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系列丛书(套装共4册)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李志敏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12-04出版)  作者:李志敏 编  页数:615  

内容概要

  典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浓缩的历史,是语言的精华。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典故,就会使语言变得精辟、凝练,谈话更富于感染力;如果在行文写作时适当运用典故,则可以增强文章表现力,用有限的词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收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之功效。李志敏主编的《中华典故(超值典藏版)(套装共4册)》精选历朝历代的典故,编者不仅对每个典故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介绍了它的背景知识,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它们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阅读典故背后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让我们翻开《中华典故(超值典藏版)(套装共4册)》,一起走进中华典故的世界,一起去品味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籍目录

史前 盘古开天地与人类的进化 女娲揉土造人 女娲炼石补天 伏羲是雷神的儿子 黄帝涿鹿战蚩尤 黄帝娶丑女为妃 夸父追日渴死途中 尧把首领职位让给舜 羿射九日为民除害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 大禹出兵征服三苗 夏启击败有扈氏 夏启沉醉在胜利中 夏桀拒纳忠言 少康中兴 商 成汤灭夏建商 名臣伊尹囚禁商王太甲 盘庚迁都 商王武丁请奴隶傅说当宰相 殷商甲骨文 商纣王众叛亲离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武王决战牧野灭商纣 西周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周武王建立“三监”分封诸侯 周公辅佐成王尽心尽意 周穆王出兵犬戎与穆王西行 国人暴动周召共和 周厉王仓皇出逃客死他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东周 周太子到郑国当人质 不计前仇任用管仲 曹刿抗击齐军有韬略 齐桓公南征北战九合诸侯 愚蠢的宋襄公 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 晋文公信守诺言退避三舍 烛之武劝退秦穆公 弦高智退秦军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齐相晏婴的故事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 伍子胥掘墓鞭尸 孙武演阵斩美姬 西施巧送姑苏城防图 孔子仕鲁周游列国碰钉子 孔子归鲁致力于讲学与著述 勾践卧薪尝胆 魏文侯以诚信得贤才 齐王巧计偷军师 秦孝公求贤用商鞅 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孙膑庞涓斗智 燕昭王招贤纳士高筑黄金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蔺相如完璧归赵 廉颇负荆请罪 孟尝君门客三千 孟母择邻 纸上谈兵的赵括 毛遂自荐 吕不韦倾家荡产下赌注 收回逐客令急忙追李斯 秦王灭六国全国归一统 秦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始皇病死赵高计杀扶苏 秦二世诛灭异己实施暴政 大泽乡农民起义 巨鹿大战项羽破釜沉舟 赵高指鹿为马大施淫威 子婴投降刘邦进驻成阳城 韩信强忍胯下之辱 刘邦项羽划定“楚河汉界” 楚霸王自刎乌江 西汉 汉高祖高唱大风歌 儒生不可轻视 汉高祖被困白登山 “萧规曹随”两相国 周勃夺军还政刘氏 崇尚节俭的汉文帝 晁错削地与“七国之乱” 张骞铺设“丝绸之路” 英勇善战的李广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苏武牧羊鸿雁传书 司马相如桥柱题字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王昭君出塞 汉成帝“温柔乡”中丧生 王莽复古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王莽军土崩瓦解 东汉 刘秀重建汉王朝 汉光武帝宽以待人 