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建筑艺术

出版时间:1990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常怀生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前言

哈尔滨,根据史料记载和今人的考证,早在3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满族祖先的居住地。公元10世纪30年代,女真人在这里建立了阿勒锦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这可以说是哈尔滨古代城市的雏形。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称为哈尔滨,本文不想做更多考证。作为现代城市,哈尔滨的历史还不足百年,可以说是个年轻的新兴城市。哈尔滨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兴现代城市。早在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就开始了对我国的武装侵略,相继霸占了东北额尔古纳河以西、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1896年6月3日,沙皇俄国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窃取了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以及修筑“中国东省铁路”(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特权。《中俄密约》签订不到半年,1896年9月8日,沙皇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决定委派华俄道胜银行设立名为中俄“合办”,实际是由沙俄政府独揽一切大权的所谓“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即中东铁路公司),负责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至此,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加强。虽然如此,贪得无厌的沙俄帝国主义者并不以此为满足。1897年12月,沙皇俄国借口德国军队侵占胶州湾,派遣舰队强行霸占了旅顺港,并于1898年3月27日和5月7日,逼迫昏庸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于是,沙俄又获得了旅顺口、大连湾和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俄国可在旅顺口及大连湾内建造炮台、驻扎军队。旅顺成了沙俄独占的军港,大连成了它的商港。条约同时还规定,清朝政府准许俄国从中东铁路的某一大站起修筑至旅大海口的支路。同年7月6日,沙俄又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正式决定修筑自哈尔滨至旅大的支路,即所谓“东省铁路南满洲支路”。与此同时沙俄还获得了租借铁路沿线附属用地、官地森林采伐、煤矿开采和在辽东半岛租地内“自行酌定税则”等一系列特权。就这样,沙俄帝国先后夺去了铁路沿线地区的行政、驻军、司法、采矿以及贸易减免税等特权,使该地区成了“国中之国”,为它实现并吞全东北的罪恶计划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当时东北已沦为沙俄的势力范围,而哈尔滨则成为沙俄侵华的活动中心。

内容概要

  哈尔滨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兴现代城市。早在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就开始了对我国的武装侵略,相继霸占了东北额尔古纳河以西、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1896年6月3日,沙皇俄国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窃取了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以及修筑“中国东省铁路”(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特权。

作者简介

常怀生,1929年10月27日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5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系,同年9月留校任教。由于隶属关系的变化,先后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大学任教,在学校合并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后,继续任教。其问,曾任建筑系主任,建筑研究所环境心理研究实验中心主任·教授。曾任我国环境行为学会首任主任委员,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离休教授。

章节摘录

插图:因为乡村孩子跑操跨大步,加上依依比他们的平均年龄小两岁,个子在班上不算最矮小,町也是个“小不点”,所以初入学的那段日子,跑操的时候孩子总是掉队。我对她的要求是要尽力而为,实在跟不上可以少跑一圈,因为从因材施教的角度讲,孩子小,少跑一些本无可厚非,我还告诉她我可以找他们校长谈一谈。可这孩子一来坚强,二来不愿意搞特殊化,所以不让我找校长,她说她要坚持,实在不行再找校长。后来,依依在她的《玩过小学》一书中,曾细致地描写了每天绕操场跑三圈的艰辛。同学们跑过一圈后,脚步依旧轻松,整个队伍依旧快速往前冲,可是依依已经呼吸急促、脚步踉跄,跑得越来越吃力,和前面同学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后面的同学一个个越过她,她渐渐落到了队伍后面,接着又被甩出了队伍,远远地跟在后面。孩子感觉胸口被风呛得难受,鼻子也火辣辣地疼,眼眶里的眼泪在打转转。好几次脚下被石子绊着了,或者两脚磕在了一起,差点摔倒,样子狼狈极了。可是孩子还是坚持跟着跑完。经过半个月的锻炼,依依渐渐缩短了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脚步逐渐跟上了队伍。这半年的乡村求学生活,孩子最大的收获就是身体更强健了,这为她后来参加大连国际徒步大会,独自徒步30公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更进一步增添了孩子的乐观和自信。我总认为,长得俊点丑点,学习好点差点,能力大点小点,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都不大,可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否,那关系可就大了,因为孩子的成长健康第一。

编辑推荐

《哈尔滨建筑艺术》是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哈尔滨建筑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哈尔滨归来,立刻下单收藏这本老建筑,留存历史资料。
  •   成色一般,磨损有点厉害,有点旧。在可以接受范围内,内容没的说!
  •   刚去过哈市,好多古建筑都没有了。外国人保留历史,中国人毁灭历史遗迹,可悲。
  •   此书只能算作简装:印刷、开本都比我看到的那本大书要减色不少。但是,这本书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也就凑合了。哈尔滨好多老建筑都已经拆掉了,权作留念了。
  •   喜欢哈尔滨建筑的人都应该入手一本,尤其现在随着城市建设,很多珍贵的历史见筑都被破坏消失,很多建筑再也见不到了,书中的图片记录了哈尔滨城市建筑的各种风格,值得珍藏
  •   是第一个购物。海关手续,花了一段时间,肯定满意。
  •     90年 它和我是同岁的
      生在这个城市 看着它10多年的发展过来
      忽然 很想很想知道在我来到这里之前 这里是什么样子的
      
      很巧的 让我找到了这本书
      它告诉了我 1990年以前的哈尔滨
      那个 有着东方莫斯科之城的哈尔滨
      
  •   常老的这本书是哈尔滨建筑艺术的神来之笔,但只是遗憾的是,书中部分建筑现在已经被拆掉,拆掉的同时,也抹去了本应该有的城市记忆
  •   20年前这本书里图片多,我也懒得看——因为那些房子还在那里。在春雨霏霏的江南工作了20年,国内国外、城市乡村转了一大圈,2012年的春节重返这座可以称为故乡的城市,我对当时称为东方的莫斯科,现在却唤做“东方巴黎”的城市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当时叫哈尔滨天鹅颈下的明珠,现在也没人提了,尽可能向巴黎靠拢啦,莫斯科不沾边啦。在这种情况下,在很多老宅灰飞烟灭的前提下,常老师的这本书体现出了历史价值,百年无废纸,何况还有一些慢慢的,可以称为研究的资料藏在图片中。至少在22年前去做这样的事情值得尊敬和今天致敬!与上海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相比,东北,特别是哈尔滨近代城市建筑的研究还很不成体系。体现在几个方面:对风格的考证多于对空间发展的研究;对当代苏联著名建筑师作品的研究无法形成以点带面的优势;地标建筑、地段缺乏全面的历史演变的分析——哈尔滨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建筑创作在中国独一无二,独树一帜,被大大低估了。为了加强研究,这本书值得重新来看。
  •   前些天我对常老师进行了专访,他精神还很好 http://imharbin.com/changhs/
    后来人,要跟上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