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刘朝辉 页数:194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1840年的鸦片战争暴发后中国步履蹒跚地走向了近代。中华民族内忧外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日益陷入屈从于世界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外祸日亟、烽火连年、国弱民困,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各阶级、阶层、集团纷纷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探求不同的救国道路。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走着非常之路,做着非常之事,以达到个人和国家的欲望和目的,胡雪岩就是这样。他以非常之举,超人眼光,从市井布衣、平步青云到富可敌国的“红顸商人”!胡雪岩是中国近代第一豪商。“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期胡雪岩。”他由钱庄白手起家,以金融为龙头,设典当,倒生丝,开药铺,财源广进;贩军火,筹军饷,借洋款,办船厂,周旋于官府势力、江湖漕帮、洋商买办、三教九流之间,层层托靠,坐收渔利;他生逢乱世,结缘权贵,纳粟助赈,左右逢源;他敢于孤注一掷,善于官商结合,精于商战谋略,巧于笼络人心,精于做人之道,官居二品,财色双收,留下无尽风流传说。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胡雪岩风光的一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天从人愿,财博一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我们把胡雪岩放到清末那个特定的舞台上来考量,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胡雪岩出身贫寒,他发迹于官场,也败之于官场。从他有意结识王有龄开始,就意味着必然与官场、与清末政治时局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靠王有龄的关系和势力,投机钻营,以精细的连环计算,收买人心、网罗赌棍、拉拢富商,混迹于勾栏赌场,迅速发迹。后来,战乱中两次机智地应变使胡雪岩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他便顺势依附于左宗棠的麾下。一面为左宗棠筹粮,一面利用过手的官银扩大私人钱庄,继而独揽左宗棠代购洋枪洋炮的生意,并为左宗棠计划在福建创建的马尾造船厂筹集资金,后又创举外债之先河。胡雪岩对左宗棠军务的支持引起了慈禧的注意,御封其为四省税务代理总管,后又赐黄马褂,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红顸商人,其事业已如日中天。为了打破洋商的垄断,他还办起了民族工业丝厂,迫使贪婪的英商只好求助于历来与左宗棠为政敌的李鸿章。经过李鸿章等人的幕后谋划,胡雪岩被摘去“红顶”,加上因对手的煽动,钱庄突然发生齐兑,近3000万两银子的家业也顷刻贻尽,一代商业奇才在困惑悲叹中死去。胡雪岩的一生既是一个商人在兵荒马乱中,苦寻机遇、冒险打拼的生活写照,又是清末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内外交困中走向末路的一个缩影。1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为什么还记得胡雪岩?不只是因为他创办的胡庆余堂还在,他修建的大宅子还在,而是因为他传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启示和思考。鉴其兴衰沉浮,察其短长优劣,正可使当代经营者引以为戒。“为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借鉴这些经验,我们就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不同的时势指导下,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停?该怎样把握机会?怎样化危机为机遇?如何跨越障碍?如何免蹈覆辙……从而有利于我们绕过暗礁,避开漩涡,迎风破浪,化险为夷,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奋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我们无缘与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有幸获取他们以一生的智慧、毅力、胆识、谋略所锤炼出来的经验,是非常难得的!
内容概要
《一本书读懂胡雪岩》讲述胡雪岩,中国近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中国封建社会商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贫贱的钱庄学徒起步,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建立起了自己庞大的商埠帝国,从而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中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他传奇般的赚钱神话使得无数人为之痴迷,他周旋于纷繁复杂的官场成为正二品红顶商人。其成功之路成为所有商人的终极梦想。然而,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在短短三年内便倾家荡产,转瞬间一败涂地、家破人亡,62岁郁郁而终。《一本书读懂胡雪岩》真实还原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通过胡雪岩的成功经历。揭示了商业与政治的关系。让你走近胡雪岩,了解真实、完整的胡雪岩。教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为人处世、扬长避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书籍目录