名将马援马革裹尸 汉明帝派人求经取佛像 西域五十国完全归汉 蔡伦造出“蔡侯纸”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 汉灵帝卖官鬻爵声色犬马 黄巾军农民大起义 董卓乘乱当相国 曹操起兵讨董卓 王允巧计除董卓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 孙策占据江东 诸葛亮隆中对策 周都督火攻赤壁 刘备自称益州牧 文姬归汉传美谈 曹操大宴铜雀台 三国 曹丕建魏国贬抑诸兄弟 刘玄德汉中称帝 孙权对众臣以诚相待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实施空城计 司马懿智定辽东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伐蜀防邓艾钟会 蜀后主为降君乐不思蜀 西晋 王濬楼船一帆风顺破吴国 《三都赋》与“洛阳纸贵” 石崇王恺比富有 白痴登基当皇帝 日近长安远 八王混战赵王掌权 匈奴人称汉帝 周处勇于改过除三害 囊萤映雪发愤读书 东晋 王马共天下 祖逖北伐中流击楫 王羲之写字换鹅 王羲之东床袒腹 桓温北伐 从末梢吃甘蔗渐入佳境 大才子原来也是个大傻瓜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陶渊明两袖清风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反穿皮袄”迎客人 南北朝 刘裕大摆却月阵 宋文帝的元嘉之治 宋文帝自坏长城 只赢得仓皇北顾 同室操戈父子相残 大发明家祖冲之 前废帝刘子业死于残暴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摒弃偏见用汉官 孝文帝大义灭亲 文武全才的梁武帝萧衍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口吃皇帝演讲成闹剧 陈后主亡国 隋 隋文帝执法不恕子 隋文帝改立太子 赵绰依法办事不怕杀头 杨广杀父自立与营建东京 隋朝开通大运河 裴蕴巧于附会助纣为虐 隋炀帝穷兵黩武 隋炀帝巡游江都 高德儒指鸟为鸾 瓦岗军开仓分粮 李渊太原起兵伐隋 不攻下东都决不退兵 唐 李渊推翻隋朝初建唐 李世民征战七年定大唐 兄弟相残血溅玄武门 唐太宗论功行赏不徇私情 安定祥和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渭水之盟 唐太宗兼听纳谏 唐太宗任用贤才七例 不留情面的直臣魏征 长孙皇后巧言规劝唐太宗 唐僧取经满载而归 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唐征高丽劳而无功 以文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 滕王阁王勃显身手 女皇武则天 以国为重的“国老”狄仁杰 请君入瓮与剖腹取心 武则天革新科举制 武则天反对男尊女卑 金城公主人藏联姻 “东施效颦”韦后想当皇帝 太平公主不“太平” 安定繁荣的“开元盛世” 唐明皇与姚崇的故事 “口密腹剑”的奸相李林甫 状元交白卷贻笑天下人 吴道子与《钟馗驱鬼图》 杨氏家族 政治腐败酿成“安史之乱” 潼关失守与马嵬驿之变 功勋卓著的名将郭子仪 中日友好使者鉴真和尚 高力土对唐玄宗的忠诚至死不变 蔑视权贵的“诗仙”李白 杜甫历经磨难写“诗史” 昏君唐德宗 颜真卿临危不惧 “颠张狂素”与“颜筋柳骨” 自居易写诗念给老婆婆听 李贺呕心沥血苦吟诗 柳宗元遭贬写华章 贾岛苦吟诗冲撞了京兆尹 刘禹锡咏桃花两度被贬 韩愈反对迎佛骨 李商隐卷入朋党之争 唐宣宗寝宫记县令政绩 唐懿宗骄残误国 黄巢起义坐龙廷兵败 朱温大开杀戒唐王朝结束 五代十国 “海龙王”钱锣 朱温死于儿子的屠刀下 李存勖接过三支箭 储氏明敏为夫释疑 “飞龙在天”称帝 李存勖挨打行赏 郭威推功及人 “儿皇帝”石敬瑭 李异怒逐宠妃 刘崇“逆风而上”与仓皇而逃 周世宗亲征北汉军 柴荣南征北讨统一全国 赵匡胤剑砍皮笠 北宋(辽、西夏) 赵匡胤黄袍加身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教练禁卫军 宋太祖重用儒臣 赵匡胤千里送貂裘 郭进治军奖罚分明 宋太祖教女崇尚节俭 宰相赵普的功过是非 杨无敌忠心报国 吕端大事不糊涂 宋太宗登楼观灯 宋太宗为公主舔目 少有大志三十而立 丁谓一箭三雕 王旦保护名将 毕士安力荐寇准 寇准抗辽与“澶渊之盟” 北宋奇案狸猫换太子 仁宗掩饰太后的过错 包拯为民请命 富弼冒祸救饥民 文彦博顺水推舟 文彦博出帛平市 寇准闻过则喜 杨时虚心求学“程门立雪” 苏轼的两首仿作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与“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赋诗戏“才子” 包拯判案铁面无私 王安石变法“三不怕” 沈括画地图 王安石计还藤床 宋神宗严惩诬告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苏东坡官场失意游赤壁 米芾拜石为兄 刘廷式不背前约 奇男子完颜阿骨打 石工安民爱惜名誉 宋徽宗鹰击长空展鸿图 