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梦湖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施托姆  页数:106  字数:50000  译者:马君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所描写的是一出爱情悲剧,在这部小说中:    一天晚上,月明如水。一位上了年岁的老人,孤身一人身靠书桌,独坐书房。一缕皎洁的月光透窗而入,缓缓地落到壁上挂着的一幅青春少女的画像上,那是当年和他彼此真诚相爱的恋人伊丽莎白。此时此刻,男主人公赖因哈特睹物思人,想起了自己一生中惟一主他刻骨铭心、抱憾终生的一次恋爱经历。数十年过去了,如今已进入暮年的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诊然摆脱不了这位心上人的眷恋。他想起了欢乐的童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同欢乐,共游戏,真是天生的一对;也想起青春年少时,相亲相依,相守相伴,真挚的友谊将他俩带上了相腾的道路,成了一对彼此倾心相爱、形影不离的恋人;他想起了在那故乡宅连的茅屋里,那苍松翠柏的密林深处,湖水清凌的堤坡旁,还有那背风的山冈上、晨曦中、夕阳下,何时、何地没有他们留下的足迹,他们的笑声,他们的卿卿我我,他们的青春、恋情……然而,他一生一世也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他生命中最为黑暗的那一天。那事情发生在他离乡去异地求学深造之后,有一天,母亲的一封来信给他送来了一声霹雳:“情变”突然发生。门第、财富、偏见,还有伊丽莎白母亲的世俗观念,成了横在他俩爱情路上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以致有情人没有能走到一起,自己所热恋着的爱人终于违拗不过她的母亲,没奈何只得将他撇下,顺从母命,嫁给了家乡一位年皮革的庄园主,成了庄园的少夫人。从此,这渴求着的爱情、朝思暮想着的美满婚姻,竟然成了水中月、镜中影。伊人不见,美梦成空。面对这无情的现实,他茫然、困惑,神情凄然,肝肠欲断。然而,他却逆来顺受,听凭于命运的摆布。……事隔数年,男主人公回到家乡,受邀来到庄园做客。旧时恋人的意外相见给他带来了些微的欢愉,也使他感到一丝莫名的惆怅,更难以抵御的是苦涩对他一阵阵的侵袭。旧地重游,景物依旧,可旧情却永远没法再续。短短几天的相聚,男主人公从对方的谈吐、姿态,对方的眼神中明显地感觉到,当年他所深爱的人,在她的内心仍然对自己保留着一份眷恋。

作者简介

马君玉,曾任南京大学外语系德语教师、教研室主任、中国驻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文化专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东欧中亚研究所教授,现已退休。

书籍目录

序(张威廉)茵梦湖阳光下译后记

章节摘录

  老人  一个晚秋的下午,一位衣着讲究的老人慢慢地沿街走来。他脚上老式的带扣皮鞋上满是尘土,显然是刚刚散完步回家。  他的腋下夹着一支长长的金头手杖,黑黑的眼睛里似乎仍然凝聚着他早已逝去的青春。这双黑黑的眼睛与他雪白的头发奇异地形成对照。这双眼睛静静地打量周围,又吃力地向远处浸沉在夕阳余辉中的城市看去。  大概他是个外乡人,过路人少有和他打招呼的,不过很有些人会不由自主地被那双深沉的眼睛吸引。最后他在一所高高的有斜屋顶的屋前止了步,又朝城市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走进门廊。随着门铃的响声,屋里的人把通向门廊的一扇小窗的绿色帘子拉开,露出一张老妇人的脸。老人用手杖向她打了  个手势。  “还没点灯!”他略带一点南方口音咕噜地说,女管家把窗帘又放了下来。  老人穿过宽阔的门廊,走进内廊,内廊靠墙立,着好几个巨大的橡木柜子,里面摆着瓷的瓶瓶罐罐,然后穿过对面的门,走进一个小小的穿堂,有一道窄窄的楼梯通向后屋的楼上。他慢慢爬上楼梯,打开顶屡的一扇门,走进一间虽已不算小,但绝不能算大的房间。  这是一间舒适、宁静的居所。一面墙被柜子和书橱挤满,另一面墙上挂着人物与风景的画,一张绿面的桌子上放着几本打开的书,桌前放着一把厚重的铺着红色天鹅绒垫子的扶手椅。  老人把帽子和手杖放在屋角,在扶手椅上坐了下来,交叠双手,看来在散步之后得休息一会儿了,坐着坐着,天渐渐暗了下来,一线月光透过窗玻璃射了进来,照在墙上挂着的画像上。亮光缓缓地向前移动,老人也不由自主地随着月光看过去。   ……

编辑推荐

  一段让人情伤数十年的爱情悲剧,在施托姆笔下充满诗意又令人一唱三叹,扼腕痛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茵梦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这个不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来写了,从时间、人物等看待事情发生的角度,要缕缕顺的
  •   书页设计得很精美。有彩页插图。字体比较大,看起来比较惬意。
  •   不错,
  •   《茵梦湖》之于德国的施托姆,相当于《狂人日记》之于鲁迅,一样的重要,一样的有代表性。在这个小小的48开106页的书里,共有四部分内容,有关作者在德国文学界的接受,还有两个小短篇故事。一个是代表性名作《茵梦湖》,另一个是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保尔。海泽赞赏的《阳光下》。最后一部分就是译者的译后记,谈了一些有关翻译过程中的学术问题两篇故事,都是有关爱情受到外力阻扰,郁郁终身的故事。故事本身在这样的年代读来已经不太让人震撼了,也许看过太多的这样的故事。比如《家》。但作者的文笔真的不错,诗意的语言,贴近时代的表达。我没看过其它十几种的译本,但此版本的文字确实让人读起来顺畅,有诗意。不过有几处的文字不知是什么原因,还是本人领悟能力有限,总觉的要推敲一下的比如在正文的第五页:“伊丽莎白”,她高声呼叫,”伊丽莎白”,远处,伊丽莎白匆匆地正在走回来,她的一头卷发随风飘扬。“快来,”赖因哈特说,,,,,,。联系上下文,我觉的应该是“他”高声呼叫。在第14页的第12行中,原文的“他车转身子”,不太理解,似乎左转或右转或是侧转才合乎情境。不太理解。在第15页中的6行里,“她才顺着他的心意”联系上下文,在赖因哈特的再三请求下,应该说“顺从”或“顺了”他的心意似乎更妥贴些。在第25页的第10行中,原文是“当他来到自己住“地”门口的时候”,门口前面的定语是不应该用“自己住的“更符合些呢。同页同行中的走街“穿”巷,还是应该是”走街窜巷”。还真的有点迷糊了。
  •   也许只不过是青涩的初恋,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最终却因命运而错过。看过多少这样的故事,都是在错过处停止,可这篇却将这纯净的爱保留到了老年,至死方休。感动,为这份一生不变的纯粹。
  •   可惜是小本的,要是大本的就好了,但是内容还成,我比较喜欢。
  •   简装本的好书!
  •   如果恰是青春懵懂的年代,读到它是心动的。
  •   这是一本比较有名的小说,但感觉也没咋的,可能性我没能体会到吧。
  •   书很小,几乎可以随身携带。里面相当于两个中短篇吧。个人感觉翻译不太好,有些太矫情了。
  •   太小了也太薄了,感觉翻译的不太好,后悔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