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晋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的成长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长在西城区的一个机关大院儿。一家四口人住在一室一厅的平房里,我却从没有觉得小。在井底之蛙的世界里,人人如此,天经地义。我的父母是机关里的普通行政人员,收入微薄,但我的生活里并不缺少爱和温暖。冬天北京的水果很贵,我父母时常会买一个苹果或一个梨,紧着孩子吃。母亲的性格开朗乐观,再不愉快的事情都被她的轻松幽默抛得无影无踪。在一个小平房里,我的童年充满快乐和阳光。我的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围着考试和升学转。那时我父母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和法语。在相同背景和年龄的人之中,他们学得是最好的。其实,重要的不是他们学习的结果,而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精神。记得我妈妈无意之间说了一句话,“读懂一段外文就觉得好像突然在眼前打开了一条路。”这句话始终让我记忆犹新。从下意识到有意识,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不理解到理解——每一个过程都像是在眼前打开了一条新路。我喜欢这种感觉。学的多了,积累的多了,眼前就不再是零星的、零碎的知识点,而是四通八达的知识网络。到了大学,我的学习意识走了极端,大有不拿满分誓不罢休的架势。就在我马不停蹄,一门心思往前走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犯了三个“错误”。第一,我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道理——边际效益递减。
内容概要
《啥佛经济学笔记》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它没有也不应该有经济学教科书的严谨性,但它却是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本很好的补充读物。它让我们同作者一起走进哈佛大学的课堂,聆听众多哈佛教授娓娓道来各种经济理论和观点。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躲藏在枯燥文献背后的真实故事。不应该把《哈佛经济学笔记》作为一本经济学入门书来读,它是为已入门的经济学爱好者撰写的。它也非常关心现实经济问题。对美国经济政策辩论有兴趣的经济学爱好者,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发现许多无法从哈佛课堂之外获知的意想不到的知识。
作者简介
陈晋,财新网驻波士顿特约记者,《哈佛笔记》主题博客作者。
曾任《世界时报》记者、研究员,哈佛商学院研究员,网络杂志《视角》资深编辑,学生杂志《哈佛评论》主编、主席。
1995年获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路易斯克拉克学院数学和经济学双学位,1997年获得波士顿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亚洲研究硕士学位(MA)。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经济、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等方面。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曼昆与经济学原理 一、经济学第一课 二、亚当·斯密与乔治·华盛顿 三、选民是最终被责备的对象吗? 四、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中美贸易观 五、破解美国“双赤字” 六、撰写教科书 七、通向幸福生活的秘诀 八、先微观。再宏观 九、总结经济学原理 十、曼昆答疑和“神秘来客”第二辑 萨默斯讲全球化 一、萨默斯重返哈佛讲堂 二、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和嬗变 三、国际章程与国家意志孰重? 四、区域自由贸易协议是否促进全球贸易? 五、保护知识产权对谁有利? 六、国际经济学中的不可能三角形:假如你是香港金管局总裁 七、剖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八、挽救墨西哥:国会制约政府 九、“华盛顿共识”是否万能? 十、国际援助是否有效? 十一、对话鲁宾 十二、普利其特画龙,萨默斯点睛 十三、无政府状态与政府集权哪个更好? 十四、最后一课:希望学生“带走的五样东西” 十五、专访萨默斯:中国汇率政策及影响第三辑 费尔德斯坦讲美国经济政策 一、美国经济危机的两个成因 二、费尔德斯坦讲货币政策:美联储的任务 三、格林斯潘为何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 四、费尔德斯坦讲财政政策:美国的账本 五、凯恩斯理论的利与弊 六、美国税收制度的弊端与改革前景 七、开放经济中的税收政策:猫鼠游戏 八、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与出路 九、石油价格与美国能源政策 十、国家安全与经济学 十一、贸易政策的核心问题:外国经济发展对本国是否有利? 十二、自由贸易与收入两极分化 十三、从经济学觙芬析环境问题 十四、比较征收污染税与配额交换制度 十五、公共财政领域里的前沿性研究 十六、费尔德斯坦的最后一课 十七、专访费尔德斯坦:美元政策与全球不平衡第四辑 国际经济学第五辑 家庭经济学第六辑 经济热点问题评析后记
章节摘录
