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艾米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前言
《山楂树之恋》是以《山楂树之恋》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 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 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能报名参加高考,这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 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了《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 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编辑的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静秋的那篇小说可以代替《伤痕》,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 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帖,建议她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内容概要
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作者简介
艾米,女,2005年开始在文学城连载纪实性长篇故事,著有《致使的温柔》(与人合著)《十年忽悠》《不懂说将来》《三人行》及《同林鸟》。
章节摘录
1《山楂树之恋》第一部分 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西村坪张村长,说来他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他的村子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山楂树之恋》1(1) 《山楂树之恋》1(2) 《山楂树之恋》2(1) 《山楂树之恋》2(2) 《山楂树之恋》3(1) 《山楂树之恋》3(2) 《山楂树之恋》4(1) 《山楂树之恋》4(2) 《山楂树之恋》5(1) 《山楂树之恋》5(2) 《山楂树之恋》6(1) 《山楂树之恋》6(2) 《山楂树之恋》7(1) 《山楂树之恋》7(2) 《山楂树之恋》8(1) 《山楂树之恋》8(2) 2《山楂树之恋》第二部分 静秋已经习惯于做最坏的思想准备了,因为生活中好些她不希望发生的坏事都发生了,往往是措手不及,令她痛苦万分。那种痛苦太可怕,来得太早,所以她从小就学会了凡事做最坏的思想准备。 《山楂树之恋》9(1) 《山楂树之恋》9(2) 《山楂树之恋》10(1) 《山楂树之恋》10(2) 《山楂树之恋》11(1) 《山楂树之恋》11(2) 《山楂树之恋》12(1) 《山楂树之恋》12(2) 《山楂树之恋》13(1) 《山楂树之恋》13(2) 《山楂树之恋》14(1) 《山楂树之恋》14(2) 《山楂树之恋》15(1) 《山楂树之恋》15(2) 《山楂树之恋》16(1) 《山楂树之恋》16(2) 3《山楂树之恋》第三部分 她慌忙爬上河坡,一眼就看见她妹妹站在树阴下等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女孩,她看了一下,是长芳,她暗自松了口气。“长芳,怎么是你?我还以为……” 《山楂树之恋》17(1) 《山楂树之恋》17(2) 《山楂树之恋》18(1) 《山楂树之恋》18(2) 《山楂树之恋》19(1) 《山楂树之恋》19(2) 《山楂树之恋》20(1) 《山楂树之恋》20(2) 《山楂树之恋》21(1) 《山楂树之恋》21(2) 《山楂树之恋》22(1) 《山楂树之恋》22(2) 《山楂树之恋》23(1) 《山楂树之恋》23(2) 《山楂树之恋》24(1) 《山楂树之恋》24(2) 4《山楂树之恋》第四部分 她在心里感谢老三及时告诉她这个消息,不然的话,她妈妈肯定不知道这事,说不定就错过了。她很想告诉老三她顶职的事,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告诉他,没有电话,她也不敢写信,更不敢亲自去,只有被动地等他来找她。 《山楂树之恋》25(1) 《山楂树之恋》25(2) 《山楂树之恋》26(1) 《山楂树之恋》26(2) 《山楂树之恋》27(1) 《山楂树之恋》27(2) 《山楂树之恋》28(1) 《山楂树之恋》28(2) 《山楂树之恋》29(1) 《山楂树之恋》29(2) 《山楂树之恋》30(1) 《山楂树之恋》30(2) 《山楂树之恋》31(1) 《山楂树之恋》31(2) 《山楂树之恋》32(1) 《山楂树之恋》32(2)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该小说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光: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 去年恰是小说中主人公老三逝世三十周年,静秋将三十年前的回忆交给了好友艾米,请她写成该小说。
编辑推荐
看到结局,所有中国人掩面而泣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王蒙(当代作家)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爱情故事已经绝版。 刘心武(当代作家)把这部作品与三十年前的“伤痕文学”联系起来不无道理,但它具有当下性:极端环境下的性爱压抑被“现在我们”打量,会产生出比反思更丰富的憬悟。 苏童(当代作家)老三如此完美,堪称中国情圣! 熊召政(当代作家)打开这本书,初看是酸,后看是痛,最后是痛彻肺腑。 …… 陈鲁豫(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我喜欢、又痛恨这样的叙述,到最后还让人肝肠寸断! 曾子墨(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节目主播)老三静秋离我们很远了,但我依然羡慕他们的爱情。 《山楂树之恋》是以《山楂树之恋》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 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 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报名参加高考,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的人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那个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 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3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她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 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如下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可以代替《伤痕》的编辑,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 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贴,建议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