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刺绣缂丝鉴赏与投资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  作者:肖尧  页数:231  字数:8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泱泱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中,蓬勃的织绣文化得益于种桑养蚕的兴起和繁荣。桑蚕织绣曾覆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因丝织物的组织细腻精致,风格便趋于奢华靡丽。这种华美的中国风情在华夏大地流传,又因各地方风俗相异,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刺绣,这种美的脉动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繁荣影响了世界,也使得织绣与中国的玉器、陶瓷、书画等一样,成为了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作为中华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织与绣密不可分。织绣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编织工艺,最开始的编织是用植物干茎枝条编织生活日用品,就地取材,实用且能符合原始审美,这大约可算是最早的工艺美术,而后因麻、绵、丝等材料的逐渐丰富,织绣工艺逐渐发展起来。刺绣首先要有所依托,要施绣于某种面料上,不论面料的组织结构疏松抑或致密;刺绣的风俗源于原始社会时人们的文身、文面、文缋服装以标识所属部落、身份、地位等,此所谓断发文身之习俗,以后人们用线将花纹绣在衣服上,便为刺绣。在当今的收藏热潮中,刺绣作为新的收藏热点,开始进入藏家和普通百姓的视线。  再说缂丝。缂丝与刺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艺,缂这种繁复的织作据说源于古埃及和西亚地区的缂毛,其工艺于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地区,到唐宋时期,欣赏类缂丝的逐渐成形并发展到艺术高峰,便是深受桑蚕丝织文化的影响。因缂丝是目前已知唯一一种无法用电脑排版、批量生产的丝类织物,且艺术类缂丝或称纯欣赏类缂丝在历史上几乎为皇家所垄断创作和收藏,所以人们在逐渐了解其珍贵后,优秀缂丝艺术品便在拍卖市场上创造了一个个为人瞩目的天价。  其实,历史上多有名家对刺绣、缂丝进行收藏、品鉴,除了历代皇宫之外,也有如安岐、朱启钤等收藏大家,可见刺绣和缂丝的收藏自古有之,其体系脉络也清晰可辨。在这里,我们就以宫廷服饰和艺术类刺绣、缂丝为主要介绍对象,梳理中国历史上刺绣与缂丝的发展历程,并向读者介绍各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的刺绣、缂丝作品因为凝聚着作者对时代审美的理解、对技艺的娴熟掌握,往往会显示出特别的美感和审美价值,本书将还原这些织绣品绣作、织作的历史环境,归纳总结它们的工艺特色、艺术特征,为藏家品鉴优秀的刺绣、缂丝作品,目的在于辨别牟以暴利的赝品、仿品,并逐渐建立适合自己的织绣收藏体系,略做一些基本的工作。云锦、蜀锦、妆花等并非没有收藏价值,而是从收藏体系上细分,这类织物属于面料性质,可从工艺角度用于辅助大致判断织绣物的年代,但由于一般是批量生产,其艺术性相对也较低,与本书所述不符,今后会另作著述。

内容概要

《中国历代刺绣缂丝鉴赏与投资》一书详尽地介绍了刺绣和缂丝的发展演变历史,全书主要以宫廷服饰和艺术类刺绣、缂丝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刺绣与缂丝的发展历程、地域门类等,使人最清晰直观地知晓了中国历代刺绣缂丝的发展脉络。
与此同时,本书还着重介绍了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真实地还原了其创作的历史环境,归纳总结其工艺特色、艺术特征,这些研究心得均是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所得。不仅如此,《中国历代刺绣缂丝鉴赏与投资》一书还结合当下市场的形势,分析了刺绣缂丝的收藏价值、作伪手法及辨别方法、保存方法以及其拍卖市场概况,为引导广大织绣爱好者如何藏真品、藏精品、藏名品,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亦给刺绣、缂丝的鉴赏与投资市场注入一缕理性的清风。

