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玫瑰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闾丘露薇  页数:256  字数:20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看七年后的自己当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提出要再版“行走中的玫瑰”的时候,有点点犹豫,因为毕竟那是七年前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肯定会有一定的变化。其实有的时候想到这本书, 我惊讶于自己当年的坦率,因为,里面的内容,过于的私人化了。但是很快,我又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提议说,不如这样,每一个标题后面,我加上一点现在的想法,因为我很想看看,现在的自己,到底又有了怎样的不同。于是,我只是从网上找来书的那些标题,没有去重看里面的文字,因为这件事情,我要等到我写完之后,才会去做。终于,写完了。写的很艰难,原本因为这些话题,写起来应该很随手拈来的,我甚至有点不明白自己,居然会起这样大的一个个标题,而当时居然会觉得自己可以驾驭这些。也许正是因为,无知者无畏,也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没有比较,哪来成长?而比较总是回看的那一刻,做好此时此刻,也就足够,享受人生不同阶段的每一点乐趣。七年的时间,看看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文字,最大的变化,我想,我不再只看到个人的自我成长,而是学会了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社会里面。因为这些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一个社会和群体,而个人的修养和成长,如果缺乏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的话,到了某一个时候,就会失去方向。于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我和我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过去,我把自己的机遇,会更多的归功于个人的努力,但是现在,我明白,更大程度,得益于这个社会和时代,就好像我在过去一直所说的,我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记者,在于我选择的媒体,凤凰卫视所提供的平台,而凤凰卫视的发展,得益于这个社会给媒体的空间,以及人们对于资讯的渴望。因为得到的多,所以,更有责任回报这个社会。分享自己成长的经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算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是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种方式。2011.11.30在离开北京的飞机上

内容概要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女记者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更难得的是,本书的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通过这些文字,她在邀请读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逐渐获得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简介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著作有《我已出发》《不分东西》《利比亚战地日记》。

书籍目录

序 看七年后的自己
1、 关于标签
 七年之前
  新年一开始,出席一个颁奖仪式,舞台上播出的是自己在巴格达时候拍下的片子,看着屏幕里面的自己,好象在看着一个我不认识的陌生人。
 七年之后
  在过去七年,我曾经苦苦抗拒“战地玫瑰”这个标签,终于有一天,我想通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标签是别人给的,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它就会在那里。
2、 关于负资产
 七年之前
  我是一个负资产,已经好多年了,而且根据目前对于香港经济的表现来看,我的房子在可预见的这些年里面,不可能有一个质的突破。 
 七年之后
  现在的我,早已经脱离了负资产的行业,得益于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批先富起来的人带着大把的现金来到香港,带旺香港零售业的同时,也把房地产带旺了起来。
3、 关于大学
 七年之前
  我想,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大学的四年,正是自己人生转折的四年。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恋爱,学习如何面对这个社会,学习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  
 七年之后
  我明白,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
4、 关于情感
 七年之前
  很多时候,我的心会觉得孤独。越是人多的时候,站在人群当中,越是觉得自己看不清楚。这颗孤独的心,在等待着一个同样相信爱情存在的人的到来。  
 七年之后
  只要自己爱的纯粹,不在乎时间长短,也不在乎厮守或者离开。不会哀怨被谁其欺骗或者抛弃,因为爱情的感觉,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5、 关于爱情
 七年之前
  在我的大学毕业纪念册上,我的一名同班同学对我说,要先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爱别人。当时我真的不懂。  
 七年之后
  真正爱过之后,才明白,原来那些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而且,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
  讲出来了,就好像连自己唯一还可以留下的东西,都留不住了。
6、 关于婚姻
 七年之前
  我会鼓励我的孩子多拍拖,不希望她一拍拖就急着要结婚。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她才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适合和怎样的人生活在一起,这样她的婚姻才能够更加长久和稳定一些。  
 七年之后
  我一直记得家人对我说的这样一句话:“脑子留在公司,心留在家里。”很多时候,婚姻出现问题,不是两个人不爱,而是两个人的心,有一个,或者都没有放在家里面。
7、 关于选择
 七年之前
  人生时刻在进行选择,关键是,在选择的那一刻,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以及要什么。 
 七年之后
  这些年,我经常收到很多年轻人的来信,询问我,在求学以及工作的问题上,如何进行选择。我总是告诉他们,既然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学习为自己做决定,并且承担后果了。
8、 关于生存
 七年之前
  曾经有一天,我的口袋里面只剩下两块钱,看着他们,看着这个地方,我真的想哭。因
  为我不知道,这两块钱用完之后,明天如何生活下去。  
 七年之后
  在这段日子里面,我也体验到了,很多时候为了生存,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韧劲来面对这个社会里面的人和事情。 
  9、 关于困难
 七年之前
  这些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要考虑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比如在去阿富汗之前,要假设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想怎样去解决。
 七年之后
  至少记得,有的困难,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但是如果自己不去做自己可以做得到的那些,那就永远没有解决的可能。
10、 关于机会
 七年之前
  很多时候,争取到了机会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对于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的了解的话。 
 七年之后
  所以,说到机会,时代很重要。看到别人的成功,不要忽略了时代的因素。在二十年代前,一个穷困山区的孩子,只要努力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上名牌大学,可以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可以在跨国公司担任重要职位,可以创业,但是现在,这样的机会真的没有了。
11、 关于自信
 七年之前
  真正的自信不是刻意去创造的,这是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磨练,需要体验而自自然然得到的东西。
 七年之后
  当然,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自信和自大就是一线之差,而且我也觉得,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谦卑一些,反而让自己的承受力更大,做起事情来更加的专注,没有顾虑。
12、 关于压力
 七年之前
  到网站和网友聊天,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面对工作压力。我想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第二就是要学会提高工作效率。 
 七年之后
  这就需要一点技巧,平衡的技巧,让压力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因为太大,很容易让人变得焦虑,反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太小,我自己的个人经验,很容易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
