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古龙 著,陈舜仪 整理 页数:415 字数:4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盛宴之余——新编《古龙散文全集》的一点感言陈舜仪一古龙离世二十五年了。在漫长的离别以后,古龙的文章总算又要精锐尽出,举刀向读者致敬。这一刻,对于提调兵力的我是深感荣幸的。在过去的一年半,我仿佛寻找大草原上的枯骨,为它们一一吹气,重新编组为声势浩大的军队。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自己也像是被某种力量推动,由枯骨化为霹雳,击碎一切拦阻的因素,让大军开拔到飞羽群集的彼岸。但愿这一切的声响,能够直达黄泉之下的古龙,以及列国的古龙读者。也但愿以这场远征为界碑,“古龙学”能加速被主流意见认同,逐步取得和“金庸学”等量齐观的地位。这样的过程,我希望不必再花上二十五年。这并不是古龙的第一个文集,却是历来篇数最齐全的一个,也是唯一逐篇注解的文集。按常理说,主编本文集的重责大任,应当交付龚鹏程龚鹏程:江西人,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教授。老师或林保淳林保淳: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著作有:《古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解构金庸》等。老师,他们都是研究武侠文学的翘楚人物。可如今在大营中运筹帷幄的,不过是一介网络上的布衣。很多事物加上“网络”两个字,就会变得不太对劲。比如文学就是文学,但“网络文学”却不是太正式的文学,甚至不是文学。这和当年的武侠小说一样,小说就是小说,但加上“武侠”二字,就会出现“算不算文学”的古怪争议。所以某种意义上,网络上的研究也不是真正的研究,而是躲在计算机前说三道四。这也许是因为网络上众声喧哗,而且很容易圈地为王,自封为专家、使徒或大师;唯有“大到不可忽视”,或者凑巧有一点人脉、一位知音,你的吟啸才会被清楚听见,否则不免被当成一个,或者是两三个迟来的春雷。——风云时代的陈晓林社长,凑巧正是这样的一位知音。有一必有二。我期盼广大深邃的网络,能有更多良马被伯乐寻见。就武侠研究而言,那里实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无数的野马在暴风、狮子和湖泊之间钻动。二一切的故事都得从2007年的春天说起。当时我在台湾师范大学念书,闲来无事,随手写了一些古龙评论,随手张贴到几个简体论坛上,没想到回响相当热烈。到了年底,顺利挖出小说处女作《从北国到南国》,又在网络上引来一阵掌声。有掌声就有动力,此后我便以简体论坛为基地,从国家图书馆、二手书店和个别藏家多管齐下,把握两方面的钻研方向:一个是古龙的身世及生平,一个是小说渊源及影响。这些在学界都有人做过了,但真正把客观数据做到“透”的,可以说一个也没有;连古龙本人也经常自相矛盾甚或说谎,遑论难窥全豹的亲友及拼凑剪贴的外人了。所以无论哪一方面,都还大有可为。就这样到了2008年,总算领到一纸证书。在“让你飞”(程维钧)的系列文章激励下,我给了自己“小说年表及版本考究”的新方向,并且在郭琏谦之年表、欧阳莹之年表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及同好的收藏,制作出更完善的古龙小说年表。可惜到了2009年,现实生活的需要越来越霸占时间,所以古龙武侠论坛上的侠友,便在我打好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他们要版本有版本,要眼光有眼光,一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另一方面却透露出难堪的事实,那就是他们自己几乎就可以搞定一切。我开始思考:还有什么方向,是我这个台湾人可以做,并且也只有我可以做的呢?——“散文”。在两岸的通力调查下,小说研究必然趋向尽善尽美,但至今没有人建立相对完整的诗文数据库,更没有人整理过诗文年表。而其实,散文是一个绝佳的观察面。身为一代奇才,古龙不仅在小说和电影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在诗文领域也有很好的表现。1978年,过来人《细数武侠小说作者——古龙》如此赞誉:“古龙的杂文、随笔写得比小说更有深度,更有意境。曾经有人说过:古龙如果不写武侠小说,他的杂文一样可以成大名。”