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六法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赵士林  页数:249  
Tag标签:无  

前言

《傅佩荣:国学的天空》“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其次,为了设定判准,对于真伪、善恶、美丑、是非,都必须反复检验,再提出一套合理的说词,让读者在学习之后,可以明白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然后,最大的挑战是建构系统。譬如,孔子期许我们行善避恶,在必要时还应该杀身成仁。试问理由是什么?他的志向定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人类历史上不曾实现过的理想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志向呢?他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又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那么“天”对孔子到底有何意义?把上述几个问题合并思考,就知道孔子的“一贯之道”的大概内容了。

内容概要

传统国学主要有六大家,就是儒、道、墨、法、禅、兵。这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赵士林教授将其总结为国学六法,即“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将原本面对政企高层的国学课讲义奉献给读者,讲授国学最为精要的营养。  在红尘十丈、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物质上迷失,精神上陷入危机,艰难时世,读了《国学六法》,读者们不禁感慨,“国学从未落伍,它讲述的是中国式的逻辑与世道人心,教给我们的是丛林时代如何求存,图强的智慧与技能”。

作者简介

赵士林,1954年生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波士顿)美中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特邀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书籍目录

第一法  以儒做人  孔子的启示:爱满天下  孟子的智慧:政治设计与民主精神  圣人做不成,至少做君子  自强不息的《易经》智慧  死生亦大矣:世俗的生死观第二法  以道养生  老子的修炼:破解道的奥秘  庄子的逍遥:至美的人生境界第三法  以禅清心  见性成佛,人间情味  境界无边,禅修五心第四法  以墨尽责  非攻:真抓实干的反战斗士  兼爱:爱有差等,不讳言利  只为穷人说话  侠与烈士化身第五法  以法为基  商鞅:身死族灭的专制主义者  韩非:玩火的法家集大成者  人治与法治之争第六法  以兵入市  孙子谈兵:教你如何赢  孙子之智:兵法中的商道附录一: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附录二: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景观

章节摘录

《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上撞见了太宰华父督,太宰相当于今天的总理、首相,华父督这个首相是个大色狼,看到孔父嘉的夫人立刻就垂涎三尺,动了邪念。《左传》描绘华父督看到孔父嘉的夫人,“目逆而送之,日:‘美而艳。”’。就是说华父督目不转睛地盯着孔父嘉夫人的背影看,嘴里连声赞叹:“真是个靓女啊!”为了霸占孔父嘉的夫人,华父督竟然设计害死了孔父嘉。他的后代惧怕华父督的迫害,全家逃到了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并取孔父嘉的第一个字“孔”字做姓。孔子姓孔,是山东人,就是这样来的。孔父嘉死后,家道逐渐没落,贵族等级从王族一直降到了最末一级,也就是士。到了孔子父亲这一代,混得就更惨了。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一个乡镇级的小官。叔梁纥尽管官不大,但是很有本事。他身高十尺,如果用汉代的尺来算,一尺相当于今天的23.1 厘米,换算一下,孔子老爸身高就是2-3l米。叔梁纥不光个子高,还是个大力士,一次战斗中居然用双手就托起了城门。叔梁纥生育能力很强,但是生育品种有点儿问题。第一房太太姓施,给他生了九个孩子,都是女孩,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女儿不能列入家谱排行。叔梁纥不死心,娶了第二房太太,这位太太倒是给他生了个男孩,名叫孟皮,孟皮生下来就是瘸子,今天分析大概是小儿麻痹症之类。《论语》里说到孔子曾经为孟皮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选对象,选的是学生南宫适,理由是南宫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说南宫适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总有官做;国家政治黑暗了,也能逃避迫害。这样的人很稳妥,把侄女交给他很踏实,很放心。看来孔子这位道德先生,考虑儿女大事还是很实际的。话说回来,叔梁纥很上火,好容易盼来个男孩儿,还是个残疾。他还不死心,心想我一定再要一个健康的男孩。于是又娶了第三房太太,就是孔子的亲生母亲颜征在。……《傅佩荣:国学的天空》第—部 孔子的真诚一、立志于学1、孔子之学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时为毒秋时代末期,周史衰亡,礼乐崩坏,文化传统濒于断绝。孔子的祖先为宋国人(段朝后代),后迁于鲁国定居。他生于鲁国鄹邑(今山东曲阜市附近的尼山),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他由母亲颜征在抚养长大,接受一般乡村孩子的教育,至十五岁告一段落,再自己立志学习,终于以博学知礼而闻名。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二十岁时娶丌官氏(宋国人)为妻,翌年生子孔鲤。孔子做过的职业包括委吏(管理仓库)、乘田(管理牧场)与助丧(承办丧事)等。三十岁前后就有学生求教并追随他,形成一个独特的师生团体,以讲学修德与治国利民为其目标。孔子学不厌而教不倦,学问与见识渐成系统,四十岁已可“不惑”,五十岁达到“知天命”,日月白自己的天赋使命乃承启文化道统。五十一岁至五十五岁,孔子在鲁国从政,先后当过中都宰(县长)、小司空(工程部门副长官)、司寇(司法部门长官)等职,位列大夫,政绩卓越。但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且不满鲁定公沉溺美色等,终于去职离乡,开始周游列国。这一去,便是十四年,遍历卫、曹、宋、郑、陈、蔡各国,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两度面临生命危险。六十八岁时,鲁国新的执政者正式召请他回国。七十岁,独子孔鲤去世。七十一岁,他最喜爱的弟子颜渊去世。七十二岁,忠心耿耿的学生子路去世。七十三岁,孔子辞世。综观孔子这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以身教和言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年来最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的智慧是什么呢?首先即是“真诚”。人若真诚,将能体察内心有一股自我要求的力量,期待自己去行善。所谓“行善”,是指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亦即包含古代所说的五伦以及今日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由真诚引发的社会关怀,将会随着个人角色的变动而由近及远,其最高目标则是孔子亲口叙述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正好反映了人类生命的最高价值。只要肯定自己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自然可以心安理得。其次,孔子重视知识和教育,给予理性思维极高的评价。他立志之后就非常好学,而且坚持了一辈子。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孙长》)有十家人的地方,必定有忠信如我的人,但却不像我这么好学。事实上,他凭什么断定呢?就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读书、学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在世上生活,只要耳聪目明,能够开放心灵,那么整个宇宙、人类都可以当他的老师。到了最后,这样的人往往是最杰出的,因为他得到了众善之所长,就像所有的河流汇集到江海一样。这就是孔子立志向学的情形。孔子的学问有三个特点:一、学习传统。传统包括“诗、书、易、礼、乐”五经。诗指文学,书指历史,易指哲学,礼是社会规范,乐则是艺术修养。此外,还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礼仪,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而书、数则是书写、计算等技能。当时的人只要具备这六项条件,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了。孔子不仅学习传统的智慧结晶,也习得传统的技能,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展现为一个人才的典范了。二、学思并重。孔子知道光靠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考,否则一味接受外来的资料与信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予以统合,难免导致混乱。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光学习而不思考,到最后毫无心得,白学了;反过来,如果只就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而不念书学习,就会陷于迷惑;别的不讲,光是善恶报应,你就搞不清楚。三、学行并重。孔子的学并非一种理论而已,同时也是一种道德实践。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好学”首先要降低物质享受的欲望,其次要在言行上磨炼自己,然后再虚心向良师请益,使自己走上正途。此外,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把该做的事认真做好,行有余力,再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一次鲁哀公问他,你这么多学生里面,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一个学生颜渊好学,很可惜已经过世了。为什么只有颜渊好学?因为颜渊“不迁怒,不贰过”。这乃是道德实践的表现,也说明了好学和具体的行动有关。孔子立志于学,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因此他在“学不厌”之后,还要“诲不倦”,由学而教,为人师表,开启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他有教无类,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些人各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面有所成就,成为当时知识阶层的中坚力量,并且汇聚为儒家学派,影响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今日。2.珍惜时间走在人生路上,很多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过去的一切想留也留不住,未来呢,又很难去把握。孔子有一次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消失的一切就像这样啊,白天黑夜都不停息。“逝者”指时光,也是时光中的事件,人的生命当然也在其中。人的生命是在时间里展开的,你只有把握住时间,才能让你的人生不至于虚度。而人生不虚度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你把目标放在外在的事业成就上面,那也是一种选择;但在孔子看来,人把握时间的目的是要“造就自己”。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对于时间就有特殊的体认。别人恭维他是“天纵之圣”,孔子说,不是这样的,一方面“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是靠着努力向古代的圣贤学习,逐渐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才取得眼前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家里贫困,没什么社会地位,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艺。据孟子的记载,孔子曾替人看管仓库,把账目写得清清楚楚;后来被派去管理牧场,一年下来,牛羊健壮,繁殖很多,因此受到别人的信赖。尽管做了这么多零碎、卑微的工作,但孔子从来没有忘记一件事:学习。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他生活的时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到十五岁就不能再念书了,大学是专门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孔子不仅自学了所有大学的内容,而且比一般贵族子弟还学得好,以至于鲁国的贵族孟氏请孔子当家教,教他的孩子礼仪。到了“三十而立”之后,孔子仍不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他说:“吾不试,故艺。”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些技艺。学习技艺的目的是谋得一官半职,可以发挥所长,贡献社会人群;现在所谋未遂,只好继续培养各种专长,等待时机成熟。这种态度对我们现代人深具启发。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必须了解生命是有阶段的,你要先充实自己;如果没有机会,要先自己培养好条件,等机会一出现,自然可以把握。孔子说,富与贵是每个人都要的。但问题是,你够这个条件吗?如果条件不够,时机不成熟,那你就要安分,把自己的事情先做好。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修炼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提到两种浪费时间的情况是“难矣哉”,很难走上人生的正路。第一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猶贤乎已。(《论语·阳赁》)整天吃饱了饭,对什么事都不花心思,这样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不是有掷骰子下棋的游戏吗?去玩玩也比这样无聊要好些!人最怕两个字:无聊。有一次一位母亲跟我聊天,谈起她怎么教育孩子。她对念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说,假设你是妈妈,会怎么教导像你这样的孩子?结果小孩说,你不让我无聊就好了。换句话说,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怕无聊。无聊之后怎么办呢?说不定就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建议说,那你还不如去博弈吧。“博弈”两个字要特别小心不要被当成“赌博”。孔子劝我们赌博,那还得了?博弈是指游戏。人类为什么需要游戏?因为人活在世界上,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的成与败都定了,很少有人可以改变。这时候通过游戏制定一个规则,老板也好,员工也好,大家机会均等,按规矩来玩,每一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人生的压力也许就能在游戏中化解一点。所以孔子说,你无聊的时候就算去玩游戏,下棋也好,打篮球也好,打高尔夫球也好,不管玩什么,都比纯粹浪费时间要好。第二种浪费时间的情况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一群人整天相处在一起,说的是无关道义的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我有一个朋友在中学教书,一天中午休息时间,他坐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面树的另一边有三四个同学,不知道那一边有老师在听,他们就聊天。我朋友说,他听学生聊天聊了半个小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讲的话没有一句话是有意义的。我听了跟他说,学生上课已经很辛苦了,你叫他们下课聊天还要讲有意义的话,不是太严苛了吗?而且到底有没有意义,也不能以老师的标准来判断。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提醒自己,讲话最好言之有物,你说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思想或情感,要说出来很恩体、明确;不要整天言不及义,扯一些八卦新闻,或者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样是很难走上人生正路的。孔子非常了解时间在生命发展上所具有的意义,人都有一种潜能,只要活着就可能登上更高的境界。所以,走上人生正路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珍惜时间。一个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懂得把握时间,很可能有不凡的未来。孔子说“后生可畏”,年轻人值得敬重,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将来的表现怎么样。我们有时候看到年轻人好像一代不如一代,又不用功又不长进;但是先不要这么快下结论,年轻人是说觉悟就觉悟,说奋斗就奋斗,经常因为听到一句话或看到一句话,就突然想通了,所以“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不过,孔子在这句话后面加了一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没什么好名声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好值得尊重了。为什么?因为名声是慢慢培养起来的,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这时候还没有培养起好名声,就说明他不用心,没有在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奋斗,这是很可惜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赵士林的《国学六法》,是对于儒道禅墨法兵的新发现,是对这些先秦思想家的学问境界的生活化还原,也是对古今中外文理大千图景的大勾勒,还是书卷践行史论的新的化合与创意。抚之读之思之,如入光明境,其乐何如!——王蒙《国学六法》不摆国学的酸气腐气姿态,而将学问与生命紧密连结,把全部思索与论述用于努力做好一个人和努力做好一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经士林兄一番学术性重构,不仅传统经典又见新的活水,而且中国读者还可以找到身心存放的正、净之处。学子得道,能不乐乎?——刘再复 《傅佩荣:国学的天空》傅佩荣先生于国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简捷清晰的表达。我很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他在讲课中做到了两个打通:其一,打通各个领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学。——周国平(著名哲学学者,散文家) 傅先生对于国学研究是很有功力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尤其是把国学讲得那么生动而又贴近人心,实属难得。——李存山(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研究所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傅教授是我所听过课的中国所有的国学专家中,讲得最好的一位讲师。尤其是他能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绝对不一样。——邹荣祥(上海市工商联教育协会副会长)

