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 作者:沈石溪 页数:161 字数:130000
前言
动物小说的灵魂 沈石溪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生物学派生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动物行为学。传统生物学与动物行为学在学术观念、观察角度、研究手段和考察方法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传统生物学注重被研究者的共性,热衷于调查物种的起源、种群分布的情况,给形形色色的动物分门别类,根据动物的生理构造和特化器官,确定该归于什么纲什么目什么类什么科什么属,分析动物的食谱,解释某种动物与某种环境的依存关系,观察动物的发情时间与交配方式,了解动物的繁殖机制等。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的社会结构、情感世界和个体生命的表现投注了更多的研究热情,透过动物特殊的行为方式,从生存利益这个角度,来寻找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同时,其严肃理性的目光也注视人类行为,在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间勾画出一条清晰可辨的精神脉络,给人类以外的另类生命带去温暖的人文关怀。 我喜欢读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每当浮生偷得半日闲,躺在摇椅上,捧一杯清茶,翻开奥地利动物学家、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创始人康拉德·劳伦兹的《攻击与人性》,或者浏览美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先锋斗士E.O.威尔逊的名著《昆虫社会》,或者阅读西方最负盛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罗伯特·杰伊·罗素的力作《权力、性和爱的进化—— 狐猴的遗产》,深深被大师们严谨的作风、渊博的知识、犀利的目光、翔实的资料、风趣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论点所折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精神引发巨大共鸣。我相信,动物行为学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能找出人类行为为何发生偏差的终极原因,是医治人类社会种种弊端的灵丹妙药,为人类把握正确的进化方向提供了牢靠的坐标。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爱,有点言过其实了。可动物行为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动物生活提供的许多例证,确实对人类社会具有发聋振聩的作用。 例如,解释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类大量开荒种地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二是大熊猫食谱单一,只吃箭竹,属于适应性较差的特化动物。但动物行为学家却另辟蹊径,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认为,大熊猫濒临灭绝除了环境和食谱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大部分动物都有巢穴,尤其是母动物产崽期间都要寻找一个隐蔽安全的地方当做自己的窝,而大熊猫是典型的流浪者,头脑中没有“家” 的概念,追随食物四处游荡,吃到哪里睡到哪里,产崽育幼期的母熊猫也同样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刚刚出生的幼崽来说显然是有害无益的,风餐露宿,再加上食肉兽的侵害,幼崽存活的概率很小。第二,丛林里凡生存能力不是特别强,而幼崽又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精心养育才能独立生活的动物,如狼、豺、狐、獾、鼠和鸟类等,大多实行双亲抚养制,雄性和雌性厮守在一起共同养育后代,而大熊猫生性孤独,雌雄间感情淡漠,只有性没有情,发情期雌雄凑合在一块做一回露水夫妻,完事后各奔东西谁也不认识谁了,清一色的单亲家庭,母熊猫单独挑起抚养幼崽的重担,母熊猫通常一胎产双崽,但过的是没有窝巢的流浪日子,不可能一条胳膊抱一只幼崽走路,又没有配偶替它分担困难,只有在两只幼崽中挑选一只抱走,另一只幼崽就遗弃荒野了。单身母亲的日子过得好艰难,遭遇危险找不到帮手,头疼脑热得不到照应,稍有不慎,唯一的幼崽便会夭折,繁殖后代生命延续的链条就此断裂。 