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第4卷)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法布尔  页数:305  译者:陈一青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昆虫记》卷四中法布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试验,为我们展示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等昆虫在本能的驱使下所展现出的捕食和筑巢等方面的特性,并与破解出隐藏在昆虫本能背后的秘密。

作者简介

法布尔,全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贫困农民家中,从童年时起,他就表现出对于自然和昆虫的喜爱。长大后曾就读于公立师范院校,毕业后担任中学教师一职。在任中学教师期间,他一面工作一面勤学苦读,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观察研究昆虫,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得到了达尔文的肯定,被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5年,法布尔整理20余年资料写成《昆虫记》第一卷。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在南法塞西尼翁村买了一小块地,并风雅地命名为“荒石园”。自此之后,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荒石园内,投注在了观察与研究昆虫上,而记录着他观察结果的《昆虫记》也一卷又一卷地相继问世。直到1910年,法布尔完成了《昆虫记》第十卷的写作。
《昆虫记》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的地位,雨果称法布尔是“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国文学界也赞誉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1915年,法布尔与世长辞。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长腹蜂
第二章 黑蛛蜂与长腹蜂的食物
第三章 本能上的差错
第四章 燕子和麻雀
第五章 本能与鉴别力
第六章 体力的节省
第七章 切叶蜂
第八章 黄斑蜂
第九章 采脂蜂
第十章 筑巢蜾蠃
第十一章 大头泥蜂
第十二章 砂泥蜂的方法
第十三章 土蜂的方法
第十四章 蛛蜂的方法
第十五章 异议和回答
第十六章 蜂类的毒液
第十七章 天牛
第十八章 树蜂的问题

