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济学笔记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晋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的成长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长在西城区的一个机关大院儿。一家四口人住在一室一厅的平房里,我却从没有觉得小。在井底之蛙的世界里,人人如此,天经地义。我的父母是机关里的普通行政人员,收入微薄,但我的生活里并不缺少爱和温暖。冬天北京的水果很贵,我父母时常会买一个苹果或一个梨,紧着孩子吃。母亲的性格开朗乐观,再不愉快的事情都被她的轻松幽默抛得无影无踪。在一个小平房里,我的童年充满快乐和阳光。我的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围着考试和升学转。那时我父母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和法语。在相同背景和年龄的人之中,他们学得是最好的。其实,重要的不是他们学习的结果,而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精神。记得我妈妈无意之间说了一句话,“读懂一段外文就觉得好像突然在眼前打开了一条路。”这句话始终让我记忆犹新。从下意识到有意识,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不理解到理解——每一个过程都像是在眼前打开了一条新路。我喜欢这种感觉。学的多了,积累的多了,眼前就不再是零星的、零碎的知识点,而是四通八达的知识网络。到了大学,我的学习意识走了极端,大有不拿满分誓不罢休的架势。就在我马不停蹄,一门心思往前走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犯了三个“错误”。第一,我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道理——边际效益递减。

内容概要

《啥佛经济学笔记》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它没有也不应该有经济学教科书的严谨性,但它却是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本很好的补充读物。它让我们同作者一起走进哈佛大学的课堂,聆听众多哈佛教授娓娓道来各种经济理论和观点。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躲藏在枯燥文献背后的真实故事。不应该把《哈佛经济学笔记》作为一本经济学入门书来读,它是为已入门的经济学爱好者撰写的。它也非常关心现实经济问题。对美国经济政策辩论有兴趣的经济学爱好者,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发现许多无法从哈佛课堂之外获知的意想不到的知识。

作者简介

陈晋,财新网驻波士顿特约记者,《哈佛笔记》主题博客作者。
曾任《世界时报》记者、研究员,哈佛商学院研究员,网络杂志《视角》资深编辑,学生杂志《哈佛评论》主编、主席。
1995年获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路易斯克拉克学院数学和经济学双学位,1997年获得波士顿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亚洲研究硕士学位(MA)。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经济、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等方面。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曼昆与经济学原理 一、经济学第一课 二、亚当·斯密与乔治·华盛顿 三、选民是最终被责备的对象吗? 四、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中美贸易观 五、破解美国“双赤字” 六、撰写教科书 七、通向幸福生活的秘诀 八、先微观。再宏观 九、总结经济学原理 十、曼昆答疑和“神秘来客”第二辑 萨默斯讲全球化 一、萨默斯重返哈佛讲堂 二、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和嬗变 三、国际章程与国家意志孰重? 四、区域自由贸易协议是否促进全球贸易? 五、保护知识产权对谁有利? 六、国际经济学中的不可能三角形:假如你是香港金管局总裁 七、剖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八、挽救墨西哥:国会制约政府 九、“华盛顿共识”是否万能? 十、国际援助是否有效? 十一、对话鲁宾 十二、普利其特画龙,萨默斯点睛 十三、无政府状态与政府集权哪个更好? 十四、最后一课:希望学生“带走的五样东西” 十五、专访萨默斯:中国汇率政策及影响第三辑 费尔德斯坦讲美国经济政策 一、美国经济危机的两个成因 二、费尔德斯坦讲货币政策:美联储的任务 三、格林斯潘为何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 四、费尔德斯坦讲财政政策:美国的账本 五、凯恩斯理论的利与弊 六、美国税收制度的弊端与改革前景 七、开放经济中的税收政策:猫鼠游戏 八、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与出路 九、石油价格与美国能源政策 十、国家安全与经济学 十一、贸易政策的核心问题:外国经济发展对本国是否有利? 十二、自由贸易与收入两极分化 十三、从经济学觙芬析环境问题 十四、比较征收污染税与配额交换制度 十五、公共财政领域里的前沿性研究 十六、费尔德斯坦的最后一课 十七、专访费尔德斯坦:美元政策与全球不平衡第四辑 国际经济学第五辑 家庭经济学第六辑 经济热点问题评析后记

