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安徽美术 作者:李彦君 编 页数:236
内容概要
“黄金有价玉无价”。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内地的文物收藏活动从复苏到繁荣,走过了一个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和田玉因特有的艺术品质受到了海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无论是因怀旧而收藏,还是因保值而投资,越来越多的人都涉足到和田玉收藏领域,越来越多的人都渴望得到专家的指点。出于这个目的,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丛书”邀请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文物鉴定学家李彦君教授担任主编,并辅以大量精美的实物图片,紧扣“鉴定”之要点,用简单通俗的方法阐述高深的文物鉴定知识、有据可凭的投资信息和最新的收藏信息。
作者简介
李彦君,祖籍山东省蓬莱,成长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吉林大学考古和博物馆专业毕业,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及修复委员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传承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文物保护学会理事,北京皇城艺术馆专家组专家,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东北历史人物研究会副理事长,西班牙拉斯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文物鉴定研究工作,在文献、考古、古文字、考古绘图、陶瓷修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铜器、古陶瓷的研究鉴定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古玉器的理论与鉴定研究方面有独到的科学鉴定方法,2007年度被中国12家媒体评为“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编写了《木兰县文物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玉器卷》《中国玉器投资与鉴藏》《鉴宝》(六卷本)《玉器词典》等专著,发表考古及文物研究文章90余篇。即将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青铜词典》《陶瓷词典》等。
书籍目录
和田玉——中国玉中精英
石之美者为玉
天下美玉出和田
华夏文明的主要载体
和田玉的分类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和田玉的开采
玉不琢,不成器
千姿百态的纹饰与图案
漫步在和田玉的历史长廊
青铜时代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风尚
秦汉雄风照千古
六朝时期——和田玉器发展史上的低谷
隋唐时期的新气象
世俗化的宋元时期
鼎盛于明清时代
辨伪存真——和田玉器的鉴定
和田玉鉴定的基础知识
古玉的鉴定
新玉的鉴定
藏家论道——和田玉投资指南
和田玉的投资前景
和田玉收藏的方法
和田玉市场之现状
和田玉投资的方法
章节摘录
孕育于乱石之中中国被称为“玉的国度”。无论是令日本人引以为豪的古代治玉技术,还是神秘的印第安玉器,甚或新西兰毛利族玉器、阿拉伯玉器、欧洲古玉,都无法同中国古代玉器相提并论——因为它们或是昙花一现,或源流无绪,或玉质粗劣,或碾琢草率,或种类单调,或用途狭隘。 中国玉器璀璨夺目,光耀千古,其诞生绝对不是偶然的。 早在170万年前,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元谋人就用石器翻开了人类历史新的一页——石器是人猿揖别的主要标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年代里,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选择石料,用形形色色的石头制作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使用这些粗陋的工具去狩猎,去开垦,去争夺地盘,乐此不疲。 蓝田人来了,北京人来了,山顶洞人来了……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岁月,饱经了多少沧桑,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从制作简陋的打制石器到精雕细琢的磨制石器,无数勤劳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头工具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作为材料的石头性质竟然不尽相同。有些石头既坚韧耐用,又色泽美观,制成的器具比一般的石头更令人赏心悦目,即使代替兽骨、贝壳用来装饰自己也毫不逊色。这些所谓的“石之美者”令先民们刮目相看,逐渐成为制作高档用具和装饰品的主要材料——中国玉器从乱石中诞生了!说起来简单,事实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和使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客观物质和人的主观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它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了生活,人们必须制作工具,不停地选择石料,认识各种石头的物理性能。上百万年过去了,代代相传,世世相因,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有一些石器既坚韧耐磨又色泽美观,比一般石器更令人赏心悦目,即所谓“石之美者”。 其实,史前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从萌芽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它既包含有一定意义的实用价值,也包含着使人产生美感的因素。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从懵懂无知到蒙陇美感的产生,从简陋笨重的打制石器到精巧别致的磨制石器,从衣不遮体到骨角饰物的滥觞,从粗制滥造的砸击法、碰砧法到钻孔法、琢磨法的革新,正是这些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变化发展,才孕育了中国古代玉器。 迷失于神人之间精美的玉器诞生于乱石之中,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逐渐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本质,从最初的劳动工具和装饰品,进而成为古老的先民们标志自己身份或与神灵沟通的用具,玉器逐渐脱离了原来的用途。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石器时代,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昼夜变化、寒暑交替、风雨雷电,乃至自己的生老病死等一切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都无法解释,认为这些都是由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灵主宰着。冥冥之中,原始崇拜的观念产生了。 先民们认为,美丽的玉石是大自然的精华,是一种产生于乱石之中的灵物,因此具有通神的功能。古老的《山海经》中记载:“丹水出焉,西流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黄帝乃取鲞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天地鬼神,是食是飨。”这里说和田玉是供黄帝、天地鬼神以食以飨的。到礼制完善的西周时期,玉器作为重要的礼器,其功能更有明确的划分。《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器完全成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不过,赋予玉器更多的神秘色彩,早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玉即是神,玉是神的物化,玉是神的载体,玉是神之享物。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的玉璧,有人认为脱胎于纺轮,但还有人认为脱胎于女阴,属于生殖崇拜的产物;玉琮,脱胎于男阴,也是生殖崇拜的产物。 自己从何处来?这一问题曾苦苦困扰着原始的先民们。在无法解释的情况下,他们幻想自己的祖先是某种动物,某种植物,甚或是某种自然现象,将其图腾化且给予崇拜祭祀,并将此图腾作为本部落或本民族的族徽,以便与邻近的部落或民族区别开来。在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下,古老的先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无形中的神祗主宰着,这些神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存在于虚无中的某种形象。人们将这些神祗形象化,制作成偶像加以崇拜。这种原始的图腾、偶像在各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中可觅到踪迹,如红山文化的玉龙与玉猪龙,可能就是该部落或部落联盟崇拜的图腾形象,应该是猪与蛇两种形象融合而成的,是自然崇拜的产物。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