章节摘录

  第十六章 蜂类的毒液  现在轮到用化学问题来捣乱了。从化学上看来,膜翅目昆虫的毒液各有千秋,蜂类拥有各种各样成分的毒液,主要由酸性和碱性两类物质构成。大多数捕猎性昆虫只拥有酸性的毒液,正是由于这种毒液从而使猎物保持生命活力的,而并非它们的智慧。  在承认这些化学反应真实有效的前提下,我试图研究它们所导致的结果,但一切却是白费力气。我将各种溶液注射进昆虫体内,包括酸性的、碱性的和中性溶液,比如氨水、酒精和松节油等。我所观察到的结果与捕猎性昆虫蜇刺的结果完全一致,即猎物被麻痹但依旧保持一定的生命活力,并且从触须和口器的活动可以看出来。当然实验也会存在失败,我用蘸过这些液体的针刺时,结果并不理想,而且刺的伤口明显过大,根本无法与昆虫螫针准确的攻击及细小的伤口相提并论,昆虫的螫针是经过反复的尝试后,才具有无比的自信和高度的准确性。另外,我还要补充一个条件,就是实验对象的神经链要相对比较集中,比如说像象虫、吉丁和金龟子等那样的昆虫。对这些昆虫的麻醉手术,只需要向它们的胸甲和胸部的节间膜刺一下就可以完成,比如节腹泥蜂就是这样消灭猎物的。在这种情况下,注入刺激性强的液体,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而且少量的液体对于实验对象损害,并没有什么大的效果。而对于那些神经节相对分散的昆虫,又必须一个一个进行专门的麻痹手术,这种方法更是不可行的。实验对象会由于被过度麻醉而一命呜呼,因此,我十分惭愧地求助于那些比我权威的人士,他们一直反复采用原始的实验,也许这些实验能使我们解决那些化学家的批评和非议。  既然已经找到获得成功的方法,为什么还要对深奥的黑暗继续摸索呢?既然只要简单地借助于事实就可以迎刃而解,为什么还要依靠无用的酸碱反应呢?在肯定昆虫只通过它的酸性毒液才保持食物新鲜的观点前,最好还是看看蜜蜂的螫针是否能在酸碱毒液作用下,偶然产生像专家麻醉一样的效果,尽管蜜蜂螫针蜇刺的灵巧性被明确否定了,但是我们的化学家没想到这个办法,因为在实验室里,简单明了的方法总是被拒之门外。因此,我的职责就是要完善这一小小的不足,我打算研究蜂类的首领——蜜蜂,是否擅长麻痹而不杀死对手的捕猎艺术。  这个实验存在很多的困难,尽管这不能作为放弃的原因。首先,用我刚才捕到的那只蜜蜂来实验根本不可行了,重复没有价值的实验耗尽了我的耐心。螫针必须准确刺进捕猎性昆虫刺入的部位,但那不听话的家伙疯狂地扭动,杂乱无章地乱刺,从来不刺到我想要它刺的部位,很多时候没刺到猎物反而刺伤了我的手指。为了稍稍控制这根不驯服的螫针,我只有用一剪刀把蜜蜂腹部剪下来,然后立即用小镊子夹起来,使螫针靠近要刺的部位。  大家都了解这样的常识,在死亡突然袭击蜜蜂腹部时,蜜蜂的腹部不需要头部的命令,还能保持一会蜇刺的状态,我恰如其分地利用了这点。还有一个对我有帮助的因素是,蜜蜂带刺的螫针可以停留在猎物的伤口中,使我能够准确观察螫针的攻击点。假如螫针过快地从猎物体内抽出,我就把握不住蜇刺的效果。另外,如果猎物组织透明,我便能够辨别螫针攻击的方向,直线刺入就会一举成功,斜着刺入就不起作用。上面谈到的都是这种实验法的优点。  下面讲讲它的不足的地方,被卸下来的蜜蜂腹部虽然比整个蜜蜂更为驯服一些,可是同样也不能达到我的要求,它仍然不能完全被控制,下针点也是无法精确控制。我希望它从这一点刺入,可它一点也不服从我的镊子,倔强地偏偏刺入那一点,尽管偏差不大,但要使刺的神经中枢不受伤害必须要非常靠近。我希望它垂直刺入,它总是作对,绝大部分情况是斜着刺入,而且仅仅刺穿了猎物的表皮层。百分之一的成功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我已经说得有点厌烦了。  我还要赘述一点,我不会告诉任何人被蜜蜂螫针有多么痛的滋味。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捕猎性昆虫蜇伤也没有大的关系,我的皮肤敏感性并不比别人差,对此并不在意。我触摸飞蝗泥蜂、砂泥蜂和土蜂,不用提防它们的螫针。我已经重复不止一次,现在为了把事件缘由弄清楚,我再次提醒读者回到过去。在没有清楚化学性能或其他已知性能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个方法比较它们的毒液,即被蜇刺的伤痛程度,其余的一切仍旧没有答案。此外,任何一种毒液,即使是响尾蛇的毒液,对于它产生可怕后果的原因,到现在都还没有人弄清楚。  根据这种独特的伤痛状况,我将蜜蜂的螫针当作麻醉针,就像那些麻醉专家一样蜇刺猎物,它的一针应该等效或常常超出麻醉专家们所造成的伤痛数倍。因此,我想将用各种情况的实验得出五花八门的结果:螫针不听使唤、刺得或浅或深、或斜或正、用力过大、抽搐的腹部注入的毒液不等量、攻击神经中枢或仅影响周边组织等。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昆虫记》使我熟悉了法布尔这位感情细腻、思想深刻的天才,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写,《昆虫记》使我度过了无限美好的时光  ——(法)罗斯丹  《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则不愧为“昆虫的荷马”。  ——(法)雨果  法布尔是一位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达尔文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周作人 

编辑推荐

  关于《昆虫记第4卷:蜂类的毒液》  本套全译插图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原汁原味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插入了大量精确、细致的手绘插图,全十卷共计约1800幅。这些图片有近200幅来自于《昆虫记》法文原著中的原始配图,其余近1600幅则是我们根据文中的情景专门设计绘制的。每幅图片均配有简洁、专业的图说,与法布尔的文字意境可谓相得益彰。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些努力,能帮您融入到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去感受自然和生命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昆虫记(第4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5条)

 
 

  •   《昆虫记》在我的阅读中一直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么多年看了很多书、也看了很多《昆虫记》的版本,我依然很确信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本很用心的书,这个版本的《昆虫记》也是做的很用心的一套书。
    如果从写作的时间上来看,法布尔的《昆虫记》绝对是非常特殊的,期间不是因为作者缺乏灵感或其他的原因而导致写得慢,而是作者需要在每一天、每一天观察的基础上积累成书。凡是读过《昆虫记》的人一定会被法布尔事无巨细的描述、记录所震撼。以前看到很多人评价《昆虫记》时会说它繁琐、不耐读,我想说的是,也许这个是它的缺点,同样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想一想现在还有什么书会这么细致,在现代这个社会,一切都要求快、清晰、明了,我们可以这样工作,但是一定不能这样去读书、去生活,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成千篇一律的流水线,我们就变成流水线上忙乱的零件。所以这么年,《昆虫记》一直摆在我的手边,不是做研究,而是在我感觉生活枯燥、繁忙的时候,随手翻开,提醒自己真正的生活应该是《昆虫记》这样的,缓慢、有细节、有思考。
    这个版本是我见到最别致的一套《昆虫记》。设计的外观就很大方,放在那里就忍不住想翻一翻。尤其是里面的配图,是我这么多年见过最丰富、最精美的。很难想象编辑这本书的人是从哪里找来这么多的图,每一幅都与正文密切相关,就像专门为《昆虫记》特地画的一样,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除了读文字之外,看看形态各异的昆虫也是很享受的。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这样的书了,从里面的设计和配图就能看出编辑也是很用心的在做。
  •   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

