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安徽文艺 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页数:220 译者:白开元
前言
库萨伊吉先生请我为孩子们写些作品。我想,那就写泰戈尔童年的事情吧,于是,我千方百计重又返回昔日的魔幻世界中。那世界里里外外的尺度,和现在迥然不同。当时油灯的黑烟,大大多于它散发的光亮。在理性的王国,尚未开始进行科学考察,“可能”与“不可能”的界线的标志,交叠在一起。叙述那段岁月使用的语言,当然是朴素的,尽可能适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幼稚的想象之网,会像雾一样从心中渐渐消失,可我并未改变讲述童年时所用的语言。故事的叙述方式,未被允许越过童年的界线。不过,写到最后,我的回忆抵达了少年时代的面前。在那儿伫立片刻就会明白,少年的天性,在与神奇环境的出入意料和不可避免的接触中,慢慢成熟起来了。将全部记叙称之为童年的特殊意义,在于说明孩子的成长就是他生命力的成长。人生的第一阶段那最重要的发展过程,是值得沿袭的。随着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少年很容易从周围获取。他只让以现行教育方法把他培养成人的努力的极少一部分,在自己身上结出果实。 这本小书的少量内容,可以在《人生回忆》中找到。不过两本书的趣味不同,其差别类似于湖泊和瀑布的差别。《人生回忆》是故事,而这本书是鸟啼。前者出现在篮子里,后者出现在树上。它把四周的树枝和果实融为一体,生动地闪现。它的一些形态,显现在前不久出版的一本诗集中,那是一部诗的电影,书名叫《儿歌之画》。书中有一些絮叨是未成年人的,有一些则是成年人的。书中展现的欢乐,是儿童情感的快乐。可这本书是用孩子的语言写的散文集。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内容概要
《泰戈尔精品集(传记卷)》是从孟加拉语直译并结集出版的泰戈尔传记,这在中译本中尚不多见。《泰戈尔精品集(传记卷)》中泰戈尔回顾了自己童年、青少年时的人生回忆以及成年后经管祖传田庄、创建学校、探望民族英雄甘地等悠悠往事。其中,笔墨大多集中于对童年和青少年的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的叙述,贴近生活、家庭和人生,具有浓郁的印度文化气息。
作者简介
白开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已出版《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十四行诗选》《泰戈尔谈教育》《泰戈尔谈文学》等作品。
书籍目录
泰戈尔精品集 传记卷
总序/黄宝生
代序/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序诗
第一辑我的童年
第二辑人生回忆
引子
初入学堂
家庭内外
奴仆之王的理论
师范实验小学
开始写诗
初学各种知识
第一次出远门
练习写诗
坎塔先生
孟加拉语学习结束
父亲
前往喜马拉雅山
归家
在家里学习
家庭气氛
奥卡耶昌德拉?乔杜里
练习写歌
文学之友
发表作品
《帕努辛赫诗抄》
爱国情怀
《婆罗蒂》
阿梅达巴特
留学英国
洛肯?帕里特
《破碎的心》
英国音乐
《蚁蛭的天才》
《暮歌集》
关于歌曲的一篇文章
恒河畔
波里耶纳特?森
《晨歌集》
拉琼德罗腊尔?米德拉
卡洛亚尔
《自然的报复》
《画与歌集》
《少年》
般吉姆
空船体
伤逝
雨季和秋季
阿苏杜斯?乔德里
《刚与柔集》
第三辑经管祖传田庄
第四辑创建学校
第五辑探望狱中的甘地
第六辑往事悠悠
泰戈尔精品集 诗歌卷
泰戈尔精品集 散文卷
泰戈尔精品集 小说卷
章节摘录
奴仆之王的理论 印度历史上,奴才篡位执政的时期,老百姓过不上幸福的日子。回顾我一生的经历,仆人管教我们的岁月中,我也不曾发现一丝欢乐和荣耀。这些“王爷”的组成,经常发生变化,但命中注定,我们做每一件事可能面临的阻挠和体罚的措施,并未发生变异。那时候,不容我们剖析有关仆人管教的理论中的错误。我们只能逆来顺受,我们知道,这就是家庭法则——大人打人,小孩挨打。与其相反的情形,也就是说,小孩打人,大人挨打,大人、小孩都要花了很长时间才能逐步适应。 哪种鸟狡黠,哪种鸟憨实,猎手不是从鸟的角度,而是从自己的角度评判的。所以,中弹之前,警觉的鸟大声啼叫,于是群鸟轰地飞起,猎手必然咒骂那只鸟。我们挨了打哭哭啼啼,打人者不会认为哭鼻子是文明行为。事实上,那是对仆人这群“王爷”的“犯上作乱”。我依然记得,为了彻底镇压这种“暴动”,他们施展各种招数,使我们的哭泣夭折在盛水的大水缸里。哭嚎对打人者来说是很不悦耳的,很容易为他们招来麻烦,这一点,无人否认。 现在我常常琢磨,仆人为什么那么粗暴地对待我们。我绝对不能说,小时候我们的长相不值得呵护和爱护。