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古文观止100个名句/中华经典名句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邵勋潜、 张丹琴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邵勋潜,张丹琴 著  页数:210  

前言

《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从中不仅可以窥见上自周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与先民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观念,还可了解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名句,饱含哲理、富有启迪、精辟生动,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有的家喻户晓,有的似曾相识。诵读、学习、品味名句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运用的过程,或引用名句以说辩,或摘录佳句以写作,即使是考试,也会因平时的积攒而得心应手。鉴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名句》,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枝枝出墙的红杏”,让中学生去感受该书的“满园春色”,在读懂100个名句的基础上,去读懂一部名著。书中的经典名句广为传颂,就其内容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现出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光芒,体现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就其形式说,它语言洗练,用词精辟,具有非凡的表达能力。这便是经典名句的魅力所在。这对中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本书采取把深奥的名句放到故事中去解读的方式,让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深刻地理解名句的内涵和寓意,这便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体例上共分六部分:一是“名句”。选择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古今流传最广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妙语佳句。二是“出典”。标明该名句出自的篇目。三是“注释”。对深奥、不易理解的词语,做恰当的释义。四是“译文”。书中的每个名句均有白话翻译。

内容概要

  《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名句》采取把深奥的名句放到故事中去解读的方式,让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深刻地理解名句的内涵和寓意,真正做到经典名句浓缩名著精华,历史故事诠释名著涵义。这便是《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名句》的最大特色。在体例上共分六部分:  “名句”。选择书中具有代表性、古今流传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妙语佳句。“出典”。标明该名句出自的篇目。“注释”。对深奥、不易理解的词语,做恰当的释义。“译文”。书中的每个名句均有白话文翻译,易于读者理解。“故事”。或是关于名句诞生的背景故事,或是关于名人的人生经历,或是关于名句的历史知识。“赏析”。名句因何成名,好在哪里,如何品读、赏析,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书籍目录

前言B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D多行不义必自毙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F方一食,三吐其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风马牛不相及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b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H画虎不成反类狗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J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L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乐极则悲,万事尽然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M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N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P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Q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群贤毕至,少长成集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请看今日之域中,竞是谁家之天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窃钩者诛,窃国者侯R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S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舍郑以为东道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士穷乃见节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T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贪天之功,以为己有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W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不得其平则鸣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庀而作《春秋》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X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信不由中,质无益也Y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有志者事竞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栽舟覆舟,所宜深慎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Z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章节摘录

