受之,此点与信宗教无异。佛法非宗教亦非不是宗教,故欲讲佛法必先信有佛。佛者、乃佛陀之简称,不觉者之义,觉者指已得无上正遍觉之人,此界中已得无上正遍觉者,曾有释迦牟尼佛现身世间,说法度人,因有教法遗传人世。然又不同其余宗教者,则吾人能实行实证到于无上正觉,吾人亦即成佛,故吾人于佛终可平等。惟在未成佛以前,欲求成佛,不可不先信受佛之教法。然此信亦非盲从之信,盖吾人若信有法界诸法之真实理,则觉悟此真理至于圆满者,即是无上正觉。在佛之无上正觉中,无一刹那间不彻上彻下彻内彻外完全明了觉知者,非前念知一后念又知一也。在佛自觉已到圆满地位,更不须学说学理及学习学作之学,故曰无学。然佛证入究竟觉悟境界,如虚空、如大圆镜无不含照,而一切众生未能证入法界万有之真实相,所以迷昧颠倒生出许多烦恼痛苦,佛悲悯之,故施设名句文身之教法使之觉悟。佛之教法有两方面。一者符契真理,佛一念中普遍照了法界万有之真实理,时时相应,无有一毫谬误,故所说法皆契真理。一方面又符契根机,闻法者是何等根器,何种机感,即为之方便解说。此之两方似相冲突,以众生心智不与佛齐,随顺众生则不契理。然随机说法乃佛行化之权巧,渐次皆令通到佛之境界,所谓皆令入佛知见,此为无上正遍觉中施设流出之教法。惟此种施设,必系应机而起,佛与佛则不用此也。此所施设流出之教法,依万法唯识言之则有两方面:一、无漏清净之名句文身,自无上正遍觉之佛心中流出,此由众生机感乃自佛心中流出,谓之本质教。二、佛心所流出之名句文身,吾人不能直接亲缘,祗能以有漏心依之为增上缘,在自心中生一种影象,谓之影象教。推此影象归于本质,则佛教中所谓圣教或至教,乃为历千古而不变,推四海而皆准之常法,无学可言。所以佛有学者,则在第二理法。其能诠理之影象教,系以佛说为增上缘,闻法者对于所闻之教法,思惟观察得有了解,乃有佛教学理。凡称为经者,皆是佛所说之法。后来又有依佛教法详细申论推用者,则称之曰论。在论之成为精密详确之学理者,如大毗婆沙论、瑜伽师地论等是也。推其根源,皆自佛所遗留之教法来者。佛之教法,本由得无上正遍觉而出,故吾人欲知佛教之真理,亦必须证得无上正遍觉。如何始可证之,又必讲求修行方法,故第三者须讲行。而行中有三增上学,即戒定慧是也。所谓如何持戒,如何修禅定,如何得大智慧。如此修行,则可得无上正遍觉,即是大菩提果,证知法界诸法实相,此即第四所谓果也。既得以后,亦可以此开示觉悟他人。    然教理行果亦非截然隔别者,盖思惟观察即是行,因行办理愈明,理解与行同时并进,如行路然,目之与足同时发生作用。且虽少明理解未达究竟果位,然亦已成效果,虽少有效果不以自足,故能终达无上正遍觉也。常人思想知识皆不离我执法执,故所谓各种学理,不免妄情和度推测,不能认为究竟真理。欲求真理,不能不依佛之教法,或古来大德之学理为研究时之根据。然则佛之学理,一为得圣果三乘有学之学理,半依圣教半依自证而成;一为初学者外内凡之学理,全依圣教闻思而成。佛学一名,大略如是。P3-4

媒体关注与评论

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美善前途发展,发展最圆满了就是佛。佛称两足尊,即是福、智的满足。换言之,即道德、智识都满足,达到最高人格之表现。并将佛在心境上所证明到的宣说出来,使人人共闻共知,成为一个究竟改善人类生活的文化,就是佛法。    “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从而鼓励人们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成佛是每一个学佛者的最终愿望,但要成佛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人。

编辑推荐

放下烦恼和执着,放下偏见和牵绊,放下压力和欲望,放下爱恨情仇,放下生老病死……原来真正的幸福,就在你身边。    在生活中学佛,在学佛中生活,离苦得乐,福慧双修。    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这就是太虚大师编写的《放下(与太虚大师谈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放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太虚是民国四大高僧之首,字字箴言,拜读!
  •   室友买的书 她很喜欢佛学 很静心养气的一本书
  •   帮父亲买的,看上去很高深的样子。。
  •   书的密度太高,不利于阅读,还有就是有些内容已经不合时宜,不过还是本很好的
  •   好书 不用说了 大家自己感觉吧
  •   书是好书,但纸张质量不是很好
  •   好书--------------
  •   内容很深刻,让我一个初学佛的能更深层的了解佛学

推荐图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