编辑推荐

《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傅佩荣:国学的天空(套装共2册)》包括《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傅佩荣:国学的天空》两本,另外还赠送《庄子的享受》一书。《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傅佩荣:国学的天空(套装共2册)》之《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国学大实话,睿思如疾风聚雨,风靡京沪粤,最受欢迎的国学课,一点即悟,广养人生事业,活得精彩,王蒙、刘再复等力荐。同名讲座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轮蕃氯播。儒道禅墨法兵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些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赵士林教授用“国学六法”来讲授中国人为人做事的内核力量。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国学从未如此平易近人知晓中国人的根与脉修身成事,咱们国学有力量!《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傅佩荣:国学的天空(套装共2册)》之《傅佩荣:国学的天空》:人人都能看懂的国学入门之作,用孔、孟、老、庄的智慧解答当代人的心灵困惑。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六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8条)

 
 

  •   传统国学主要有六大家,就是儒、道、墨、法、禅、兵。这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赵士林教授将其总结为国学六法,即“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将原本面对政企高层的国学课讲义奉献给读者,讲授国学最为精要的营养
  •   对于每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对于每一个沐浴现代文明的人,对于每一个渴望中国和平发展的人,在这个“五色让人目盲,五音让人耳盲“的时代,或许我们曾经憧憬过春秋战国时代的热血和智慧,曾经向往过汉唐盛世乃至毛泽东时代的民族尊严,曾经为信仰出现危机,为公平正义的缺失扼腕叹息,或许我们曾经受到过国学“从改革开放往后退,从五四运动往后退,从孔子往后退”的欺骗蒙蔽。这都不奇怪,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岂能在风平浪静中独善其身?国学,是一座精神文化宝藏,但只有高超的驾驭技艺才能挖掘这笔宝藏,从而弘扬传统文化,服务改革开放。

