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05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黄裳 页数:3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风景与历史的交融渗透,这是黄裳的一个创造,也是黄裳散文的独门功夫。因游记散文而卓然一家并广为人知的,大约只有黄裳了。数十年中,他乐此不疲,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散文。本书从他数百万字的散文随笔中精选而成,分类编排,分秦淮拾梦、闲情逸事、榆下梦痕、拂衣留香、青藤书屋、月旦人物等十辑,基本囊括了他数十年来散文创作的精华,他最好的散文差不多都收在这本集子里了。让我们跟随黄裳,穿越风景与历史的帘幕,做一次快乐的精神之旅。
黄裳笔下的山川风物、名胜古迹不是一般的风景,往往与历史交相辉映,它是风景中的历史,又是历史中的风景,无不透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因了这些历史和文化,才有了今天丰厚的文化底蕴。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那些浅层的东西,只看到古迹与风景本身,而黄裳却透过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轶闻传说,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积淀。
他的散文是游记又不仅仅是游记,它不再是对风景和古迹的简单的描摹,而是渗透着对历史的思考与追问。他或记述山川风物,或描摹人物印象,或追怀前朝遗迹,或品味戏剧人生,而又处处链接着历史与文化,他的根总是系着历史。他的散文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融知识、趣味、历史、学识于一体,看似信手拈来,却无不显示出匠心独运和高超的技巧。他钩沉历史,品评人物,描画风物,看似游戏山水,志在林泉,然笔墨所至,无不显示出他对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深切的忧思,他对历史的审视和现实的思考。因了这诸多的内涵,他的游记便显得厚重而沉郁,不再是酒足饭饱后的浅斟低唱和无病呻吟。也与一般意义上的山水游记区别开来,打上了自己独有的标签,它是属于黄裳的。他笔下的风景与古迹因了这些内涵,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也厚重起来,有了历史与生命。他开创了游记散文的一个范例,第一个把深厚的历史文化与风物的描写有意识地融为一体,给他的游记散文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使他的游记比其他人的更生动,更深刻,也更丰厚。我们在看风景的同时,也看到了风景背后隐藏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在他的笔下贯通起来,连为一体。读他的文章,我们时常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文化与风景之间,一时物我两忘不知今夕何夕。
书籍目录
辑一 秦淮拾梦 白门秋柳 莫愁湖 “美人肝” 半山寺与谢公墩 梅花山 后湖 明太祖与徐达 秦淮拾梦记 重过鸡鸣寺 王介甫与金陵 扫叶楼 辑二 闲情逸事 青藤书屋 琉璃厂 作家的手迹 东坡二题 品茶 酒话 辑三 驻足闲览 兰亭 瑶琳 新安江之雾 好水好山 敦煌 豫行散记 辑四 羁旅山川 音尘 海上书简 在三里河 虞山春 游邓尉 富春 昆明杂记 江村 天津在回忆里 辑五 榆下梦痕 闲 东单日记续篇(节选) 如梦记 老板 买墨的故事 书痴 药渣 辑六 弦中意绪 葛岭山居 胥涛 春游杂感 “好快刀” “几乎无事的悲剧” 桃花扇底看南朝 辑七 月旦人物 柳如是 苏曼殊及其他 温特 诗人冯至 浦江清 乔大壮 涉园主人 马叔平 编后记
章节摘录
再看袁凯的两首诗,在现在看来,也是平常得很的,然而连这也不许说。至于挨了板子,放归田里以后还要派人监视的一点,则大有近代作风了。终于弄得袁凯装吃狗屎,不敢薙头,一直到太祖死了以后才得自由。然而可慨的是《明良记》的作者还要为太祖辩护,“世传太祖用法太严,凯二诗狂悖过甚,自敌己以下所不能堪,而卒容之,于此可以仰窥圣祖容人之量,非前代帝王所及。人之蒙祸,多其自取,盖当乱国之后,蔑弃礼法,不得已而加之刑辱耳。” 这里的辩护真是做得面面俱到。然而这也是“不得已”,因为他不想做袁凯,然而事实却毕竟记录了下来,使我现在有抄录的机会,其实还是值得感谢的。 在这种高压之下,也自然还有一批“傻子”要来饶舌。后世史家称之为“愚忠”,我看也真有些“愚不可及”。明李贤作《古穰杂录》即记有一个标准的故事: 高庙亦难受谏。翰林编修张姓者能直言,至不能容,出为山西蒲州学正。例庆贺撰表,高庙阅之,识其名,见其表词有曰“天下有道”,又曰“万寿无疆”,发怒曰:“此老还谤我以疆道二字。”疑之,即差人逮来引见曰:“送法司问汝,更何说?”张曰:“臣有一言,奏毕就死。陛下有旨,表文不许杜撰,务出经典。臣谓‘天下有道’,乃先圣孔子之格言;臣谓‘万寿无疆’,乃《诗经》臣子祝君之至情。今谓臣诽谤,不过如此。”闻其说良久,曰:“此老还嘴强!”放去竟不问。左右相谓曰:“数年以来,才见容此一人而已。” 看李贤的记载,可见过去凡被疑心有诽谤之嫌的,即行杀掉,这次居然放免,难怪被认为是奇迹了。 在朱元璋的统治下,人命真是贱极了。动不动就要杀人,像有名的胡惟庸、蓝玉两党案,被株连杀却的有五万人,这是大规模的屠杀。至于闲来无事,随便杀几个人消遣消遣,更是不足为奇的事。 吴晗先生《明太祖》中有一段说:“在他在位的三十一年中,根据他自己的著作《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的统计,所列凌迟、枭示有几千案,弃市以下的有一万多。《三编》所定算是最宽容了,所记进士、监生罪名,从一犯到四犯仍有三百六十四人。最优待的办法是暂赦死刑,仍回原职,戴斩罪办事!” 清朝虽然也有过军前失利,摘去顶戴仍着办事的办法,然而与这比起来,真不可同日而语。寄下本应摘去的一颗头颅,仍然为主子效忠,我不能想象这专制已经到了怎样的地步。现在再来看几件“兴之所至”的杀人把戏。 《明良记》:“高皇帝尝欲食汤饼;光禄寺上供,治具不精,多所诛戮。因言往时人一山寺中,僧进汤饼甚佳,今竟不能致。马后闻之,乃亲制数盘,极粗粝,以献帝,帝一时食尽。后问何如?帝曰佳甚。后曰:‘往时入山寺,乃当困乏时,食物觉美。今富有四海,锦衣玉食,餍饫之余,顾以口腹枉害人命乎!’遣使寻山寺僧问法,乃以嫩鸡作粉搜面为之。使复命,尽戮寺僧。” 马娘娘是一位比较能够明白人情的人,或者正是所谓妇人之仁,在太祖晚年极坏的脾气之下,她还为可怜的奴才的性命说些好话,至今南京民间的俗传关于马娘娘者还很不少。在明故宫遗址有一座石制堡垒,已经大半倾圮了,制作颇为奇特,大有印度佛教建筑的风味,田夫野老指示这就是马娘娘的梳妆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