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江苏文艺 作者:罗曼·罗兰 页数:全两册 译者:傅雷
Tag标签:无
前言
傅译罗曼·罗兰,从西方文化中拿来一种可贵的异质:力的颂扬。贝多芬与近代世界之贝多芬——约翰·克利斯朵夫,以他们雄强的个性,对大多萎弱的个性,自是一种补济。正是出色的傅译,使罗曼·罗兰得以广泛传布我国,《约翰·克利斯朵夫》哺育几代学人,功不可没。 傅雷先生是把罗曼·罗兰当精神导师来引介的。先生早年之志,似在人生修养。所译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和罗素《幸福之路》等,都是纵论人生大事,探索幸福之道的。而《贝多芬传》与《约翰·克利斯朵夫》,则旨在提供一种理想的范本。贝多芬与命运搏斗的气概,克利斯朵夫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热忱,在当年“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无疑是亟需发扬蹈厉的。傅雷在阴霾蔽空的抗日时期,译出《贝多芬传》与《约翰·克利斯朵夫》,当不是无所用心于世的。表现了译者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像普罗米修斯把火种盗给了人类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出了一份力,做了一份贡献。事实上,这两本书,给处境险恶的知识青年,带来了光明,指引他们冲出黑暗的包围,开始勇敢的迸发。不少读者,即便后来已拥有新译,还把早年读过的骆驼版《克利斯朵夫》当做珍藏,以为纪念。真正的名著,不会过时发黄,依然取之不竭。一九四九年后,改革开放以来,这两本书又在青年学生中,招来一批又一批的新读者。笔者认为,《约翰·克利斯朵夫》像《苦儿流浪记》,像《鲁滨逊漂流记》,像《牛虻》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修养读物,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尤其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恢弘的蕴涵,一直予人强烈的感应。 罗曼·罗兰及其《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我国的知名度,远远大于其在本国的影响,不能不归功于其超拔的译者。法国学者称,罗曼·罗兰只在国外才被视为法国的大作家。其间可看出“傅译效应”!局外人以为翻译无非亦步亦趋,有一句译一句,殊不知译者的主体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试想译得不忍卒读,还能谈什么影响?傅雷可说是以虔敬的心情来译这本书的,“一边译一边感情冲动得很”,融进了自己的朝气与生命激情,自己的顽强与精神力量。先生自称不能诗,但译完第一册,欣然命笔,写下一篇诗一样的《译者献词》;为第二册,又写有《译者弁言》,对一时不易把握作品真际的读者,“做一个即使不高明,至少还算忠实的向导”。既是向导,必有导向。导向就在于把这部伟大的史诗,定位在——“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傅雷先生是集中用四五年工夫,专心致志,译出全书,于一九四一年初版问世,十年里先后印行七版。莫罗阿盛赞《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部学习人生的“修业小说”,写主人公从出生到死去完整的一生,处理人生中所碰到的种种重大题目,不愧大家手笔,可师可从。作品的主旨,似乎围绕着生存更新,激扬生命力,以艰苦的奋斗去开拓人生道路,做一个德才兼备、独立不羁的强者。这是一部对人的一生,尤其在青年时代,会有重大影响的书。一九四九年后,为适应新时代读者,译者于一九五二至五三年间,又投入一年,重译一遍,是为平明版;一九五七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平明版纸型重印一版。在海峡两岸壁垒森严的时期,港台盗印版不绝。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版、安徽版、漓江版竞相印行。这皇皇四巨册,一九八。年代曾进入十大畅销书之列。累计印数当在百万部以上,可见受欢迎的程度。傅雷译《贝多芬传》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个人的理由”是想“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青的一代”;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价值,也在帮助人的能力上。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人物,可以认为是法国文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无疑也是法国文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作品。