章节摘录

这些福利也不算入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当中,因为不是狭义定义的“工资”的一部分。政府希望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所以对这部分钱没有征税。如果政府对这部分钱征税,政府的收入在2008年会增加1600亿美元,是所有个人所得税1.2万亿美元的13%。同样,政府允许个人把对公益事业的捐款从个人总收入中扣除。例如,一个高收入人的边际税率是33%,他给附近的教堂捐款1000美元,他的实际捐款是670美元,另外330美元是美国政府减少的税收。如果没有这一政策,政府的总税收在2008年会增加560亿美元。越是有钱人就越习惯用这种方法避税。最近,奥巴马政府准备限制捐款减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为28%。费尔德斯坦认为,这会打击富人捐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非营利组织从社会募集资金的能力。虽然美国政府有权利核实每个人的税表,但检查到的毕竟是极少数人。美国政府承认,每年有大约14%的税收因为各种各样逃税、漏税的手段没有被征收上来。一种原因就是人们不自觉,知法违法,有不会被查到的侥幸心理。另一种原因就是人们心理不平衡:富人能雇用律师、会计师帮助他们合法地逃税漏税,为什么我们就应该缴税?费尔德斯坦把对税收影响最大的前5个特殊减税款项加起来,得出4000亿美元,是个人所得税的1/3。前10个减税款项对税收的影响是6000亿美元,大约是个人所得税的1/2(根据2008年数据)。所以如果没有这些减税款项,美国政府的个人所得税的总收入会增加一半儿。如果美国政府保持总税收不变,那么取消这些减税款项就可以减少所有人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的一半儿,从而大大减少福利损失。费尔德斯坦对这些特殊减税款项持怀疑态度,因为条款分类太复杂。如果医疗费用可以减税,那么配眼镜算不算医疗费用?健身俱乐部的费用算不算?每周按摩的费用算不算?如果房子的贷款利息可以减税,那么一个人住在一条船里,船的贷款利息算不算?如果每个孩子有孩童抵税金额,那么父母离婚了,各自独立缴税怎么办?如果按照这个孩子与父亲住的时间和与母亲住的时间的比例来分这个税收方面的优惠,那么如果这个孩子住在学校里怎么办?税收条文的烦琐程度可想而知,而这些仅仅是税收政策的九牛一毛。