作者简介

肖尧:甲子年生人,籍贯哈尔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博方向硕士研究生。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联合国科教文民间艺术组织国际会员,联合国科教文民间艺术组织第二届、第三届世界青年大会代表,现为北京邵晓铮织绣研究院副院长。
2010年获联合国科教文民间艺术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优秀青年伟承人大奖”,多次于《文物天地》等国家一类收藏杂志发表织绣品赏类文章,颇受藏家好评。
专业论文及织绣、绘画作品多次在国际研讨会上刊登,参展并获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代刺绣缂丝鉴赏
先秦两汉刺绣和缂织物
早期刺绣
春秋战国刺绣
秦汉刺绣
魏晋南北朝刺绣
早期缂织物
隋唐五代刺绣和缂织物
隋唐五代刺绣
隋唐五代缂织物
宋元刺绣和缂丝
宋代刺绣
元代刺绣
两宋宫廷缂丝
元代缂丝
明清刺绣和缂丝
盛极一时的顾绣(南绣)
难觅芳踪的鲁绣(北绣)
明清宫廷绣、缂书画
明清宫廷服饰绣、缂
四大名绣
明清刺绣名家
近现代刺绣和缂丝技法
近现代创新刺绣技法
传统刺绣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
当代缂丝产业的源起
当代缂丝艺术的新风
第二章 刺绣缂丝收藏与投资
刺绣缂丝的收藏价值
刺绣缂丝的品鉴
刺绣品鉴
缂丝品鉴
作伪手法及辨别
从做旧手法上来鉴定绣、缂
还原历史环境和创作目的判断绣、缂真伪优劣
从工艺来看精益求精的绣、缂风貌
保存及展示
保存环境
清洁方式
保管收藏
展览陈设
刺绣缂丝拍卖市场概况
附录一 1999—2011刺绣拍卖市场价格表(十万元以上)
附录二 1999—2011缂丝拍卖市场价格表(十万元以上)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顾绣前身可追溯到宋代宫廷绣。据说,顾绣创始者——顾家女眷缪瑞云在闺阁就长于宋绣,嫁入顾家后更有不少机会见到宋、元名家字画,更兼文人雅士往来评点、艺术熏陶,刺绣水平更臻精湛。从艺术特征来看,目前博物馆中所藏宋绣实物受宋代院体画影响颇大,有别于一般的日用绣品,多以名家花鸟为底本,其表现书画的艺术特征已趋成熟,而顾绣摩绣宋元名迹的创作旨趣与宋绣确实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所以,顾绣承惠于宋代宫廷绣之余泽,从明代遗留至今的顾绣作品来看,顾绣创作者们亦完美地总结、继承和发展了宋绣的艺术精髓。 顾名世是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尚宝司丞,即管理内宫宝物的官吏,晚年居上海“露香园”,顾绣因而又名“露香园顾绣”。“名世性好文艺”,很有文化修养,在他和家族子弟的影响下,家中女眷也酷爱艺术,善丹青书法,精于女红,尤以刺绣为世人称道。她们刺绣的目的不仅在于欣赏,更是视作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的修养和表达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早期的顾绣作品基本用于家藏或馈赠。在顾绣的发展中,顾名世的孙媳韩希孟的绣艺最为杰出,其所绣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故宫博物院藏有她摩绣的宋元名迹册十余帧,这些作品亦绣亦画,继承了宋绣的基本艺术特征,世称“韩媛绣”(图1—133,图1—134)。顾家交游广阔,时明代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亦为顾家座上之宾,董其昌对顾绣极为赞赏,称它“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人巧极天工,错奇矣”。这些都表明顾绣已经代表了当时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准。 从“韩媛绣”开始,顾绣就一直以一种温厚而坚定的姿态潜移默化地指引着艺术类刺绣创作的理念与方式,民间刺绣由此逐渐走出了纯粹日用生活绣的局限,视野为之一阔,本仅供皇家欣赏的艺术性绣来到民间,是艺术类刺绣大发展的开端。顾绣创作者没有系统地记录创作理念、整理创作思想,但顾绣作品本身就凝结着中国刺绣文化之精髓,在运用基础针法创造出丰富刺绣技法的同时,其典雅的“画绣”风格(图1—135),对其他绣种的发展也影响深远,富于艺术性的表达开始昂扬地出现在中国刺绣艺术史上,人们把顾绣当作艺术品欣赏、收藏,后世甚至称其为“绣艺之祖”,江南丝织业更有塑顾名世像并供奉为“绣祖”的风俗,顾绣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影响显然非一时一地,而是经过历史检验,最终形成一种民间的、自发的、广泛的,从审美趋向到创作标准乃至精神追求,都发展出了完备的文化标本和指导性文化坐标。艺术类刺绣创作理念与广泛持久的刺绣艺术探索,在顾绣的引领下,就此更为深广地传播开来,给后世各类名绣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学习榜样,指导了后世诸如丁佩、沈寿、杨守玉等刺绣艺术家在刺绣艺术方面的探寻及尝试。

编辑推荐

  丝绣有情,一针一线绣出绝美的画卷,一部中国历代刺绣缂丝史简直就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构成了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中国历代刺绣缂丝鉴赏与投资》一书不同于一般只讲解其发展历史演变的书,而是在此基础上拔高提升,精选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刺绣缂丝发展水平的宫廷服饰和艺术类刺绣缂丝为主要研究对象,娓娓道来其历史工艺、历史水准等。全书以清晰的文化发展脉络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历代刺绣缂丝的历史发展,更为难得的是,还进一步分析了当下刺绣缂丝艺术品市场上的价格走势,同时对刺绣缂丝的保存、鉴别、收藏等内容也都做了翔实的探讨,是一本真正的关于如何鉴赏与投资刺绣缂丝的专业书。  千年刺绣缂丝,针为媒,线为情,穿针引线织绣最华美的中国风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历代刺绣缂丝鉴赏与投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印刷精美,但介绍泛泛,没什么特殊价值
  •   非常好 印刷好质量好
  •   此书粗看,都是精美的大图,而且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刺绣珍品,漂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