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开学第一课编写组 页数:186 字数:165000
内容概要
中外名家用经验书写着人生,用生命创造着价值,用智慧追寻着梦想,他们的名作名篇给我们留下了恒久流传的艺术之美,传递着历久弥新的情感,更让我们在阅读中感悟到人类追求梦想的执著,和实现梦想的勇气。
由《开学第一课》编写组编写的这本《幸福是挑战(典藏版)》收录了中外名家名篇包括:《痛苦与厌倦之间》、《人生是伟大的奇迹》、《光荣的荆棘路》、《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等。
《幸福是挑战(典藏版)》是国家教育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活动主题拓展阅读经典系列之一。
书籍目录
痛苦与厌倦之间
人生是伟大的奇迹
相信自己吧
烦扰的心灵
母亲的故事
光荣的荆棘路
爱之路
人生旅途
变老
畸形儿的母亲
遗忘之河
无知的快乐
欢笑和泪珠
结婚的艺术
人生
切勿吹毛求疵
远和近
简单的活法
一个车夫
星
上帝睡着了
妻子的亲戚
书、我的孩子和我
二月兰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父子情
为悠闲者辩护
生命壮歌
尊严价更高
大声说出你的爱
孩子,我爱你
你很棒,你很快
母亲的消息
但愿夫妻不再陌生
在宇宙隧道里前行的智慧之灯
儿子长大以后
我渴望赢
我寻求挫败
当爸的感觉
到西藏去
尊重孩子的眼睛
这样的人生
我爹:一份其过失清单
老人与黄昏
理由
一种人生
抱着生命过海洋
爱是最大的出息
章节摘录
人生是伟大的奇迹 [英]雪莱 人,就是生活;我们所感受的一切,即为宇宙。生活和宇宙是神 奇的。然而,对万物的熟视无睹,犹如一层薄薄的雾,遮蔽了我们, 使我们看不到自身的神奇。我们对人生倏忽不定的变幻赞叹不已,然 而,它本身难道不正是伟大的奇迹?同人生相比,帝国兴衰、王朝更 迭何足挂齿!同人生相比,宗教体系、政治体制的兴亡又何足轻重! 同人生相比,我们所定居的星球的演变算得了什么?同人生相比,日 月星辰的运转与归宿又算得了什么?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 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我们姑且就让那薄薄的雾(我们对这层 雾,既了如指掌,却又感到变幻莫测),遮蔽我们的视线吧,否则, 我们的惊异感会吞没,惊悸那引起惊异的客体! 倘若有任何一位艺术家,仅仅在心目中想象出太阳、恒星、行星 诸星系(假设它们不曾在世间存在过),又用语言或画笔描绘出今夜 的天穹所呈现的景观,然后以天文学的智慧对诸星系进行阐述解释, 那么,我们会对他推崇备至的;如果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凭他的想象 勾勒出地球的景致:山峦、海洋、河流、草木、花朵,森林中形形色 色的叶子,日落日出时的云蒸霞蔚,混浊清明的大气中的色彩层次 (假设这一切以前也不曾在世间存在过),那么,毫无疑问我们会对 他惊叹不已。如果以“除了上帝与诗人,无人配称创造者”来称赞这 位艺术家,这实在不是出于虚浮的吹捧。然而,此刻,人们只是不经 意地打量着这一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而以极度的快乐 意识到这一切的人则被盛赞为“教养良好”、“卓尔不群”,芸芸众 生对此是漠不关心的。这就是人生,包容一切的人生在人间所受的待 遇。 什么是人生?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都会在脑海 中涌现,而我们便运用言辞来表达它们;我们降临到世间,然而,呱 呱坠地的时刻早已被我们淡忘,婴孩时代不过是记忆中破碎的残片。 我们活下来了,可在生活中,我们失却了对生活的领悟。如果以为透 过我们的言辞便能洞穿人生的秘密,这是何等狂妄自大!诚然,言辞 倘若运用得当,的确能使我们明白自身的无知,不过仅此而已,而这 已足人愿了!因为,我们无法回答: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来自何 处,又欲往何方?降临世间是否即为存在之始,而死亡是否即为存在 之终?诞生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呢? 精密抽象的逻辑学,抹去了涂在人生表面的那层油彩,为我们展 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人生画面。然而,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画面,人 们却已经习以为常,只感到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有哲学家宣称, 只有被感知的事物才存在。