13、 关于变化
 七年之前
  我从事的是一份时时刻刻面对变化的工作。基本上,不知道第二天要做什么事情,会遇到怎样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飞到哪个地方。 
 七年之后
  我一直是一个不太喜欢变化的人,希望按照既定的规则,按部就班的去做事情,因为这样的话,让我能够掌控进度还有时间。但是世事难料,所以我也知道,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
  14、 关于女人
 七年之前
  很多人看到我会说,闾丘,你真的是依靠自己干出来的。就在我为了这句话感到欣慰的时候,很多人马上第二句话就会说,你还好吗,一个人。 
 七年之后
  当然,现在的中国也是一样,在利比亚采访的,中国女记者很多,但是大家不再关心这个话题,观众的关注点,同样也已经转移到新闻本身。
15、 关于品味
 七年之前
  每个人的生活品味不同,我觉得不能够简单地判断品味的高低。关键是,这种品味是不是真正地适合自己,是不是让自己生活得快乐和满足。说到品味,让我想起了”情趣”两个字。
 七年之后
  这些年的消费经验让自己明白一个道理,买一大堆当时时髦流行的东西,比不上一次过花钱买一件做工精良,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因为流行总是在不断的改变,速度越来越快,而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即便不同的年份,总是能够在不同的潮流里面屹立不倒。
16、 关于付出
 七年之前
  英文里面,付出的对应是sacrifice,而这个词语大部分的时候被我们翻译成为牺牲。我想没有矛盾,付出也意味着牺牲,牺牲个人的时间,或者金钱,或者青春,或者是人们原本可以享受和拥有的一些东西。  
 七年之后
  从内心出发,才能够不计较付出,也许,我们很多的道德标本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后来,被社会认为的量化了,给与了他们并不需要的荣誉。
17、 关于快乐
 七年之前
  2003年,到了伊拉克,这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战争,看到了炮火下的巴格达。但是我看到的,依然是认真生活着的人们。
 七年之后
  回看自己,这些年总是处在一种幸福的状态,因为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幸福来自于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外人的判断。
18、 关于学习
 七年之前
  工作之后每个人有很多学习的机会,我的经验是多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因为有了比较才会有进步,如果老是自己和自己比较的话,判断能力会大大下降。 
 七年之后
  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会嫌太晚,而且自己主动要求的学习,才会产生对自己有帮助的效果,这样的效果不再于是否拿到一个文凭或者学位,而在于能不能帮助自己在工作,做人这些问题上获得进步。
19、 关于运气
 七年之前
  十年的时间里面,因为工作的关系到了世界各地,我想我真的算是幸运,即使到了别人眼中非常危险的地方,我老是能够遇到好人,没有遇到坏人,至少没有发生被人抢劫,或者偷去东西的事情。
 七年之后
  我是一个运气不错的人,如果自己晚出生十年二十年,或许我要为自己的父母是否能够支付大学学费而发愁,很有可能根本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因为父母无法支付昂贵的名校费用,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机会下,我遇不到好的老师。
20、 关于缘分
 七年之前
  很多的时候,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一些事情就是做不到。那是因为机缘还没有到。
 七年之后
  相信缘份,有一个好处,不会那样的执着,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因为懂得,一个人不能够控制许多事情,甚至自己未来到底会在哪个城市生活,其实也未必在自己的掌控之内,计划比不上变化,随遇而安并不意味着消极,而是一种镇定和淡定。
21、 关于做人
 七年之前
  很多学生朋友让我给他们写一句话,第一个跳入我的脑海的,就是“先做人,后做事”。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的隽语,但我真的相信,一个人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够做好一件事情。
 七年之后
  我总是会告诉别人,记者,是一个需要坚守底线的职业,其实做人也是一样。生活中,很多的小事情就是一个个的考验,比如升值加薪的时候,是不是去玩办公室政治,在自己对手背后捅上一刀?争取机会,到底是走正大光明的程序,还是选择台底交易?
22、 关于遗忘
 七年之前
  作为一个记者,我习惯忘记以前做过的事情,我觉得做记者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有一种归零的心态。这样,才能够集中精神去做下一件事情。 
 七年之后
  而身为父母的我们这一代,享受了原本属于父辈的东西,我们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也因为这样,我的孩子,成为了移民第一代。而他们之后的故事,应该就会在他们出生的这个地方,延续下去。
23、 关于公平
 七年之前
  如何让人公平对待自己,首先需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值得给予机会的人。 
 七年之后
  也因为这样,每次我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总是会告诉对方,这正是让我继续这个职业的动力,如果有一天,可以眼见的不公,越来越少,或者可以透过一种固定的途径得到解决,那么,我会很高兴的看到,找不到继续下去的理由了。
24、 关于名利
 七年之前
  在名利场,最容易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不知道什么对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诱惑太多,当你得到了一些之后,会有更好的让你看得到,却摸不着,于是逼着自己不停地向前走着。  
 七年之后
  对于我来说,保持底线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名利,首先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有独立的生活,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只有这样独立,才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才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25、关于年轻
 七年之前
  很多人觉得,青春是最宝贵的,我倒觉得,每一个时段都是宝贵的,因为年龄的不同,对于生活的体验不同。  
 七年之后
  现在,回首自己那些年轻的岁月,别人眼中自己曾经经历的酸甜苦辣,原来一点也想不起来。留下的,是自己年轻的,毫无畏惧的笑脸,在那里,看着现在的自己。
26、关于健康
 七年之前
  年轻的时候,健康从来不是自己考虑的问题,也没有想过是不是需要减肥,即使是运动,也是因为自己喜欢。 
 七年之后
  人到中年,忽然发现,熬一次通宵,花一个星期也补不回来,记忆大不如前,很多事情,已经不能够依靠自己的记忆,于是需要随身准备一本记事本。
27、关于敬业
 七年之前
  每个行业需要懂得的东西不同,但是本质却是一样,那就是做得好,必须具备专业技能。
  要专业,是需要花很多的功夫的。
 七年之后
  只要我们在每个行业,都设定一个专业标准,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人,因为专业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还会节省出更多时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关于选择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自由?我想也不想的回答:自由就是让人有选择,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选择的过程。 当然,很多地方,很多人并没有选择的机会。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算是幸运的,因为还能够选择,到底是留在上海,在外资企业工作,还是到深圳,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种从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生活。 当然,我的那些同学中,不少也有选择:留在上海,可能工作是自己不满意的,回到家乡,工作机会不错,但是心有不甘,毕竟读大学,就是希望能够从小地方走到大地方。也有看上去好像没有选择的,目标就是找一份工作,机会却只有一个,容不得自己说要还是不要。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有的同学放弃了这个看上去没有选择的机会,现在却是发展的相当不错的,也算是对他当年做出的选择的一种回报。 当自己在深圳已经站稳了脚跟,又可以选择,到底是留在深圳,还是到香港,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依然充满了未知,因为如果当初留在上海,或者之后留在深圳,自己甚至可以预见自己发展的轨迹:升职,或者跳槽去一家待遇更好,机会更多,自己更喜欢的外资企业,然后或者可以出国进修,总之,在一条专业人士的道路上慢慢发展,人生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我选择到香港,如果没有这个决定,我不可能进入媒体这个行业,也就没有了今天的自己。 如何做选择?我的经验,是要看如何能够契合自己所长,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我想要看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想要让自己的生活,不是局限在一个城市,我想要持续不断的学习,真是因为这些,当选择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可以很快做出抉择,而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所有的这些选择,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有了现在这样的生活。 