    首先,要坚定传统文化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的思想。历史上,汉唐盛世确实足以扬我中华之神威,孔子倡导的孝廉,孟子倡导的仁政,老子倡导的小国寡民治下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墨子的“非攻”和“兼爱”以及他“虽万千人吾往也”的侠义精神,在传统、现代、后现代混战的今天,确实让人向往,但是现在已经是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的时代,已经是公民社会而非传统的专制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对许多传统的价值形成了冲击,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底线受到了挑战,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不能因此往后退,改革只能是起点,不能成为终点。从孔子往后退,就是否认理性主义,让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复活,从而最终否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从五四往后退,就是用今人的标准去要求古人,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否认;从改革开放向后退,这是给国学所蕴含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摸黑。后现代主义解构一切价值,否定一切道德和权威,对此,我们应该做的是用国学精粹和后现代对话,而不是去对抗,或者去逃避,甚至沿着历史的轨迹往后退。那样做只能是用死人拖住活人,将国粹变成国渣,化神奇为腐朽。当然,对话的终极目的是改造而非苟同,但在后现代占据主流的环境下,国学所能做的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咄咄逼人的进攻,应该学习道家的“柔弱胜刚强”。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怀着积极建设的心态,敞开博大胸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让昔日的国粹与时俱进,只有如此,才可用国学医治现实中的顽症,否则,抱残守旧,冥顽不灵,甚至违背社会规律,开历史倒车,其结果只能是活活糟蹋国粹,让国学变成毒药,这是陷国学于不义。

    其次,要客观全面的认识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之精髓。我们对传统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对传统的认识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这既是还原国学本来风貌的需要,也最终决定我们对国学的态度。客观地说,目前虽然国学已经热到发烧发酵的程度,但是大多数国民对国学的认识要么是被误导后的盲目和狂热,比如,有人就认为传统包治百病,所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岂不知孝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起点,但绝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全拜一大批四处招摇撞骗的江湖说书先生所赐;要么只知皮毛或对传统的认识似是而非,比如教科书上说,孔子鄙视劳动人民,说道家消极厌世。这主要拜八股式的教科书和没有水平的历史老师所赐。客观全面的认识传统文化,要跳出一个误区,那就是必须将诸子思想的本身和被统治者过滤,被别有用心的人篡改后的礼教区分开来。大多数人知道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就以为道家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岂不知老子所说的无为的本意是希望统治者不要折腾老百姓,更不要对百姓“妄为”,“无为”不是懒汉哲学,而是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有儒家,一提到儒家,受传统教育侵淫的人马上会联想到儒家的迂腐和以礼吃人的伦理纲常,岂不知孔子的“大爱之仁”和孟子的“以人为本,民主政治”思想,其本身不仅并非如此,相反却因其伟大情怀而超越时空。什么样的思想可谓之精髓、国粹?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所有伟大的思想,虽然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甚至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可能只是一个乌托邦,但它有非常强的生命力,能够超越时空,超越民族种族,具有世界普遍意义。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虽然其主张各异,甚至剑拔弩张,但在很多方面却是相通的。比如,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反感都是相同的。从孟子的“善战者服上刑”到老子的“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从墨子的“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到孙武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都是对和平的呼唤。此外,孔子以爱为核心的仁,和基督教的教旨一样,教导人人向善,只不过东方文化强调的是今生,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是一种实用的处世哲学,而西方的文化却有这两个世界,一个是上帝,一个是人间。再比如,墨家的实干精神,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情怀,这些都是可以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永不过时的精神食粮。

    最后,要用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改革开放注入动力和营养。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不是一对矛盾,改革开放不是把国学抛进垃圾堆后全面西化,弘扬国学也不是从改革往后退。传统文化本身就包含着改革进取的精神,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文化从政治文化走向商业文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下,国学容易走入两个极端,一是为了达到商业目的,国学打着大众化的旗帜,被庸俗化,市场化,一是国学被抽象化,空洞化,神秘化,从而逐渐脱离了思想和学术范畴。对此,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态,因为商业化时代,占据主流的永远是庸俗的大众文化,因此,只有曲高且不和寡的东西才能突围,与其耗费精力批判后现代,不如从自身发光开始。改革至今所出现的很多问题,依靠后现代主义,依靠自由主义,甚至依靠科学技术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因为问题的本质是人被物所异化。我们追求的不再是完美的人,而是完美的物,我们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幸福,而是自己比别人幸福。孤独、空虚、贪婪岂是物质能解决的?自然,或许可以满足人的需要,但不可能满足人的贪婪。改革越来越寄希望于制度的变迁,岂不知执行和遵守制度的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这样的改革永远没有尽头的。我们不妨学学儒家,先做人,后做事,先解决道德问题,再谈政治问题的哲学;看看法家,“轻罪重罚”背后的思想,虽然,刑罚相适应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但这一思想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执法必严,维护法律尊严的法家思想。还有,在中国面临战略包围,国际摩擦此起彼伏,国内民情激愤的当下,重温一下“忘战则危,好战必亡”这八个字,答案已不言自明。经典的东西往往是就是这么简单、精辟,但又充满智慧和辩证思想。赵士林教授在《国学六法》中,将国学智慧的运用概括为“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这是国学智慧与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也是国学往前走的必由之路。

  •   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书柜,两千多本书,堆得整面墙的书柜拥挤不堪,有时想找一本书,都非常费劲,甚至会出现买重复的现象。

    后来将国学和历史的分了出来,分别放在书房外面的玻璃架子上,一边一类,其余的书按照各自的内容,分别归入散文、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推理破案、写作要领、琴棋书画、历史小说、外国小说、哲学、民俗用品、生活资料等书架中,归类后感觉非常满意,最起码是找资料的时候容易多了。

    在我的藏书中,国学和历史的书籍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在里面随便抽出一本,都可能需要读一个星期以上,才能理解其中的皮毛。

    有朋友在我空间里留了这样的言:“中国的历史还算悠久,偏偏记载得详细,漫长。故事终究流传成故纸,又能怎样?忧国忧民的让他们忧去吧,俺做饭的时候忧的是放多少水合适呢。偏安一隅好了。中国本来也是在世界偏安一隅,就是地球也不过是在宇宙中沧海一粟。”

    的确,他说得也有道理,但是,若每个人都这样想,人活着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都想着人终究是会死的,会离开的,然后,就毫无目的度过吗?总是有一些追求,一些坚持,人类社会才能被推动,才有进步的。而国学和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根源,国学是祖宗智慧的累积,历史是当代的借鉴和反思的镜子,都是不可被抛弃的本。

    正因为如此,我所致力的学习,更多的便是停留在中国的过去上,希望的便是通过一些更简单、更现代的方式,去影响周围更多的人,使他们理解和热爱中国的历史,体会国学的深远意义。

    《国学六法》,令人耳目一新的国学解读本,赵士林教授以幽默生动又直白的方式,诠释了来自古老中国的智慧,读后受益匪浅。如此简简单单的一本书,几乎囊括我所有国学书本的精髓,也成了日后阅读国学书时的指南。

    看看,光是六个小标题,便已睿智得令人赞叹。
    以儒做人——孔孟之道,更多的是讲述亲人、同事、朋友间相处之道,维护的是人的尊严,学到的是为人的正直和善良;
    以道养生——老庄之说,宣扬的是一种与大自然同呼吸的境界,在这个物欲纵流的世界,拥有一颗自然之心,是如何难能可贵啊;
    以禅养心——佛教给予我们一颗慈悲心,让人懂得关注世间的疾苦,懂得怜悯和道义;
    以墨尽责——墨家的“爱”与儒家的仁爱是不同的,提倡的是兼爱,在这一点上,与佛教有些相似,但墨家,更严谨,更直接。
    以法为基——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法家的作用,带着专制和集权,但也有起可取之处。
    以兵入市——孙子兵法,更多的是用来作为谋略,在现今社会,有着巧妙的用意。
    而若能将这六类国学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想来,出世入世,都易如反掌了。