成长篇
第一章 出身贫寒,逢机遇外出闯世界
第二章 路见不平,行侠义安葬落难人
第三章 慧眼识珠,烧冷灶倾囊助书生
商政篇
第四章 意外重逢,出奇谋解漕运难题
第五章 孤注一掷,借东风全力办钱庄
第六章 远攻近交,做生意左右卖人情
第七章 借师助剿,谈判桌上软硬兼施
第八章 闪转腾挪,筹巨款助大军西征
第九章 红顶巅峰,大商人走马紫禁城
第十章 正视商败,谋事在人败事在天
经营篇
第十一章 正中要害,识时务者得成大事
第十二章 借鸡生蛋,众人拾柴顺势而为
第十三章 合理取财,说话算数信用为本
第十四章 三思后行,未雨绸缪预留后路
第十五章 宠辱不惊,举重若轻应对危局
用人篇
第十六章 火眼金睛,识人用人不拘陈见
第十七章 攻心为上,解后顾之忧笼人心
第十八章 共同得益,赚钱不与同行结怨
个人篇
第十九章 一代风流,英雄身边美人如云
第二十章 戒欺治业,胡庆余堂名扬天下
章节摘录
徽州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只好转而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以求自保。清代雍、乾两朝,安徽以南北地域划分形成南文北武的传统,徽南以做学问、经商著称,而徽南尤以徽州最为突出。徽州绩溪胡里村,山青水秀,远处龙峰耸立,呈虎踞之势;登源河蜿蜒而来,由东向西绕村而去。从东晋以来,胡氏子孙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胡里村多胡姓,在胡姓中又分为三支,其中一支是李姓改胡,从外地迁徙而来,属唐朝皇帝李姓的后裔。胡鹿泉便是“外来胡”之一,他虽是读过些书的乡村名士,但因家贫,不受“本地胡”的重视,他的名字甚至未入胡姓家谱。道光三年(1823年),胡鹿泉家出生了第四个孩子,乳名叫顺官,后取名光墉。他出生不久,胡家的老三光鼐就夭折了,光墉就排序到老三。光墉之后又有两个孩子出世,这样,胡家便有了光桂、光鉴、光墉、光培、光椿5个孩子。胡鹿泉虽然读过几年书,但仍以种地为生,家里有几亩薄田,自耕自足,因家大口阔,只得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光墉8岁的时候,就为地主家放牛。有一天与几个同村孩子在山上玩耍,突然间,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小心跌进了山崖里,吓得同伴们都奔逃回家。光墉不慌不忙,爬下山去,把孩子扶上山。还好山上野草丛生,孩子只稍微受了一点皮外伤。光墉把孩子扶上牛背,驮他回家,孩子的父母十分感激,村里人也都称赞小光墉机灵、勇敢,又有一副好心肠。胡鹿泉觉得这个孩子是可造之材,在光墉近10岁的时候把他送进私塾读书,自己得空也教孩子一些书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喜欢叫他“顺官”(顺乖儿),而他的天分也极好,书中的事理讲起来都头头是道,并很有以读书进仕的抱负。但胡里村胡家有一条家训: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所以,光墉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之路,同样也不希望光墉读书做官。因此,父亲的“传道授业”大多是生意经而已。胡鹿泉为养家糊口,农忙时要在地里劳作,农闲时便出门做生意。商旅奔波劳累,再加上几次生意上的挫折,胡鹿泉被彻底击倒了,最后郁郁离开了人世。临终的时候,把胡光墉叫到床边,嘱咐他说:“要兴我胡家,就指望你顺儿了!”这年光墉12岁,他失学了,只得再去帮大户人家放牛。家中年纪稍长的兄姊都出门去谋生了,只剩下母亲和一个弟弟。胡母金氏一个寡妇要抚养照顾好两个孩子实在不易,在胡氏家族中她既没有什么地位,也少有人关照,但她是个善良正直刚强的女人,她不卑怯、不求人,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金氏的品行,深深地影响了光墉,使他一生受用无穷。一晃3年过去了,光墉长到15岁,成了一个头脑活络的专业放牛郎。在这年秋天一个凉风习习、阳光明媚的上午,光墉将一群牛放到山坡路边吃草,路过一个凉亭,他想进去休息一会。刚走进亭子,一眼就看见石凳上有个蓝花布包袱。他很奇怪,拿起包袱掂掂,感到沉甸甸的,忙解开包袱一看,里面有精致的手饰、银子,还有两个金元宝。光墉立刻将包袱系好,放在后面的草丛里。他呆呆地坐了一阵子,心里暗想:这么多珍贵财宝,我若拿回家,足够我们母子仨人花上一辈子了,我再也不用放牛,母亲和弟弟更不愁吃不愁穿了。可是,他仔细一想,我光想自己,那失主丢失了这样贵重的东西,一家子还想活吗?这些本不属我的东西,我不能要。于是,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坐在凉亭里等待失主。太阳落山了,正当他打算牵牛回家时,只见一商人模样的人满头大汗,急急忙忙跄进亭子,环顾了亭子四周后,双手一拍大腿,口里连声喊“完了,完了。”他面色苍白,豆大汗珠直往下淌。光墉走过去,机智而沉稳地问:“客家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那个人细细描述了一番,等确定这个人就是失主后,胡光墉拿出包袱还给了他。商人喜出望外,随手取了两锭银子送给光墉。但他推拒不接,只说了一句“母亲教我诚实做人,不可贪人便宜”。商人觉得光墉人品不错,谈吐伶俐,有心想收他为徒,问他想不想出门学做生意,光墉说要与家母商量一下。商人说应该如此,并告诉光墉说自己姓蒋,在浙江金华开有几间商行,光墉都一一记在心里。光墉回到家里,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胡母金氏内心喜悦,她没说什么,两眼望向远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经商的道路,但绩溪的水路倒还便捷,“上联闽广,下接苏杭”。她了解徽州人经商的传统,自然是支持儿子的,同意他去闯闯外面的世界。可儿子毕竟年纪尚小,没见过世面。她不放心,但并没有太多的叮咛,只是默默地将光墉送上了去金华的船。 ……
编辑推荐
“为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刘朝辉所著的《一本书读懂胡雪岩》真实还原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将教会你在不同的时势指导下,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停?该怎样把握机会?怎样化危机为机遇?如何跨越障碍?如何免蹈覆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