比照我们人类社会,许多人不珍惜温馨的家,把家看做是累赘,把家看做是牢狱,弃家不顾、离家出走、天涯飘零,去过所谓的潇洒生活,面对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事实,难道还不该及时醒悟吗?再看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独木难支的困窘,是不是也该从大熊猫生存路上艰难的步履里,吸取某种教训? 在动物面前,人类常常犯自高自大的错误。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总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灵、动物都是低等生灵,自己是天地间主宰、动物是任人摆布的畜生。不错,人类是地球进化最快的一种动物,学会直立行走,使用语言文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现代文明。然而,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地球存在生命已有数亿年历史,人类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人类这种动物在进化成人类以前曾经过漫长的动物阶段,动物的本能、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根深蒂固,不可能在几千年短暂的进化过程中就把数亿年养成的动物性荡涤干净。科学家证实,文化属性与生物属性是构成人的行为的两大要素。人的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社会大文化,传统势力、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政治说教、宗教戒条、法律法规、民情民风、乡规民约,不断修正和规范你的所作所为,迫使你去做这件事而不去做那件事,这就是行为的文化动因。人的另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生物本能,贪婪好色、权欲熏心、天性好斗、自私自利、妄自尊大、好逸恶劳、贪图口福、嫉妒心理,又时时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驱使你去做那件事而不去做这件事,这就是行为的生物动因。假如某人的行为,既带有合理的生物本能,又符合社会大文化的要求,就是一个真实自然的好人;假如某人的行为,完全抑制生物本能去迎合社会大文化的苛刻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一个虚伪矫情的假人;假如某人的行为,放纵生物本能,弃社会大文化于不顾,就是一个凶残狠毒的坏人。有一句话说,人类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动物行为学剖析发生在动物身上有利于生存的合理的善的行为准则,学习借鉴,让人类变得更像天使;揭示发生在动物身上不利于生存的荒谬的恶的行为准则,去铭记教训,让人类更自觉地远离魔鬼。 曾有某药物研究所做过这么一个令人发指——不——是令动物发指的实验,为了证实某种戒毒药物是否有效,人们给一只红面猴注射毒品(实验本身就证明了人类对待动物是何等霸道、残忍和阴险,人类自己心灵扭曲得还不够,自己被海洛因毒害得还不够,还要把罪恶强加在无辜的动物身上)。两三次后,可怜的红面猴就成了吸毒者,一见到穿白大褂的管理员,立刻就会从铁笼子里伸出手臂,哀哀叫啸,恳求人们替它往静脉血管打针。倘若不满足它的要求,它会用自己的脑袋撞铁笼子,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假如还不能达到目的,就咬自己的爪子和身体,把自己咬得满身血污。一旦人们掏出注射器,它会跪伏在地下,猴嘴从铁杆间伸出来,谄媚地亲吻管理员的裤腿和鞋。过去它在动物园生活时曾被热水瓶烫过一下,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平时最害怕看见热水瓶了,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热水瓶走过来便会吓得躲起来。有一次它毒瘾发作,手臂从笼子里伸出来,工作人员提着热水瓶来吓唬它,它竟然无动于衷,将开水淋在它的手臂上,它也不肯把手臂缩回去。这是只雄红面猴,被买来做实验品前,曾与一只雌红面猴相好,据动物园饲养员介绍,这对红面猴青梅竹马、卿卿我我,感情很甜蜜。把那只雌红面猴牵了来,关进同一只铁笼子,希望能由此减弱雄红面猴对毒品的过分依赖。它们分开时间也不过二十来天,天涯苦相思,意外又重逢,正所谓“小别胜新婚”,那雌红面猴一见到雄红面猴激动得浑身颤抖,恨不得立刻与之紧紧相拥在一起,但雄红面猴却面无表情,冷冷地瞥了对方一眼,就像看到一只陌生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一会儿,雄红面猴毒瘾上来了,哈欠连天,鼻涕口水滴滴答答,抓住铁栏杆使劲摇晃,发出呦呦哀叫声。管理员从甬道走过来了,雄红面猴迫不及待地将手臂从铁笼子里伸出去。雌红面猴出于好奇,也趴在笼壁上看热闹。 