放荡天子宋徽宗 宋徽宗的文墨雅好 赵开化害为利 梁山泊和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 方腊聚众起义 李纲临危不惧誓死抗金 两个皇帝当俘虏 西夏的文学艺术 西夏人作战要向巫师问吉凶 西夏文字知多少 南宋(金) 老将宗泽三呼“过河” 杨邦义慷慨赴义 宗泽用降将协谋剿敌 宗泽破格用将才 洞庭湖钟相杨幺起义 韩世忠带兵有方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 女词人李清照的遭遇 岳家军大破金兀术 岳飞鞭子正军纪, 岳飞斗智废刘豫 岳飞畅谈千里马 张浚设计擒范琼 张孝纯置稻夺马计 宋使洪皓誓不降金 岳飞严于律子 遗臭万年的卖国贼秦桧 罪名就叫“莫须有” 陈阜卿选贤黜不肖 辛弃疾除奸擒叛徒 完颜襄以火攻火 南宋光宗惧内不敬父皇 赵葵一语平乱 陆游临终留下《示儿》诗 走鸿运布衣当皇帝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也速干智救成吉思汗 左右万户木华黎 成吉思汗临终授借道灭金计 南宋理宗信谗误国 知县买饭鼓士气 谏君戒酒有高招 忽必烈攻宋势如破竹 赵璧依法治豪强 笑析《高力士脱靴图》 文天祥临危不惧 冉氏兄弟献御敌守蜀之策 张世杰死守压山 宋代词坛群星璀灿 宋代诗人举不胜举 话本小说和戏曲的繁荣 宋代人物风俗画的成就 宋代的科学技术 元 元世祖问治世之法 廉希宪礼贤下士 王磐坚持年老让贤 赛典赤赡思丁开发云南 郭守敬修订历法 不忽木严惩权贵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窦娥冤》感天动地 黄道婆家乡传技艺 胡长孺敢纠贪官 阿沙不花劝君不贪酒色 张思明冒罪赈饥 韩山童、刘福通起义 和尚从军当元帅 朱元璋以才服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潘泽巧以指纹断案 胡汲仲请神捉盗 元曲四大家 书画大师称雄一时 明 朱元璋称帝建明 朱元璋改制 朱元璋建学校定科举 洪武“四狱” 朱元璋的“保国之道” 刘伯温论相 宋濂巧论治国 深明大义的马皇后 建文帝改制削藩 靖难之役 明成祖二次削藩 朱棣创内阁制 明成祖修大典通运河 郑和下西洋 郑和计平锡兰 王璋巧妙施计息叛乱 解缙巧言称帝意 李时勉廷辱明仁宗 继位登基平定汉王 明宣宗“德廉仁厚”谕群臣 土木堡之变皇帝当俘虏 于谦保卫北京 于谦“只留清白在人间” 明英宗南宫复辟 商辂连中三元 张御史舍身拦驾 杨一清设计除刘瑾 世宗昏庸重奸轻政 青词宰相严嵩 河套之议 杨继盛冒死劾奸相 海瑞骂皇帝 嘉靖庚成之变 葡萄牙人占据澳门 王守仁用计平叛乱 戚继光抗倭卫国 俞大猷精忠报国 隆庆和议 李时珍上山采药 张居正辅政 梃击案 铮铮铁骨李贽自刎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萨尔浒大战 徐光启著书研西学 徐霞客游天下 魏忠贤专权 五人之墓 皇太极即汗位 袁崇焕宁远大捷 抗清英雄袁崇焕被害 闯王李自成 皇太极征服朝鲜 荷兰占领台湾 张献忠奇袭襄阳 吴三桂借清兵入关 李自成建大顺政权 崇祯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 清 清兵入关建都北京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 李自成死难张献忠败亡 清廷册封班禅与达赖 郑成功起兵 多尔衮病卒顺治亲政 顺治加强中央集权带 郑成功收复台湾 智擒鳌拜康熙亲政 康熙平定“三藩” 清朝统一台湾 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康熙亲征噶尔丹 清初各派哲学思想 雍正夺嫡继位 出征青海 改土归流 雍正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戆李”抗言无所避 《西藏善后章程》拟定 乾隆南巡 曹雪芹著成《红楼梦》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乾隆编修《四库全书》 纪晓岚巧讽和珅 乾隆帝忧虑人口剧增 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 乾隆帝退位嘉庆帝即位 纪昀哑谜传意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初各地人民的起义 全国性大禁教 英军进攻澳门炮台 癸酉之变 清朝前期的中外友好往来 清代继续繁荣的文学艺术 道光帝平定张格尔叛乱 林则徐禁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望厦条约》与《黄埔条约》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关天培忠心报国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捻军起义 太平天国定都颁制 曾国藩创建湘军 太平天国北伐与西征 天京事变 亚罗号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资政新篇》 火烧圆明园 