最近,我身边很多年轻的同行,选择放下手中的工作,要去国外进修,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因为如果不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天地,不下决心去更广阔的天地看看的话,是无法出现另外的可能的。 正如每一年,面对那些来自内地到香港读书的研究生,我的学生们,我总是告诉他们,他们的选择,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收获,毕竟,在一个不同体系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就已经是一种体验,更不要说在一个不同制度下的社会中生活一段时间,或多或少,会有不同以往的感受,所有的这些,会对自己固有的思维习惯,或多或少产生一点冲击。 这些年,我经常收到很多年轻人的来信,询问我,在求学以及工作的问题上,如何进行选择。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家庭条件,个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我不知道这些年轻人们,他们各自到底最需要的,是怎样的生活。 其实很简单,只要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了解,想清楚这一刻,到底想要什麽,那末这些年轻人,自然自己可以为自己做决定了。事实上,我总是告诉他们,既然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学习为自己做决定,并且承担后果了。 关于压力 我是一个喜欢工作上有点压力的人。 比如,距离专栏的截稿日记不远了,或者是,直播马上要开始了,因为我总是在有点点压力的状态下,会表现的相对更好一些。我说不上原因,或许是因为压力触发了我潜在的爆发力吧。 很多人问我,如何应对工作上的压力的,在我看来,除了去哪里出差,做怎样类型的节目,截稿时间这样的事情,是我没有办法控制,只能够去满足和适应之外,其他的压力,都是来自于内心。 这就需要一点技巧,平衡的技巧,让压力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因为太大,很容易让人变得焦虑,反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太小,我自己的个人经验,很容易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 曾经有一次,上了飞机才想起来,忘记了一些必须的日用品,这是因为拿着行李就走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在毫无压力之下,居然就跳过了应该仔细检查一遍行装,以防有所遗漏的步骤,很多习惯,如果没有一点点压力,要保持,其实还是有点难度,毕竟人,总是喜欢偷点懒。 工作的时候,我会让自己从头到尾处于压力之下的状态,也就是说,很专注,神经也是紧绷的,但是只要一完成手头的事情,马上可以找到放松的方法。 其实很简单。 出差在外,在酒店大堂终于赶完了稿子,或者在等待直播的间隙,喝一杯咖啡,也可以看看窗外,甚至可以偷听一下周边的对话,自己玩玩猜测哪些陌生人身份,或者正在发生怎样的故事的游戏;出门在外,完成一天的采访,一个人去熟悉的餐厅,享受一顿美食,或者就是打开电视,看看那些无聊八卦的节目,打发时间。 我一直觉得,如果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还会影响周边合作的同伴。我的同事曾经很害怕和我搭档工作,因为我总是要求对方用和我一样的工作速度。不过,这些年,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可以对自己有要求,但是不能用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别人,因为大家的能力不同,甚至对于手头的工作的看法不同,获得的回报也不相同,给别人增加压力,那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当然,当同伴没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批评那是理所当然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 需要有点压力,才会让自己尝试出现一点改变,比如进修,学习。当然,学习的方法很多,阅读就是持久有效的一种。阅读也需要一点压力,才能成为一种习惯,如果能够发自内心当然最好,当然,有身边人的督促,更是锦上添花,这一点我很幸运,因为每次看到身边的人,利用各种空隙的时间,在那里看书的时候,总会感觉到一点压力。 当然,日常生活,还是不要给自己压力的好。如何做到?在我看来很简单,那就是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 人比人,气死人,就是因为给自己的压力太大。 关于变化 我是一个没有太长远计划的人,因为总是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当然,我同时是一个做事情非常有计划,准确的说,会有一些短期计划的人,因为对我来说,一旦决定,就一定要动手去做,因为只要拖延一下,那末可能自己有失去了做的动力和兴趣,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做的最好时机可能就过了,变化出现了,这个时候,手头的计划,已经不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我一直是一个不太喜欢变化的人,希望按照既定的规则,按部就班的去做事情,因为这样的话,让我能够掌控进度还有时间。但是世事难料,所以我也知道,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对于这一点,我想,还是因为经验以及积累,才能做到,处惊不变。 有的变化来的很突然,需要自己马上调整心态,并且决定如何面对,但是更多的时候,变化是在慢慢进行着的,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而是突然停下来,回头看自己的时候,发现原来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原本很随和,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的自己,越来越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孤独,特别是在一群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没有办法产生参与其中的感觉,看着周遭的面孔,觉得和自己隔的好远,想有逃离的感觉。 不再喜欢热闹的聚会,更不要说应酬,只喜欢几个人畅快的聊天,甚至就是自己一个人呆上一会儿,因为时间对自己变得珍贵起来,觉得人生如此短暂,应该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才对。 这些年,坐在一起见面的朋友越来越少,但是同时,没有见面,透过文字见面的朋友又在越来越多,特别是躲在键盘后面,敲打着文字的时候,从来都没感觉过孤独,反而觉得,生活圈子变得丰富起来。 曾经面对镜头,可以滔滔不绝,但是现在,很多时候会觉得,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了。特别是做了一场直播连线节目之后,自己会有迅速被掏空的感觉。当自己看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曾经的浅薄。 尤其是喜欢上文字表达之后,会发现用口头语言的讲述,无法让自己感到满意,因为比不上文字的逻辑完整和严谨,也终于明白,为什麽在哈佛的时候,报纸记者是那样的受人尊敬,毕竟,电视需要更多的及时反应,和落笔的文字相比,再怎样都缺少了思考的时间,尤其是直播。 记者是一个不断向外倾倒自己所有的职业,如果没有平时刻意的透过学习来填充自己,总一天会把自己掏空的。 而掏空的后果,就是面对变化的时候,根本没有能力去做点什麽,如果这样,就算自己为自己制定了再完美的计划,或者对于未来带着怎样的预期,当变化到来的时候,自己就会变得异常被动。 我自己非常清楚,之所以会出名,或者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战争报道应该是男人的工作。其实从这样的反应,正好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世界各地都一样,只不过女性的地位改善,情况好和差的分别。 关于女人 我还记得2001年去过阿富汗之后,我的一个美国的朋友说,你现在是中国的CHRISTINE AMARPOURL了。这是cnn的一名女记者,因为采访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出名,当然,和我一样,电视这样的平台起了关键的作用。 那是九十年代初期,当我在2001年去阿富汗的时候,美国的女同行已经数不过来了,而在美国社会,人们不再关心记者的性别,而只是关心记者的工作。当然,现在的中国也是一样,在利比亚采访的,中国女记者很多,但是大家不再关心这个话题,观众的关注点,同样也已经转移到新闻本身。 这是女性地位的一种进步,至少在职业发展方面,人们不再用一种固有的思维,认为女性是不适合从事某些工作的。也因为这样,每次别人强调我的身份在工作中的作用的时候,我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有点沮丧,因为这些人,依然意识不到,决定一个记者好坏的,从来都不是因为性别,而是因为专业精神和能力。 对于女性的尊重,不在于女性一定要做男性一样的事情,而是女性要有和男性一样选择的权利。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女性羡慕男性,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男性能够享受的权利远远超过了女性,这让他们在社会中的个人成长,有更多的机会,正是因为不平等,才会有女权运动。 我很喜欢四十年代那些充满了旧上海风情的女性画报,不是因为那些烫着短发,穿着紧身旗袍,露出小腿的女性妖娆,而是背后的时代和故事。这些画报中的女主角,很多是大家闺秀,她们接受了来自西方的思潮,开始大胆追求女性的权利,那个时候,穿着打扮的自由,就是一个开始。 而在五十年代,美国的海报上,充斥了金发美女,电视广告都是在营造这样一种价值观,如何做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那个时候正是美国麦卡锡反共产主义的高潮时期,对于女性来说,在这个已经开始禁锢市思维的时代,生活的选择变得更少。