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安徽文艺 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页数:277 译者:白开元
前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天才大诗人,印度和孟加拉国人民虔敬地称他为“诗圣”。1913年,他因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除了卷帙浩繁的诗歌,他还创作了大量剧本、散文,以及12部中、长篇小说,以及100多篇短篇小说。泰戈尔小说,题材丰富多彩,写作手法多种多样,至今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赞美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是泰戈尔小说的重要主题。《喀布尔人》以质朴的语言,表现感人至深的父女真情,也表达作者对下层贫苦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城市中欺生凌弱的地头蛇的愤慨。《邮政局长》是名篇之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在特定的环境中,主仆两人一段心路历程。《秘密财宝》通过描述祖孙二人从寻宝、争宝到最后弃宝的曲折过程,表现淡漠金钱的人生态度。在拜金主义仍然盛行的时代,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泰戈尔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中,约有五分之一以爱情为题材。泰戈尔爱情小说,反映19世纪后叶和20世纪初叶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兴起,封建婚姻制度趋于消亡,新的婚姻制度孕育、诞生的历史变迁。《塔利雅》是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小说,寄托了作者期望年轻人以纯真的爱情,化解老一代人的仇恨,世代友好相处的美好理想。在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中,《沉船》是最耐读的一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名作。1903年4月至6月,以连载的形式首先在孟加拉文学刊物《孟加拉之镜》上发表,1906年出版单行本。《沉船》中卡玛腊和诺利那格的最终结合,不仅是对忠于爱情的歌颂,而且是对超越世俗偏见的新式婚姻的礼赞。卡玛腊乘船遇险,在荒无人烟的沙洲上误认为拉穆斯是新郎,与他过了一段缠绵的时光。在封建卫道士眼中,她已是“失节”的女人。在迦齐普尔的新宅,她从拉穆斯写给胡蒙莉妮的信中,方知拉穆斯不是自己的丈夫。她如雷轰顶,为曾与拉穆斯卿卿我我、肌肤摩触而羞臊难当。但她并未去自尽殉节,而是执著地去寻回属于自己的爱情,在她身上绝无烈女贞妇的印记。她在贾格罗帕尔迪父女的热情帮助下,找到了丈夫诺利那格,却又十分惧怕被他知道自己的过去,甚至甘愿一辈子当他的女仆。这说明在那个历史时期,孟加拉妇女打破封建观念的束缚是多么不易。卡玛腊是已有自强自尊的意识,不甘做旧制度的牺牲品,但未能完全挣脱精神枷锁的妇女形象。作者笔下的诺利那格是乐善好施、通情达理的开明人物。他怜贫惜弱,敢于冲破门第的樊篱。他不顾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毅然娶被舅舅当作包袱甩出去的孤女卡玛腊为妻,经受了他当县长的朋友谑称的“一场考验”。难能可贵的是,他获悉卡玛腊曾与拉穆斯一起生活过一些日子,却没有厌憎她,没有拒绝接受她,而认为她是无罪的,可以原谅的。作者通过他的口说出了梵社在婚姻问题上的人道主义观点。诺利那格可谓既能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又锐意改革,并身体力行地破除旧婚俗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拉穆斯是《沉船》中塑造得最丰满的人物,作者以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他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拉穆斯在察觉新娘并非自己的妻子之后,陷入了感情危机的罗网,在情欲和道义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他要把卡玛腊送回老家,又怕她重新受到虐待,在陈规陋习中窒息而死。