中俄《瑗珲条约》 肃顺党人 热河与京师之争 慈禧行苦肉计夺权 宫廷权力之争 辛酉政变 美军侵台失败 左宗棠西征 洋务运动 天津教案 郑观应高呼《盛世危言》 日军入侵台湾 马嘉事件 中法战争 台湾建省 北洋水师的覆灭 帝后之争 《马关条约》 袁世凯培植私党 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清末新政 中国同盟会成立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袁世凯逼宫计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盘古开天地与人类的进化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且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即使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猿人。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祖国各地先后发掘了许多猿人的遗骨和遗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们祖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已经有一百万年以上的历史。像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大约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陕西出土的蓝田猿人,大约有八十万年历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来说,也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了。 这里,我们就从北京猿人说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那时候,中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山上山下,生长着树林、灌木和丰茂的野草。在树林和山野中,有大象、犀牛、梅花鹿,凶猛的虎、豹、狼、熊等野兽。 猿人的力气比不上这些凶猛的野兽,但是他们和别的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十分简单,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头。木棒,树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经过人砍削的;石头呢,是经过人工砸打过的,虽然很粗糙,但毕竟是人制造的工具。 他们就是用这种简单的工具来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他们还用木棒、石器来同野兽作斗争,猎取食物。但是,这种工具毕竟太简陋了,他们获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单个人的力量,没法生活下去,只好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的侵袭。这种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几十万年过去了,猿人在艰苦的斗争中进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另一种原始人的遗迹。这种原始人的样子,已经和现代人没有什么两样。我们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不但能够把石头砸成石斧、石锤,而且还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别看这一枚小小的骨针,在那时候,人们能磨制骨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了骨针,人们可以把兽皮缝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时期那样赤身裸体。 山顶洞人过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们的群居生活已经按照血统关系固定下来。一个集体的成员都是共同祖先生下来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这样,人类社会就进入了氏族公社时期了。

编辑推荐

让我们翻开《中华典故(超值典藏版)(套装共4册)》,一起走进中华典故的世界,一起去品味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套装共4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