如果看过Richard Yates的精典小说,Revolutionary Road,就会明白,那个时代,不单单是女性,在表面平静光鲜的生活中窒息的无法自拔,对于男性,那种缺乏选择的日子,同样让人度日如年。 也许,有点不同,就是女性往往更加勇敢和果断,不计较后果。这不是缺点,很多时候,这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一种力量。 也许是女性,面对痛苦,会有更敏锐的感受,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于是,当一个时代处于危险的边缘的时候,总是会有女性站出来大声呼喊,她们可以没有宏大的理想,她们只是出于一种直觉,但是她们选择说出来。 在中国,就有着一个个这样的名字,让无数的男性,为之汗颜。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七年的时间,看看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文字,最大的变化,我想,我不再只看到个人的自我成长,而是学会了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社会里面。因为这些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一个社会和群体,而个人的修养和成长,如果缺乏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的话,到了某一个时候,就会失去方向。 于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一种怎样的生活? 我和我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过去,我把自己的机遇,会更多的归功于个人的努力,但是现在,我明白,更大程度,得益于这个社会和时代,就好像我在过去一直所说的,我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记者,在于我选择的媒体,凤凰卫视所提供的平台,而凤凰卫视的发展,得益于这个社会给媒体的空间,以及人们对于资讯的渴望。 因为得到的多,所以,更有责任回报这个社会。分享自己成长的经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算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是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种方式。 ——闾丘露薇

编辑推荐

《行走中的玫瑰》是中国最具公共知识分子气质的著名女记者闾丘露薇入行17年来唯一一部个人传记;回望成长,回归自己,谈梦想、爱情、压力、风险、名利等等,她用一颗素心与自己坦诚相遇;十几年来,她一直在进步、成熟、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你呢?书中宁静沉练的文字,迷人的思考,如邻家姐姐般的亲切温暖,启发不断;就像她自己说的“我一直努力成为一个热爱思考的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宽容的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走中的玫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1条)

 
 

  •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女记者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更难得的是,本书的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通过这些文字,她在邀请读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逐渐获得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   我们通常所说的玫瑰是一种植物,美到极致的花,却有着伤人的刺,主要用于观赏。而这里所说的玫瑰却与之刚好相反,如果单从外貌来看的话,这朵玫瑰一点也不美,最多算得上相貌普通,不过好在她也没有扎人的刺,反而有些知心姐姐般的体贴。这一点是从她的书《行走中的玫瑰》中看出来的,在工作中她还是很专业的。看完书,我斗胆给这朵玫瑰匹配了以下几个关键词。 【真诚】 这本书严格来讲不能算是闾丘的自传,从目录就可以看出来。全书共27章,不过是根据27个话题与读者分享经验,从实实在在的房子、工作、压力、机会等说到比较抽象的自信、变化、运气、公平等,虽然其间作者频频现身说法,但要叫自传还是不够严谨。 闾丘不是当自传写的,我们却可以从中大概拼凑出她的形象甚至她的过去。我认为这正是她真诚的表现——她不是明星,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私人经历摊开来讲,她完全可以和柴静一样用一句“对不起,这是我的隐私”把那些窥探的眼睛挡回去。可那样就不是闾丘了。 她毫不讳言自己的过去,她写自己的初恋,写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写爱情中的自己,简直把我看呆了,我惊讶于一向以理性严谨形象示人的闾丘竟还有这么文艺这么小女生的的一面,竟也和所以的小女孩一样会期待爱情、会做梦,“情感”、“爱情”和“婚姻”那三章的文字是全书最有文学气息的,即使是放在言情小说中也不会突兀。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装扮得像三毛,我看到那些文字之后,毫不犹豫地相信了。更让我惊讶的她居然那么坦诚,那么不把读者当外人。连那么隐秘的小心思都愿意与素不相识的人分享。 看得出她说话很直,在书中会看到“我的副手”、“我的手下”这样的词,这当然不会是官方称呼,可是她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这样说了。想来也是因为没有把当事人当外人吧?不久前她那篇被解读为“砍柴文”的文章也是这样快人快语,毫不担心得罪了业内同事。这倒是有点像玫瑰的刺了,不过谁都看得出这刺不是为了伤人而生。 她写自己幼时的聪颖,写初中时一个人借到表演服装,写自己在港跳槽时用能力得到新同事的认可,写自己在去伊拉克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才得到机会,写自己逻辑和表达能力强……不是不骄傲的,但从中却丝毫感觉不到炫耀的意味。也许正是走过了看透了才能像写喝水吃饭一样用平常心书写自己的幸运和成绩吧。 不同于其她的名女主播都有一批文艺女青年做拥趸,我发现很多女同胞都不喜欢闾丘,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的直言直语吧。她身上的男性气质过于明显,会给人一种硬邦邦的感觉,并不是女生理想的YY模板。我却觉得她身上这种朴素的甚至微微显得有点笨拙的气质更真诚。 【逻辑】 逻辑是闾丘露薇自己比较得意的一点,书中也多次出现她对自己逻辑能力的自我肯定。 我没有听过闾丘的演讲,听说她到过我们学校,不过她来的时候我还没有来,所以没有机会一睹芳容,也没有机会现场感受她的逻辑性。 单从文本来看,这本书几乎没有文学性可言,语言也都是很简单朴实的,真正是“老妪能解”,单从语言上来说,和柴静的《看见》简直不是一个段位的。里面也没有什么直击人心便于口口相传的名句,文章像报道多过像散文。甚至作者和编辑都连名字都懒得起,每章都以“关于XX”为名。可是看了书,就会发现这些都是虚的,都不重要,看一本书期待最高的还是内容不是吗?这些以“关于XX”为题的文章实际上都可以看做是关于这个话题的一场演讲,她没有引经据典,多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事儿,而这也恰好是台下的听众(读者)最关心的。演讲不需要多华丽的辞藻,但逻辑确是不可或缺的。 闾丘的逻辑思维确实算是女性写作者中比较好的了。这一点在她对公平的看法那一章可见一斑。她写了一件事:她当初申请香港的学校时,香港还没有回归,不承认内地的本科学历,哪怕是复旦的。所以她必须参加笔试加面试。而她的一位同事从美国一所不知名的学校毕业,却只需要面试。这明显是不公平的。但是闾丘露薇说她认为是公平的,因为“虽然我花的力气要多一些,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虽然门槛高了一些,但是说到底,你可以看到那扇门。” 她是这样的思维——只要我的能力和我的付出能换来回报,那就是公平的。 她最常说的是“我只和自己比,因为如果眼里总是看到别人,把别人当成参考系,这种不固定的标准,就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压力,总是觉得不满足,然后因为不满足而产生焦虑。”这种想法乍一看有点啊Q,可是细一想,却又不无道理。 是这样的,理性的人会更倾向于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事物,而和别人比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我们何不就跟自己比呢?自己的劳动有了报酬不是白做那就是公平。 我记得刘瑜的《观念的水位》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她那种纵向比较的思维,她写东欧,南美都提到用时间来说话,和自己比也是用时间来说话。 闾丘在书中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我想一个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的人没道理不感到幸福的。 【成长】 成长这个词用在闾丘露薇的身上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她已经44岁,早过了成长期。可是聪明人永远在成长。他们永远在成长,他们也永远年轻。 这本书的初版是在2005年出的,7年后再版,每个话题都加了一篇“七年后”,看前后两篇文章,会感觉到明显的不同,不管的语言还是心境。一个人的经历是可以从她的文字中看出来的。7年后的闾丘语句中少了最初的迷茫和那一丝不确定性,多了一份笃定和温和。这就是成长。 成长靠的是不断地学习和经历。 她大学学的是哲学,为的是锻炼自己的脑子,学会如何思考;毕业后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好,她考取了注册会计师;从事媒体工作之后,她先后获得了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两个硕士学位;在凤凰工作多年,几乎可以算是“功成名就”的时候考取了哈佛的尼曼奖学金,去美国进修……你看,她永远在学习,她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她从未停止成长。 最让我感动的是,7年后的她对7年前的自己那么宽容。 我有时候看自己两年前写的东西都想删了不要了。7年,身上的细胞都换了一遭,足够一个人形成新的价值观了,我们也从文字中看到了闾丘的成长,可是她从没有否认过去。 不是每个名人都可以那么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和过去的自己的,大多数人会用一句“英雄莫问出处”敷衍别人和自己。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除了担心白来的位子坐不稳之外,恐怕也是想彻底与过去作别吧,那些人在他落魄时与他称兄道弟,更或许还曾接济过他,自己的落魄相都被他们记得清清楚楚的,这样的人怎么能放心留在身边呢?英雄都怕见老街坊,其实怕的是见到过去的自己。可是闾丘显然一点都不怕,这本书能再版就是一个例证,不是谁都愿意把年轻时的自己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书再版的。书的内容也没有做什么修改,不过是在每一章后面加了一篇七年后的文章。就那么把两个自己放在展示柜中,任由人们去对比,去解读。 当我们老到可以直面甚至