根本原因在于,照看我们的全部责任交给了仆人。承担全部责任相当辛苦,对亲人来说也是一样。假如能让小孩永远是小孩,他能自己玩耍,奔跑,设法满足自己的好奇,事情就简单得多。但你想想,我要是不让他出门,妨碍他做游戏,硬让他直挺挺地坐着,那么势必促发严重冲突。于是,孩子以童心轻易地承担的责任,就会落到管教者的肩上。那时不让“马驹”在地上行走,而要把它掮在肩上,蹒跚而行。肩负重物的家伙,脾气肯定暴躁。对工钱的贪恋,给他扛重物的勇气和力量,但他每走一步都想方设法捉弄肩上的“马驹”。 对我们童年时代的多数管教者的记忆,是以拳打脚踏的形式,储存在我们心中。更多的记不起来了。只有一位仆人详细情况,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他名叫波罗吉沙尔,早年在乡村当过教师。他生来严肃,知识渊博,有难以置信的洁癖。他用以保持圣洁的净土和净水,这世上太少了,为此他不得不时时与表层是泥土的地球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闪电般的把陶罐摁到池塘的三四尺深处,灌满下面的净水再提上来。下池塘洗澡,两只手好一会儿拍推水面上他见到的脏东西,最后噌地潜入水中。他似乎想把池塘哄得注意力不集中,然后趁其不备迅速钻到水下面。走路的时候,他的右胳膊弯曲着,仿佛脱离了身体,给人的印象是,他的右手不相信身上穿的衣服。昼夜躲避渗进了水、泥土、空气和人的行为的空隙中的无数罪孽,是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他不能忍受宇宙从任何方向向他靠近。 他整天板着脸,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态。他稍稍地歪着头,说话嘟嘟囔囔,好像诵咒似的。我家长辈背后常嘲笑他乱用文言文。我家里一度传说他把猪圈说成是“豕圈”。这可能是讹传。不过他不说“某先生坐着”,而说“某先生正襟危坐地恭候着”,这是我亲耳听见的。他平常说话使用过的古怪的文言文,很长时间储存在我家笑话的仓库里。当然,如今绅士家里的哪位仆人说“某某在恭候”,别人听了不觉得好笑。由此可见,孟加拉著作中的语言,正逐渐朝口语的方向下降,口语则正向著作中的语言的方向上升。以前两者之间的天壤之别,正一天天缩小。 先前的家庭老师想出一个绝妙办法,在黄昏约束我们这群孩子。天色暗了下来,他让我们围坐在用海狸油点亮的一盏破玻璃罩灯的周围,给我们讲《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故事。仆人中也有两三位来加入听众的行列。微弱的灯光,把身影反射到脊檩和椽子上,壁虎在捕食蚊子,蝙蝠像游方僧似的,在外面的走廊里飞着转圈子。我们聚精会神地坐着听故事。有一天讲到罗摩的两个儿子俱舍和罗波这两个少年英雄,把他们的父辈折腾得一筹莫展,黄昏暗淡的灯光里的故事会场,充满宁静而浓烈的好奇。那天的情景恍若昨日。 夜渐渐深了,我们能使头脑保持清醒的时间即将告罄,可是故事离结尾还很远。在这“危急关头”,我父亲的随从吉苏里·查笃则突然出现,说起了达苏拉耶写的快板书,极其迅速地把故事的剩余部分说完。葛里迪巴斯改写的《罗摩衍那》中采用质朴的“波雅尔”诗体所造成的缓慢的音调泯灭了,取而代之的快捷的节奏、铿锵的声调使我们万分惊诧。 有时候,关于往世故事,听众们就伦理道德展开激烈争论,最终常是波罗吉沙尔以其深邃的智慧使双方的观点统一起来。尽管作为年幼孩子的仆人,他在奴婢社会中地位很低,但他像俱卢王宫里的祖父辈的毗湿摩①,在比他照看的小孩们低得多的席位上,坚定地维护着师尊的尊严。 为了尊重历史真实,在这儿不得不揭露我们这位睿智的“监护人”的缺点。他有吸鸦片的嗜好。为此他特别需要富于营养的食物。于是当他把给我们喝的牛奶端到我们面前时,在他心中,比起对牛奶的厌烦,牛奶的引力骤然强大了好几倍。只要我们坦诚表示我们不太喜欢喝奶,虽肩负增强我们体质的责任,他哪一天也不会第二次请我们或硬要我们喝完牛奶。 我们的食物,他向来设法克扣。我们落座用餐,桌上一只大木盘里叠放着空心煎饼。他开初高高地捏着一两张空心煎饼,扔到我们的盘子里,尽量保持身体的清洁。如同天神心中虽不乐意,凡人依凭苦修的功力,照样可以得到天国的恩惠,那种恩惠般的空心煎饼,历尽波折落到我们的盘子里;这件事并未显示侍者犹豫的右手本应有的慈悲。接着,波罗吉沙尔问道:“要不要再来一张饼?”我知道,哪种回答将被认为是最好的回答,我从未第二次再要煎饼,免得损害他享用的权利。 波罗吉沙尔每天拿到从市场为我们购买点心的钱,就来问我们要吃什么。我知道,若说要便宜的食品,他心里特别高兴。我总是吩咐他去买爆米花之类没有营养的东西,或煮豌豆、炸花生米之类的算不上是营养品的东西。我发觉,他能一丝一缕地分析符合经典的行为准则,这方面他的热情非同寻常,可对我们的营养食品却没有一点儿兴趣。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