后记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的信息应有尽有,而且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就在2009年年初,人们还把这次经济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到了8月下旬,人们关心的问题——至少是报纸杂志的要闻——已经变成经济回暖的强劲程度和可持续性了。记者编辑每天要跟踪的头绪纷繁复杂,数不胜数,这还不算突发事件。若有突发事件,日夜奋战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日报、周刊,还是月刊,互联网时代对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幻莫测的大干世界使不变的东西更加难能可贵。记得初中时,有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叫张家居。他对学生说,考试的试题干变万化,你完全没有办法估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概念清晰、基础扎实,才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在现实生活中,“宗”是什么呢?追赶新闻的速度是不可能的。要想使书的生命力长久一些,只能靠思想,更加趋近“宗”,逐渐揭示“宗”。在成书过程中,不少朋友和编辑在百忙之中阅读或部分阅读过我的书稿,提出过宝贵的建议,我非常感激。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疑问,我想在此集中解释。有人建议把中美状况结合对比,这样文章更有针对性。这个建议很好,但是我做不到。1990年出国时,我还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后来回国的次数很少,每次回来顶多住两三周,成了名副其实的过客。但凡事都有利有弊。不了解围内的好处是,我希望自己对美国的报道更加客观,“原汁原味”,没有有意地褒一方、贬一方,更没有崇洋媚外。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关于哈佛的书汗牛充栋,而这本《哈佛经济学笔记》却独一无二。作者陈晋既有新闻工作背景又有经济学专业素养,并且长期沉浸于哈佛大学的学术与生活环境之中。在系统聆听哈佛经济学课程,深度采访顶尖经济学家的基础之上,陈晋介绍了哈佛专家对一些重要经济问题的视角和看法。书中也涉及世界顶尖学府的科研和教学制度。这本书对于传播经济学的思想和知识。对于加深人们对重要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思考我国大学的各种制度和工作理念,都很有价值,值得一读。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经济系系主任白重恩能进入哈佛大学读书的人凤毛麟角。陈晋女士的这本书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哈佛教育的魅力.领略经济学家的智慧,也启迪你思考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不可不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张维迎陈晋把自己在哈佛大学学习经济学的心得整理出来,与国内读者分享,对读者了解美国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经济学教育的最新发展等,都有积极意义。书中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对当前美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读起来也颇受启发。我向读者积极推荐这一本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李波这里是从世界顶尖学府和顶尖经济学家那里溢出的经济理论精髓,经过本书作者提炼、集约化、本土化,用国人所习惯的思维方式和熟知的语言词汇,精心酿成经济智慧的甘泉。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黄范章

编辑推荐

《哈佛经济学笔记》:弄清美国主流在思考什么,对中国非常重要!尚未结束的本轮危机,怎样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美国在如何自我拯救?美国想对中国经济做什么?中美之间即将迎来甜美蜜月还是经济战争?中国学者对哈佛经济学精英的一次“探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哈佛经济学笔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3条)

 
 

  •   两年前胡舒立邀我对马丁•费尔德斯坦的一篇专访写个短评。我得到的文章是中文翻译稿。我对外国学者的文章基本上是不看中文的,于是要求编辑部把英文原文给我看。中英文两相对照,我发现记者的问题提得很好,英文和翻译的水平也很高。我注意到记者的名字叫陈晋。后来,我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遇到一位女士,她自我介绍是陈晋。我记性不好,尤其记不住人名,但陈晋的名字我却清楚地记住了。想来原因有二,我有一个同学叫陈晋,是位男士,一位大名鼎鼎的党史学者。更重要的原因是,陈晋准确流畅的英文和译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实讲,我不喜欢《哈佛经济学笔记》这个书名。国内什么“哈佛女孩”、“牛津男孩”之类的出版物只能让我想起一个英文单词“snob”。然而,我却高兴地发现,《哈佛经济学笔记》是一本非常平实的,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各种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家的读物。在这本书中,我们会见到许多名声显赫的经济学家,但他们都是有个性的普通教师。我过去一向认为,萨默斯是个傲慢的家伙。但在作者笔下,他却显示出许多令人尊敬之处。费尔德斯坦则同我的印象一致,是一位博学且谦和的老人。
      《哈佛经济学笔记》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它没有也不应该有经济学教科书的严谨性,但它却是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本很好的补充读物。它让我们同作者一起走进哈佛大学的课堂,聆听众多哈佛教授娓娓道来各种经济理论和观点。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躲藏在枯燥文献背后的真实故事。不应该把《哈佛经济学笔记》作为一本经济学入门书来读,它是为已入门的经济学爱好者撰写的。它也非常关心现实经济问题。对美国经济政策辩论有兴趣的经济学爱好者,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发现许多无法从哈佛课堂之外获知的意想不到的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
       余永定
  •   如果问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国际关系是什么?相信答案会集中在中美之间。作为世界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二者的任何一次交流与合作,都会成为国际新闻的头条。的确,在这种背景下,
    “弄清美国主流在想什么,对于中国很重要。”

