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湖北美术 作者:李以超 页数:38
内容概要
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画家、鉴藏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宣和年间为徽宗赵倍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其书法作品后世有较多留存。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己』。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单从书迹看,他的追仿者代不乏人,宋代有其子米友仁承家学,其后有赵孟頫、杨维桢、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王铎等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他的书迹上,而且在于他开创的艺术道路上。《行书三帖》包括《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草书四帖》是米芾草书佳作之一。米芾平生属意于行书,草书并非专攻,但他对草书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草书应师法晋人。所以米芾所作的草书尽是上追晋人遗规,字字独立,取法古淡沉着,不以缠绕为能事,点画高古,在北宋时期的小草中属于上乘之作。由《元日帖》《吾友帖》《海岱帖》《中秋诗帖》合装而成,故称《草书四帖》。本书收米书《行书三帖》《草书四帖》《清和帖》《彦和帖》等。
作者简介
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画家、鉴藏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宣和年间为徽宗赵倍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其书法作品后世有较多留存。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己』。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单从书迹看,他的追仿者代不乏人,宋代有其子米友仁承家学,其后有赵孟頫、杨维桢、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王铎等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他的书迹上,而且在于他开创的艺术道路上。《行书三帖》包括《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草书四帖》是米芾草书佳作之一。米芾平生属意于行书,草书并非专攻,但他对草书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草书应师法晋人。所以米芾所作的草书尽是上追晋人遗规,字字独立,取法古淡沉着,不以缠绕为能事,点画高古,在北宋时期的小草中属于上乘之作。由《元日帖》《吾友帖》《海岱帖》《中秋诗帖》合装而成,故称《草书四帖》。本书收米书《行书三帖》《草书四帖》《清和帖》《彦和帖》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