  •   闾丘露薇作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现场唯一华人女记者而一炮打响、闻名遐迩,并因此获得“战地玫瑰”称号。7年前,这朵“玫瑰”出了一本书,名曰《行走中的玫瑰》,7年之后,该书再版,我有幸得以一读,既读懂了闾丘露薇7年间对于人生种种感悟的不同,也读出了经过岁月洗礼之后的闾丘愈发绽放得美丽。

    闾丘长得不漂亮,这样说丝毫没有不尊敬之意,也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钦佩和仰慕,我喜欢有学识、有思想、善于思考的女子,觉得这样的女子最美丽。

    捧读完这本7年后再版的新书,内心颇感温润,与银屏上风风火火、语言犀利的闾丘不同,书中的闾丘温和、坦诚而亲切,有着温柔温暖的情愫,有着走过万水千山的豪迈与自信,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广博学识与见闻,有着对人生种种经验的最真诚分享。

    读闾丘的书会发觉,书中内容条理性、逻辑性非常强,书中几乎每段话里都有“因为”、“可是”、“但是”等这些表示因果或转折关系的词语,我想这得益于她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四年学习经历和多年来的电视媒体从业经历。

    关于标签、关于负资产、关于大学、关于情感、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选择、关于生存、关于困难、关于机会、关于自信、关于压力、关于变化、关于女人、关于品味、关于付出、关于快乐、关于学习、关于运气、关于缘分、关于做人、关于遗忘、关于公平、关于名利、关于年轻、关于健康、关于敬业,这是闾丘与我们分享的27个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课题。之所以把这27个主题全部写出来一遍,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主题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反观自己。藉由闾丘观点的启发,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自己对于这些人生课题到底做何想法和感悟,对我们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做一个梳理,因为,很多时候,这些价值体系是指导我们更好地做人、生活、工作、参与社会活动的灯塔,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也决定着我们快乐幸福与否。

    闾丘说她一直在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要成为怎样的人,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我想,这也是闾丘通过这本书想传达给读者的,问问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要一种怎样的生活。
  •   闾丘露薇,我知道这个名字,作为华人女性记者,因实地报道两伊战争蜚声海内外。而她的作品我没看过。《行走的玫瑰》是闺蜜推荐的书。看到宣传上写到:入行17年,最真诚的人生经验分享,非常吸引我。对于成功人士,尤其是女性,她们的人生经验都是我格外珍爱的,我希望从中寻找心灵的共鸣,学习别人的经验,校正或调整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足。
    翻开书,才知这本《行走的玫瑰》是七年之后的再版。与一般再版仅仅是少许添枝加叶不同,七年后的再版,闾丘露薇在每一个标题后面都添加了自己现如今对同一问题新的见解和看法。同一个问题,七年之前与七年之后,放在一起,作者可以看到自己思想的变化,而读者更是随着这种变化更深刻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见证她的成熟和成长,也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变迁。
    全书共27个问题,闾丘露薇用人生经历分享着自己关于爱情、婚姻、选择、生存、压力、困难、机会、女人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个女性的独立、坚定、热情、好学、谦虚、善良,。。。。美好的词汇很多很多,但是闾丘露薇并没有因为这些词汇加诸于一人之身而高高在上,相反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彼此心灵极为贴近。我看到的是一个平凡女子的成长史,这个成长经历中的共性可以放在中国千万女性身上,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闾丘露薇之所以与众不同,我以为在于一个个好的环境、好的机遇被她本身所具有的优质品格所契合,于是伊拉克战场上,出现了第一位华人女记者,残垣断壁上绽放出中国的铿锵玫瑰。
    很喜欢这种以时间为界的写作方式,那么最理想的是,20岁开始写我眼中的人生,30岁再续写十年后眼中的人生,40岁再写有十年后,50岁、60岁、、、不知要经过多少个十年,我们眼中的人生将不再变化,生命中那些深刻的问题,将不再困扰我们,不再需要寻找答案。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人生的一切都豁然开朗。然后把这样一本书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寻着我们的思想足迹,走过漫漫人生路,少一点彷徨、无助,多一点信心和力量。
    希望十年之后,玫瑰仍在行走,相同的问题,更多的问题,仍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悟和更深刻的思索。
  •   假如把女人比做一朵花的话,那么这花自有千姿百态,有的做了温室里不经风吹雨打的花,有的却被人称之为“战地玫瑰”,这朵玫瑰,便是凤凰卫视里的著名记者闾丘露薇。
    这朵玫瑰因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深入战斗现场报道而享有盛名,我们在屏幕上见到的伶牙利齿、干练精明的女子,褪去光环的背后,拥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行走中的玫瑰》是闾丘露薇七年前的一部作品,但再版时,她决定将原来写下的话题再重新解析一下,历经七年时光的洗练,很多价值体系都在调整与升华,而七年,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成功的女人,愈绽放愈美丽的精彩。
    无疑,在我们观众的眼中,闾丘露薇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她的成功之路也一定会让人产生好奇之心与效仿之意,关于成功,七年前她在怀念自己的大学时,认为是大学四年转折了自己的人生,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七年后,她面对许多年轻热情并有些愤怒的学子,她感悟到“人生会怎样,不是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成功不可复制,别人的思想,如果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融会贯通,那么依然是别人的思想而已。”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时间的确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七年前,即使她成功了,也带着些单纯的乐观,而七年后,她对于生活多了些客观多了些冷静。
    七年前获得“战地玫瑰”的美誉,看着屏幕里的自己,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自小便知道不是美女的闾丘露薇靠着自信打拼天下,但字里行间我们看得出她的这份介意,所以会非常在意美不美丽的评判标准,但是七年后,她彻底想明白了,无论别人给自己怎样的标签,无论你接不接受,它都在那里,做自己,而不是迎合标签,接受它,继续自己的努力。而且生活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更广阔的网络世界,更宽阔的视野,都让她变得更从容更自信起来。很多时候,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与外面的世界和解,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份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累积起来的。
    想像中的闾丘露薇至少应该带些犀利与尖刻,但是走进这本书中,你却全然没有这份感觉,倒仿佛春风拂面般地娓娓向你诉说着她的心语,即便是谈到工作、机遇、困难、压力这样让人略显沉重的话题,闾丘露薇的文字中也看不到一丝颓败与悲观,相反,她一直是一个乐观向上自信坚定的女孩子,父母早年离异,看不出她的抱怨,与母亲的观点不一致,也看不出她的批判,她似乎天生就是这么一个能够看透生活的女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如何做最好的自己,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而七年后的她,更多的是对社会对生活的宽容与理解,但又不是历经沧海般的沧桑,而是踏破巫山后的洒脱。这样的女子,纵使是玫瑰,也不是带刺伤人的玫瑰,而是散发着独自幽香值得人细细品味的花朵。
    女人如花,难得的是有思想,有思想,却又并不让人退避三舍,这样的女人,愈绽放便愈美丽。
  •   行走中的玫瑰(闾丘露薇入行17年来唯一人生传记。不写战争,不报新闻,七年回望,用一颗素心与自己坦诚相遇。随机独家附赠作者...