    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   之前买了一本《螳螂的爱情》,感觉非常有意思,在家读了读,大人小孩都喜欢,于是再来买一本《蜂类的毒液》。法布尔用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文笔给我们描绘了昆虫的世界,是那么精彩!推荐推荐
  •   我自己都看昆虫记,让大自然矗立在你的眼前,感触昆虫的繁多和奇异,推荐一读!!
  •   孩子刚学到法布尔写的《蜜蜂》一课,而我又恰好给他买了这本关于蜂类的书,他看得津津有味,还把书中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得到大家的夸赞,他很开心。
  •   十年前,在当当买了花城出版社的《昆虫记》,为了孩子的学习,又买了这个版本,跟十年前的版本相比,译者不同,但内容都是一致的,只是新版本版面更大,插图更丰富,孩子对这个版本理解和接受更快。
  •   昆虫记看过很多版本,这套是全译本的,文字内容都很丰富,适合大人闲暇时看
  •   这套书先只买了这本,是想和课外阅读的《昆虫记》作比较。书到手后,先看了一点,这套书更详细。
  •   小时候一个人蹲在树下玩蚂蚁,挖蚂蚁洞、看蚂蚁搬食物、给它们制造障碍,一下午的时光就那么过去,很快乐的。已经记不起上一次观察或看到昆虫是什么时候了,生活在城市里面,好像昆虫、大自然就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   以前很怕蜂类,认识不客观,给他读了这本书,有些改变了。现在看见啥蜂都要说成胡蜂
  •   凑单买的,手中的书太多,未保持书本完好尚未拆看,但是相信其中内容必然精致,只是插图若是彩图会更好,可以给小朋友阅读。
  •   里面有很多插图,我觉得是当前最好的版本,可惜没有买到精装本
  •   精美的插图,有趣的描写,很好的一套书,小时候,断断续续读了一些,终于能够收藏了。
  •   买了前四套给儿子慢慢看
  •   活动期间买的。。很划算,,也很满意。。
  •   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希望孩子多了解世界的奇妙!
  •   这本书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看,字有点小,其它还可以。在当当网买书既实惠又方便。
  •   这本书是孩子老师要求买的,孩子正好也非常喜欢关于这方面的书。还不错,孩子很喜欢
  •   很可惜,包装破损,本想珍藏一段时间,等孩子大了,再看的,可是只退没换到,有点可惜
  •   经典的书籍,遇上做活动恰好收了它,不过还真没来的及看,以后总会有时间的。
  •   家里已经买了几本了,只有折扣很多的时候我就买了。
  •   很开心,买到一本适合孩子,也增长知识的好书
  •   实际上是给同事的孩子买的,10岁,看的很入迷,听说还能与实际结合,真的不错!
  •   有活动,就买了来自己看,内容丰富。前面的彩图孩子感兴趣,相信孩子大点能了解到更多有趣的东西
  •   适合孩子看,长知识
  •   经典丛书,适合上学之后的孩子读。
  •   黑白的图
  •   写的很好的系列图书
  •   活动时囤的,这套书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   书不错,可是孩子不太感兴趣,但书确实不错。
  •   不适合小学生看。
  •   适合初中生看,内容介绍得很详细。
  •   我女儿喜欢,提高孩子知识量
  •   孩子看得很入迷,很投入。书的包装也挺好,毕竟不是精装版,纸张质量也还可以
  •   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
  •   还没看印刷精美
  •   这个版本翻译流畅,印刷很好,不错。
  •   书的内容与质量及包装均完好,令人愉悦,只是价格应该还可搞搞活动的,用券购买的似乎还可让人接受。
  •   印刷精美,适合孩子。
  •   送给朋友的孩子,孩子非常喜欢!
  •   闲来翻翻不错
  •   很好,满意,等待拜读
  •   这是本好书,我很喜欢!
  •   难道真的是第一个评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