在西行的轮船上,他为卡玛腊周到的侍候所感动,品尝了家庭生活的乐趣,卡玛腊秀美的姿色也常使他心摇神荡。然而,他的心镜里立时又显现胡蒙莉妮的音容笑貌。当他想到卡玛腊的苦况,看到她满脸的委屈,或出于怜悯,或受宿命论的影响,他不止一次起过索性与她结为伉俪的念头,但“她丈夫可能还活着”,这句话又像警钟在他耳边响起,使他竭力按捺住心头的激情。他在想象中为卡玛腊戴上家庭主妇的桂冠,但他回到加尔各答,旧地重游,目睹的景物又勾起他与胡蒙莉妮相爱的美好回忆,“将她忘却的决心,便成了怀念她的得力助手”。他又觉得卡玛腊并非理想的终身伴侣。他在两位女性中间徘徊,在犹豫的水流中沉浮,但他的理智总能遏制冲动,道德总能制约情欲。《沉船》宣扬的真善美,集中表现于贾格罗帕尔迪一家对卡玛腊的热心襄助。贾格罗帕尔迪在船上与卡玛腊和拉穆斯萍水相逢,一路上给予周全照顾。回到迦齐普尔,为他们安家不辞辛劳地奔忙。为了卡玛腊与诺利那格的团圆,他周密谋划,费尽心机。作者通过对这位热心肠老头儿的描写,讴歌了下层普通群众诚恳朴实、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作为诗人,泰戈尔把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形成他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泰戈尔常常以寥寥数笔,勾勒情景交融的画面,烘托人物心理活动。《沉船》中旋风毁灭了迎亲队之后,“雾霭渐渐消散,皎洁的月光像寡妇的素服,覆盖着荒漠般空阔的沙洲”。这凄凉的场景,烘托了船沉人亡,幸免于难的主人公无比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哀悼。赋予事物以情思的拟人手法,在泰戈尔小说中广为运用。如《塔利雅》的结尾处写道:“匕首也从刀鞘露出一点儿脸,目睹这精彩的一幕,闪闪发光地笑了。”锋利的匕首被赋予人性,露出甜美的微笑,从而把小说的题旨——化干戈为玉帛,表现得形象而生动。泰戈尔在小说中营构的奇妙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长篇小说《沉船》中,拉穆斯沉浸于对胡蒙莉妮的怀念,轻轻呼唤:“胡曼,胡曼!”“这芳名的两个字,犹如甜蜜的摩挲,层层环围着他的心房;这芳名的两个字,又似饱含无限柔情的一对明眸,隔着缥缈的烟雾,凝望着他的脸,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作者施展想象创造的幽美意境,把远隔千山万水的一对情人割不断的思恋渲染得淋漓尽致。2011年的5月7日,是泰戈尔诞生150周年。笔者特地编译这本小说选,展示他在小说创作领域的成就,并以此对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表示由衷的敬意。白开元2011年4月
内容概要
泰戈尔的小说题材丰富多彩,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精选泰戈尔短篇小说《邮政局长》、《塔利雅》,长篇小说《沉船》等七篇经典作品。其中,《沉船》是泰戈尔长篇小说中最耐读的一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作为诗人,泰戈尔在《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中把诗歌艺术巧妙运用于小说创作,诗情画意形成他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诗人在小说中营造了奇妙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作者:(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译者:白开元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全名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还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还创作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译者简介:白开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1965-1969年,被派往达卡学习孟加拉语。