    记者出身的陈晋在哈佛听课与阅读文献过程中的所思所悟,具体而深刻。其中既有对哈佛教授以及一些到哈佛讲学的人的人之思想的理解,也有自身相隔十数年两次学习经济学的体悟。对于想涉猎一些基本经济学常识和美国校园概况的人,挺有帮助的。
  •   最后一课:希望学生“带走的五样东西”
      萨默斯提炼课程精华,总结学生应该带走的东西,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008年5月1日是这门全球化课程的最后一堂课,普利其特和萨默斯陈述各自对学生的期望。普利其特说,这是他和萨默斯第一次合作,教一门完全崭新的课程。他希望学生从中获得一个独特的学习经历,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有更强的责任感,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
      萨默斯说:“我希望你们从这门课中带走五样东西,虽然这些不一定会出现在你们的期末考试里。
      “第一,小心谨慎地分析一个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各种可能的后果,想方设法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国际秩序。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就不稳定,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踵而来。更不要被冠冕堂皇的、义正词严的道德高调所蒙蔽,例如对美国移民政策的利弊分析。
      “第二,无论你是第一次接触经济逻辑,还是第七次接触经济逻辑,希望你能认识到经济逻辑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到经济逻辑是怎样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的。这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在正常的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没有显而易见的、不费吹灰之力而挣大钱的办法;二是,比较优势和劳动分工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人力和物力资源;三是,注意资源的可替换性。例如,哈佛校长对一个系主任说;‘我给你一个教授的位子,不占你们系的预算,由学校出钱,雇一个我很欣赏的教授。’很多系主任会同意这个办法,因为这可以增加员工,还不占系里的预算,何乐而不为?但是经济系则不同,他们会反问:‘现在增加一个位子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后我们系要减少一个位子?’因为经济学家深知,现在的资源和今后的资源是可替换的;四是,尽量创造自由开放的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不一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方法,但它可以减少很多贪污腐败的机会。例如,人为地限制利率就意味着资金没有自由灵活地运作,有人在掌握资金的流向。有权力就有滋生腐败的动机和土壤。再比如,谁最不愿意看到像海洛因这样的毒品合法化?是那些走私海洛因的大小头目。正是因为毒品有市场需求,而且运输销售非法,所以才有走私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精神刺激。如果毒品合法化,他们就无利可图了。
      “第三,他希望学生认识到在气候变化、新兴市场与能源等很多问题上,年轻一代人决策的好坏会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年轻人任重而道远。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上40%的人口。如果他们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他们的总体经济就会在十年后翻一倍。这意味着十几亿人的生活质量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人的寿命在延长,妇女受到更多的教育,有更多的工作机会,等等。同时,也有大约10亿非洲人的生活质量在过去两代人的时间里基本没有进展。一个好的国际秩序有利于世界的长治久安,一个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样的国际秩序,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他再次强调国家主权、公共利益和一体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也许在最后几堂课中强调得不够,其实它在公共卫生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中尤其突出。
      “第五,任何国家间的合作只有在国内政治条件和政治构架许可的条件下才是可行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国内政治构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国内舆论强烈攻击签订某些国际条约,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是不可能一意孤行的。”萨默斯没有直言国会对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强烈束缚,但不言而喻。
  •   这本书是2007年以来作者在哈佛大学听课和学习的记录,其中包括2008年以来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史上很不平凡、影响深远的这样一段时间。作者在美国学习、生活和工作多年,兼有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记者的敏锐判断两方面优势。她有选择地介绍了若干重要的公共政策课程,特别是与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有关的课程。这本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经济学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对学术研究、公共政策和社会舆论很有帮助。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抑或其他读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   里面是作者亲历哈佛经济学课堂的所见所闻,很多地方都是引入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对话,难怪称之为笔记
  •   对于我们这种经济的门外汉,但又想了解的当今经济学动态发展以及其如何影响公共政策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这本书的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只有在大部头经济学课本封面上出现的学者,其实在课堂上是如何启迪学生的,毕竟他们的角度和思维和国内课堂上的氛围实在是大不相同。