  •   起初因为“闾丘露薇”这个独特的名字关注她,战地记者是对她的第一个印象。看完《不分东西》,再看这本书,对闾丘的喜欢再次升级。不过更喜欢她七年前的文字,真诚、干净、纯粹、细腻……而现在的文字更具有理性色彩,看问题更透彻,她又成功的为自己贴上“公共知识分子气质的女记者”的标签了。就如她说,没想到七年前的我会大篇谈爱情婚姻,现在的自己恐怕做不到了。也许再过七年,我会更喜欢她现在的文字。“我一直在想我要做怎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不过年轻没有固定,只有努力朝心中的方向走。
  •   一直以来我关注着闾丘露薇的新闻报道,本书更是她17年来的传记,用一颗素心与自己坦诚相遇。
  •   闾丘露薇用自己的成长轨迹,邀请读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逐渐获得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她的感悟有许多是超越了记者的职业体会,更多的是对于职场、诚长、生命的深刻感悟,让人到中年的我有了许多共鸣。
  •   知道闾丘露薇这个人,是因她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当时很震惊,一个女人跑到战争的前线去采访,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从那以后开始关注她。现在她的新书上市,一定要支持一下。
  •   “最大的变化,我想,我不再只看到个人的自我成长,而是学会了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社会里面。因为这些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一个社会和群体,而个人的修养和成长,如果缺乏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到了某一个时候,就会失去方向。”闾丘露薇看七年后的自己确实感觉到了很大的不同个,七年前看闾丘的文字更多感受到的是青春的激情,如见看到一个睿智的闾丘转型。从容、淡定,用一颗素心与自己坦诚相遇。
  •   从小的梦想就是记者,所以特别关注“战地玫瑰”闾丘露薇,看他的新闻,看她的作品。七年前七年后,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的改变,社会也在天翻地覆着,从书中看到了和我想象中相似又迥异的闾丘,收到启发的同时也引导我去回顾这些年来的变化。
  •   想像中的闾丘露薇至少应该带些犀利与尖刻,但是走进这本书中,你却全然没有这份感觉,倒仿佛春风拂面般地娓娓向你诉说着她的心语,即便是谈到工作、机遇、困难、压力这样让人略显沉重的话题,闾丘露薇的文字中也看不到一丝颓败与悲观,相反,她一直是一个乐观向上自信坚定的女孩子,父母早年离异,看不出她的抱怨,与母亲的观点不一致,也看不出她的批判,她似乎天生就是这么一个能够看透生活的女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如何做最好的自己,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而七年后的她,更多的是对社会对生活的宽容与理解,但又不是历经沧海般的沧桑,而是踏破巫山后的洒脱。这样的女子,纵使是玫瑰,也不是带刺伤人的玫瑰,而是散发着独自幽香值得人细细品味的花朵。
  •   闾丘在我心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有着电视圈特有光环的记者,她曾经说过,在香港做媒体,其实压力也很大,我要吃饭啊,要养小孩之类的,瞬间让我对这个人心生好感,生活不就这样,那些被外界渲染出来的知性,理想变得真实了很多,我们有时候也是没办法去选择能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做好还是做坏,闾丘身上可以借鉴的比那些被光环笼罩的所谓意见领袖大多了,至少此刻,你就可以,不要羡慕别人,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面都面对着相同的困境,也可能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内在的,把自己实实在在的做好,是我们此刻能做的事情,羡慕或者嫉妒,一点用都没有,平添烦恼而已。谢谢闾丘露薇,谢谢这一朵行走中的玫瑰。
  •   书正在阅读中,握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真正像介绍中说的那样,不写战争,不写新闻,七年回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同一事物的观点和态度都会有所改变。有时候,年轻人不仅需要有榜样,更需要有过来人的反思作为一种参照。闾丘露薇给我们提供的就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希望有需要的人都能来看一看这本书。
  •   回望成长,回归自己,谈梦想、爱情、压力、风险、名利……用一颗素心与自己坦诚相遇
  •   一直非常喜欢闾丘露薇,作为一个走过世界各地的记者,看她的书会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她有种很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关怀,文字理智,思路清晰,这次这本传记不再写见闻,而是写她自己的生活,闾丘露薇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人生的路程也绝不是一帆风顺,我欣赏她的坚持,努力,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样,真的是本不错的书!!!!!