已出版《寂园心曲》、《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十四行诗选》、《泰戈尔爱情诗选》、《泰戈尔儿童诗选》、《泰戈尔哲理诗选》、《跟着泰戈尔去旅行》、《泰戈尔谈人生》、《泰戈尔谈教育》、《泰戈尔谈文学》、《吉檀迦利》、《纳兹鲁尔·伊斯拉姆诗歌选》等十余部译著。
书籍目录
总序/黄宝生译序/白开元喀布尔人邮政局长一夜塔利雅哈尔达尔家族秘密财宝沉船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哈尔达尔家族富甲一方的哈尔达尔家族中没有一个不守本分的人,按说没有理由出什么乱子,但偏偏却出了。原因是什么呢?假如人的所作所为均合乎规范,那么一个村庄就像一本账本,只要小心谨慎,就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即便出了,用块橡皮擦一擦就纠正了。然而,人的命运之神富有艺术情趣。数学方面他是否有造诣,无从知晓,不过爱好肯定没有;他从不把注意力放在探寻人生加减的正确结果之上,他在他的章法之中加进的一样东西,是“悖违情理”。可能发生的事儿,被他突然砸碎。于是,其中的戏剧表演显得格外精彩,啼笑的风暴掠过人世之河的两岸。这类似于自然界发生的事儿——一只疯象冲进荷塘,把荷花和烂泥踩得一塌糊涂;若不是这样,就不会有这篇小说了。我笔下这个家庭中最有才华的人,无疑是波努亚利拉尔。他认为自己出类拔萃,这种想法使他终日不得安生。才能如同引擎中的热气体,从里往外挤;前面找到通道,是件好事;找不到,必定冲撞遇到的障碍物。他父亲穆努哈尔拉尔有一副老一代达官贵人的派头。他的夙愿是,爬到他所在社会的头顶上,成为社会之头的装饰性标志。所以,他与社会的手脚没有任何关系。普通人四处奔波,要干活儿,而他总想方设法置身于享乐之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一种人不费吹灰之力,能像吸铁石那样至少把一两个壮实、正派的人吸引到自己身边。原因不是别的,是世界上有一群人生来只会侍奉别人。为了使自己的天性得到张扬,那些人渴望遇到的庸才能将自己的职责全交给他们。这些老实的侍奉者,在自己行当中得不到幸福,但以满腔热情让另一个人无忧无虑,过得舒舒服服,规避各种风险,在社会中的名望节节攀升。他们仿佛是男性母亲,不过照看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别人的孩子。穆努哈尔拉尔的仆人名叫罗姆贾朗,他保持或甘愿损害自己身体健康的唯一目的是,让主人永远健康。如果只要他呼吸了,主人就不必呼吸,那他乐意像铁匠的风箱那样,日夜呼哧呼哧地喘气。外面有人猜测,也许穆努哈尔拉尔逼仆人每天干得极度疲累,对他们百般折磨。比如说,抽水烟的管子从他手里掉到地上,捡起来不是件难事儿,可他大叫大喊,非要罗姆贾朗从另一间屋子跑过来捡不可,这使人觉得太过分了。可罗姆贾朗把这一大堆本可不做的事儿,当作自己应做的事儿去做,并从中品味到巨大快乐。穆努哈尔拉尔的管家尼尔甘特,脾性跟罗姆贾朗差不多,负责掌管家产。得到主人的恩宠,罗姆贾朗身体结壮,红光满面,但尼尔甘特骨瘦如柴,仿佛骨架上没有一点儿肉,在主人的财富之宫门口站岗,好像影子似的乞丐。家产是穆努哈尔拉尔的,可对家产的珍爱,全部属于尼尔甘特。多年来,波努亚利拉尔与尼尔甘特之间存在隔阂,两人时常发生口角。比方说,波努亚利对父亲说要为媳妇打一件新首饰,希望父亲依允。他想把钱取出来,自己去订做,却未能如愿。账目上一笔笔钱,都由尼尔甘特经手。结果是,首饰有了,可双方均不满意。波努亚利断定,尼尔甘特从金匠那儿捞到了好处。办事过于严厉的人,往往树敌不少。波努亚利从好多人口中听说,尼尔甘特越是削减别人该花的钱,他家攒的财物就越多。其实,双方日积月累的怨恨,起因不过是几块钱而已。尼尔甘特对主人的家产极为上心,当然他不难明白的是,他不与波努亚利和睦相处,早晚要倒大霉。尽管如此,主人财富的四周时刻吹拂着他的吝啬之风。凡是他认为不合理的,哪怕主人发话,也绝不同意支出。波努亚利时常有些超常规开销。男人许多不当之举的原委,在这个家里强劲地生存着。关于他妻子吉兰蕾卡的美姿,众说纷纭,在此无需赘述。其中波努亚利的个人看法,是唯一正确的。可家里其他女人觉得他对妻子爱恋的程度,被夸大了。