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安徽少儿 作者:恭小兵 页数:246
前言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特别羡慕黄药师能有一个桃花岛。读书以后,我曾认真考究过在我国沿海一带是否真有那么一个岛,结果还真有。我对我的很多朋友都说过,希望有朝一日我能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铲掉岛上所有的桃花,然后插上我喜欢的东西——旗。 旗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如同我青春期里所有的迷恋、爱与病。在编这套丛书以前的很多个晚上,我常常坐在水蓝色的电脑屏幕前,看着MSN和QQ里所有亲切而又亲爱的朋友。他们的头像偶尔闪烁,像是一个又一个不停跳跃着的精灵。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80后”。当我微笑地弹开页面,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串串美好的词汇。那是我们成长的痕迹,优雅,而且醒目。 一直觉得成长就应该这样,很多的责任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当你们还坚信考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时,韩寒已经抱着他的《三重门》冲出了围城;当你们刚刚弄懂什么是Punk Pop时,花儿乐队已经开始大声唱着青春是用来挥霍的。于是我们不满了,开始反思、批判。谁都知道反叛是能带来快感的,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远离平庸,成为一个思想者,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即使受伤,又是件多么有面子的事啊! 我是2001年夏天开始上网的。一开始热衷于网络聊天,后来改玩BBS。BBS真是个好东西啊,什么都可以发表,谁都可以评论,市场经济的产物,群众就是权威。在最初的一个山头上,我加入了一个名叫“王二sO]o”的组织,我们的对手叫“平凹联盟”,在论坛里处处与我们作对。于是双方首领决定比赛,先是比对对子,比作诗,比写小说散文什么的,可比着比着就变成了人身攻击,并且愈演愈烈,双方好像还互相动用了低级黑客,最后气走了很多人,网管暗箱操作封了几个号,很多论坛的元老出面调解了好一阵子,才结束了那个混乱的局面。
内容概要
我国第一人文社区、国内最大的论坛网站、2007最具影响力社区——天涯社区,专题推荐并鼎力支持;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联合推介;白烨、朱大可、谢有顺、解玺璋、朴素等著名评论家鼎力推荐。 《旗·80后精品文丛》是首部集中展现中国80后作家实力大型丛书。《小说新势力》收录了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而蜚声问世的郭敬明,到以李傻傻等人开始的网络派,再到孙睿等京派新生代作家,以及沧月、小妮子等一大批80年新生作家的优秀代表作品,集中展示“80后”作家在青春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既是中国“80后”作家最具规模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对当代中国青春文学的一次全面检阅,极具阅读和珍藏价值。 《小说新势力》为《小说新势力·征途》,收录了“80后”作家郭敬明、童凯、何小天等的二十余篇中短篇小说。
书籍目录
七天里的左右手/郭敬明宠儿/胡坚迷迭香/画上眉儿远方(节选)/许多余吾曾与君交吾心/白雪声音绽放在时光深处/白雪大学.com(节选)/晓风禁城/泠小刀下一站,西单/张怡微何乐不为(节选)/何员外河水彼岸有烟花/王晓虹风起贰壹天/王晓虹红色雷区/水晶珠链我一直在找你/范范小雅微笑会跳舞/童凯别后,经年/童凯戒指/王小天南香/王小天苦夏/吴建雄一九九三年的火烧云/周嘉宁五间房/秦惑兵荒马乱的18岁/徐鹏谁说青春不能错(节选)/何小天两秒钟,我把女友弄丢了/小堂
章节摘录
