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国维 页数:138
Tag标签:无
前言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论词最有影响的著作,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礼堂,晚号观堂、永观,清末浙江海宁人,是近现代中国学术文化史上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他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自幼聪颖,酷好读书,七岁入私塾,十六岁中秀才,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二十岁时与莫氏成婚。1898年赴上海,在梁启超任主笔、汪康年任馆主的《时务报》从事书记、校对之职,业余入东文学社学习外语。1901年,在罗振玉的资助下去日本留学,然因病于当年返国。回国后,协助罗振玉编辑《教育世界》,并先后任通州、苏州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等课。1906年,赴北京就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后改学部图书局编修、名词馆协修。1907年7月莫氏病逝,1908年3月继娶潘氏。辛亥革命后,再随罗振玉东渡日本。
内容概要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论词最有影响的著作,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全书大致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国维有关境界基本理论的论述,亦即其评词标准的理论性标示,其中涉及审美批评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是历代词人及其创作的评论,包括李白、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梅尧臣、欧阳修、秦观、苏轼、周邦彦、辛弃疾、陆游、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张炎、周密,乃至纳兰性德等。其间结合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论述了境界创造以及作家修养方面的问题,与第一部分所提出的理论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第三部分主要论说历代文学体式的演进及诗词创作的某些具体问题,是对上面两部分的延伸和补充。 本次评析,以人文本《人间词话》为底本,并参校已出诸本。
作者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王氏为近代博学通儒,学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仪见。其生平著述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活》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书籍目录
前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
章节摘录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赏析】本则阐述“理想”与“现实”在艺术上的微妙关系。二者不相似而又相似,互相依存,又互相限制,不能截然分开。他强调理想派要以现实生活为根基,“虽理想家亦写实家”;而创作者将自然之物“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时,“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即舍弃不利于艺术表达的东西,而这种取舍必然是按照作家的理想与愿望来进行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王国维用科学的概念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来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构成“境界说”的又一重要理论界说,验之文学史、艺术史发展的实际,皆确凿不移。这则词话在早期手稿上,每个字旁都有圈点,显为作者精心撰写的得意之作。
后记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后,结合自己深厚的国学功底提出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其中的“境界”理论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在他来看,诗词文章以有意境为上,而意境又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三重境界。在王国维先生看来这三重境界是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的阶段。如此经典的著作,在封面的设计上我们慎之又慎,几易其稿,封面用图换了又换,始终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我们选用了梦龙老师的这幅《东坡吟月图》,它恰到地表达了本书所独有的那种意境,使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浑然天成。在此我们要感谢梦龙老师创作了如此有“境界”的画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垣先生两人。 ——伯希和留给我们的是他(王国维)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 ——郭沫符
编辑推荐
《人间词话》:时代经典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