雄红面猴大概以为雌红面猴要同自己争抢毒品,勃然大怒,揪住雌红面猴穷凶极恶地大打出手,比打冤家下手还狠,啃下一口口猴毛,抓出一道道血痕,要不是管理员闻讯赶来打开铁门救出遍体鳞伤的雌红面猴,后果不堪设想。雄红面猴被人类强行注射毒品后的行为表现,与人类社会瘾君子如出一辙,丝毫没有区别,同样丧失理智、丧失人格、丧失自尊、感情冷漠、道德沦丧,成为一具还在呼吸的行尸走肉。 实验的结局颇出入意料又耐人寻味,戒毒药物也不起什么作用,由于过量注射海洛因,雄红面猴奄奄一息了,整整两天不吃不喝,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眼皮耷拉,连叫都叫不出声了,只有那条布满针眼的手臂还顽强地伸出铁笼子,手掌朝上、瑟瑟抖抖做乞讨状。药物研究所决定给它注射最后一针大剂量毒品,减少它临终前的痛苦,让它在虚幻的快感中结束生命,也算是人类的一种仁慈。同时也决定,将那只雌红面猴牵来继续做相同实验。 拿着注射器的管理员和那只雌红面猴几乎同时来到铁笼子旁。雄红面猴混浊的眼光落在雌红面猴身上,就像快要燃尽熄灭的炭火被风一吹又短暂地烧旺,那双垂死的眼睛骤然发出一道骇人的光芒。就在管理员针头快要刺进红面猴静脉血管的一瞬间,雄红面猴奇迹般地“复活”了,伸出铁笼子的前爪突然抓住管理员的手腕,拖进铁笼子去,张开嘴一口咬住管理员的手掌。管理员撕心裂肺地惨叫起来,那只灌满毒品的注射器掉在地上,跌得粉碎。人们赶紧来帮管理员,七手八脚强行将猴嘴撬开,雄红面猴早已气绝身亡,只有那双猴眼还瞪得溜圆,一副满腔怨恨死不暝目的可怕模样。雄红面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幡然醒悟,天良发现,为了抗议人类的暴行,也为了不让自己所爱的雌红面猴步自己的后尘,做出了一只垂死猴子所能做出的反抗行为。较之人类社会那些执迷不悟、心甘情愿在毒品泥潭里越陷越深的瘾君子和那些为了自己发财致富、不惜将千家万户推入 “火坑”的毒贩子来,雄红面猴似乎更配“人”这个高贵的称呼。 人和动物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某些领域,人和动物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仅仅隔着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稍有不慎,人就有可能变得像动物,甚至变得比动物还不如。 只要用心去观察,不难发现在情感世界,在生死抉择关头,许多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忠贞和勇敢,常常令我们人类都汗颜,让我们自愧弗如。 这就是动物小说的灵魂,这就是动物小说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为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一代又一代读者所喜爱的原因。
内容概要
特迪是一只在马戏团表演杂技的棕熊,一次意外中,它与马戏团走散,并在人类的野蛮驱逐下,九死一生地躲进一片人烟稀少的神秘森林。然而,独自生活的日子并不安宁,特迪饱受另一只熊和驼鹿的欺凌。为了一雪前耻,特迪决定与驼鹿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0年初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500多万字。他的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代表作有《狼王梦》《第七条猎狗》《中华龙鸟》《黑天鹅白天鹅》等。其中,《狼王梦》已再版二十余次,曾获得台湾第四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图书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
《象母怨》获首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等连续三届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宝牙母象》《刀疤豺母》获第十一届、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作品还多次被收录进中学语文教材。
书籍目录
《熊鹿之战》
马舒特卡/[俄]叶?马雷萨耶夫
兔王红帆/卢振中
蟒蛇阿娜孔达/[乌克兰]奥拉西奥?基罗加
熊鹿之战/[俄]尤?卡扎科夫
羊奶妈和豹孤儿/沈石溪
矮猴兄弟/[日]椋鸠十
章节摘录