    印象最深的是赵教授对于中国人思想的一句最正确和深刻的话——中国人讲究的是一个世界,而西方人则是两个世界。所以中国人的信仰,是很现实的,只相信现世。(大致如此,因为一时找不到这句话的原文)。一旦对神的祈求不灵,这个神便立刻下岗。
    读到这里不禁粲然一笑。
  •   几年前,很多幼儿园开始教小朋友读《论语》、读《三字经》;最近,家门口的亲子中心也开设了国学课程。这些正是全国大兴国学热的缩影。一时间,举国上下、童叟妇孺皆在普及国学知识的受众范畴。人们是怎么了,忽然对那些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悠久历史文化感兴趣起来。

    究其根源,在作者看来,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带来的空前的经济繁荣、国内国际的种种诱因和刺激、全球化时代捍卫本土文化价值的近乎本能的诉求、文明古国的深厚情结,重新唤起了中国人对自己悠久历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从而在市场化改革所经历的精神震荡中寻回文化家园,确立人生价值,重建精神信仰。

    就我个人而言,对国学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那是一门渊博的学问,却又是一通简单的道理,不仅可以提升学问,滋养内在,更可以解决当下自己在工作、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多读国学,可以活得很通透,可以活得很积极,可以活得很幸福,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尽管国学之于我,只是读到一点皮毛。

    出于对国学的热爱,对国学书籍很是推崇,对这本书尤甚。不仅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它传播弘扬了传统文化,它以史为镜给与我们借鉴,它滋养润泽我们的心灵,它指导引领我们人生之路。更因为它的内容不盲目,不媚俗,客观地讲述和评价历史文化。一本书的质量好坏与否正体现于此,这一点也是最难能可贵的。第三是因为它的写作文法和布局,全书条理清晰,解读透彻,国学六法一目了然,易懂易学。国学内容之博大精深,虽然不是区区两百多页的书籍所能涵盖的,然而,这本书却囊括了国学之精华,我们需要了解的和重要的知识都包含在里面了。

    “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是祖先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是作者及该书大力宣扬的人生哲学,是读者在读完该书之后应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的。转了很多弯之后,我们才发现,最深奥的道理往往就是先贤几百上千年前的一句普通话。
  •   这六法我觉得讲的都可以,我比较喜欢法家和墨家
    1*《以儒做人》——每天都能更新自己,每天都坚持不懈,每天都要让生活有新气象,充满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以儒做人。
    2*《以道养生》——道家讲长生久视、功成身退、韬光养晦、柔弱胜刚强,庄子讲“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弱势之时,如何转化为强,保全争胜;如何保全生命,拥有一个美的人生,这是以道养生。
    3*《以禅清心》——禅是春意盎然的生命礼赞,充满深情的人间颂歌,跳荡着生动活泼的人间情味,倡导积极人生热爱生活。以禅清心,让你不那么累,获得幸福,活的有生命的尊严。4*《以墨尽责》——墨子兼爱,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男人要有责任感,学习墨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对社会尽责,对天下苍生负责。人人都有一份墨子的精神,世界会更美好。
    5*《以法为基》——对于个人来说,法家的法术势耐人寻味,对于国家来说,以法为基的核心是法律之上无权力,立法依据公民意志。有了这个法律基础,才有政治民主,才有社会公平,也才有秩序和规范。
    6*《以兵入市》——《孙子兵法》讲了很多术,也就是谋略、计策、方法、手段,孙子讲战争智慧揭示了用智的普遍规律,因此他的术和智与商业活动最能对接,其实也是今日社会必备的只会运用知道。以兵入市,运用孙子讲的智,其中有五条规律特别值得企业家注意。但是企业家学孙子,要抓住一个总纲,否则以兵入市,你就无所适从。
  •   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
  •   博导赵士林教授“点悟”人生智慧、治世良方,提供为人做事的“核”力量
  •   很是平易近人,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儒墨道……的核心精神。赵先生疾恶如仇,忧时愤世,在书中对假国学的批判可见一斑。
  •   内容新颖,用笔幽默,真是好书!对儒、道、禅、墨、法、兵六家都做了有趣的有道理的解毒读。
  •   国学六法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把国学的六大主要思想流派客观完整生动地展现给读者。
  •   一位非凡的老师,有着睿智的头脑,对六家透彻理解,同时也不乏西方视野。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读这样的国学是一种境界。
  •   一本解释和分析国学六家的书。作者引经据典,在书中加入了许许多多的史料和记载,对六家典籍作了深入和精辟的讲解。
  •   一、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浅入浅出,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二、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千篇一律,真正做到了独树一帜。
    三、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蒙昧倾向,真正做到了科学理性。
    四、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轻浮油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五、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东拼西凑,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
    六、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信口开河,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
    七、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盲目复古,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
    八、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固步自封,真正做到了全球视野。
    九、一反时下国学读物的陈陈相因,真正做到了开拓创新。
  •   详细精辟概括国学的智慧,国学的基础
  •   他说的国学伪大师是谁?说书学者是谁?曾仕强,于丹,易中天?
  •   对于喜爱中国典籍的人而言,中国国学浩如烟海,多种思想并存而又相互影响,如果有个明确学习思路和方向是个问题,而这本书不失为一本之路明灯!
  •   是啊,既然我们是国人,就要爱国,爱国,我认为就要好好学一下国学,虽然自己读了十六年的书,但仍然认为自己的国学基础不怎么样,像百家讲堂的老师讲得太精彩了,我是希望趁年轻多学点知识,在我心中,国学是相当重要的学识!哈哈!
  •   很深刻的国学著作,慢慢品读
  •   多了解国学是必要的
  •   赵老师的这本书对国学讲解的通俗易懂,感谢赵老师,感谢当当!
  •   国学热,不知道哪本是正宗,读后在写读后吧。
  •   对于原文+白话解释很喜欢,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想要看看国学经典,这本书的目的才算达到了。他的解说,一言以蔽之,还是想让你去读读原典。
  •   每个人都有爱上国学的理由。
  •   我在网上看过视频,非常喜欢赵士林老师的讲座,买书作为珍藏。有塑封,当当网的包装很给力。
  •   在网上搜了作者赵士林,很敢讲啊。促请汪晖调查签名,超女现象,都写文章发声了。书里也说到了食品安全不作为,还有附录“文化界的三聚氰胺”,有意思的愤老。
  •   据说这个台有赵士林老师的讲座,他该上百家论坛了吧。
  •   赵士林老师是学者,诠释庄子真的是非常的好,而且本书由浅入深出,非常好.
  •   自己喜欢封面上的“以儒做人,以兵入市”
  •   庄子汪洋恣肆,韩非严酷冷峻,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如痴如醉,当浮一大白,
    亦推荐李泽厚和刘再复的书。
  •   赵老师功力深厚,说到了六家之精髓,很值得收藏!
  •   孔孟也好,老庄也好,法家也好,墨家也好,我觉得起码他们的学说,他们自己相信,而不是为了官位、金钱、美女,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写了六家,而不写杂家、纵横家,你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信,你不觉得虚无吗?
  •   书写的很有道理,以禅清心
  •   感觉和厚黑学、官场小说的意思。讲的更加战略性。理解各个子是怎么想的也就理解了现在中国人的想法和办事的方法。混社会的人可以好好看看?在中国做生意做人做事的秘籍,哈哈~
  •   初读以儒做人,便有豁然开朗之感。孔门学说即爱满天下,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深入浅出,直指纲要。比起他人的玄虚之作,备觉亲切
  •   朋友推荐的,每天看上几页,还可以。我觉得,它是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诸子百家,并且能解释古人的观念和逻辑,有趣好玩不累。
  •   比如孟商悖论什么的,比如法家严峻的改革和悲惨的下场。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商鞅的改革主张鼓动人们普遍的求富欲望,以利相诱,不能说没有道理,实践也充分证明商鞅的改革确实十分成功,它直接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乃至国势强盛。但商鞅的改革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孟子认为对于民众来说,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他们的生存权问题,而解决生存权最重要的是保障民众拥有基本的不容剥夺的财产权……孟子坚决反对商鞅改革,担忧这样一来“暴君污吏必漫其经界”,也就是统治者必然以改革为名,滥用手中的权力侵吞民众的田产。这样势必产生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导致严重的贫富悬殊与社会不公。
  •   还没来得及看.希望能从中收获智慧.
  •   老师在书中的一些观点,令我茅塞顿开。两千多年前最直指人心的哲学道理、养生之道,使人读得如醉如痴。
  •   赵教授名不虚传!!!!!
  •   朋友推荐的 增加文化底蕴
  •   他的讲座有DVD,但是太贵了,四百大元,应该是给老总们看的。我还是看书吧。
  •   里面讲的和课本里讲的不一样,孔子高扬的爱满天下,孟子的民主,老子的心最毒,庄子的相对主义,法家的悲惨命运。问题是,好像课本是错的,而它是对的。
  •   用唯物史观看待中国的历史,很好的一本书。
  •   对我来说很有可读性!里面知道了很多别的书里面没有的内容,我觉得也是新鲜和可贵之处。好几处排比句写的不错。自觉的合适大学学历及以下非文学美学专业又爱好文学美学的人士。
  •   推荐,非常好
  •   已经读完了,内容还是不错的。
  •   先看了视频,迫切买的书,值得一读
  •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本书。认真读了来写的评论,希望对大家有用。
  •   读了让人深受启发
  •   无晦涩之文辞,读来毫不费劲。
    有深刻之言语,阅罢掩卷长思。
  •   去年以来,对这类书忽然感兴趣了,作者写的也不错。
  •   细细品读 值得一看
  •   花费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心中淡然很多,知道自己行和知
  •   比视频的内容更多,但是里面的原文引用不够显著
  •   还没来得及看,不过图书质量不错
  •   书很好,价格也实惠,值得购买
  •   不错的一本书,作者的观点很好。
  •   本来是帮朋友买的,结果自己看了不想给了,呵呵!
  •   给父亲买的,父亲很喜欢!
  •   给朋友买了几十本了。。。看来这本书很畅销。。
  •   买两本吧,送给朋友一本,好书应该送朋友
  •   买书之前看过大家的评论,对书的期望值很高。书送到了,感觉不错。很喜欢这种大众口味的内容,不错。
  •   苟日新日日新,精进于人世间;蝴蝶梦,鱼之乐,逍遥游人世间。
  •   虽则一家之言,亦可谓集大成者独有见地
  •   参加幸运52,三星智力快车应该能拿分吧。
  •   做轿子的盼人富贵,做棺材的盼人死,并非是做轿子的心地善良,做棺材的心肠狠毒。人不富贵,谁还买你的轿子?人不死,谁还买你的棺材?因此希望人富贵也好,希望人死也好,动机都在一个利字,无所谓善和恶。
    父母和子女,生男孩就奔走相告地庆贺,生女孩呢,居然把她杀掉了。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亲骨肉,为什么对男孩那么好,对女孩那么狠呢?原因就在于父母考虑的是长远的经济利益。这样看来,父母对孩子,也不过是一种算账关系。
    好像说的有道理,或许大家都知道,说出来就是你的不对了。
  •   如题,蛮有意思的
  •     从字面意思理解,国学就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学术,而我们这个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的国家,作为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重要载体的传统经典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能够被称之为国学的,必然是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传统国学的六大家,就是儒、道、墨、法、禅、兵。这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国学六法》的作者赵士林教授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总结为“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将原本面对政企高层的国学课讲义奉献给读者,讲授国学最为精要的营养。
      
