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作者:德勒宁晃子 页数:141 译者:李志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给女儿的信》由德勒宁晃子编著,李志红编译。
《给女儿的信》简介:对一名女性来说,和相爱的人结婚、怀孕、生子,应该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但病魔却无情地降落在年轻的晃子身上。刚刚得知怀孕的喜悦还未退去,而癌症此时来临。保大人还是保孩子?面对人生中最残酷的选择,晃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孩子。为了腹中胎儿能够健康成长,她暂时放弃了化疗和药物治疗,尽管大夫已经严肃认真地告诉她,病情的治疗已到了必须争分夺秒的时刻。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她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苦。
当晃子知道上帝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的时候,她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尤其是陪伴丈夫和女儿。晃子知道,在成长的任何阶段,女儿都是更需要母亲,没有母亲的呵护,女儿就不能更好地成长。于是,她开始动笔给女儿写信,告诉女儿作为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学会如何去面对困难。
作者简介
1972年生于左贺县唐津市,大学就读于福冈市西南学院大学,毕业后在福冈工作。和俄罗斯人德勒宁相恋相爱,两人于2002年4月1日结婚。2005年秋,在妊娠过程中被发现患有脊髓恶性肿瘤。在保留孩子还是优先治疗的艰难抉择中,晃子选择了孩子。次年,2月6日,宝贝女儿柚莉亚出生。德勒宁晃子于2008年2月25日去世,享年36岁。
书籍目录
编者序:晃子和德勒宁的相遇与离别
写给女儿柚莉亚
关于德勒宁(也就是爸爸)
争嘴吵架
交朋友
孩提时光
关于学习
学校、老师
零花钱
关于做卫生
关于女孩子
时尚
减肥与饮食
生理、身材的变化
恋爱
关于SEX
音乐、书、电影
妈妈的斗病记
斗病日记I
斗病日记Ⅱ
后记
译者的话
编者后记
读者来信选编
章节摘录
晃子的成长史 晃子享年三十六岁。她出生于佐贺县唐津市。父母离婚后,她由母亲一手带大。 她的母亲回忆说:“只要给她一本书,她会很乖,一点儿不会烦人,而且身体很好,从不生病。真的是没怎么为这孩子操过心。” 母亲再婚后,晃子得到了继父的疼爱。后来母亲又生了一个与晃子相隔好几岁的妹妹,一家四口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幸福的时光。他们搬过好几次家,后定居在佐贺县一个春光明媚的平原地带,这是一个很幽静的住宅区,离著名的彩虹松原’很近。晃子就读于福冈的西南学院大学时,每天利用电车筑肥线往返于家和大学之间。每天穿过松原经由海岸这条路线让晃子非常开心。后来晃子用打工挣的钱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开始了独立生活。晃子是属于那种一旦决定就一往直前的性格。她独立性很强,不依靠朋友也不依靠父母,同时还是个很专心很痴情的人。 晃子在大学学的是国际文化。她希望有一天能周游世界,在海外生活。因此,英语很重要。她用打工赚的钱买了电脑,开始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为了练习听力,她坚持每天听英语广播节目。她的朋友们都认为晃子是一位“很认真的人,属于那种脚踏实地干事的类型”。 正因为英语,使她有机会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德勒宁。 俄罗斯人德勒宁 1967年11月,德勒宁出生于俄罗斯顿河河畔的罗斯托夫,莫斯科大学毕业后,服了一年兵役,之后到Rsu大学深造,1991年4月毕业后就职于一家IT公司。他除了拥有电脑程序员证书外,还拥有空军直升飞机的驾驶执照。 德勒宁在俄罗斯属于那种尖子中的尖子。他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和网络开发,是位优秀的电脑程序技术工作者。 1996年,二十九岁的德勒宁为了寻求新天地,只身南下日本。最开始德勒宁在东京,可生来好静的他不习惯喧闹的东京。于是经朋友介绍,他转调到福冈县小郡市的软件开发公司工作。德勒宁还有一个描绘了很久的蓝图,那就是一定找机会到美国进一步深造。 小郡市位于福冈县南,是一座安静的田园都市。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城市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在这个小郡市的公司他一待就是十一年。在此期间,命运安排他与晃子相遇、结婚。2004年德勒宁归化日本,成了一名日本国公民。 “作为一名有能力的电脑程序员,我拥有二十多年IT行业的工作经验,除了编电脑程序、开发软件,在硬件、电子工学、网络方面也知识丰富,颇有造诣。我的强项是具有IT综合工作能力,从最初的策划、设计、到综合运用,各个阶段都能独当一面。总之,只要有安静和禁烟的环境,本人会不遗余力地拼命工作。” 这是德勒宁调动工作时写的履历书,是在晃子的帮助下完成的。德勒宁的日语口语没有任何问题,可遇到文字就为难了。履历书、向行政机关的申请等书面资料都得劳驾晃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