【名句】不塞不流①,不止②不行③。【出典】韩愈:《原道》【注释】①不塞不流:不堵塞一些地方有的地方就没有水流过。②不止:指佛老之学不加以阻止。③不行:指儒学就不能通行。【译文】不堵塞一些地方有的地方就没有水流过,不阻止佛老之道,先王之道就不能流传施行。【故事】韩愈调任袁州刺史后,革除了一些坏制度,政治逐渐走上了正轨,受到百姓赞扬。当时,唐穆宗继位,召回韩愈,委任他为国子祭酒,这是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的长官。这时的韩愈,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折磨而改变他耿直的性格。到国子监后,他发现那些豪门贵族出身的学官们,排斥一个直讲(博士、助教的助手),甚至不让那个直讲和他们同桌吃饭。原因是直讲的长相难看。韩愈非常生气,可是没有发作。他想了一个妥善的办法:他先表示自己对直讲的尊重,然后又在讲学活动中进行评比,根据学问大小,评定职位高低,而不是以相貌取人。第二天早餐时,他命令属吏说:“请那位直讲来,同我一起吃饭!”他又召集各学官开会,请大家商量开展讲学的办法。韩愈说:“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首先应该讲究学术研究,探索‘经学’(研究四书五经的学问)的真义,应该是能者为师。”他又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说:“夏桀王和殷纣王,都是勇猛而又善于言辞的人;论力量,他们可以捉住老虎;论说话,他们可以掩盖自己的过错。可是在历史上他们都是不齿于人类的暴君。晏婴身材低矮,却是当年齐国的贤相。所以我们万万不可以单凭相貌取人,应该看他们学问的大小,道德的高低,来进行品评。”韩愈首先带头讲学。向太学生讲授“仁、义、道、德”的基本含义,批判道家的始祖——老子对“道”的虚无主义的解释;追溯人类社会形成的始末,指出这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结果;如果违背这些,那便要变成很不文明的野蛮人。这议论实际是针对佛教关于“修心养性,最后成佛”而发的。韩愈为了探索排斥佛老之道,宣传儒家的仁义之道,挥笔写了体现他政治思想和文风特点的代表作——《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是《原道》中的名句。【赏析】“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意为佛老之道不塞不止,则圣人之教不流不行。使道士僧徒返回四民队伍之中,各就本业,凡是宣传佛、老教义的书,统统烧毁,把寺观庙宇改为民用的房屋。这样既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符合人民的愿望。他这种议论并非创见,实际上是继承桓玄、范缜等人的学说,表现了作者与道、佛势不两立的态势,以必灭佛道而后快。语句短促,笔锋犀利,感情强烈,声势夺人,也比较偏激,这是当时社会形势造成的。现在常用“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说明不抑制不好的东西,好的东西就不能树立起来并发扬光大。【名句】不立异以为高①,不逆情以干②誉。【出典】欧阳修:《纵囚论》【注释】①立异:即标新立异。高:高明。②逆情:违背情理。干:求得。【译文】不用标新立异来表示高明,不违背情理来求得名誉。【故事】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他审查了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三百多人,放他们回家,约定他们执行死期一到就自动回来受刑。这是用君子难能做到的,要求小人中最坏的一定做到。那些死冈到了约定的时间,终于自动回来而没有迟到的。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却让小人很容易做到了。这难道近于人情吗?因此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但是,等到对他们施行恩德,也可以使他们转变成君子。恩德愈深入人心,人的转变速度就愈快,这种例子是有的。欧阳修认为,唐太宗这样做,是为了树立以恩德来求得的好名声。然而,怎么知道唐太宗在放回死刑犯人时,没有意料到他们必定回来希望得到赦免,所以才放他们呢?又怎么知道那些被放回的刑犯,不是他们猜想只要自动回去就一定会得到赦免,所以才回来的呢?意料到死刑犯人必定回来而放他们,这是唐太宗从上面窥测到了在下面的囚犯们的心理活动。猜想必定能得到赦免才回来,这是死刑犯人们从下面窥测在上面的皇帝的心理活动。我看到的是上下互相窥测对方的心理,才合成了这种美名,哪里有所谓皇帝有意施行恩德、罪犯自觉遵守信义的事呢?不然的话,唐太宗在全国施行恩德到这时已有六年之久,为什么没能够使小人不犯极恶的大罪,只凭一日的恩德就能使罪犯视死如归,而且坚守信义呢?这是一种说不通的论调呀。根据这种情况,那么怎样做才行呢?欧阳修认为,对放了再回来的死囚,杀了他们,不可赦免。接着再放一批死囚,他们又回来了,这才知道是被恩德感召所致。然而这必然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至于对放了再回来的死刑犯进行赦免的事,偶然做一次是可以的。要是多次这么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被处死。这能作为国家的正常法制吗?不能作为正常的法制,难道是圣人的法制吗?因此,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国家,是以合乎人之常情为根本,而不以标新立异为高明,是在不违背情理的前提下追求名誉。欧阳修对唐太宗放死囚出狱探亲这件事有感而发,写了《纵囚论》,“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便是这篇文章中的名句。【赏析】唐太宗释放罪犯回家,罪犯回去后又按期回归,获得了“仁德”的好名声。欧阳修对此事提出了批评。因为这种做法不近人情,国家没有正常的法律,不就乱套了吗?所以他指出国家的法律必须“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欧阳修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对罪犯应该绳之以法,否则国家局面不能稳定,人民的生活不能安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古文观止100个名句/中华经典名句系列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本封面有点脏,我买了这一套书都这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