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作者:鲁迅 页数:436 字数:285000
前言
张疏影 鲁迅的小说创作,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他的同时代人胡适在1924年所写的《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说:“至于这五年以来白话文学的成绩,因为时间过近,我们不便——的下评判。……但成绩最大的却是鲁迅。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另外一位同时代的文学史论家郑振锋则在1926年《论〈呐喊〉》中说鲁迅的小说“那是一个新辟的天地,那是他独自创出的国土,如果他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不朽的作品,那么,他的这一方面的成绩,至少是不朽的”。 鲁迅的小说创作结集出版的有3本集子。《呐喊》写于1918年至1922年,收有14篇作品,其中除《阿Q正传》为中篇外,其他都是短篇小说。鲁迅之所以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是为了给革命“也来喊几声助助威”(《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聊以慰籍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呐喊》反映了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直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现实,作品以丰满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对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探索,显示了彻底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彷徨》写于1924年至1925年,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当时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新文化阵营内部发生了分化,“有的高升,有的然在沙漠里走来走去”(《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他在《彷徨·题辞》中引用屈原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实地反映了他决不消沉而要继续探索、努力前行的决心。在继承《呐喊》的传统,继续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挑战的过程中,《祝福》中的祥林嫂“出逃”、《离婚》中泼辣的爱姑进行了“不惜拼出一条命,大家家败人亡”的抗争,使这种“挑战”较《呐喊》显然是有了进步。此外,《彷徨》也以丰满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批判了他们革命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与此同时,对封建社会的维护者也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故事新编》是鲁迅的第三本小说集,写于1922年至1935年,时间跨度很长,却只有8篇作品,然而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集。这些作品,无论是取材于史实,还是取材于神话或传说,都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的。在“故事”中,作者不但有崭新的发现或深刻的洞见,而且具有尖锐的现实针对性,赋“新编”以独特的含义,因而同《呐喊》和《彷徨》一样,也充满了战斗的锋芒。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鲁迅,称鲁迅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小说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在其同时代作家里无人可以比肩,即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鲜有望其项背者。《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塑造了一个封建制度的叛逆者“狂人”的形象。作品通过“狂人”的感受和自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而坚定地指出,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吃人者即满口“仁义道德”的封建统治者的特征是,“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正如鲁迅写给好友许寿裳的信中所说:“……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吃人的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无论是认识的深度,还是在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并与之战斗的坚定和彻底,在那个时代,鲁迅都是第一人。 《药》的思想内含丰富而深刻,它不仅满怀深情地礼赞了民主主义的革命者秋瑾,而且通过“人血馒头”这一生动的艺术细节,描写了人民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他们对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行者冷漠甚至嘲笑,还以为掺着烈士鲜血的馒头可以治病而吃掉了,令人痛心的现象既揭示了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因而必然失败的惨痛教训,同时也反映了启发和教育群众特别是农民,是何等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 《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流浪雇农的典型形象,挖掘了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代表的民族性格痼疾。对民族劣根性的发现、暴露和批评,几乎贯穿鲁迅小说创作的始终,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在鲁迅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时代和社会认识的深度,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民族命运和前景的真知灼见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同时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 两三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的国家,农民始终都是社会的主体。然而真正以农民为描写对象、以平等的姿态来观察感受农民并反映他们的生活和诉求,在文学史上鲁迅可为第一人。在鲁迅的全部小说创作中,以农民为题材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强烈的抗议力量和沉郁顿挫的风格而震撼人心,永葆艺术魅力。 在《故乡》中,鲁迅像亲兄弟一样讲述了闰土的故事。那个带着银项圈在月光下的瓜地里刺猹的闰土,那个活泼、结实、可爱的少年,在“故乡”的时光雕刻下,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拘谨、麻木、呆滞的老人,“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闰土的悲惨命运不是哪一个坏人强加给他的,而是“兵,匪,官,绅”的盘剥和累积造成的,是“多子,饥荒,苛税”这些天灾人祸对他无情摧残的结果。