    非常推荐各位想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童鞋们看看。

    如果真的想系统了解经济学,就去看书里各位教授编撰的教科书,大都有中文版的。
  •   我觉得吧,看这本书,不仅对做学经济学的人有启发,对需要经济学知识武装自己的人有帮助,对许多看似与经济学无关的人也有很大的作用。
    因为这本书不仅仅讲知识点,更多是教人比较分析的概念以及知道美国精英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想问题的。我跟这些人一对比,确实差距明显!!
  •   之前听师兄推荐的,是一本为已入门的经济学爱好者撰写的补充读物,而个人又对经济学很感兴趣(本人读商科),于是买了。语言平实易懂,联系实际,虽然是在介绍各种经济学理论、知识,但却很吸引人。极力推荐!
  •   比较通俗的做了经济学课堂的笔记收集,可以看。
  •   书的语言读起来非常轻松,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就同一经济学知识点或者热点问题用不同的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对比解析,让我学到了其他书经济类图书中学不到的东西!强烈推荐!
  •   看得出来书中包含作者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反思。
    经济学不是万能的,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是有普适价值的(例如亚当•思密)。一些经济学家对一些事情有很强的洞察力,作者愿意在理解后深入浅出地与读者分享,这是学者的分享精神。
    经济学也有局限性,有些问题是其他学科对人们更有帮助,应该有鉴别地吸收。所以作者希望带着批判性的眼光,“进得去,出得来”。
      当然,对很多问题,看得出来作者仍然在摸索和探索过程之中,而且许多问题本身也在随着形势而变化。这也许是作者还是一个学习者的局限所在吧,不过瑕不掩瑜,还是要感谢作者的分享,让我们有机会和她一起学习。
  •   日本驻美大使总结日本“失去的10年”的经验教训,分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为渡过危机提出3点建议。
      藤崎说,一旦金融危机发生,首要的工作是鉴别那些坏账,将其公之于众,然后集资,包括国家的和私人的钱。日本为银行坏账集资公款50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用于购买坏账,1200亿用于给银行注资。注资银行的钱基本没有什么损失,但是用于提供存款保险的1000亿美元却损失了很多。这中间的教训是:政府的反应和动作一定要快,切勿遗失最佳时机。他认为,如果当时日本政府更早地提供存款保险,事态不会变得那么严重,损失也不会那么多。除了采取措施的速度以外,政府还要注意采取措施的过程要透明,要保护纳税人的利益。
      藤崎认为,起源于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杠杆率过大和房产贷款证券化过于复杂,金融全球化又使这次危机波及世界各个国家。相比之下,20个世纪90年代日本发生的危机仅限于日本国内。“目前最重要的是重振市场信心,恢复市场信用。我们并不缺少资金,但是缺少信任,是心理因素在作怪”。藤崎引用日本前首相小泉的话说:“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是信心过足,21世纪初的日本是信心不够”。他指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信心过多和过少都是加剧市场不稳定的因素。
      藤崎提出3个观点。第一,要保持乐观,至少在宏观的层面。“建立信心是我们的目标,但同时信心也是一个工具。不要相信那些说‘世界末日就要来临’的分析家。”第二,要运用已有的国际框架,例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我们的态度是要加入、参与,然后适当改变它们。G7、G8已经不适用了,因为中国不在其中。而且,他们每年开会的结果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以前说过的话。日本更支持G20作为一个有效的国际平台。第三,国家间要协调各自采取的行动。
  •   讲述了很多宏观问题,联系社会,让我们感受了哈佛对经济的认识。
  •   不知道现在的读者是否相信书评,并因此来决定是否购买。我爱看书买书,每个月都会买2-3本书,买书多写评书少。但是很出乎以外,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读后,当然未完。突然有了写写读后感的冲动。随便写几句吧。
    在解释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方面,经济学与文学、历史、哲学相比相形逊色不少。“行为经济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应运而生,90年代以来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与此不无关系。家庭经济学在解释家庭行为时更显得苍白。它只能说是微观经济学及贸易理论在家庭生活中一个灵活而巧妙的运用,对学生来说顶多是一个智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并不能说明人们,尤其是女性,就是这样决定家庭与事业的关系的,或更具体地说,如何决定多少时间工作,多少时间干家务,多少时间消遣。
    让我们看看戈尔丁教授是如何在微观经济学的框架里解释这个问题的。
      假设一个人的福利是他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娱乐消遣的函数。他的目的是福利最大化。他的物质财富由两部分组成:从市场买来的东西和自己在家里做的东西。例如他可以在餐馆买饭,也可以在家做饭。假设这两种东西是完全可替代的产品。福利最大化受三个条件限制:第一,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都是由市场劳动、家庭劳动和消遣3部分组成。第二,在市场买的东西是由劳动时间、小时工资和非劳动收入决定的。第三,家庭产品是由投入家庭劳动的时间决定的。这里,再假设家庭劳动不需要资本(或劳动工具),即只要投入时间,就能生产出家庭产品。