我要承认,我自己就是这一学说的赞同 者。 然而,由于这一论断与我们固有的信念背道而驰,我们固有的 信念便千方百计地与它抗衡。在我们心悦诚服之前,我们的脑海里早 已有这样一种定论:外在的世界是由“梦幻的物质”构成的。通俗哲 学这种荒谬绝伦的意识观与物质观,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产生了致命的 后果。这一切及这种哲学在万物本原问题上极端的教条主义,曾使我 一度陷入唯物论。这种唯物论对于年轻肤浅的心灵是一个富有诱惑力 的体系。它允许信徒谈论,却“豁免”了其思索权。不过,我所不满 足的是它的物质观。我认为,人是一种志存高远的存在,他“前见古 人,后观来者”,他的“思想,徜徉于永恒之中”,与倏忽无常、瞬 息即逝绝缘。他无法想象万物的湮灭;他只在“未来”与“过去”中 存在;无论他真正的、最终的归宿如何,在他心中永远存在着一个精 灵,与虚无、死亡为敌。这是一切生命、一切存在的特征。每一个生 命与存在既是圆心,同时又是圆周;既是万物所指向的点,又是包含 万物的线。这种观点为唯物论与通俗哲学的物质观、意识观所不容, 然而,它与智力体系却是相投的。 冗长地介绍早已为探索的心灵所熟知的观点显得可笑。一个论题 深奥的作者尽可以对他们发表演说,或许在威廉·德拉蒙德的《学术 问题》中,我们可以找到对智力体系最清晰有力的论证。经过他的一 番讲评,再用其他言语来转译就显得徒劳无益了,这种转译只能丧失 原作的生动与贴切。如果人们一个论点一个论点、一字一句地审度德 拉蒙德论著的整个推理过程,最明智的人不难发现他思想的混乱,他 的推理并不最终导向论述过的结论。 然而,承认智力体系可以成立之后,接下来又是什么呢?智力 体系并没有建立新的真理,对于人的天性的外在表现或天性本身也没 有更新的发现。它旨在形成一种哲学。作为这个日益更新的时代之先 驱,这种哲学任重而道远。智力体系朝着它的目标前进了一步,它致 力于消除谬误及其根源。它留下的空白,往往是政治、伦理问题的改 革者所应留下的。它使人的意识获得一种自由,倘若不是由于人们对 于言语及符号——人的意识本身创造出来的工具的误用,这种自由就 会发挥作用。符号,这里作广义理解,既包括该词通常的意义,还包 含我所特指的意义。在特指意义中,几乎一切熟悉的客体都是符号, 不是象征这些客体本身,而是代表其他事物。这些事物具有启示一种 思想的能力,从这种思想中,可引导出一连串的思想。因而,在这个 意义上说,我们整个的人生就是一场关于谬误的教育。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儿时对事物的感受力。那时,对于世界和自 身,我们抱有怎样独特而热切的理解啊!今天,许多当初对我们至关 重要的社会情境已时过境迁。不过,这不是我执意对比的要点。那时 候,我们并不像今日这般习惯性地在我们的所见所感与我们自身之间 划一道分界线,似乎它们已经融为一体。就这点而言,有些人永远是 孩子,他们沉湎于一种梦幻状态,在这种“出神入化”的状态下,他 们感到天性仿佛已返璞归真,融入周围的宇宙中,或者周围的宇宙已 经与其自身同化。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他们意识不到差别。这种 状态往往是对人生热切而生动的理解的序曲、间奏或尾声。随着人们 年龄的增长,这种力量渐渐衰退,变成机械性的、习惯性的力量。这 样,感情与推理渐渐演变成一堆缠结不清的思想以及因反复重现所形 成的所谓印象。 智力体系最精密的演绎所展示的人生观是统一的。万物以其被 感知的方式存在着,人们以“观念”与“外在客体”之名粗浅地对思 维的两种类型加以区分,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只是名义上的。同 理,依照这种演绎方式,各不相同的个体的意识(它与我们现在正在 使用以审度自身之本性的东西相类似)也同样可能只是一种幻觉。 “我”、“你”、“他们”这些词语并不是标志观念集合体实际区别 的符号,而不过是人们用以指示一个心灵的不同变体的修饰语与符 号。 不过,请不要误以为这种学说导致了这样一个狂妄的推论,即: 我,一个现在正在写作、思考的人,就代表那“一个心灵”。我,只 不过是它的一部分。“我”、“你”、“他们”这些词语不过是为了 排列组合而创设的语法手段,根本不带通常附属于它们的那种严格、 专一的意义。找到合适的名称来表达“理性哲学”所传递给我们的那 种微妙的观念是很难的。我们正濒临为词语抛弃的边缘。如果我们俯 视一下自身无知的黑暗深渊,我们会头晕目眩,我们将何等惊异! 不过,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因任何“体系”而变更。所谓“事 物”一词,我们可理解为思想的任何客体,也可以是任何一个以明澈 的分辨力对之进行思考的思想。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仍然未变,并成 为我们所获得的知识的原材料。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