      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每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学相对陈旧的国学呢?从《国学六法》中我们能体会到,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当我们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盛衰息息相关的今天,各种文化观念的刺激与冲击对我们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全球化时代捍卫本土文化不是封闭、保守、自满的标志,而是理性的选择、近乎本能的诉求。文明古国的深厚情结很容易唤起中国人对自己悠久历史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从而在市场化、全球化、观念多元化的时代所经历的精神震荡中寻找回文化家园,而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国学中很多东西已经不合时宜,诸如易经等又很容易被封建迷信所利用。历史就是这样,古圣先哲倡导的文化精神一落实到社会生活,就必然遭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扭曲、阉割,大打折扣乃至名存实亡。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摆正心态,注意甄别。
  •   书中表达了传统国学主要有六大家——儒、道、墨、法、禅、兵。这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赵士林教授以“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提出国学六法,并将其做成讲义奉献给读者。

    1) 以儒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维护人的尊严,这也成为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而最欣赏的是庄子的逍遥:人生境界真善美,真的世界引导我们求知,善的世界引导我们向善,美的世界才是安顿我们生命的世界,庄子为我们指点的就是一个美的世界。儒家高扬人的尊严。
    2) 以禅清心:佛家教人目的就是要以禅清心,培育一颗禅心。禅倡导积极人生,热爱生活,是对人间情味的充满深情赞歌。
    3) 以墨尽责: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孟子是最务实的思想家。民众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孟子的观点就是使民有“恒产”。特别是面对强者利用权势肆无忌惮地欺凌侵夺弱者时,孟子的主张就更体现出社会的正义性。
    4) 以道养生:也许是老子始终关注着历史的成败、存亡、祸福,他最清楚历史的无情、诡诈、血腥、黑暗和防不胜防的阴谋…。所以发扬道家的知足精神,在现实中、在自我中安顿生命,心态平衡,你就可进可退,能屈能伸。  
    5)以法为基:治国之道,阳儒阴法;儒家心太软,法家心太硬。心太软,仅仅靠谈仁说义来治国,什么问题都自己扛,都靠拍拍良心,未免太迂腐,根本靠不住,因此孔孟生前都只能到处碰钉子;心太硬,专门靠阴谋暴力来治国,未免太厚黑,秦代二世而亡,那么强大的帝国只维持了十五年,也不能不令人警醒深思。于是不能不逼出个“阳儒阴法”,就是表面上倡导儒家那一套,暗地里还是用法家那一套。中国两千多年古代社会,统治者大都把儒家当羊头,把法家当狗肉。羊头不能不挂,狗肉不能不卖。正如汉宣帝的太子劝汉宣帝专用儒家的一套来治国时,汉宣帝断然否决,宣称我汉家自有成熟的国家发展战略,那就是霸道王道都要,外国叫做兼有牧师的职能和刽子手的职能。
    活着的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可靠的,“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对待人生、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务求其他,只求无愧自己则已!
  •   周王朝时期,由于采用分封诸侯制度,大小诸侯割据,初期尚能相安无事,但天长日久,各国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军事实力的悬殊,人性的自私贪婪本性膨胀,开始弱肉强食,吞并掠夺战争不断,胜者获得土地、人力、财富、权利,败者被灭国,从地球上消失,没有被灭国的则不断上演复仇战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整个周王朝几乎一直伴随着战火,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经济衰落,从这个角度说,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但同时,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新兴士族诞生,各诸侯政体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观念等参差不同,各种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创造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可以说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在思想方面,都从未超越那个时代,从这个角度说,那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习惯上把它成为春秋战国时代。

    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所谓国学,诸子百家都是诞生、繁盛于这个时期,其中最出名的流传下来的都是儒、道、法、墨、兵、农、阴阳等大家,很多小家都已消亡,我们今天连名字都无从知晓了。

    《国学六法》一书的作者赵士林从诸子百家中选取儒、道、法、墨、兵五大家,加上后来的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禅宗共六家思想作为主题,作者结合现代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思考,循古而不泥古,摆脱酸腐之气,微言大义,实话实说,为国学披上了现代外衣,让古代优秀思想重放光彩,总结出 “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的为人处事生存六种方法。