对于童年伙伴的遭遇,鲁迅心灵的痛苦和不安以及深深的同情弥漫在作品的字里行间。《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比闰土还要悲惨,她本是一个勤劳、善良、本分的农村妇女,然而生活对她的打击一次比一次残酷,终于使她无路可走,在祝福的鞭炮声和烟雾中悲惨地死去。作品的深刻性在于,参与祥林嫂命运中的一些人,柳妈、她的婆婆甚至鲁四老爷都不是彻头彻尾的坏人,也不是他们之中的某一个人把她推向了命运的深渊。作品令人信服地指出,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和吃人的社会扼杀了她的人生,作品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这四座大山对妇女的压迫。这样的描写,使祥林嫂的悲剧负载了丰富的社会蕴含。《阿Q正传》正面描写了农民与压迫他们的地主阶级的尖锐对立和不可调合的矛盾,鞭打了地主对农民的无情盘剥和政治打压,再现了农民没有尊严的地位和悲惨的生活,挖掘了农民内心深处的革命要求和反抗的愿望。 在直面农民悲惨生活并探究其原因的同时,鲁迅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令人颤栗的艺术细节,真实地描写了农民的精神世界。闰土在呆滞和麻木表情下,还有深入其骨髓的等级观念;对于痛苦的现实和非人的生活,他也逆来顺受,毫无怨言,没有任何反抗意识。他把未来完全寄托在香炉、烛台所代表的迷信之中。祥林嫂在反抗遭到失败后彻底地“认命”了,与闰土一样,在饱尝了人间的种种不幸和苦楚之后,把自己积攒了多年的血汗钱捐了一个千人踏、万人踩的“门槛”。闰土和祥林嫂的奴性、迷信和对生活重压的感知麻木,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他们的阶级属性,而是强大的、无孔不入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至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仅仅是阿Q自身的思想或品质,而是我们整个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顽症了。毛泽东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提出,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这是对中国前途和民族命运最睿智的洞见,这也是鲁迅多年来通过文学孜孜以求的根本原因。不改变人民群众的精神蒙昧和民族性格,任何努力和革命都是没有希望的。 鲁迅在展示广阔的农村生活画卷时,充满了强烈而复杂的情感。对农民的悲惨境遇,他是感同身受,十分同情,他所说的“哀其不幸”,饱含着人道主义的情怀。鲁迅的伟大在于,他的情感和思考没有止于良知,而是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怒其不争’’。鲁迅对农民身上种种弱点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怒”,这种怒,实际上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是敢于正视而决不回避、粉饰的勇气和担当,体现了高尚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都不是最终的诉求,而“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才是他始终如一的目的。 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又一重要题材,鲁迅从不同的侧面描摹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命运,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同属于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孔乙己醉心功名却沦落一生,在咸亨酒店里是惟一“穿长衫却站着喝酒的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虚伪本性体现在诸多精彩的细节里,因为偷书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却狡辩说不是“偷”而是“窃”;陈士成的灵魂被锈蚀得更为严重,为了当官发财、荣华富贵,居然连续考了16年,在第十六次名落孙山后,他的精神也同时坍塌,出现幻听幻觉后他终于疯掉了。这两个人物的身世经历虽各不相同,其结局是同样悲惨的。科举制度在扭曲了他们的灵魂和性格的同时,也吞噬了他们的生命。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芟等是另一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他们充满了人生的理想,对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并能勇敢地与之抗争。结果呢,10年后的吕纬甫变得锐气全无、精神颓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安心于教“子日诗云”以此了却残生;魏连芟的变化更加令人惊诧,在他屡受挫折、走投无路时,竟然采取报复手段,当了统治者的爪牙和帮凶。封建势力的过于强大是他们争斗失败的重要愿因。其自身的软弱、动摇和妥协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致命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命运说明了脱离人民群众的反抗,必然导致悲剧的结局。 《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受过新思想和新思潮的洗礼,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冲破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曾获得了暂时的快乐。然而,在封建势力强大的物质和精神的重压下,幸福之花转眼之间就凋谢了。涓生和子君的悲剧宣布了个性的放的破产。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干亭等虽然也读过书也有些知识,但他们却是封建思想自觉的卫道士。这是由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诀定的。小说对他们剥削盘剥劳动群众并同时走向灭亡的阶级属性,对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男盗女娼的虚伪本质,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毫不留情的鞭打。鲁迅的深刻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都写成十恶不赦的坏人,在刻画他们的特征时富有分寸感,从而把躲在他们身后的吃人的封建制度暴露出来’,从而极大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故事新编》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众多的历史人物画廊里,既有鲁迅投入了满腔热情歌颂赞扬的,也有他怀疑、否定和批评的。《奔月》中的羿,用箭射落了天上的9个太阳,杀死了残害生灵的封豕和长蛇,是勇敢、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的代表。《补天》中的女娲是一位炼五彩石补天的英雄,她的胸怀、境界和精神是广阔、崇高而伟大的。《铸剑》中的宴之敖者,不从个人恩怨出发,代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向统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坚毅果敢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是可歌可泣、激励人心的。