换句话说,那不过就是她们期望从丈夫们那儿获得却未获得的那点爱恋罢了。不管吉兰蕾卡的年纪到底有多大,瞧一眼她的模样总觉得她还是个女孩。她绝对没有大媳妇应有的家庭主妇的神态和气质。总之,她太小了。波努亚利亲呢地叫她“分子”,后来觉得不过瘾,索性就叫她“原子”。但通晓化学理论的专家知道,在世界的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能量并非特小啊。吉兰从不在丈夫面前撒娇。她的表情如此冷漠,似乎没有任何特殊需要。家里有好几个小姑子、妯娌,吉兰的心思全花她们身上。她好像并不感到要在初萌的春情中进行无声的追求。所以,她和波努亚利相处,并未显现特别热情的迹象。她平静地收下波努亚利递过来的物品,从不提出更多要求。结果是,波努亚利得动脑筋如何使妻子开心。妻子张口要这要那,同她争论,减少一些是可行的,但他自己哪能同自己讨价还价哩!在这种情形下,多余的礼品的费用,比必不可少的礼品的费用,势必高出许多。另外,他不清楚吉兰收下体现他宠爱的礼物,究竟高兴到什么程度。问她吧,她就说:“好,挺棒的。”可这话消除不了他心底的疑惑。他老觉得,也许她并不喜欢。这时,吉兰用略微责怪的口气说:“你啊,就是这脾性!干吗唠唠叨叨?干吗呀?这不挺好的嘛。”波努亚利读了许多书,晓得知足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可妻子这种美德使他感到苦恼。妻子不仅使他满足,而且使他感动,他也想让妻子感动。妻子从不多动脑筋,她的青春柔情自行绽放,服侍的娴熟自行显现。但男人不易得到这样的机会,展现男人的大丈夫气概,必须做实事。无从证明特殊才能,男人的爱就会黯然失色。他不拥有别的手段,可财富是一种才能的标记。在女人面前,展示像孑L雀彩屏般的财富的光彩,他心中感到欣慰。不料,尼尔甘特一次次打击他筹划的爱情之戏,波努亚利是这家的大少爷,可手中无权。尼尔甘特虽是仆人,但由老当家撑腰,对他发号施令,这对波努亚利造成不便和羞辱,表明他不能像爱神那样在箭壶里插进称心的五支神箭。他想,他早晚将拥有这份家产的控制权。但青春不会永驻!到了老的一天,春天的彩杯不会自行充满琼浆玉液!当钱成为守财奴的钱,在铁桶里储存起来,像山峰上的坚冰,那么,就不能张口一句话,无所顾忌的挥霍之波便汹涌澎湃起来。当下,他最需要的是钱!在寻欢作乐中,他大把花钱的习性尚未消退!波努亚利有三大嗜好——摔跤、狩猎和研究梵文。他的笔记本上充斥艰涩的梵语诗句。在阴雨绵绵的日子,在皎洁的月夜,在温煦的南风中,这些诗句能派上大用场。他为之得意的是,尼尔甘特削减不了这些诗歌的华丽辞藻。诗中的夸张,夸张得不着边际,账房也不会对它质疑。吉兰的金耳环显得小气,可在她的耳畔回响的用曼达格兰塔格律写的梵文诗句,不会被强行减少一个音节,抒发的情感不会被克扣。波努亚利有摔跤手的高大身材,他一发怒,吓得人浑身打战。可这个年轻人的心地极其温善,他弟弟班西很小的时候,是由他以母爱帮着养大的。他心中仿佛充满培养他人的渴望。他对妻子的爱中,也融合着这种成分,即培养他人的热望。吉兰蕾卡纤小得如同树荫里迷路的一束柔光,正因为纤小,她在丈夫的心里唤起了炽热的爱怜。他急切地要用服饰以各种方式装扮她,欣赏她。这不是享受的快乐,而是创造的快乐,是变“单一”为“繁丽”的快乐,是以缤纷色彩、各种华服装扮她,从多个角度观赏她的快乐。然而,光朗诵梵文诗歌,波努亚利实现不了自己的夙愿,也不能彰显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此外,以各种元素把爱情变得更加富丽的心愿,也只能是个泡影。于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这位富翁儿子的地位、他的娇美妻子、他充沛的青春活力,有一天在这个家庭中酿成了乱子。
编辑推荐
《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我国著名泰戈尔文学研究专家白开元首次从原版孟加拉语《泰戈尔全集》中遴选新文,直译为中文。白开元先生致力于泰戈尔作品的研读和翻译,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精通孟加拉语的专家之一。丛书分为小说、散文、诗歌、传记四卷,全面展示了泰戈尔作品的独特魅力。在泰戈尔(1861-1941)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际推出本套丛书,不啻于奉献给广大文学爱好者一道精神盛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