晚上收到勘探队大本营拍来的无线电报,说明天早上派直升机来,要大家把个人物品和勘探队的物资器材都收拾好,以便一起运回基地。 地质勘探队员们一夜都没有睡好。想着即将同父母、妻儿见面,一个个非常兴奋。看来,在北堪察加森林冻土带这边远的地方困半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天刚破晓,勘探小队就开始收拾了。把岩石标本、地质勘探仪器、长柄锤子等分别装进箱子,把鼓鼓的背囊堆在一起,把六铺位的防寒大帐篷卷了起来,只剩下一根根帐篷骨架的营地立刻变得凄凉和冷清了。 这时,突然响起了小队长惊惶不安的声音:“马舒特卡怎么不见了?” 大家全都往平常拴马舒特卡的松树下转过头。那匹勘探队专用的母马不见了,树干上只挂着半截粗粗的、因过分潮湿而变朽了的绳子。 赶紧沿着马蹄印去找。九月的严寒还来不及把土地冻透,雪层下面还积有水,因而,从积满马粪的松树下远去的马蹄印是很清楚的。亮晶晶的雪地上清晰地印着一串蹄坑。 不远处,就见马蹄印同一些又宽又长的脚印混杂在一起了。这是熊的“掌印”。 “明白了!” “怪不得夜里我听见马舒特卡又嘶鸣,又打响鼻……” “那你为什么不出去看看?!” 于是又接着往前追,虽然大家明白,这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熊在密林里比马要跑得快,只要一追上猎物,它是绝不会客气的。马舒特卡已经没有救了…… 但是勘探队员们仍然一声不响地、执拗地往前追着,直追到远方传来了直升机的嗡嗡声才停下来。大家不知如何是好,都瞧着小队长。 “伙计们,上飞机吧,”小队长做了决定,“马舒特卡已经死了。奇迹般的幸免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不过,我们仍然要检查一下是否真有这一可能:说服直升机驾驶员,请他们跟着马蹄印飞一段。” 大家回到营地。巨大的米6A型直升机很快就吼叫着着陆了,它只需飞行一次就可以把各勘探小队的三十个成员全部接回基地。除了人和物资器材,舱里还拴着其他小队的三匹加了绊绳的马。只缺马舒特卡。 机长接受了小队长的请求。无论是对马舒特卡的所有者——那个极其富有的国营农场来说,还是对这匹母马的临时租用者——同样是资金雄厚的航空地质勘探队来说,损失一匹马当然是小事一桩,但大家都可怜马舒特卡。直升机的驾驶员是西伯利亚人,从小就喜欢动物,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家养的。 直升机在空中跟着马蹄印飞去。已融成黑色的点点蹄印像链条一样,忽而穿过尚未结冰的、湍急的小溪,在山谷里蜿蜒伸展,忽而又爬上陡峭的山坡。大约绵延了10里地之后,蹄印进入一片密密的原始森林,从视野里消失了。直升机飞过了这片宽阔的原始密林。前面是一片很稀疏的林子,但仍然看不见蹄印。可能是人们没有看见,也可能是熊在密林里追上了马舒特卡。 机长把直升机飞到密林边上。他准备绕着这片林子飞一圈,心想:也许马舒特卡是从密林的另一个方向穿出来的呢? 就在这时,一群像天鹅那样大的棕黑色北美乌鸦,被隆隆的飞机马达声吓得从林边飞了起来。一共是八只。这一情况立刻使机长和坐在驾驶舱里的小队长警觉起来。因为北美鸦性喜孤独,只有在捡取到便宜的食物时才会聚成群。 于是直升机飞到了北美鸦惊起的地方。那儿的积雪已被踩得露出了土地,地上血迹斑斑,到处是撕成碎块的动物残肢和没有啃净的大片骨头。熊已经不在了,显然和北美乌鸦一样,被飞机马达的轰鸣声吓得钻进密林去了。 小队长不忍看这血腥宴会留下的现场,急忙走进了飞机的货舱。 “原谅我们吧,马舒特卡。我们没有把你保护好……” 人们在高高的空中没有把被撕成碎块的动物尸体看清楚,这根本不是马舒特卡。在密林边上发生的完全是另一场悲剧——一群狼在这里追上并咬死了一头驼鹿。正当这群饿狼吞食着一块块冒着热气的鹿肉,无耻的北美乌鸦正啄食着没有啃净的骨头,血腥的宴会正在高潮时,传来了愈来愈响的飞机马达声。狼群吓坏了。它们知道,这种低沉的嗡嗡声是会带来生命危险的。因为这些狼不止一次地遭受过直升机和双翼小飞机的射击。于是它们赶紧藏进了乱树林丛中。但是,当雷鸣般的飞机声刚从林边掠过后,它们又会跳出树丛朝没有吃完的猎物扑去。 马舒特卡还活着,不过生命也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它不顾一切地拼命奔逃,后面威胁着它的是可以置它于死地的熊的尖齿和利爪。它跑得浑身热汗淋淋,满嘴白沫,亮晶晶的身上冒着团团热气。 在坚实的地上,比如在盖着薄薄一层雪的碎石滩上,马一般比熊跑得快;可是一跑进林间松软的水草地,由于马蹄往下陷,熊瞎子便渐渐追了上来,因为熊掌又宽又软,不会陷进烂泥里。似乎再过一秒钟,巨大的、毛茸茸的野兽就要追上自己的猎物,就要用强劲的爪子狠命一击,折断马的脊骨了。然而,马舒特卡却在这最后的时刻摆脱了敌人。 熊和马都极度紧张地喘着粗气。马舒特卡得以摆脱,完全是奇迹。 是它的灵性救了它。它跑进了一片被雪盖住的水草甸子——它自己并不希望这样。一进去四条腿就踏破雪层陷进了烂泥,冰凉的水直淹到膝盖以上。于是它赶紧侧身躺下,并用力把腿从臭泥浆里拔了出来——它知道,不这样做就会继续往下陷,然后又把头转过去朝着熊追来的方向。熊在后面看见马躺在甸子里已经动弹不得,高兴得发出了整个森林都能听见的吼叫声。它什么也不顾,立刻跳进这个烂泥塘,朝猎物扑去,把冒着气泡的臭泥浆溅得到处都是。 巨大的、带有利爪的熊掌眼看就要够着马那暴露的脖子了。可是就在这时,马舒特卡把左前腿一蜷,用钉着锃亮的铁马掌的蹄子对准熊的脑袋狠命地一踢。马则由于反作用,往相反的方向出溜而去,几乎出溜到岸边才停下。 与此同时,这个倒霉的“猎人”却没完没了地大声嚎叫起来。按说它该忍住疼痛,快点从烂泥里挣脱呀……可它不,它像人那样用两只前爪抱着满是鲜血的脑袋,继续在那儿乱蹬乱踹地哀号。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