    儒家讲入世,不逃避,坦然面对,所以以“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信条做人真的是很必要的。儒家学说倡导以仁爱为本的伦理观,主张礼义治国的政治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观,被历代统治者与学术界所尊崇,自汉代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被尊为“儒教”。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但是统治阶级本质上推崇的只是其中有利自己阶级地位稳固的那一套,对儒家思想中的平等、仁爱、尊严、信义却故意遗忘或歪曲,这也是导致后来儒家为人所诟病攻击的主要因素。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万事顺应自然不可强求的处事信条,知足寡欲,与世无争,身心自由的人生观,对我们这个人欲横流充满贪欲不知餍足的拜金主义拜物教权力至上的世道,道家的哲学是一贴清醒剂,是一剂心理平衡于内心安宁身心健康的药方,是一碗快乐人生心灵鸡汤。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在政治上主张“依法治国”,提出 “因时立法”“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发展观,是反对因循守旧锐意改革的激进派,是主张法治的先导,对于时至今日仍然“人治大于法治”的国人无疑是巨大的讽刺,今人制定国策、法律法规当以法家之道“依法治国”为基础,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家思想精髓。

    墨家的墨翟主张“兼爱”——消除贵贱、贫富、上下、尊卑的等级差别,提倡众生平等的博爱精神;主张尚贤尚同——任用贤才治国,破除阶级观念,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方可天下大治;主张“尚俭”——反对铺张浪费,与我们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主张相符,尤以官宦权贵们为典型;还有主张“非功”——反对不正义战争,倡导和平,关爱生命;。。。。。。

    兵家的兵法战略,用于战争则可以保家御敌,赢得胜利;用于商战、投资资本市场则可以看清形势、把握商机战机、知己知彼、赢得胜算。

    现代的禅已经不是一种宗教派别,而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一种修行。禅来自于生活,是长期对生活积累时的顿悟,是对自我内心的反省,只要有此心,就能体悟日常生活里的禅。

    诸子百家的思想奥义深刻内涵丰厚广博,任何一家的言论著作历代都有无数注释、探讨、争论著作出版,每一家思想都可能引发新的“百家争鸣”,所以要想在一本书里讲说六家思想之精髓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我们现在学国学,既不能像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文革时期的批孔运动一样,采取全盘否定的极端过激行为,好比倒洗澡水把孩子也一起泼出去一样可笑可悲可惜,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行为。也不能像现在社会上的所谓“读经热”“国学热”一哄而上,搬出老古董来全盘接收,不问好坏泥沙俱下,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哗众取宠投机炒作之嫌。正确的做法是要循古而不泥古,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活学活用,不能把它奉为真理,照本宣科,要懂得辨别精华与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取到国学的真经。

    比如“仁义礼智信”,现代社会都有必要重新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但是要赋予现代观念。
    “仁”——执政者要仁,体察明清,善用权力,增强公信力,倡导社会公平,为民造福,民富国才能强;
    “义”——人与人之间要讲道义而不能只讲利益,匡扶社会正义之气,打击歪风邪气;
    “礼”——人与人之间不论长幼、贵贱、上下、亲疏都应该相互尊重以礼相待,不不要父(母)不像父(母),不能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子(女)不像子(女),不能对父母长辈尽孝,履行赡养照顾之责,连“子女常回家看看”都要靠定出法律条文强制执行而不是出于自愿本分去做,“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早就成为笑话了;
    “智”——人的智慧都用在名利权钱上,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智”还是愚?
    “信”——经商交易本应诚信为本,但是面对毒牛奶毒大米毒烟毒酒假药地沟油的生产者经销者们(说他们是投毒罪故意杀人罪应该不算冤枉)我们还能放心谁?泱泱大国,无信不立,一个没有诚信的国家不会真正强大,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也不是个好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深味诸家思想的奥秘,还是要到原著中去挖掘宝藏。当然它山之石也是有用的,《国学六法》也可作为学习国学的方法借鉴。
  •   提起国学,让我想起有一次公司私下聚会时闲聊,突然话题聊起了国学。一位负责行政的同事说她26岁之前对国学一点兴趣都没有,26岁之后才慢慢拾起了学习国学的兴趣。另一位同事则说,对国学的重视应该与各地的教育有关,相比之下,内地的几个教育大省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对学生文言文的要求,要比沿海城市抓得更紧一些。---当然说这话的时候让步我想起初中时语文老师对我们的耳提面命,学习文言文,古代散文等时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抠含义,一个字的多重含义在不同语境的区别一定是完全弄得清清楚楚才放过。那个学习时候,老师最常用的招数是一条龙,每个同学不用点名,自动轮流背诵并解释字词句含义。----这些当时觉得有点痛苦的活计,现在只让我们特别感谢那位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正是这样的要求,让我们的文言文有了一点基础。尽管如此,还是不够。相比台湾在这方面的要求比大陆更严格。曾听一位台湾朋友介绍他们的古文课业相当繁重,比如古代散文,除了我们所学到的一些节选的经典之外,连其他一些在我们的课程里不予讲到的部分也要求全文背诵,甚至课外更要求读完一条长长的书单。所以,台湾在这方面做得比大陆更好一点。

    时代正在呼唤国学复兴,连小学生也都要学着新三字经,这股国学热慢慢烧了几年,甚至孔子学院也都声称学生人数连连创新高。这是个好现象,只是希望去学习的人不仅仅是华人。虽然教育部曾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1亿。但是相对于华人人口数,汉语的对外传播之路还很漫长,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本书作者赵士林,是李泽厚先生的弟子。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三书》等经典中国美学探索类图书曾经打开了我们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视野。而赵士林的《国学六书》则从儒、道、墨、禅、法、兵六家入手梳理了当代社会这个时代需要的国学。儒、道、墨、禅、法、兵任何一家细说起来都是厚厚的一部书。据说汉时太学是学习六经,太学生只需主修一门。但实际上太学生在太学里动辄需要读上数年,除了经文,经文的注疏,解经者的增补,再加上经师的洋洋洒洒,数年都泡于其中。呵,说起泡,以前我们的经理要求我们要泡在产品里,一同事私下嘀咕成泡菜了。呵,放在学这些经文上,只会陷入经义的泥沼,成了会引经论典的移动电脑。所幸这本《国学六书》不会让你成为移动电脑,而只是摘取六书中精华内容面向大众普及一些可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即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短小精悍即是。不过,因此也有一个缺点,因为面向大众,尤其是局限于电视谋介传播,照顾到受众,使得内容不够系统,深刻和全面,如果对某方面感兴趣还需要额外阅读相关的书籍。所以也不能以学术的眼光过分苛刻评价。普及国学,普及中国传统文学不以形式论英雄,只要老百姓说好,能接受,爱听爱看可以用得上,那么这就是“捉到老鼠的好猫”了。

    愿国学遍地开花,愿汉语传播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   此书好在“六法”所提甚妙!《岳阳楼记》言:前人之述备矣!先秦之学问如通天大路,任后辈之驰骋,无往而不利!自汉独尊儒术,宋明理学以至于清,此六类不能同举,以儒为大,唐释稍强,至于法家,诚言如是,未有得善果者,或入酷吏传,孰不悲夫?违兵家之道事层出不穷,以萨尔浒之战为甚。墨者为谁?清官渐少,污吏横行,至明清之际,素行者几?皆垒名利,恐其后。道者,扶乩驱邪为能事,几毁正途。而提法使其兼容并蓄,作用互补,岂不妙哉?
    我解释一下上面我说的话——其实不必了,都看得懂 :-)

    国学之六大经典能够贯通的在一起说,而且深入浅出,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没给出好为人师的感觉,就更不容易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阐述每一部分的时候是站在本部分的基础上发挥,并且能够把其它部分的辅助这部分的内容,如儒的说孝,仿佛有些乱,其实正是巧妙地将此六经典互用了。不仅如此,广泛引用诗、集等内容进来,这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虽然这里说的六大经典,但实际款曲互通,本就是一体的。