这些福利也不算入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当中,因为不是狭义定义的“工资”的一部分。政府希望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所以对这部分钱没有征税。如果政府对这部分钱征税,政府的收入在2008年会增加1600亿美元,是所有个人所得税1.2万亿美元的13%。同样,政府允许个人把对公益事业的捐款从个人总收入中扣除。例如,一个高收入人的边际税率是33%,他给附近的教堂捐款1000美元,他的实际捐款是670美元,另外330美元是美国政府减少的税收。如果没有这一政策,政府的总税收在2008年会增加560亿美元。越是有钱人就越习惯用这种方法避税。最近,奥巴马政府准备限制捐款减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为28%。费尔德斯坦认为,这会打击富人捐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非营利组织从社会募集资金的能力。虽然美国政府有权利核实每个人的税表,但检查到的毕竟是极少数人。美国政府承认,每年有大约14%的税收因为各种各样逃税、漏税的手段没有被征收上来。一种原因就是人们不自觉,知法违法,有不会被查到的侥幸心理。另一种原因就是人们心理不平衡:富人能雇用律师、会计师帮助他们合法地逃税漏税,为什么我们就应该缴税?费尔德斯坦把对税收影响最大的前5个特殊减税款项加起来,得出4000亿美元,是个人所得税的1/3。前10个减税款项对税收的影响是6000亿美元,大约是个人所得税的1/2(根据2008年数据)。所以如果没有这些减税款项,美国政府的个人所得税的总收入会增加一半儿。如果美国政府保持总税收不变,那么取消这些减税款项就可以减少所有人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的一半儿,从而大大减少福利损失。费尔德斯坦对这些特殊减税款项持怀疑态度,因为条款分类太复杂。如果医疗费用可以减税,那么配眼镜算不算医疗费用?健身俱乐部的费用算不算?每周按摩的费用算不算?如果房子的贷款利息可以减税,那么一个人住在一条船里,船的贷款利息算不算?如果每个孩子有孩童抵税金额,那么父母离婚了,各自独立缴税怎么办?如果按照这个孩子与父亲住的时间和与母亲住的时间的比例来分这个税收方面的优惠,那么如果这个孩子住在学校里怎么办?税收条文的烦琐程度可想而知,而这些仅仅是税收政策的九牛一毛。
后记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的信息应有尽有,而且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就在2009年年初,人们还把这次经济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到了8月下旬,人们关心的问题——至少是报纸杂志的要闻——已经变成经济回暖的强劲程度和可持续性了。记者编辑每天要跟踪的头绪纷繁复杂,数不胜数,这还不算突发事件。若有突发事件,日夜奋战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日报、周刊,还是月刊,互联网时代对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幻莫测的大干世界使不变的东西更加难能可贵。记得初中时,有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叫张家居。他对学生说,考试的试题干变万化,你完全没有办法估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概念清晰、基础扎实,才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在现实生活中,“宗”是什么呢?追赶新闻的速度是不可能的。要想使书的生命力长久一些,只能靠思想,更加趋近“宗”,逐渐揭示“宗”。在成书过程中,不少朋友和编辑在百忙之中阅读或部分阅读过我的书稿,提出过宝贵的建议,我非常感激。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疑问,我想在此集中解释。有人建议把中美状况结合对比,这样文章更有针对性。这个建议很好,但是我做不到。1990年出国时,我还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后来回国的次数很少,每次回来顶多住两三周,成了名副其实的过客。但凡事都有利有弊。不了解围内的好处是,我希望自己对美国的报道更加客观,“原汁原味”,没有有意地褒一方、贬一方,更没有崇洋媚外。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关于哈佛的书汗牛充栋,而这本《哈佛经济学笔记》却独一无二。作者陈晋既有新闻工作背景又有经济学专业素养,并且长期沉浸于哈佛大学的学术与生活环境之中。在系统聆听哈佛经济学课程,深度采访顶尖经济学家的基础之上,陈晋介绍了哈佛专家对一些重要经济问题的视角和看法。书中也涉及世界顶尖学府的科研和教学制度。这本书对于传播经济学的思想和知识。对于加深人们对重要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思考我国大学的各种制度和工作理念,都很有价值,值得一读。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经济系系主任白重恩能进入哈佛大学读书的人凤毛麟角。陈晋女士的这本书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哈佛教育的魅力.领略经济学家的智慧,也启迪你思考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不可不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张维迎陈晋把自己在哈佛大学学习经济学的心得整理出来,与国内读者分享,对读者了解美国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经济学教育的最新发展等,都有积极意义。书中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对当前美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读起来也颇受启发。我向读者积极推荐这一本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李波这里是从世界顶尖学府和顶尖经济学家那里溢出的经济理论精髓,经过本书作者提炼、集约化、本土化,用国人所习惯的思维方式和熟知的语言词汇,精心酿成经济智慧的甘泉。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黄范章
编辑推荐
《哈佛经济学笔记》:弄清美国主流在思考什么,对中国非常重要!尚未结束的本轮危机,怎样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美国在如何自我拯救?美国想对中国经济做什么?中美之间即将迎来甜美蜜月还是经济战争?中国学者对哈佛经济学精英的一次“探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