七天里的左右手 坚决而果断的铃声宣告了高一期末考试的结束。在铃声持续的三秒钟内我迅速地把一道选择题由A改为C,然后义无反顾地逃出了考场。如果我跑慢一点,就会被其他考生拖住,然后抓着我对答案,一对就是千秋万代不了结,最后我与他们之间太多太多的分歧和他们无比自信的目光就会全面摧毁我的神经系统,同时宣告一个不太美妙的假期的到来。 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正如我无法相信自己。因为我知道除了自己之外能够进入第一考场的人都是全年级的精英。我把自己能混进第一考场的一半原因归结于幸运,而另一半原因至今仍漂浮在空中如同浮游生物一般游游荡荡地寻找最后的归宿。高一的前三次考试我愚蠢到认为自己和他们属于同一级别,因而加入他们唾沫横飞的讨论。这得归结于人类的劣根性,到了某一阶段人就会不可避免地自我膨胀。我也是人,并且是个俗人,所以结果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吃一堑长一智,吃三堑还不长一智的人就是笨蛋。我不是笨蛋,最起码我不承认自己是笨蛋,所以我聪明地跑掉了。 外面还在下雨,从昨天晚上一直下到现在,缠绵悱恻得没有一点夏季暴雨的味道。昨晚下雨的时候我说这雨肯定在一小时之内停,结果这句话很可能被天上神仙听到了,所以他有些小气愤:凭什么一个小人物命令我呀?于是天公拉开架势下个没完没了。 看,我这人挺倒霉的,任何人包括神仙在内都不怎么给我面子,顺我心意。 于是我学着姜武在《美丽新世界》里的样子指着天喊:“如果我考砸了,这雨就马上停。”当然雨还是下得欢快,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不已。 正当我背着书包准备逃回家的时候,广播中传出校长那明显是模仿国家领导人的拖得很长的声音:“同学们回教室,召开广播校会。” 接着我就听到了一声气壮山河史无前例惊天地泣鬼神的叹息——几千人的大合唱我听过,几千人的大合叹我却是生平第一次听到,真是让我开了耳界。我安慰自己死的时候又多了个证明我这一辈子没白活的理由。 我乖乖地走进教室,进门的时候眼皮跳了一下。其实我早该知道这预示着倒霉的一切已经开始了。 教室里每一个人都很疯。所有的考试都结束了,美丽的假期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现在不疯实在没有任何理由。有人吵架,有人赛跑,有人唱歌,每个人都竭力燃烧着自己被考试消耗得所剩无几的能量来抗拒着黎明前的黑暗。十分钟以前每个人都被考试折磨得奄奄一息,现在全部回光返照了,而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像个乖孩子。 整个教室像一台没有图像的电视一般“哗哗”乱响。在无边无际的喧闹中,校长的声音不急不缓地传来,我没有听清楚,只听到“文理分科”四个字。 在那一瞬间我感到头顶上有什么东西“咚”的一声重重地砸了下来。 眼前有什么“嗖”的一声一闪而过。 胸腔中有块小小的东西“砰”的一声碎掉了。 我张着口,瞪着眼,死命地盯着那个绿色的喇叭一动不动,像台被拔掉插头的机器。不是说不分文理科吗?不是说就算要分也要到高二结束才分吗?怎么说分就分呢? 我胡思乱想把自己弄得很紧张。其实我从初三就开始担心文理分科的事儿了,但我这人天生陧性子,凡事一拖再拖,连假期作业我也是拖到开学前三天才赶的。所以当我听到高一结束不分科的消息时我高兴得要死,我想我又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拖了。 可现在我知道自己完蛋了。我是真的完了蛋了。 我文科全年级二十一名,理科二十二名,势均力敌,不分上下。本来我很知足,我也应该知足,因为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二中前一百五十名就能上重点,前三十名则是重点中的重点”。但现在我却有点希望自己是小A那样的——文科方面是聪明绝顶的诸葛亮,理科方面却是扶也扶不起的阿斗。那我就可以屁颠屁颠地头也不回地奔文科去了。 但问题在于理科就像我的右手,文科就像我的左手。我吃饭写字用右手,但翻书打牌却习惯用左手。 生存还是死亡是哈姆·雷特思考的问题。 现在,左手还是右手却是我的问题。 班主任走进教室,周围开始安静下来。她说要谈谈文理分科的事儿。我以为她会像往常一样告诉我们二中的文科没有理科好;我以为她会像往常一样劝我们都选理科以便留在本班;我以为她会像往常一样告诉我们二中的文科生就像玻璃窗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但出路是没有的。但“我以为”仅仅是“我以为”,而且我以为的通常都不会正确。 她告诉我们学校答应给我们年级的文科生配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读文科的人请放心地去。 这是个致命的诱惑,我觉得心中的天平有点倾斜了。 