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89-03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德春
Tag标签:无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现代修辞学概述
第一节 现代语言学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学说
一、索绪尔语言学说及其影响
二、我国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语言学学术讨论的回顾
第二节 语言修辞学和言语修辞学
一、语言修辞学
二、言语修辞学
三、语言修辞学与言语修辞学的关系
四、组合修辞学和分析修辞学
第三节 表达修辞学和结构修辞学
一、表达修辞学
二、结构修辞学
第四节 言语规律和修辞学的对象
一、与言语环境相适应的规律
二、选择语言成分组成话语的规律
三、与言语目的和交际任务相适应的规律
四、与言语规律有关的学科
第二章 语境学
第一节 语境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语言学关于语境的学说
二、我国语境研究概况
第二节 构成语境的主客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
二、主观因素:身份、职业、思想、修养
三、临时性主观因素:处境、心情
第三节 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
一、语体、风格、文风和语境
二、修辞方法和语境
三、语言美、言语修养和语境
第四节 语境学的意义
一、明确语言全民性和言语阶级性的关系
二、明确语言规范性和言语创造性的关系
三、明确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指导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
五、指导语言教学
第三章 语体学
第一节 语体的本质
一、言语的功能变体
二、语体与文体的区别
三、使用全民语言特点的综合
第二节 语体学的发展和现状
一、国外语体研究简史
二、我国语体研究概述
第三节 谈话语体和书卷语体
一、谈话语体和书卷语体的区别
二、谈话语体的功能
三、谈话语体的特征
第四节 科学语体
一、科学语体的功能
二、科学语体的特征
三、科学通俗语体
第五节 艺术语体
一、艺术语体的功能
二、艺术语体的特征
三、散文体、诗歌体、对白体
第六节 政论语体
一、政论语体的功能
二、政论语体的特征
第七节 事务语体
一、事务语体的功能
二、事务语体的特征
第八节 语体间的相互关系
一、稳固性和变动性
二、排斥性和渗透性
第九节 语体理论的实用意义
一、适应社会生活对语体的要求
二、加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
第四章 风格学
第一节 言语风格的本质
一、使用语言特点的综合
二、个人表现特点的综合
第二节 我国文章风格研究概述
第三节 个人风格
一、个人风格与思想性格相联系
二、个人风格与生活经历相联系
第四节 民族风格
一、民族风格与民族语言特点相联系
二、民族风格与民族文化相联系
三、民族风格与民族风情相联系
第五节 时代风格
一、时代风格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二、时代风格与社会思潮相联系
三、时代风格与统治思想相联系
第六节 风格理论的实用意义
一、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繁荣文艺创作,指导文学欣赏
三、提高翻译水平
第五章 文风学
第一节 文风的本质
一、使用语言的作风
二、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文风的时代特点和阶级特点
一、文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二、文风是一定阶级思想的言语表现
第三节 文风标准
一、准确性
二、鲜明性
三、生动性
第四节 文风与风格的关系
一、文风是个人言语风格的基础
二、作风的一致性和格调的多样性
第五节 文风理论的实用意义
一、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
二、指导正确写作
第六章 言语修养学
第一节 言语修养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一、人类文明的标志
二、研究言语的学科
第二节 与语言有关的言语修养标准
一、正确性
二、丰富性和简明性
三、纯洁性和健康性
第三节 与思维和现实有关的言语修养标准
一、精确性
二、逻辑性
第四节 与言语环境有关的言语修养标准
一、适合性和浅显性
二、生动性
三、说服性和有效性
第五节 言语修养学的实用意义
一、提高交际和宣传效果
二、指导语言教学和语文工作
第六节 言语美
一、言语美的主观属性
二、言语美的客观属性
第七章 修辞手段学
第一节 语言的修辞手段
一、语言单位的修辞分化
二、语言单位的修辞意义
第二节 语言手段的修辞色彩
一、表情色彩
二、语体色彩
三、联想色彩
第三节 表现修辞手段
一、词汇表现手段
二、语法表现手段
第四节 描绘修辞手段
一、比喻性词汇手段
二、语义手段
第八章 修辞方法学
第一节 修辞方法的本质
一、适应表达要求
二、提高表达效果
第二节 择语
一、择语的原则
二、择语的内容
第三节 调音
一、调音的原则
二、调音的方式
第四节 设格
一、辞格的形成
二、辞格的分类
第五节 谋篇
一、谋篇的内容
二、谋篇的方式
第六节 创新
一、创新的类型
二、创新和语言规范的关系
第七节 修辞方法的运用
一、修辞方法之间的关系
二、修辞方法与其它修辞因素的关系
三、修辞方法与语境的关系
第八节 修辞方法学的实用意义
一、指明学习言语表达的途径
二、丰富修辞学成果
第九章 话语修辞学
第一节 句子功能分析
一、句子的句法分析和功能分析
二、句子的实义切分
三、句子的主题推进
四、交际动态和主题扩展
第二节 话语衔接手段
一、总体衔接和语句展开方向
二、局部衔接
三、内在衔接手段和外在衔接手段
第三节 句际关系类型
一、平行式句际关系
二、承接式句际关系
三、总分式句际关系
四、偏正式句际关系
第四节 对话分析
一、交谈的种类和进行规则
二、对话结构及其规则
第五节 语篇分析
一、话语的主题――话题
二、话语的层次
三、话语的过渡
四、话语的意义
五、话语的基调
六、话语规则
七、朦胧诗和意识流小说的话语分析
第十章 信息修辞学
第一节 语言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一、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二、话语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 话语信息
一、信息的表现类型
二、潜在信息的传递规律和修辞价值
三、美学信息的编码规律和修辞价值
第三节 信息差
一、信道干扰和信息差
二、冗余信息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三、修辞是信道畅通的手段
第十一章 控制修辞学
第一节 言语交际的控制实质
第二节 言语控制的方式
一、理想控制
二、反馈控制
第三节 自适应言语控制
第四节 高效言语控制的要求
一、迅速
二、经济
三、最大限度地改变受控者的状态
四、进行细致的感情控制
第十二章 社会语言学和修辞
第一节 社会语言学概况
一、社会语言学的产生
二、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的关系
一、为修辞学提供理论基础
二、拓宽修辞学的研究范围
三、给修辞学提供方法和借鉴
第十三章 语用学和修辞
第一节 语用学概况
一、语用学的形成和基本原理
二、语用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语用学和修辞学的关系
一、丰富了修辞学理论
二、扩大了修辞实践的内容
结束语:修辞学的展望
――社会心理修辞学和建构修
辞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