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郁达夫 页数:381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香艳而沉郁,感伤而率真,这大致可以概括郁达夫作品的风格。《沉沦》、《茫茫夜》等小说颇具“自叙”色彩,以前所未有的大胆描写爱情、性压抑甚至性变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刻画人物的灵肉冲突,是民国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命运写真。除了小说名篇,《不甘沉沦的汉子》还收录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等散文名篇,这些散文感伤而隽永,有荡气回肠之韵,堪称心灵之作。《不甘沉沦的汉子》配有80余幅精美插图,独具特色。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沉沦
怀乡病者
春风沉醉的晚上
清冷的午后
茫茫夜
采石矶
青烟
第二辑
归航
北国的微音
马蜂的毒刺
惜掌之歌
零余者
一个人在途上
故都的秋
住所的话
第三辑
怀鲁迅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一文一武的教训
日本的文化生活
志摩在回忆里
雨
“天凉好个秋”
暴力与倾向
第四辑
北平的四季
江南的冬景
感伤的行旅
雁荡山的秋月
钓台的春昼一
苏州烟雨记
玉皇山
饮食男女在福州
超山的梅花
第五辑
悲剧的出生——自传之一
我的梦,我的青春——自传之二
书塾与学堂——自传之三
水样的春愁——自传之四
章节摘录
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间,最流行而最肥美的,要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带多有的砺房。《闽小纪》里所说的西施舌,不知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听说从前有一位海军当局者,老母病剧,颇思乡味;远在千里外,欲得一蚌肉,以解死前一刻的渴慕,部长纯孝,就以飞机运蚌肉至都。从这一件轶事看来,也可想见这蚌肉的风味了;我这一回赶上福州,正及蚌肉上市的时候,所以红烧白煮,吃尽了几百个蚌,总算也是此生的豪举,特笔记此,聊志口福。 蛎房并不是福州独有的特产,但福建的蛎房,却比江浙沿海一带所产的,特别的肥嫩清洁。正二三月间,沿路的摊头店里,到处都堆满着这淡蓝色的水包肉;价钱的廉,味道的鲜,比到东坡在岭南所贪食的蚝,当然只会得超过。可惜苏公不曾到闽海去谪居,否则,阳羡之田,可以不买,苏氏子孙,或将永寓在三山二塔之下,也说不定。福州人叫蛎房作“地衣”,略带“挨”字的尾声,写起字来,我想只有“坻”字,可以当得。 在清初的时候,江瑶柱似乎还没有现在那么的通行,所以周亮工再三的称道,誉为逸品。在目下的福州,江瑶柱却并没有人提起了,鱼翅席上,缺少不得的,倒是一种类似宁波横脚蟹的蟳蟹,福州人叫作“新恩”,《闽小纪》里所说的虎蟳,大约就是此物。据福州人说,蟳肉最滋补,也最容易消化,所以产妇病人以及体弱的人,往往爱吃。但由对蟹类素无好感的我看来,却仍赞成周亮工之言,终觉得质粗味劣,远不及蚌与蛎房或香螺的来得干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 ——郭沫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