《非玫》中刻画了勤劳、机智而勇敢的墨子,他反对非正义战争并且提出了“明战术,重实力”的战略主张,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理水》中,作者塑造了一心为公、不辞劳苦为民治水的英雄大禹的形象,他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和富于创新的精神感人肺腑,启人思维,光照后人。这些历史人物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脊梁和希望,鲁迅对他们的描写和歌颂,给人以现实的启示和斗争的鼓舞。 与这些英雄形成对比的是另外一些人物。《采薇》塑造了“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批判了他们脱离实际、虚伪可笑的消极抵抗的思想,他们最后的双双饿死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出关》的老子和《起死》中的庄子都是鲁迅否定的人物,前者逃避现实和斗争的“无为”思想和后者没有是非的虚无主义,鲁迅给予了辛辣的嘲讽,批判了其骗人和虚伪的本质。至于《补天》中那些“古衣冠的小丈夫”之类封建卫道士等,鲁迅的讽刺和抨击更是尖锐而毫不留情的。 鲁迅小说不但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在结构上,鲁迅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把人物的经历压缩在极为有限的几个生活场景中,使作品显得简洁而精练。鲁迅的人物形象都是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他不但善于在情节的推进中刻画出人物的性格,而且重视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剖析。苏雪林对此曾有形象的论述:“有人说鲁迅是曾经学过医的,洞悉解剖的原理,所以常将这技术应用到文学上来。不过他解剖的对象不是人类的肉体,而是人类的心灵。他不管我们多么痛楚,如何想躲闪,只冷静地以一个熟练的手势举起他那把锋利无比的解剖刀,对准我们灵魂深处的创痕,和掩藏最深的弱点,直刺进去,掏出血淋淋的病的症结,摆在显微镜下让大众观察。他最恨的是那些以道学先生自命的人,所以他描写脑筋简单的乡下人用笔每比较宽恕,一到写到《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祝福》里的鲁四爷,《高老夫子》里的高尔础,便针针见血,丝毫不肯容情了。……” 鲁迅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然而他不拘泥于传统写法,不断地追求艺术创新,善于学习并且融会贯通外国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一些手法在鲁迅的作品中都有精彩的表现。《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是极其真实的,作者对这一迫害狂患者的性格逻辑和心理轨迹的把握相当到位且有严格的分寸感,在这些描写和刻画中又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抒情,两者水乳交融,难以厘清。强烈的主观抒情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在《故乡》特别是《故事新编》等作品中,浪漫主义的因素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象征、隐喻、暗示、心理幻觉等现代主义写法在《狂人日记》、《药》、《白光》等作品中都运用得极其自然而传神,以一当十地刻画了人物,深化了主题。 鲁迅对汉语的运用已臻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对白描手法的出色运用,作品显得朴素、简洁、明快。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人物的个性语言,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和“多乎哉,不多也”,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闰土的那一声“老爷……”,阿Q的“儿子打老子”,庄爱姑的开口闭口“小畜生”,都使人物的性格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刘绍棠在《向鲁迅学写小说》一文中指出,“鲁迅先生还善于精选和使用生动活泼的农民口语,吸收和运用富有生命力的古典文学的语言。鲁迅先生通过人物在行动中的动态描写,把形形色色的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他的小说的叙事语言都极为动态,为刻画人物增色,使情节引人人胜。鲁迅先生的小说的对话少而精,句式短而精,这是由于他精通中国语言,对古典文学具有博大精深的造诣。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每写一个场景,都是一个画面,人物活动中情景交融中,给人以立体感。因此,鲁迅先生虽然是在小说创作中吸收外国文学中某些形式和手法的第一人,却又是最全面的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风格。”
内容概要
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饥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同年参与编辑《新青年》杂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一生有800多万字的著译,包括杂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师解读释疑:鲁迅小说精选(学生版)》选收了鲁迅先生经典的短篇小说32篇,中篇小说1篇。
为了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现代文学经典名著,编选者对原著作了必要的注释,并在每篇作品后附有导读。相信读者朋友翻阅《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师解读释疑:鲁迅小说精选(学生版)》时,一定会体验到高效畅达的阅读快感。
书籍目录
导论
呐喊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彷徨
社戏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故事新编
补天
奔月
理水
采薇
铸剑
出关
非攻
起死
鲁迅年表(1881—1936)
章节摘录
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叫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老子娘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
编辑推荐
鲁迅的小说创作,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张疏影编选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师解读释疑:鲁迅小说精选(学生版)》收录了鲁讯的经典小说。这些小说大多是时代的产物,对当时社会客观的现实作了细致的描绘,构成了一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心理刻划来表现人物,塑造一个个鲜活感人的艺术典型。小说洋溢着浓烈的爱憎感情,语言自然流畅,富有诗意,充满抒情气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现在,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精彩文笔。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