  •   了解美国经济学教育,观点、理论和分析
  •   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学有了解~并能逻辑分析经济事件了,喜欢!
  •   这本书写得非常流畅生动,我周末两天一口气就读完了!我觉得非常好的一点是每章的开头有一个本章主要内容整理,把本章主要内容概括整理了一下,让人一目了然!而且书中还有许多经济学家观点的比较,真的是不错的书!
  •   很好的书,用记者独特的笔法介绍经济学,通俗易懂
  •   很好的书,内容很贴近生活,对学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可以扩充视野
  •   之前是在方所看到的,艰难的抑制了当场购买的冲动后**当来找。看了很多人的书评和购买心得,更加迫切地想马上看到实体书。内容深入浅出,对于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看法出发,分享了他们对于经济学的独到见解,也帮助我们更全面到位的了解这一门学科。
  •   早早翻完了,想接触经济学理论的同学可以看看
  •   多学经济学的知识
  •   喜欢经济学的书籍,这本书值得购买!
  •   对于了解真正的西方经济学有帮助。
  •   很好的一本书,我是通过看大家评论推荐而买的, 果然不错,是一本比较易懂的书, 对于目前很多的经济问题都有涉及,解释经济的现象, 我们的大家应该也要像书中一样,针对事件而学习,而不是条条框框地照书讲,基本学不到东西....
  •   作为一个外行,看这本书只是一时兴趣所致,读到中途感觉没什么料,但还是坚持读完了全书,以达成有头有尾的事前决心。
    看了这本书感觉到一点的就是美国是私有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政府主要考虑其国内民众的感受,很少顾及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比如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说美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血汗工厂,虽说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使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这些公司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资本构成的,导致了相对于美国工人工作时间加长、工资更低、工作强度加重、工作环境恶劣。
    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金融业整个行业的利润占美国所有企业利润的36%(p230)。这个比例实在是太高,搞得很多搞实业的企业家都无心继续做下去,前段时间国内的情况正在像这方面靠拢,多数人无心做实业,热心于上市融资,炒股玩期货,这对一个国家的成长来说绝不是好事。
    文中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每年都会有很多贸易保护措施的出台:受惠于廉价进口产品的美国消费者非常分散,没有组织起来形成一支政治力量,而那些被进口替代的美国生产商则有组织、有秩序地对华盛顿施加影响。
    关于美国对待联合国的态度上面,可以从一件小事上看出来:小布什总统自从2002年3月在(联合国)世纪发展目标的文件上签字以后,仅仅在2005年9月14日的一个联合国会议上提到过“千禧年发展目标”这个名词一次。说明联合国只是美国作秀的一个舞台,当美国想对全世界征收碳排放税的时候,他就会通过联合国这个机构来推广他的概念,使人们逐步接受。
  •   经人介绍买的这本书,读了感觉就像课堂笔记一样,没啥感觉。。。。
  •   深刻体会美国经济体制与中国的差异。
  •   在财新网上看了连载才买的,很好,支持!
  •   经济危机时代的好书
  •   对学经济有帮助
  •   感受国外对经济的深刻理解。书不错。还在看。
  •   看了那么多的经济类图书,这本书是最值得称道的。清新的风格,让人不忍掩卷。
  •   不一样的经济解读方式
  •   书纸质很好!不过还没看,等看完以后再做评论
  •   非常通俗,因此不够深刻,只是课堂上内容的记叙~~
  •   老公一直想要的书,笔书店便宜好多,实惠。
  •   书很好,印刷质量也很好。我很喜欢
  •   每天学习一点
    尽管术语难懂
    收获还是挺好的
  •   还没读完,不好多说哦
  •   我这几天一直在看,感觉很不错,同时感觉自己知道的好少,浑身充满了学习的力量
  •   很有收获,还在阅读学习
  •   书不错,值得推荐,纸张也不错
  •   书刚拿到没多久,翻看了几页,还挺实用的。强烈推荐!
  •   真的是很棒的一本书。受益匪浅
  •   简单明了,没有生搬硬套的概念和公式
  •   可以随便看看的,内容很宽
  •   这个真的很到位。。。。。。。。。。。。。
  •   觉得还行,虽然没有全部看完
  •   内容深入浅出。。。
  •   货物很给力
  •   lin
  •   受益匪浅~~~~~
  •   感觉网上购物很方便
  •   领略大师风采
  •   行文如流水,感受大师风采。
  •   严禁不乏趣味
  •      总体来说,作者力求给大家展示一个知识点充分,不失偏颇的哈佛经济课。在对不同经济学课程的描述中,能简要的抓住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以及有意思的论点,同时还穿插了教授们上课的言行和作者简要的评论;虽不是长篇大论,但大师风范亦可见一斑。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哈佛授课的特点。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虽然是“高朋满座”,但是教授们从现实来切入,将美国各种现象和政策背后都蕴藏着复杂精妙的经济运作机制,简化为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的思考。作为一位学经济的学生,我们的《经济学原理》一课可改进之处应该就在如此吧。
      
