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张力慧,李晟,陈业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前言
刚到德国的时候,我们常带李聃到社区公园去玩。与游乐场中的各色人等相处多了,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德国父母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一边给予他们各种指导:“不要坐在地上,这里不干净。”“哎呀,沙子怎么搞到脸上了!”“滑梯是从上往下滑的,不要从反面爬上去。”而德国父母则大多是一副悠哉游哉、气定神闲的样子。他们有的坐在椅子上看书,有的和其他父母聊天,有的则津津有味地在一旁观察自己的孩子。就是和孩子一起玩的,也大多只是充当孩子的玩伴和帮手,很少有一直在孩子耳边唠唠叨叨、指指点点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真替德国孩子捏了一把汗。父母们都这样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万一孩子出了事怎么办?要是他们把沙子塞到嘴里去了呢?要是他们爬滑梯时不小心滑下去,把皮蹭破了呢?但时间久了,这种现象见多了,我们对德国父母的态度就习以为常了,也渐渐理解起来。孩子虽小,却不是什么都不懂。他们知道沙子不如糖果好吃,不小心弄进嘴里,一般都会吐出来。而且,很多事情都是小事一桩,像吞了几粒沙子到肚子里,弄脏了衣服,擦破了腿上的皮,都没什么了不起,不值得大惊小怪。
内容概要
从中国到德国,再从德国到美国,华裔少年李聃在亨利岗如何由一名“新鲜人”逐渐蜕变成普林斯顿优秀的大学生。 令人跌破眼镜的教育方式——“放手”、“无为而治”,这样的“粗养”方式是如何培育出优秀的普林斯顿少年的呢?书中的“父亲手记”会告诉你这个秘密。 当娇生惯养宠溺了备受争议的BO后,90后,甚至00后,当叛逆与压抑让人不知所措时,让本书告诉你“粗养智慧”的所在。
书籍目录
父亲手记:男孩女孩都要粗养(代序) 引子 亨利岗的新鲜人 第一章 你说西红柿,我说“西红柿” 父亲手记:无心插柳的“国际人”第二章 忙碌的一天 父亲手记: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三章 龙的传人 父亲手记:言传不如身教第四章 游泳的魅力 父亲手记:发自内心的才是最好的第五章 作家梦 父亲手记:文科生?理科生?第六章 编辑部的故事 父亲手记:不妨从小就有点野心第七章 到夏令营去 父亲手记:做孩子的坚强后盾第八章 向高处瞄准 父亲手记:给孩子一个吃苦的机会第九章 亨利岗红魔 父亲手记:把“好玩”变成一种动力第十章 常青藤之旅 父亲手记:和孩子一起去旅行第十一章 与爸爸同事 父亲手记:给孩子的梦想减负第十二章 与哪一所大学有缘? 父亲手记: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第十三章 写出一个真实的我 父亲手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第十四章 感恩节之约 父亲手记:学会做一个好听众第十五章 你雅虎了吗? 父亲手记: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第十六章 再见了,亨利岗 父亲手记:一个普林斯顿学生的快乐生活(代后记)
章节摘录
父母应该有宽广的胸怀,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概。这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磕磕绊绊可以看得比较开,因此不会太婆婆妈妈,动辄给孩子施压;第二,可以让孩子耳濡目染地学习一种豁达大度的生活态度——这可能是他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小精灵和鞋匠早上七点,床头的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把李聃从梦乡中惊醒。他睁开眼睛一看,窗帘已经被外面的阳光照得发亮了: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起床的那一瞬间,李聃隐隐约约觉得心情不错。在穿衣服的几分钟时间里,李聃慢慢理清了思路:经过几天的努力,查了无数资料,总算将美国宪法史作业完成了。虽然昨天晚上开了夜车,但做完了一件大事,还是如释重负了。而且,今天的物理课要演示自己精心设计的实验,也很值得期待。匆匆洗漱完毕,李聃坐在餐桌边吃了一份简单的早餐: 一碗牛奶泡麦片,一个煮鸡蛋。吃完饭,李聃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装满煮熟的水饺的饭盒,塞进了书包。这将是李聃今天的午饭。每个司末,妈妈都会为李聃准备几份午餐,装在不同的饭盒里。上学前开冰箱拿饭盒已经成了李聃的习惯动作。当最后一个饭盒消失的时候,第二天又会有几个新的饭盒出现。每次看到这些饭盒,李聃总会想起小时候读过的格林童话《小精灵和鞋匠》。在童话中,小精灵总是在鞋匠熟睡的时候,不声不响地将鞋做好。在李聃家里,妈妈就是小精灵,冰箱里一盒一盒的午饭就是小精灵手中的鞋,而李聃自己,就是那个幸运的鞋匠了。这是李聃高中生活里普通的一天。今天是星期二,是正常学习日,上课时间是从早上七点五十五分到下午三点十分。如果是星期四的话,老师们下午要开会,每节课会从60分钟缩短到50分钟。因为这个原因,星期三一过完,很多同学都会松一口气:不但周末已经临近,而且星期四还可以早点回家。一个星期的苦日子总算快熬到头了!今天李聃要上六门课:物理、英语、数学、体育、经济和历史。除了体育,其他课程都可以说是李聃选的。从初中起,学校的科目就有必修和选修之分。每年春天,学校都会找一两个晚上开放校园,邀请要选课的学生及早了解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李聃从到美国上初二时起开始接触选课制度,现在选起课来已经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了。数学在高中四年都是必修课,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样,每学年学习的课程也不同。进高中的时候,学校已经根据大家初中的学习情况把他们分进了三个序列中的一个。除了少数学生会在不同序列之间跳来跳去,大部分学生都在自己的序列中按部就班地往上学,因此选起课来不用费什么心。英语也是每年都上的,但学校开的课程五花八门,有当代作家、文学风格、美国文学等必修课,也有新闻、莎士比亚研究、多元文化、古典神话、戏剧、创意写作等选修课,选择的余地很大。李聃今年上的是美国文学。
后记
一个晴朗的秋日,我们几个同事坐在阳伞下,一边吃午饭,一边聊天。因为在座的有好几个人都有上大学的儿女,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孩子们的大学生活上。“前几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A不慌不忙地开了口,“我女儿艾丽莎给我打了个电话。她说:‘我也没什么别的事,只是想跟你说一声晚安。’我说:‘真的吗?没有什么事吗?’她说:‘真的没有,就是想跟你说晚安。’你们看奇不奇怪!”“平时你女儿跟你打电话都说些什么呢?”w问道,她是桌边唯一一个孩子还小的人。“给我打电话?她什么时候给我打过电话?都是我给她打的。所以我接到她这个电话才大吃一惊嘛。我平时给她打电话,问她什么,她也总是敷衍我。‘你在干什么?’‘没干什么。’‘都在忙什么呢?。’‘忙些事情。’‘都还好吗?’‘还好。’就是这样,一句话都不肯多说的。”“已经算不错了,”H插了进来,他儿子今年秋天刚进大学,他对大学生生活也有一肚子感慨,“至少她现在知道打电话给你问安了,是不是?如果我儿子给我打来了这样的电话,我肯定会怀疑他刚刚吸了毒!”桌边的人哄堂大笑起来。
编辑推荐
《粗养的智慧:李聃的普林斯顿之路》:再现了一个优秀学生实现梦想的真实经历,诠释了一对父母在异国无为而治的育子心经,展现了两代人在细琐生活中的冲突与融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