讲完之后老师笑容满面地问我们:“你们是读文还是读理呀?”我的感觉像是她在问我:“你是砍左手还是砍右手啊?”在我还没有做出选择之前全班就已用响亮的声音回答:“理——科——” 我看到老师笑得很满意。 当众人散去的时候,我轻手轻脚地走上讲台,对老师说我要一张文科填报表。尽管她很诧异,但她仍什么也没问就给了我一张。我趁机问她:“老师,我是适合读理还是读文?”老师说:“你很特别,我觉得你文理都合适。但你读文也许走不了读理那么好的学校。”既然老师都这样说了我还能怎样呢?我乖乖地退下来,心中的天平重新倾斜回来。 我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出了校门。我忽然想起原来高三的一个学生说的话:“天这东西是专门让人担心刮风下雨以及会不会塌下来的,地这东西是专门让人害怕地震岩浆以及会不会裂开来的,时间这东西是专门让人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全宇宙的,高考这东西是专门考验我们是不是会疯掉的,分科这东西是让我们知道从小接受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根本错误的。” 我伞也不打地走在雨中,很是悲壮。 天气热得简直不像话。温度越高物质越不稳定,化学如此,思维如此,心情如此,此原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我像只郁闷的猫在客厅里来回游荡,一边看着坏掉的空调一边望着左右手不住叹气。 热,烦,又热又烦。 隔壁那个刚考上高中乐得要死的女生正在学林晓培歇斯底里地叫:“烦啦!我烦啦!”我有点同情她。现在就烦了,烦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我望着手中的文科填报表不知是否应该下手。我妈说我一天起码问三十次“左手还是右手”,我觉得自己很有哈姆·雷特的味道。 七月三日放假,七月十日返校选文理科,我有七天的时间可以考虑左右手的问题。但现在已经七月七日了,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种非常条件下,我不可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烦,我安慰自己,高三的学生今天开始上考场拼命了。 文科表上一共有四栏:家长意见,班主任意见,学校意见,最后才是自己选择文科的理由。于是我发现自己的意愿被摆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发现这一点时我惊诧不已,我还一直傻傻地以为念书是个人的事儿呢! 于是我很听话地去问我的家人,从父母一直问到爷爷奶奶再到表哥表妹,结果每个人都斩钉截铁地从嘴里蹦出两个字儿:理科。我心中的天平大大地倾斜。 我想到打电话问小A。我打电话到小A家去结果家里没人,我又打小A的手机结果他在上课,他说晚上来找你好不好?我说好。 小A并不是在自己上课,而是上课教别人。他为一家电脑公司对客户进行初级培训,待遇挺不错的,公司甚至给他配了手机。他已经拿到了全国计算机操作高级证书。在这方面我认为他是个人才,而他也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他说自己干那份工作实在有点大材小用。我对他的自信佩服得五体投地。小A的人生格言是:人就活这一次,理应活得飞扬跋扈。 小A晚上来找我的时候我正在看《焦点访谈》,他说出去走走好不好?我说好。 大街上的霓虹已经升起来,整个城市显出一份与白天截然相反的味道,地面仍然发烫,空气却开始降温。 小A说你理科那么好为什么要读文科? 我说因为我想念中文系。 小A说你知不知道现在选中文系被认为是走投无路的选择? 我说我知道但我就是想念中文系。 小A说我知道你写一手好文章,但有没有哪所大学会因为你发表的十几篇文章而收你呢?天底下写文章的人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广告牌掉下来砸死十个人,九个都会写文章。 我说是啊天底下写好文章的人真是太多哦,我郭敬明算什么东西。 于是天平严重倾斜,大势已去,我的左手回天乏术。 回到家,我告诉父母我决定了:我读理科。父母立刻露出一副“早该如此”的表情。而我自己却没有那种终于做出决定如释重负般的高兴。 没有人是被砍掉了左手还会高兴的。 决定做出之后我开始疯狂地看小说,说是为了补偿也好最后的晚餐也罢,总之我看得昏天黑地。