    百度词条里称赵士林先生被誉为“国学最佳教授”,当当称“最受欢迎国学课最敢言、最个性的学院派愤老”,见附录可知矣。《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同样一篇很大的一篇文章,两几个针对性的文字,查了一下,指梅朝品、翟鸿燊等人,虽未指名道姓,但与直说没什么区别,称为愤老应该是很准确的。其实赵老先生大可不必如此激愤,以仁而论,以心而论,于儒于道皆不适宜,仁,忠恕而已,以道养生,怒不可也,人各安其道,以禅清心岂不更好?翟先生之佛字解法大可理解成调侃之语,若跳出教义之外,连锁的说法未尝不正确啊。

    稍有想法是,易学本起自占卜,不必隐讳,汉之京房李,宋之邵康等又有所发展,所谓会易不占是指掌握易经的人不用起卦即可根据周围的变化等相关信息,揣测事物的发展态势,并不是说不屑占卜。人对未来世界与事物的好奇是天经地义的,占卜未尝不是一种探索的方式。

    新的时代确实要让经典国学重新焕发青春,这是土特产,滋补极品,当然体质不同,特产个别部分保质不同,又因为有度的把握,故而让我们有所区别,作为师级人物,自然要教给我们正确的东西,感谢赵先生,原汁原味,火候恰当——这点很难,如特评lee_li说,每个人其实都是内向与外向的混合体,不同的条件触发不同的特征而已,这六样国学其实也似如此,如何运用才是大道,也有人说十分钟看完了,只说明他很识字的,殊知任何知识过目极易,要应用才是硬道理,让我等慢慢体会吧,必有受用。
  •   强汉盛唐、弱宋衰清,这些所谓的封建社会,到得一九一九年,被统一划上了休止符。五四的革新运动波及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它直接导致了文化诉求的改变,导致了我们今日今时之境。今日我们站在这里,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度上,纵不能理性的评议历史上的种种冲突斗争,但最少已能够掌握到框架所在。然而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却成了迷茫的一代。
    这样说或非危言耸听。科技的繁荣带来了传媒的高效性与普遍性,于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就开始利用这些特性为自己谋取私利——典型的例子,此书作者已在书中列举几处。假如只是单单的谋取私利,那尚是可以容忍的,读者一天两天可能无法辨别他的用心,但时日一长久自然会知晓他目的何在。最怕的,是有人打着学术的幌子,荼毒着人们的灵魂,让人们在他的鼓吹之下,形成错误的认知。这些有着学者标志的人们,不是潜心于研究,而是有了皮毛知识便开始标新立异。譬如国学历史方面,大肆宣扬迷信思想,将孔子升华过的《易经》重新折回到卜噬的老路上去;为秦始皇、秦桧等人的劣行找理由原因。结果现在,人们的道德无着陆之处,人们的举止以利衡量——这些问题,作者亦曾在附录当中痛心疾首的提出。
    怎样辨清这个世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幸运的是,我们还有祖辈流传下来的不朽的思想火花。我们接触到它的同时,我们自身人性的光辉便会显现。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们尘封的心。又似一泓清澈的水,能够让我们映照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国学六法》,是一本教导人们如何借用国学来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书籍。国学自然不止于六,但唯其这六种最能洗涤人的心灵,令人认清真伪是非,踏踏实实、正正直直的行走。这六种当中,学习儒学也自然不止于做人,它的中庸之道,亦能成为行政、经商中的法则;学习道学也自然不止于养生,老子重思辨,庄子重悟性,道家这两位领袖人物必能给人以思想与精神上的启迪。禅、墨、法、兵皆复如此,但看读者如何选择自处耳。阅读国学,学习国学,是一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过程。但无论过程如何,最后的目的,都是超越现在的模式,以更好的状态生活。
    作者是一位睿智风趣的人,也是一位辛辣凛冽的人。人间万象,信手拈来写至书中;世间不平,嬉笑怒骂随口道来。真性情,有气势,敢写敢说。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一本混杂了六种学问,并且只有二百多页的书籍,即使写的都是精华,也必有遗漏之处。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本书是国学的心灵鸡汤,可以慰籍心灵、提供方向。对于国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却只能算通向国学的第一级阶梯,而第二级、第三级,则要求我们更深、更醇的阅读相关著作,在批判中接纳传统思想。
    书未到手时,我以为《国学六法》是讲学习国学的六种途径,到手后才明白原来是讲国学所蕴涵的几类生存法则。权以斯事,记之一笑。
  •   国学智慧人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国学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国学主要是中国古代学说的总称.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禅家思想及墨家思想等。
    国学博大精深,综述而论为经、史、子、集,万亿卷帜,概以“三玄”“四书”“五经”为其渊源。如果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
    作者通过本书对孔子儒家思想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恭宽信敏惠”等的精到讲解,用生动的现实故事诠释来自千年的圣贤感理。
    以老子道家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治国大道,点古驳今,并用道家思想来修身养性。
    以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教导现代人如何修身养性以应时世。
    以禅的深厚修养来洗去心中杂质, 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修身养性。
    以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等思想来批判,救世,治国,律己,尽责。
    以法家的“法”来健全法制,推行法令,来规范整个国家。古代是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的。
    以兵法中谋略、计策、方法、手段等战争智慧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给企业带来生机和发展,从而在商战中以永立不败之地。
    平时多读读国学,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发问,多思考,多实践,很多平时的不解和困扰都能在国学里得带解决,也让自己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   心理学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相信许多人都熟悉,即“铭记现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认母现象”。这一理论来自荷兰数学家洛伦兹偶然发现一只刚出世的小鹅总是跟随自己,几经分析,他推测这是因为这只小鹅出世后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被命名为“铭记”现象,而把“铭记”现象发生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在阅读《国学六法》的档,说什么心理学现象,似乎扯的风马不相及,然而对于自己,却觉得关联十分的紧密。

    当年正处于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恰逢改革开放初期,出国热一窝蜂而起,大家对于西方文学热衷的不得了,对“批林批孔”的一知半解,片面的理解所谓“封建残余”,加上不知从哪里来的乱七八糟想法,真的相信“外国的月亮特别圆”,自以为是的想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阅读定位都是外国名著,而对于中国的古代文化,真的是无知的排斥,万幸,对老师有那么点小害怕,所以课堂上学的少许古文知识还是不敢忘却。

    后来由于从事教育工作,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外国文化的时候,不经意间透露地对外国文化等的羡慕,却被祖国的花朵们有意扩大了,许多学生竟然都流露出长大后一定要出国留学海外,最好定居不会来。不由自主的警觉反思,如果我们培养的下一代精英都是“为他人做嫁衣”,那么我们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痛定思痛,在业余时间重拾古文阅读,把自己所学的心得体会应用在课堂,时刻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尽量做到不偏颇,既不刻意抬高双方的成就,也不以己之好故意压低某一方,这样的过程中,希望学生和自己都能体会到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子,同样璀璨不容置疑。“教学相长”,古人诚不欺余,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难免的会有糟粕,但是流传下来的是无可比拟的人类文明瑰宝,值得我们一而再的学习体会。

    然而“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古代文化的解读,同样是仁者见仁的。原来孤陋寡闻的,在特意的学习中,才发现“国学”的范畴之广之深,真的是穷其一生,也不过皮毛,想要深究,想必不是简单的一件小事,为此,各种媒体大开论坛,有学之士大讲自己的研究体会,规模空前,拥趸难计其数,如果大家都能从中受益,也算是一件好事。赵士林教授的《国学六法》正是在这样的风潮中应运而生的,对于未曾或者涉猎国学不深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当做进入“国学”的敲门砖,体会其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用之实践,会有意外所得也未尝不可;如果已有国学的经验,那么同高人过招,对比自己和他人阅读理解的差异,也是一件学习乐事吧!