傅雷先生自己说过,“他受这本书影响很大”(转引傅聪语)。诚然,“翻了他一百二十万字的长篇免不了受影响”,小至行文方面,一九四五年办《新语》半月刊,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每句脱不了罗曼·罗兰的气息和口吻”!“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以为变化自己气质、陶冶自己性情的养料。而且,此书对译者一家也影响至大。傅家子弟从小熟读克利斯朵夫,傅聪“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儿媳还没过门,已在阅读这部巨著,“我相信对你一定大有启发”!哪个孩子缠于烦恼,做父亲的便建议“多听听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利斯朵夫里几段艰苦的事迹(第一册末了,第四册第九卷末了),可以增加你的勇气。”翻到第一册末了,高脱弗烈特俨然一副托尔斯泰面目,指着在绚烂而寒冷的天边显现的朝阳说:“对这初升的日头,得抱着虔敬的心……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了。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如果你是好人,一切都会顺当的。干吗要为做不到的事悲伤呢?一个人应当做他能做的事……竭尽所能……英雄就是竭力做好他所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道理虽浅,激励我们凡事竭尽全力,发掘潜能,增长才干。 傅译罗曼·罗兰——这六个字,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焉知其中还隐伏祸机。此译予译者以早期的荣名,中年的困顿,晚年的罹难。正当译者的事业和活动进入高峰时期,反右派斗争不期而至。运动中,有些青年学生“犯了错误”,挖思想根源时,发觉受了克利斯朵夫的影响。面对大量这样的事例,该书的译者当然难辞其咎。再加上些别的言论,傅雷先生由此开始忧患余生。“节场”上转了一圈,铩羽而归,还是回进书房。视患难如无物,他自称“只要一上桌子,什么苦闷都会暂时忘掉”。仍以坚毅的秉性,每天译书不辍。辞别了一度的烦嚣,又获得一份宁静的反思,气度从贝多芬式的精神,转向东方式的恬淡与明哲。早年在贝多芬乐曲里捕捉到象征十九世纪“人类活动的基调——力!……反抗一切约束,争取一切自由……第一是:我!然后是:社会。”这时从贝多芬晚年的四重奏中,看到了“隐忍与舍弃”,看到了奋斗后的失败,抗争后的无奈。“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挣扎,当然比一开场就奴颜婢膝的屈服高明得多,也就是说‘自我’的确已经大大的扩张了;同时却又证明‘自我’不能无限止的扩张下去……”音乐趣味,也由贝多芬转向莫扎特:“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曲安慰自己,安慰别人。”一九六。年给傅聪信里议论道:“大概中国的传统哲学和艺术理想越来越对你发生作用了。从贝多芬式的精神转到这条路在我是相当慢的。”他认为,“中华民族从古以来不追求自我扩张”,“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从理智上求觉悟,求超渡;觉悟是悟人世的虚幻,超渡是超脱痛苦与烦恼”。——纯是悟道之言。 欧战纷乱,罗曼·罗兰可以隐居瑞士,超乎混战之上;动乱初起,罗曼·罗兰译者虽然自反右以后,一直蛰居斗室之中,造反派还是从门外杀了进来。傅雷本无党无派无所归属,“文革”一开始,成了上海第一批冲击对象,造反派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先生没在上海音乐学院任过教,傅聪也未在上海音乐学院念过书,想必还是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给他惹的祸。傅雷在向未来儿媳介绍《约翰·克利斯朵夫》时,漏出一句含混的话:“就说我自己,也还没有渡完克利斯朵夫的最后阶段。”罗曼·罗兰在《卷十初版序》中称:“我写下了快要消灭的一代的悲剧。”真是一言而成谶语?从《遗书》得知,对寄存物中搜出的所谓“反党罪证”,傅雷夫妇不愿连累他人,“强者不吐实,弱者吐不实”;明知这点事也不至判重刑,但横逆其来,一代巨匠,宁以刚折,遗世高蹈。古人云:“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避,君子视死如归。”生命的崇高感,酿成了“经历过大时代动荡的人的悲剧”……这人生的最后一步,跨入了历史的界域,无愧于《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的人格尊严:人品与译品臻于完美契合。可以说,傅雷借克利斯朵夫,构建了自己的生命形象。先生的学问品德,足以见重于世。拨乱反正以来,该书一印再印,十倍于译者生前的印数,继续嘉惠后学。 傅译罗曼·罗兰,是欲借天下之大言,以自励兼励人,以自铸兼铸人,以自树兼树人。傅译的辉光,至今不灭于神州大地,留下了对后进英才的关垂与殷盼。让我们依译者遗训:“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吧!” “蒙蒙晓雾初开,皓皓旭日方升……” “江声浩荡……钟声复起……” “天地重光……英雄出世!” 愿广大读者,今日的读者,未来的读者,共此浩荡,在人生道路上从荆棘走向坦荡! 附记:名著复译,改头换面,鼠窃狗偷,不算本领。能译得比“江声浩荡”(Le grondement du fleuve)更加浩荡,后来而确乎居其上,读者自会佩服,潇洒地扔弃傅雷的译品与人品! 罗新璋 一九九四年元月