       其他几门课程虽然属于比较复杂的经济学,不过作者对教授理念的点拨十分精彩,能让人一下子抓住统领于整门课程的理念和出发点。
      
       哈佛汇聚着最精英的学生,最顶尖的教授,最启发人的课程,从《哈佛经济学笔记》这一切入点便足知矣。
  •   名字起的挺吸引人,本来想也是那些卖名校名头的内容不咋地的书,谁知买来一看就被吸引了!作者不愧在美国和哈佛大学学习多年!写的真是不错!很多观点颠覆了我以前固有的对经济学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顶一个!
  •   哈佛经济学笔记,还值得消遣时看看。
  •   这本书可以让大家大概了解下人哈佛的著名经济学家是怎么给人上课的
    适合学过经济学的同学们看 没学过经济学的同学要想知道经济学怎么回事建议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吧。。这个书 还挺一般的
  •   作为对中国经济的借鉴,更希望从老外的经典经济学观点来揣摩。书还可以。
  •   读了一半,书中反应了不少哈佛大学教学的特点和精神。
  •   写得有点杂,为什么要冠以哈佛呢
  •   下批买第二季,文章让我有身临其境到哈佛听课的感觉
  •   自身读经济学的,看完这本书觉得国内的经济学老师和外国的老师阐释问题的角度非常不同。经济学的亲们值得一看!
  •   书快看完了,非常不错。更羡慕作者,能挺那么多经济学的大牛们讲课,太口水了。。。
  •   书的内容还行,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   但是建议大家有了经济学基本知识再去看,要不然就是看热闹
  •   还行,太简短。初步了解经济学,可以。
  •   适合有经济学基础的人。