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转身“走得头也不回”,相反我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我发现我永远也无法放弃我心爱的写作,也无法松手放开我心爱的中文系,我的左手握着文学,就像乞丐握着最后的铜板舍不得松手。 于是凌晨五点我悄悄起床,像个贼一样在自己的屋里填好了文科表。我趴在写宁台上一笔一画写得很虔诚,当我写完的时候一缕霞光照进来,照着我的左手。很温暖。 我父母肯定无法相信我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在没有找准目标的情况下把我的未来扔了出去,而且是瞒着他们扔出去的。我想他们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我有很重的负罪感。 同时我又安慰自己:“你是独立的你很有主见你真棒。”但我做梦的时候又有人对我说:“你是盲目的你不孝顺你真笨。”心中的天平剧烈地晃动,一会儿这边加上几个砝码,一会儿那边搁上几个重物。我不断地做出决定又不断地把它们否决。我熬夜看一本本的财经杂志,也熬夜算一道道的物理习题,直到最后我把自己搞得很憔悴,直到最后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相信自己,不要动摇,顶住压力,天打雷劈导弹炸,是人是妖都放马过来吧!” 七月九日的晚上我很早就倒在了床上。我在黑暗里睁着眼睛死活睡不着。我安慰自己:“没关系没关系,明天一切就定下来了,今晚好好睡,今晚好好睡。” 七月九日,高三的学生都考完了,他们应该在狂欢了吧?为什么周围这么静呢?他们是在沉默中爆发了还是灭亡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明天我必须做个决定。 伟人说:“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这话没错。可在我双手掌握命运的同时它们又被别人的双手所掌握着。脑子里的问号像赶集的人流似的挤出来。 砍掉左手还是砍掉右手? 左手还是右手? 左手?右手? …… 七月十日。早上八点,我静静地坐在桌旁喝牛奶。母亲问我:“决定选理科了?”我在喉咙里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我下定决心,如果这次文科考进了全年级前十五名就选文。 我到学校的时候,同学基本上都来齐了,我发现除了我之外没有人把分科当回事。我问了十个人,十个人理所当然地告诉我“理呀”,没有一个人选文。没有一个人! 成绩单发下来了,我看到文科名次下面写着“18”。我的头都大了。按理说我应该放弃,可我不甘心。 老师收文科表的时候只有小A一个人走上去。那张表格被我死死地捏在手里,我想坦然地走上讲台交给老师,但我发现自己站不起来。我就那么定定地坐着,直到老师说“放学”,直到同学全部走完。 我看到了我的软弱与无力。 南半球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在北半球引发一场台风。可是任我挥断了胳膊踢断了双腿楼房也不会掉下一块砖来。掉下一块砖多好啊,砸在我头上多好啊,那我就可以顺顺利利地去见上帝了。 我看到了我被禁锕的自由。 有个故事说鸡的寿命本应该是七年,但机械化饲养的“肉鸡”七个星期就被杀了。它们的一生只见到两次太阳:一次是刚出生(还不一定),另一次就是从鸡场到“刑场”,而且吊挂着双脚,鸡头在下,眼睛里充着血,看着这个颠倒的世界。我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有没有充血,但我眼中的世界的确是颠倒的世界。 我看到了我的中文系。 它现在在对我挥手说再见了。通向中文系的大门缓缓关上,就像紫禁城的城门一样缓缓关闭,带着历史的凝重把美丽的斜阳就那么关在了门外。 突然间雷声轰鸣,大雨降下来。不过既不温柔也不缠绵,雨点是向下砸的。 我像七天前那样冲进雨里,同时我想到了张国荣的《左右手》。 “从那天起我恋上我左手,从那天起我讨厌我右手。” 我把文科表丢掉了,我满以为它会借风起飞,结果它一下就掉到了地面,然后迅速地被雨水浸透了。纸上的黑色钢笔字迹渐渐变得模糊,最终消失干净。原来“白纸黑字”也不一定就是不可更改的东西。我确定自己发现了什么,但我说不清楚,我为我说不清楚的什么感到悲哀。 我确定自己流泪了,但我分不清脸上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泪水。 不知是那天雨特别大还是我走得特别慢,总之我回家后就发烧了。睡了两天后我才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打点滴。