内容概要
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在江声与钟声中,音乐家克利斯朵夫成长,反抗,进取,成名……这是一部昂扬奋斗精神与人格力量的书冲破狭窄的天地,迈向更高的境界。浩瀚的篇章,恢宏的蕴涵,使《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长篇超越主人公个人的历险记,而成为人类的一部伟大史诗。十年积思,十年命笔,小说逐卷发表时,已誉满全欧,罗曼·罗兰(1866-1944)亦于一九一五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早在一九三七年傅雷先生即已着手译介,一九四六年出骆驼版全译本。一九五二年出平明版重译本,半个多世纪来,累计印数百万余部,一代名译哺育了几代学人。
相关推荐:
悲惨世界(上、下)(名家全译本,地球上每个国家的人们都读过的雨果,一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史诗)
忏悔录(名家全译本。一部掺合着辛酸的书,细数卢梭不幸岁月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罗曼·罗兰(Roltand.R.) 译者:傅雷
书籍目录
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序
译者献词
译者弁言
献词
原序
卷一·黎明
第一部蒙蒙晓雾初开,皓皓旭日方升
第二部天已大明,曙色仓皇飞遁
第三部日色喉咙微晦
卷二·清晨
第一部约翰·米希尔之死
第二部奥多
第三部弥娜
卷三·少年
第一部于莱之家
第二部萨皮纳
第三部阿达
卷四·反抗
卷四初版序
第一部松动的沙土
第二部陷落
第三部解脱
卷五·节场
卷五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六·安多纳德
卷七·户内
卷七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八·女朋友们
卷九·燃烧的荆棘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十·复旦
卷十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约翰·克利斯朵夫
章节摘录
插图:过了几天,曼希沃知道了这件事,立刻大发雷霆。他不管克利斯朵夫怎样的哀求,竟跑到爵府里去吵了一场。回来的时候他可是垂头丧气,对经过的情形一字不提。原来人家对他很不客气,告诉他关于这件事他不应该有这种口吻,——他还能有这份薪水,是靠儿子的面子,将来他再要胡闹,哪怕是一点儿小事,就得给取消了。所以,曼希沃马上接受了这个办法,还在家里得意扬扬的自吹自捧,说这个牺牲的念头原是他第一个想起的。这样,克利斯朵夫也觉得良心平安了。另一方面,曼希沃却在外边诉苦,说他的钱给女人跟儿子搜刮完了,自己一辈子为他们卖命,临了倒给人家管束得连一点享用都没有。他也设法骗克利斯朵夫的钱,甜言蜜语,花样百出,使克利斯朵夫看了好笑,虽然他并没笑的理由。可是克利斯朵夫决不让步,曼希沃也不敢坚持。这个十四岁的孩子把他看透了;曼希沃对着这双严厉的眼睛只觉得心虚胆怯。他常常在暗地里捣乱一下,作为报复。他上小酒店去开怀畅饮,一个钱都不付,推说儿子会来还的。克利斯朵夫怕丑事闹大了,不敢争论;他跟母亲俩千辛万苦的去偿还曼希沃的债。——并且曼希沃自己领不到薪水以后,更不注意乐队里的职务了,缺席的次数愈来愈多,终于给人家开了差,连克利斯朵夫代他央求也没用。从此父亲与兄弟的生活,全家的开支,都只靠孩子一个人了。这样,克利斯朵夫在十四岁上就做了一家之主。他毅然决然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他的傲气不许他向别人求助。他发誓要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解决困难。母亲的到处央求,到处接受那些难堪的帮助,他从小就看了痛苦极了。逢到她从有钱的女太太们家里,高高兴兴的拿了些钱回来,母子之间就得吵一架。她并不以为人家的施舍有何恶意;而且这笔钱可以使克利斯朵夫少辛苦一点,给菲薄的晚饭添个菜,她还觉得挺快活呢。可是克利斯朵夫沉下了脸,整晚的不开口了,对那个添的菜一口也不吃。鲁意莎看了很难过,还不识时务硬要儿子吃,而他又偏不吃;结果她生了气,说些刺耳的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