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褚钰泉编 页数:205
内容概要
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在人们面前。诸如,严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传统道德日渐沦丧……有的学者引经据典轻描淡写地解释说,这是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会发生的,仿佛一切正常。其实,中国的国情不同,有些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别国的经验未必都对得上号。就拿文化发展来说,据说国际上的经验是:在“社会转型”期间,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三千美元,文化消费就会倍增,甚至会“井喷”。可是中国的情况并非如此。去年我国的人均GDP超过四千五百美元,但是文化消费却显露不断下降的趋势。症结何在?可见要弄明白中国的问题并非简单的类比所能解决的。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才有可能透过现象,窥其本质。楮钰泉主编的《悦读MOOK(第23
卷)》中的选文即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论述。《悦读MOOK(第23卷)》为您提供多种视角看待今日中国。
作者简介
褚钰泉,《悦读MOOK》主编,原《文汇读书周报》主编,著名出版人。
书籍目录
特稿
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百年孤独》的椟中之珠
怀人集
章培恒先生
《日本汉学史》序
《日本汉学史》后记
人物
世上再无傅种孙
忆樊骏先生
话说戴厚英
梁鼎芬的丢官与失妻
议论纷纷
鲁迅说“专制”的祸害
“天翻地覆慨而慷”
往事
鸿爪掠影(三)(之三)
书友圆桌
开启人文的旅游
变迁中的旅行者
视觉旅行:站在云端的观光客
旅行还是放逐:前现代的中国游记
艺苑杂谈
赘语——《小镇畸人》多余的话
生活中没有《魔术师》
书与插图
永远的《大卫·考坡菲》
域外风
苏联垮台的前因后果
“老照片”札记
一位从历史深处浮出的摄影家
海外书籍
伊斯兰史学的宏构巨著——走向阳光的军情六处——改变思想的照相——大作家的隐秘悲剧——古埃及的冥间文书——世上最伟大的魔术
师——天才的道路——百年后再显灵
书海巡游
有此一说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印的“人口竞赛”——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高达一亿多人——农民工家庭离散化愈来愈严
重——中国人的财富去了哪里?
人物志
胡耀邦谈资本主义
深圳市长梁湘的最后岁月
还陈独秀真面目
阎锡山在台湾
我给陈伯达当秘书
庄则栋回忆“文革”遭遇
历史往事
大跃进时代的科学家
我在故宫看大门
历史的伤口——一个杀过人的红卫兵的自责
读者点题
他为什么反对
国情点滴
中国可能面临的困境
美国二00三年曾预测中国南方大旱
四面八方
反腐败的利器——官员财产申报
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人
新造的词汇
养生之道
十大长寿明星的”秘诀”
章节摘录
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资中筠 关于社会转型问题,近来“中国模式”之说成为热点话题,我也做过一些思考。实际上每个国家的道路都不一样,比如欧洲几个成熟的民主国家如荷兰、英国等等发展到今天,发展的道路也都不一样。为什么单单说中国的转型之路现在值得研究呢?就是出现了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由于中国最近二三十年经济发展比较好,GDP增长比较快;还有二00八年的时候,欧美发生金融危机,而好像中国“安然度过”了,所以有人,包括某些外国人,就觉得中国有独特的发展模式,而且优于其他模式。 本来,我们在三十年前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借鉴了很多发达国家以及比我们先发展起来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首先在经济上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然后社会其他各方面从原来比较极端的控制下慢慢地解放、宽松、开放一些,开始向这个方向走。走到今天,忽然有一个说法,开始说这个中国模式特别优越,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于是就不需要再学了,而只需要加以巩固,并突出这个“中国特色”。 今天我就讲讲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代表大多数人。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合乎事实,合乎逻辑的。也许将来我又发现这个看法有缺点,有更多的事实说服我改变我的看法,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一、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之间的关系? 有一种看法认为,后三十年是前三十年发展模式的延续。也就是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那个改革,延续了原来的模式,不过在那个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中国从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发展模式,为现在这个发展道路打下了基础,我们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且仍在快速发展,也是继承了前三十年的基础。所以说这个中国模式好得很,不要去学所谓西方国家的这个那个模式,这是一种看法。 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后三十年实际上否定了前三十年的发展模式。首先是否定了计划经济而走向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不能够兼容的。市场经济就是完全由市场来调节整个经济。前三十年基本上是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就是计划经济加高度的集权,在一切领域内进行专政,包括思想领域。中国前三十年和苏联相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高度的闭关锁国。最初的封闭是外面强加于中国的,当时在冷战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的政策,在美国影响下的许多国家不敢和中国结交:后来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就越来越自我孤立了,最后只剩下几个朋友:一个是流亡的西哈努克亲王,一个是阿尔巴尼亚……其他所有国家都叫“帝修反”,“帝”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修”是指以苏联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反”是指以印度为首的各国反动派。自我孤立到这样一种程度。再加上自己瞎折腾,“文化大革命”期间把一切都给批判掉了。那个时候还批八级工资制,连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级差都不要了,绝对的平均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所以到一九七六年的时候经济已濒于崩溃。邓小平对这一点认识很深刻,他毅然决然做出必须改弦更张的决定,这个看法立刻得到几乎全民的拥护。当然,在领导层里也有意识形态上的争论,但总的说来,推行的阻力并不大。比如说包产到户,刚开始的时候安徽(小岗村的)农民还得按手印,大家宣誓,好像是做地下秘密工作,村支书还说假如要杀头的话我担着,结果一实行包产到户,生产马上就上去了。并不是说包产到户在所有模式里是唯一最好的,大家都该这么做,但在当时是最好的。 我认可后一个看法,就是说后三十年否定了前三十年的瞎折腾,改弦更张,并且是全面的解放,也就是说原来认为大逆不道的事情,现在一点一点解放出来,变成正常的了。比如说你在这个地方买一些东西,然后长途贩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赚一点差价,原来被叫做“投机倒把”,发现了就得抓起来。现在最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在当时是犯罪的。比如说后来开始开放个体户,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第一家餐馆开张的时候,是夫妇两个开一个夫妻店,媒体使劲报道,这在当时是个绝对大的新事物。那个时候吃饭特别难,要到饭馆吃饭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要大家排队找位置,有了个体户的餐馆开出来以后,渐渐地就可以到餐馆吃饭了。当时还有一个就是对雇工数目的限制,根据马克思的著作,雇几个工算是剥削,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根本不可能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你要是经营得好的话,一定是越来越赚钱,规模越来越大,而且需求是越来越多的,要是把雇工的数目限制起来的话,企业是不可能发展的。所以,当时这个市场经济问题就是一点一点打破各种枷锁发展起来的。 P5-6
编辑推荐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楮钰泉主编的《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本书,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可以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