床边围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家人。我告诉他们我选的是理科。我希望他们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抹着眼泪说:“孩子,你别读理了,你选文吧!”然而他们却告诉我:“你的选择是对的。” 于是我悲哀地发现电视剧真的不能同生活画上等号,尽管我一千一万个希望它能像真的生活一样。 胸腔中那块小东西这次碎得更加彻底。我隐约地看到我心爱的中文系在天边向我微笑,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我很难过,我躲在被单里悄悄地为我的左手默哀。 上课没多久我就发现生物老师真是个人才,他花了三分钟的时间就从草履虫的细胞膜讲到了寒武纪时期地球上的三叶虫是如何地嚣张。我想他上上辈子一定是个周游列国的大说客,而这辈子做这个小小城市里小小中学的小小生物老师真是被埋没了。不过他好像是很满足的样子。 自从我生物考了个很辉煌的成绩之后,他对我莫名微笑的次数日渐增多。当然这并没有使我对他产生什么特别的认识,除了知道他有一口整齐的白牙齿。其实那次生物考试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掺和了进来,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最终确定了我的辉煌。回想起来,生物考试其实是在我前面五科全部考砸之后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所谓的哀兵必胜所谓的豁出去了。但这一切生物老师是不知道的,所以他才会对我充满信心而且异常快乐。无知者不仅无畏而且无忧。无知多好。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套丛书对于展示近年来“80后”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促进渐臻成熟的“80后”追求文学理想的热潮,都是适逢其时的和大有助益的。我衷心希望在这套丛书之后,人们再来谈论“80后”时,潜台词中不再是“市场‘80后’”“文化‘80后’”,或者“网络‘80后’”“校园‘80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80后’”。 ——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对于汉语文学的新生代,我总是充满热切的期待。在汉语危机来临的时刻,这期待也许是我唯一的选择。 ——朱大可(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 “80后”作家普遍实现了和传统文学观念之间的断裂。他们获得文学滋养的主要渠道,已从上一代人那种对经典的认真阅读变成了向一个更加多元的信息社会全面进军,甚至他们的出场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以前的作家多半是先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再谋求出版,如今,“80后”作家普遍和出版商直接打交道,而越过了文学期刊这一环节,这就意味着文化消费的力量在更加显著地影响他们的写作。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一直不相信所谓“80后”写作有什么整体性,他们的呈现方式定是各种各样的,韩寒和郭敬明不同,张悦然和莫小邪不同,李傻傻和孙睿也不同……所以,我真的希望,集合在这里的作家,亮相给读者的,应该是一个个的“我”,而不是“我们”。文学是孤独的,我欣赏那种孤独求败的精神。在这些作家当中,寄托着我的希望。 ——解玺璋(著名书评家、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 文坛新锐川流不息,淘尽黄沙始见金。江面的波澜与涟漪,或许更能吸引眼球,但真正负重致远的,却还在深层厚处。《旗·80后精品文丛》以百余个经典篇幅解读现代文学,别出心裁也别具匠心。如此看来,无论是江中操舟人,还是岸上观潮者,读来皆有收获。 ——邢明(著名IT人士、天涯虚拟社区CEO) 这些阔步昂首的·“80后”作家们,在文坛上早已超越了太多的对手。他们似乎更愿意在一个特定的舞台上,去优雅地旋转出难度高超的舞步。他们需要中国文学的见证,中国的文学,更需要他们的见证。 ——慕容雪村(当代知名作家,代表作《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