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美术出版社 作者:周国亮,朱巽华 著 页数:156
前言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有文字出现,中国书法就有了产生、发展的土壤。在灿烂辉煌的五子年华夏文明的滋养下,中国的书法史上诞生了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浓缩了一个个朝代的文化精髓、审美取向以及哲学思想,和它们的作者一起,被尊为中国书法的经典。 对经典作品的品读,是本套丛书的主要内容,其价值在于确立书法艺术的评价标准,使读者能够认识中国传统书法的优秀之处,并清晰地了解这些作品以及它们的作者在气息和技法上是如何承启的,从而明确中国书法的传承脉络。 本套丛书共五册,以书体为划分标准,一种书体单独作为一册。本套丛书观点鲜明,着重突出书法艺术当中技与道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论点,以充足的论据和对于专业方面的理解作为支撑,颇有说服力。语言上灵活多变,力求生动。
内容概要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有文字出现,中国书法就有了产生、发展的土壤。在灿烂辉煌的五子年华夏文明的滋养下,中国的书法史上诞生了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浓缩了一个个朝代的文化精髓、审美取向以及哲学思想,和它们的作者一起,被尊为中国书法的经典。
书籍目录
第1品 秦《里耶秦简》第2品 西汉《五凤二年刻石》第3品 西汉《王杖十简》第4品 东汉《开通褒斜道刻石》第5品 东汉《石门颂》第6品 东汉《礼器碑》第7品 东汉《张景碑》第8品 东汉《华山庙碑》第9品 东汉《张迁碑》第10品 东汉《衡方碑》第11品 东汉《夏承碑》第12品 东汉《西狭颂》第13品 东汉《熹平石经》第14品 东汉《曹全碑》第15品 唐李隆基《石台孝经》第16品 清郑篮《浣溪沙词屏》第17品 清金农《相鹤经隶书屏》第18品 清邓石如《敖陶生诗评十屏》第19品 清伊秉绶《为叔鱼三弟书四言联》第20品 清何绍基《为凤池学兄书七言联》
章节摘录
“辇”字的各个横画,还有“雨”字的长横等等皆写得瘦劲挺直,从起笔至收笔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竖画虽与横画用笔方向不同,但意态一致,如“出”、“车”、“水”等字的竖画,锲毫人笔,竖锋而行,形态挺劲秀丽;竖画也极注意曲直向背的变化,根据结构关系,使其充分表达向背之势,如“阳”字的竖画向左转,“图”字左右两竖画向背;竖画又常作“S”形的摆动行笔,如“水”、“上”、“深”等字,曼妙生动,婀娜多姿。 三、波磔分明,开合舒展。《礼器碑》由于横画、竖画用笔纤细,其波磔则突显,方圆轻重有别,形态极为丰富,在取势上表现为顺势转出、直行顿出、反势顿收三种。笔画形态凝练有力,骨气内敛。多数波磔用笔至磔处,先转毫下沉,顿按后上收,形状多似三角,如“长”“表”、“受”、“与”等字。 四、撇画外形丰富,钩画变化多端。撇画外形丰富,各具特点,如“闻”、“存”、“诚”、“解”等字的撇画,皆自然而成,劲健有力;再如“秦”字撇画,含蓄而又不露锋芒。隶书本无钩,凡在楷书里为钩处多写成撇画,《礼器碑》钩画变化多样,或写成撇,如“宇”、“争”、“享”等字;或重按长出,如“竭”字;或到弯处笔锋转向左行,轻按,回锋收笔,如“表”、“寿”等字。 五、折法多样,转折并用,虚实相生。横与竖的交接处,既多变化又常化折为转,如“贾”、“堂”等字;折画有的为实势,有的则采用虚势,如“寿”、“极”的“又”部折画,“石”与“铭”之“口”部折画皆不相同。总体上《礼器碑》用笔刚劲有力,但又非一味单调生硬,而是刚柔相济,曲直相生。直则得其纤劲,曲中见其情态,极尽妙趣。
编辑推荐
清翁方纲评《五凤二年刻石》云:“浑沦朴古,法篆之未雕凿者也。” 方朔评《开通褒斜道刻石》曰:“其体势,意在以篆为隶,亦由篆变隶之日,浑朴苍劲。” 清张祖翼评《石门颂》云:“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力弱者不能学也。” 清王澍评《礼器碑》云:“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云:“唯韩敕无荚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遭劲,以为遭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清朱彝尊跋《西岳华山庙碑》云:“汉碑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唯延熹华岳碑变正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明王世贞评价《张迁碑》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 清翁方纲评《衡方碑》云:“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盖其书势在景君铭、郑固二碑间也。” 孙退谷评《曾全碑》曰:“宇法道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 马宗霍评金农隶书云:“冬心以拙为妍,以重为巧,似有得于《天发神谶碑》,然被因不见妍巧也。以此知学古之难。” 张宗祥评邓石如隶书曰:“实创千古未有之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粱章鉅评伊秉绶隶书云:“伊墨卿、桂未谷出,始遣接汉隶真传。墨卿则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 赵之谦评何绍基隶书有“天仙化人之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