  •   一直很喜欢闾丘露薇,倒也确实因为伊拉克战争认识了这位充满思想和智慧的女记者。书中提及的大多是她在工作生活感情方方面面的一些心得,对很多正在迷茫中的人,是有很大帮助的。
  •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真正地走进闾丘露薇,她侃侃而谈,谈名利、谈学习,谈运气,谈爱情和婚姻,还会谈到每个人都会关注的生活、压力,每个话题都很感兴趣。
  •   如果这个社会上还能数得出几个坦诚的人,那闾丘露薇算一个。她就是曾经的邻家女孩,如今的战地玫瑰。
  •   柴静,杨澜,曾子墨,闾丘露薇,刘芳,白岩松,尉迟都是我喜欢的记者或者主持人,他们的风格不一,特点鲜明,对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还社会以真相的责任心,有为社会贡献的爱心,他们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看事情。看这本书我发现闾丘这七年间的变化还是蛮大的,思想更成熟了,对事情的看法也有些许改变,但是正义、真实永远还在那里。行走,坚强,玫瑰。
  •   前段时间要出行,临走的时候在众多书籍里面选中了这一本,行走的玫瑰,大概因为自己也将行走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吧,登机之前,提着自己的包包,一个人,低头翻看着这本书,闾丘露薇的知性让我着迷,真心想要成为像她一样坚强又不失温柔的女人,也深深佩服她对自己对他人的坦诚,还有多年的成长,感谢这本书,感谢它赋予我的丰足。
  •   闾丘露薇战地记者是她的标签,而我是一个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尽管现在不从事这个职业,但骨子里喜欢记者,因此买来这本书,她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坚强的标签,也是一个女强人的代表,但看完这本书,发现女人都有自己柔软的部分,所有的大女人都是从小女人演变来的,都是经历风雨蜕变,舍弃小女人,坚强独立后的勇敢,也都有无奈,为她们的坚持感到可贵!
  •   认识闾丘露薇是通过杨澜访谈录,知道有这样一位战地女记者,知道她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文笔一定不错。关注她的微博,心系苍生。最近又活跃在凤凰,所以想看看她的内心感想,一定会有收获。
  •   闾丘露薇的书 像一面镜子 能够看清自己的优势亦或是不足 也许正因如此 想变得更好 变得完美 变得坚强不摧 也想做一支行走中的玫瑰 都说枕边书 是让人进步的开始 行走中的玫瑰 是一本很好的枕边书 传递着一种积极的生活 学习 工作的方式 更像一个老朋友 分享着她的经历 催促着自己不断前行 她是我的魏征
  •   中国记者里最喜欢闾丘露薇和柴静,看过闾丘露薇写的关于自己成长及求学经历的文章,一个人的成功是要经历如此多的坎坷才得以实现,敬佩。
  •   闾丘露薇有很多次亲身战地的经历,看过报道说她在2005年,在美伊战争期间,在公司一再要求他们从巴格达撤离,她却关上手机,与摄像师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战火硝烟当中,这种置之度外的执着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   很喜欢读闾丘露薇的文字,这次从微博上看到她的新作出版,果断的买了,翻看前言,就情不自禁的被打动,一晚上都沉浸在她的文字中,一个人要多勇敢才会写下如此真诚的文字,非常感激闾丘,七年的时间,把这些私人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   闾丘露薇入行17年来唯一人生传记。
  •   行走中的玫瑰,不写战争,不报新闻,七年回望,用一颗素心与自己相遇。真好!书写的不错!
  •   《行走中的玫瑰》算是再版,但有太多新的内容,闾丘还是当年的闾丘,理性、真诚,对新闻报道有着客观和冷静的分析和评论,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不管得到的关注多少,她都一直在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做的一切。清晰的价值观和面对事物的应变能力,一个人可以成长成什么样子,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呈现什么样的姿态,这些是不可少的。此书对年轻人颇有帮助,我不赞同什么励志什么成功学,闾丘的文字诚恳真切,更多是在分享和梳理,更想是在与读者聊天,我喜欢这样书写的姿态。
  •   一直以来女记者中对柴静了解的比较多 大学的时候知道了闾丘露薇但一直没有细致的了解过她 考完试开始看 哈哈
  •   朋友推荐闾丘露薇的博客和微博,觉得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拥有大智慧,勇敢,坚强 ,像朵带刺的玫瑰。这本书很适合对人生迷茫的人看,从她眼里你可以寻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自内心的推荐。
  •   知道闾丘露薇,是在很久以前。知道她是一个极有智慧的女人,但看了她的书,我还是觉得震撼。她对生活的见解,对生命的思索,对人生的态度……都让人觉得,既朴实坦诚,又充满智慧。让我觉得,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这就是我苦苦思索追求的答案。 当你于生活、于工作、于家庭等还有困惑,建议你,购买并用心体味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   七年前买了闾丘的战地玫瑰,七年后买再版书,看的书是闾丘露薇,读的路实际上是自己
  •   一直很喜欢闾丘露薇 她就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勇敢 智慧 知性 这本书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 那就是真诚 七年的时间 闾丘的成长感言 令人感动.
  •   以前看过唐师曾,也是一位战地记者现在想看看闾丘露薇,希望好看
  •   初次看到闾丘露薇是在微博里、不是电视新闻上、微博的内容很深度。于是乎找些资料、发现了行走中的玫瑰。买二看之、很不错。喜欢、、
  •   喜欢!喜欢闾丘露薇的文字!她是我的偶像。是她让我决定从事新闻媒体。她可以说是我梦想的导师。希望自己从业7年后也能像她一样。
  •   一样的环境,用心的人活出不一样的精彩,闾丘露薇就是这样一个用心做事的女子,自立自强,务实,关于工作、感情的想法随着年龄成长而不断成熟,值得学习和借鉴。
  •   女人真正的强大来自内心。这本闾丘露薇的自传夹叙夹议地描绘了自己的人生传记。印刷和纸张都很棒,喜欢书中夹的一张照片or明信片。希望更多的女性同胞阅之共勉。
  •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闾丘露薇老师,这本书真的很好,七年前后的对比引人深省。不错
  •   一直都很喜欢闾丘露薇 ,当知道她写了这本传记后就立马到当当买下了。读后深有感悟,很喜欢
  •   喜欢闾丘露薇,喜欢她的这本行走中的玫瑰,很安静,很享受~~
  •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闾丘露薇一直强调工作中的机会不是也不应该是平均分配的,而是公平的,只有平时做好分内的事才能获得上司的信任,才会把机会给你。很多时候运气不是单纯的从天而降的好运,而是平日里种下的善因。
  •   书的质量很好,闾丘露薇一直是我喜欢的记者,她的感悟很有哲理
  •   在朋友那里借来看了之后,自己决定再买一本来珍藏。以前只是对闾丘露薇这个记者有点了解,看了这部自传,更加欣赏她。书中对于读书、对于工作、对于人生,都有很独到的见解。
  •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闾丘露薇,很喜欢她的采访方式和她做事的风格,每个人7年前和7年后对相同事情的理解和感悟都不同,喜欢闾丘。
  •   闾丘露薇,一个真正的媒体人,其实和我们很多普通人一样。但她,对人生,对生活有自己更深的见解。
  •   看过很多的传记,闾丘这本是我最喜欢的,17年的入行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记者一步步变成一个公民的过程,尤其是七年后这段时间,更让我看到闾丘的变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个人的定位,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说的:我一直在思考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一种怎样的生活。这也是我们每个公民都要思考的人生话题。
  •   闾丘露薇是我很喜欢的记者,她的书真实~不做作~
  •   看闾丘露薇七年前后的回望,真心觉得她的充实与淡定。
  •   七年前我不知道闾丘露薇,七年中我知道了她,想要更多了解她,周末读起。喜欢书里面一句话

    :很多事情,过去对未来是一种想象,现在终于可以回看过去。这是着急不来的,但是这就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   我心水的凤凰卫视,尊敬的闾丘露薇,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敢于去发言、指责这个世界的阴暗与不公,永远在奋斗。可以说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   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借回去读了一下真是受益匪浅,还摘抄了许多。。。。。。。买来珍藏的,看了第二遍还是觉得很好很有感触,好书就是这样吧。。。。。。。很佩服闾丘露薇啊,坚强独立自信的女人,很有魅力。。。。。。。想把她的战地手记也买来看看
  •   商品不错 闾丘露薇是我比较喜欢的记者 买来读一下
  •   一直喜欢闾丘露薇,内心世界强大到让人惊讶
  •   送了闾丘露薇的给年轻读者的信,打开看后很感动!