    有所启发。
  •   我是在凤凰网上的读书频道看到这本书的
    粗略的看了看讲萨默斯那几章 总的来讲还不错 讲的很贴切 写实 描写了现在世界的经济现状 我尤其喜欢其中写美国的那几章 感觉针砭时弊
    但是我觉得要是有些对专业词汇的注解就更好了 毕竟还是会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   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书本质量还是不错的,内容嘛,说实话,经济类的东西肯定是没有小说那么吸引人的,要安静地才能看进去,但这些知识很有用的。
  •   纸张不错应该是正品,当当的东西我买了很多都是挺不错的,这次也没让我失望,内容也挺好
  •   我想 看这本书还是要些专业知识的
  •   以为是第一部呢 买成第二部了 那就先看第一部再看第二部
  •   值得慢慢琢磨
  •   高端,外行人不是很容易理解
  •   GGGG
  •   谢谢当当网为我们提供购书平台,我非常满意。88分
  •   又一部扯虎皮做大旗的粗制滥造的书.......我本来以为《财经》的记者会有所不同,但是......顺便再鄙视一下为这本书写推荐的余永定,黄范章白重恩,凭你们在经济学领域也算是一号人物,书中到处都是错误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错用,你们竟然也推荐,我不得不怀疑你们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举一个例子,书中写n对男女,结合的种类有n的平方种.......我想问问陈晋女士,美国可以重婚是吗?还有我不相信这会是哈佛老师犯得错误。从你的履历看,你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经济学教育,但是你却不知道你作为一名财经记者的采访经历并非真正的经济学。胡舒立,我觉得你错了
  •   很不错的一本书,我也是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过来的,但是感觉现在丢的太久了,有些东西陌生了。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再将原理过一遍,没准有新的教义。。。不错,好书,值得你看看。。。另外,我发觉网上的电子版《哈佛经济学笔记》内容比这个版本要丰富,并且还有一些图片等内容,足足多了近100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   就是在哈弗大学蹭课听做的笔记,没什么独到之处,也没什么系统性,不值得购买有这功夫,重读一遍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吧
  •   能学道不少经济学的知识,哈佛讲师的课程,挺好的~
  •   内容很一般,个人意见。
  •   本着哈弗的名字去的。发现介绍的内容很多是学校和老师。 经济笔记,记录的很少。而且除了一些术语不懂外,内容觉得讲的不透。
  •   对经济学感兴趣 想要学习一下 但买了之后才知道 要看懂这本书 你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害的行 要不然真看不懂
  •   是帮助学经济学的好书
  •   就是感觉作者写的算是一般,没有写道我想看的内容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经济学了,总是感觉很有深度和研究意义,而且这本书普遍评价还是不错的,书的质量也还好,挺喜欢的~~~
  •   你喜欢看书可以买的,反正书上说的我没怎么看懂
  •   买的时候还以为会有很多专业知识,没想到是以叙事类的手法,有点失望,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开阔眼界的
  •   打发时间还行 内容不必太纠结。。。
  •   不错,感觉挺好的,值得一读
  •   书很好,正读呢。。。
  •   包装就一个厚的塑料袋,后面的封底有点皱,纸张也不是特别厚实,索性没有脏烂的情况,印刷也比较清晰,买书主要还是看内容吧。
  •   学的多了 积累的多了 眼前就不在是零星的零碎的知识点 而是四通八达的知识网络作者正是用她的亲身体会 简单 清晰 客观 详实的语言为我们织了一张生活经济的网把美国经济学主流思想一网打尽的同时 让我们感受哈佛教育的魅力 领略经济学家的智慧让耳熟能详 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大师及NOBEL`S 克拉克`S 不再遥远~... 阅读更多
  •   哈佛经济学笔记
  •   还没看,听人介绍不错
  •   等了几天书终于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