    在书中,赵教授对那些将糟蹋国学之流的痛斥最让人感觉畅快淋漓,希望这一轮国学的推广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真正的“古为今用”, 让我们踏踏实实地从国学中有所得了!
  •   我的女儿今年已经3岁半了,用台湾王财贵教授的理论看,应该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刻读经。
    而我本人喜欢佛学的内容,因此,对于国学也有爱屋及乌的兴趣。
    看了作者的国学六法,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1、国人功利性太强,无论读者还是作者,都围绕着功利性来绕圈子。根本没有南怀瑾老师的高度。
    2、作者对于易经和佛教的理解非常简单,甚至连基本构架和学术要点都没有表达清楚。
    3、尤其关于兵家的例子,这样水平的作品到处可见,本书应该可以缩减50P以上内容。
    4、对于系统学习国学的人,本书帮助不大,也没有讲诉如何学习国学的次第和方法。
    5、作者具有相当的批判意识,尤其是226页后的评论,水准就是愤青的水准,非常失望。
    不过,对于国学没有了解的人,本书作为入门的读物还是不错的!
  •   “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语言通俗,流畅易懂。不过也有失之偏颇之处。
  •   文化中有“三聚氰胺”吗?我想会是有的。在这本书的附录一中,作者就以这个为名,来探讨时下流行的国学热。在我看来,这个还真有虚汗的意味。我在思考,为何中国会出现一轮又一轮的国学热,现在的文化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会有国学热。在清末时,根本还没有国学个概念,原因在于清末时分,日本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各方面的研究。到后来整个西方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出跟上了,形成汉学。对于西方是汉学,对于中国人,似乎都没有西方(日本宣布“脱亚入欧”,也可算是西方了)研究得精深,于是于清末民国开始就有人开始对于自身文化的研究,于是就有“国学”的概念。可是本是国学研究没什么了不起,而且本应该一脉相承,可是倒五四时,打倒孔家店开始,对于“德先生”“赛先生”开始推崇,于是第一轮对于国学的退热,也开启了中国的第一次启蒙。经历战乱,可是对于国学还是有正常的一些传承。倒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对于古代文化一般都予以批判,加上文革,可能对于这方面就有所减少。过了文革就改革开放,一下又放进来了一大堆西方的思想,加上市场经济的春风一吹,少有人能座下来研究古代的东西了。这样就有了现在的样子了。

    为何一轮一轮的来,而又一轮一轮的去?这虚热反复,原因何在,我思考在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于文化的不自信。靠西方的思想来支撑现在的经济发展,或者面对西方的思想,我们没有抬头的勇气,于是就有了向古人找现代化思想,如果能在一本书里找到“德先生”“赛先生”或者“其它先生”,那么我想这样这些人就有了对于经济发展,和所于文化的所谓自信。现在的的专家学者也来凑这热闹,来讲学的有,来混“大师”的有,不过是打着学术和通俗的幌子来骗大众,迎合大众。这二三年来,《陈寅恪与傅斯年》风火这些年,可见人们对于大师是渴求的。的我倒想劝劝那些混“大师”的不如静下心来做一做真正的学术,踏踏实实的写几本著作,争做一个大师吧。

    在读李零先生的一些著作中,里面常有对于国学的提醒。在这本书中,也有对于现在的国学热的反思,不过现在倒想来测试一下,这国学现在到底多少度了?不过此书的一些网上推介上倒有几分其它“讲坛类”的样子,就里面的内容而言也没好哪儿去,倒是不像其它人的作品对于前人要尊重一些罢了。

    谈了自已的看法,对于本书倒少了些对于此书的评论了,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谁,现在国学书,纯学术的真不是一般人能读的。而要是想对于国学的一个正常的普及呢,也得讲求其正确性,故此书在我读来,虽说有一丝平淡,倒是还算是这方面有所顾及,所以推荐一个!
  •   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国学,很给力
  •   不错,挺好的,了解了解国学!
  •   给同事买的 大概看了一眼,很受启发的,同事说很好看 看完以后给我们讲呵呵 不到20块很值
  •   读起来,比较随意。不错。
  •   还没仔细看,但是已经吸引我了。
  •   迟到两天
  •   给孩子们学的好书
  •   还不错,作者很认真!
  •   有点启发,有点感悟。
  •   当时听了赵老师的课,觉得很受触动才买了书。坦白说,文笔方便欠佳,内容倒是浅显易懂。觉得赵老师的课堂比书本丰富有趣的多。
  •   建议先看看网上的中华文化二十讲,再看书!
  •   还行还行老样子啦
  •   书一般,书上有错别字,凑合看吧
  •   还没来得及看,就当收藏吧。
  •   写得不错,就是价格高了。
  •   实际上,在林林总总、泥沙俱下的“国学书”里面,赵士林先生的这本《国学六法》还是相当靠谱的一本书。看附录里面的两篇文章,也可以知晓赵先生对待“国学热”的态度是比较理性的,而他的文化理想也可谓任重而道远,不仅为传统做出了几许辩护,也试图为“人类的根本问题”提供一些解决之道。
    然而,赵先生的这本书却说不上出彩或完美。充其量不过是对儒、道、禅、墨、法、兵六家的思想做出了一些平实的、基本的说明,并将六家分别与做人、养生、治心、尽责、为基、入市凑泊,从而勾画出了“内圣外王”的全景大观,让我们的国学看上去似乎真的是非常非常有用而已。
    然而,儒家的学问仅仅能用来“做人”吗?以儒家的修养功夫,比如慎独、内省、持敬等等,就不能“治心”吗?以儒家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就不能“尽责”吗?
    而赵先生把道家的功能归结到“养生”,未免对老子的“贵身”思想或庄子的“养生主”学说有所误解。老庄的思想根本不是为“养生”的,“养生”是道教的事情,不是老庄所瞩目的核心问题。如果仅仅把老子思想看成是一种“修炼”,把庄子的逍遥看成是“至美的人生境界”,未免太以偏概全、以客为主了。当然,我们可以说老庄的心斋、坐忘、无为、无功等思想有益于“养生”,当实际上他们的养生观是“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即便是养生,在老庄那里恰恰是一种“心灵”的功夫,这样,为何不以道家而偏要以禅宗“治心”呢?
    由此可见,赵先生将六家思想归结为六种功用,实在是对六家思想的离析和穿凿。中国的古典思想,基本上都是从身、心到家、国、天下,无所不包,无所不贯,如果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环,都将是不完备的。儒家是最典型的,即便是道家,其中也充斥着对治国平天下的重视和说明,不能将某学派的思想接引到某一种功能。
    而且,就“国学”这门“学问”来说,如果只强调其“实用性”,难免是对“国学”性质的误读。既然称之为“国学”,就肯定超出了儒、道、禅、墨、法、兵六家的思想,难道赵先生会认为,学国学只要这六家便可以从容应对人生中的一切了吗?根本不是这样,外国人从来没学过六家思想,但他们在做人、养生、治心、尽责、为基、入市等等方面都比我们中国人强多了。
    还有,音韵学算不算国学?天文历法学算不算国学?中医算不算国学?如是等等,不应该在“国学”之外。“国学”还是回归到“学问”才是正途。
  •   感觉很好,读后很一般。亏得还是几位大师推荐,有辱身份。同时书中多次对百家讲坛老师的攻击,感觉很不地道,更不像国学大师了!
  •   开篇即陈腐,置科学于罔闻,忠流言而自慰。不过花钱购买的书我还要读下去,如果看到三分之一还是古人之撰述,无今人之眼界即随烟送还。
  •   翻了两页,跟傅佩荣先生书相比,这简直就是小学生读物,跟小学的教材才不多
  •   十分钟就过完了,太垃圾了!
  •   这是本很好的书,看了后很有收获,分析的很透彻。
  •   这本书太令人失望了,很俗,内容俗、文字俗,一看就是商业炒作的产物。许多东西太基础了,而且与之前出版的同类书严重撞车,内容重叠。买了后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