    昨晚下的单今天12点半就收到货了。赞一个!
  •   对于闾丘露薇的书一直都比较喜欢,这本传记也是一直想购入,终于可以看得书体书了
  •   很欣赏闾丘的做人学问和在各种场合表现出的底气,关于记者,关于生活,关于世界,看了那么多文章,还是闾丘露薇最好。
  •   七年前七年后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谢谢闾丘露薇分享给我们。虽然里面有一些观点不是特别赞同,但是看她娓娓道来她的想法她的内心会觉得一阵温暖。是值得读的一本好书!
  •   闾丘露薇一直用她的魅力征服着世人,她的很多想法还是很值得青年学生去借鉴去学习的,致青春,致闾丘露薇
  •   这本书,剖露了闾丘露薇成长中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作为普通女性的结婚生子家长里短,也也有一个
    成功的名人的得与失的平衡。书中作者对每一个阶段中的角色都把握到位。真正的名人才无所顾忌自己是否是名人。
  •   大赞闾丘露薇的文笔,特别是七年后的感悟,实则令我感叹,人生大智慧,活的简单就好。
  •   闾丘露薇帮我完成了记者梦!
  •   闾丘露薇是很优秀的记者,挺
  •   看完柴静的看见,就想看看闾丘露薇的书,感觉应该是不一样的视角。昨天收到的,喜欢封面上很朴素从容的感觉。虽然还没有看,但是直觉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呢!嘻嘻,赞一个!
  •   喜欢闾丘露薇的文字和人
  •   闾丘露薇迄今为止第一步直面内心的自传,写的挺好 一个有良知的人,无论在生活亦或是工作中 都会投入自己的极大责任感!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   闾丘露薇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传媒人,喜欢她
  •   喜欢闾丘露薇,新闻专业的同学应该看一下
  •   很少有名人敢写的这么真实,不会是闾丘露薇,还会再读的
  •   闾丘露薇这个人敏锐,执著,我相信不缺乏忧患意识,但正是这种清晰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的人,才活出了自己的真正价值。而我们的工作或许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也不用上前线,但如果你做到自己想做的,无论成败,你就是NO.1。希望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勉励。
  •   闾丘露薇前后观点的对比,让人更觉时间的影响。成熟后的她更加感恩,更加豁达。
  •   一直关注露薇,从博客里关注她。这本书里将两个不同时期的闾丘露薇,是个很好的对比,普通人也好名人也罢,无论是审视自己还是经年后的回顾,都是一本意蕴丰富的书。
  •   也许是职业的关系,闾丘的文字总是很直观,就像坐在你对面跟你聊天一样真实可信,她聊自己所见所闻,真实得可以触摸,这本书从里到外透着闾丘露薇的知性美。书很值得读。
  •   很喜欢闾丘露薇的文笔,不那么尖锐,却字字反映了现实。喜欢她相信爱情的态度,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   喜欢闾丘露薇,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看世界的视角......
  •   一直钦佩闾丘露薇的敬业精神和不畏艰难的上进心,榜样。文字流畅,好书
  •   包装、物流给力,当当太棒了!内容分为7年前和7年后的闾丘露薇的自传体语言朴实、简洁,贴近民众。喜欢她的走读大中华,虽然现在没了。如果你想了解闾丘露薇,一定要看这本书!!
  •   正在看。。。。正毕业的我看到能够看到这本书是我的荣幸,能够欣赏到闾丘露薇的传记更是上天对我的恩赐,感谢闾丘露薇老师
  •   闾丘露薇的文字里有一种淡定成熟和稳重的感觉 对于一些生活中必定会遇到的问题有了新的认知 和 看法 我想会学着不一样的角度来看问题
  •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认识闾丘,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对她产生了敬佩乃至仰慕的情绪。一个女性,能够独立的坚强的奋战在一线,这需要勇气,更需要一股勇往直前的毅力。当然,闾丘并不喜欢她的观众喜欢称她位战地玫瑰,她不希望自己是被贴上了这个标签以后而被人家所认识,她更愿意大家看到她的专业的报道,作为复旦的毕业生,她的大学时代非常精彩,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可能也正式大学时代的历练成就了现在观众面前的闾丘,一位专业的记者!希望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
  •   闾丘露薇感觉自己现在更像七年前的她,对各种事务充满了激情七年后的她,睿智,慢慢体会中
  •   很喜欢闾丘露薇的那种淡定~当当发货及时,书质量好,快递很给力!
  •   一直很喜欢闾丘露薇,书当然特别好,很经典,很直接,值得一读
  •   这次买的三本书包装都很好,很满意!这本书很喜欢,很欣赏闾丘露薇
  •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从一个杂志上看到的,因为非常喜欢闾丘露薇,相信她的书也一定很不错,所以就买了一本,很期待读后的感受……
  •   可以看到闾丘露薇的成长,能够从中收获许多。
  •   很喜欢闾丘露薇的文字 真的很喜欢
  •   感受闾丘露薇的人生
  •   在看,这本书很不错,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希望她写出更好的作品,闾丘露薇,加油
  •   闾丘露薇,很有思想的一个传媒行业学者,思想很深刻
  •   很早就听闻过“战地玫瑰”这个名字,也看过几篇她的专栏,文字朴素却有力量,不想有些写文的人爱写华而不实的文字,感觉闾丘是个很务实不浮夸的人。旧版《行走中的玫瑰》早已绝版,当时没买到有点点遗憾,不过当时也没太大感觉。现在出了新版,不仅能读到七年前的闾丘,还能看到她七年后的心路历程。欣赏她的淡然和勇敢。她虽是哲学系毕业的,但七年前的文字与阐述的道理并不晦涩,反而相当平易近人。而七年之后,文风更简洁成熟,是记者的风范。
    在心情低落的时候遇见这本好书,结合随后的一些个人际遇,觉得真是被深深地治愈了。谢谢闾丘!
  •   闾丘露薇。喜欢她看问题的视角。陈文茜。。喜欢这个强大的女人。韩寒。。更不用说。大爱。
  •   喜欢闾丘露薇,羡慕她的生命如此精彩
  •   一直都很崇拜闾丘露薇,每次看都觉得有受益!
  •   很好 很真实 ,很喜欢闾丘露薇
  •   喜欢闾丘露薇!真实,随性!
  •   以前就非常喜欢闾丘露薇,看了她的书更加喜欢她。写的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