同年的《女性》杂志一四五期则说:“海外有很多读者,看过古龙的杂文,就曾经说过,古龙的杂文第一,武侠小说第二。”这些评语不一定正确,不过古龙的文字确实耐嚼。除了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意趣、自然散发的灵性之美,我们还能从中品味作者的生命脉动、学识的演进以及台港社会的发展。有时一些尖酸刻薄的讽刺、浑然天成的幽默或者大气磅礴的怒叱,就足以让读者拍案叫绝。但最宝贵的一点,还是古龙反复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并且从年代及篇数看来,他为武侠小说的发声请命,以及对“新”与“变”的坚持无人能及;这或许解释了他何以超越卧龙生、司马翎,成为台湾武坛的至尊,至终与香江的“武林盟主”金庸分庭抗礼。只是这些文章并不是有钱、有气魄就能搜集起来的,它们大多散佚在报章杂志上,像是被风吹开来的羽毛,你必须从各种脚印和风声循线找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文化的隔阂,彼岸的有心人不容易进行爬梳和修复,必须仰赖本地的研究者;可在台湾又有谁会那么“无聊”,放着现成的小说不做,转而搜集散佚的文章,甚至还煞有其事地加以考究、校对呢?相对于如日中天的金庸,“古龙”已经是一个冷门领域,而你还挑了冷门中的冷门,简直岂有此理。但这个世界凑巧是由“岂有此理”构成的。正因为冷门,所以成就了独门生意;当你找出门道,在这门生意里摆出琳琅满目的货色,你不来编古龙文集,谁来编古龙文集?三2009年以前,国内至少已经存在三家正规的古龙文集,它们是香港的《不是集》(玉郎1985)、天津的《谁来跟我干杯》(百花文艺2002)以及台北的《谁来跟我干杯》(风云时代2008)。尽管在古龙过世(1985)后不久,台北的《大追击》双周刊数度打出《葫芦与剑》的广告,后来却不见下文,因此《不是集》可以视为古龙的第一个文集。除了收录十余篇的古龙墨宝外,《不是集》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民生报》上的专栏《不是集》大部分的文章;第二,《民生报》上的专栏《台北的小吃》;第三,《大追击》上的专辑《天母夜谈——侠客行》十一篇,其中半数拆解自《不唱悲歌》一文。遗憾的是,这本《不是集》的问题可真不少,除了局限于1980年以后的短文,排序也没能按着年份的先后。进一步检验,更发现其中充斥大量的错讹:“客人”成了“各人”,“久负盛名的西点铺”成了“六勇战名的昼点铺”,“换上华服”成了“上白碧华殿”,“蹭球”成了“赠球”,闽南语“呒宰羊”也成了“呒牵羊”——牵羊虽然比宰羊温柔,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而“六勇战名”这类不知所云的火星文,更暴露出香港编辑对于台湾的陌生和隔阂。然而时空背景是这样的:第一,在作者过世的第一时间,玉郎出版社便匆匆推出这套纪念文集;第二,古龙自己太晚意识到“辑录”的重要,他那疏狂的生活态度,也不可能提供完整的篇数。这解释了收录的篇数何以偏低,错讹何以多如牛毛,而排序又何以未尽情理。所以从正面来看,《不是集》毕竟保留了相当的文字,功不可没。至于其他两个文集呢?据陈晓林社长表示,百花文艺的《谁来跟我干杯》,文章是从他们这里给出去的。因此百花文艺和风云时代,说起来就是硬币的一体两面,只不过孰先孰后而已。可细细想来,毕竟是有一些不同的:第一,百花文艺早六年出版,又是被动接受稿源,其中的不完美可想而知;第二,作为受众广大的简体版本,前者见证了彼岸对于一代奇才的仰慕,是后者无法相提并论的;第三,就篇数而言,两家都在《不是集》的基础上,加入了十来篇散文,而“先发后至”的风云时代进一步整理出“追梦篇”、“煮酒篇”和“论剑篇”三大区块,另外还附录了“短刀篇”(包括短篇小说《赌局》、《狼牙》及序文《高手》),越发丰富。唯客观看来,“干杯”的规模仍然有限,表面上收录了四五十篇,里头却有两篇长文拆成若干篇短文的古怪现象,因此实际篇数还要打个折扣。连陈社长自己也承认,把小说“短刀篇”也收进来,纯粹是为了增加厚度。再者,《不是集》的多数错讹,原原本本都被继承下来了。这说明了文章的散佚、原貌的剥蚀有多么严重,而展开新编文集的旅程,又是多么刻不容缓。四天时、地利、人和。我对古龙散文的关注,很快地便在2009年得到回馈。夏秋之际,陈晓林社长听说有人收罗了大量的古龙文章,篇数远远超过《谁来跟我干杯》,于是透过林保淳先生而联络上我,希望能重编一本文集,当下我一口答应了。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也是古龙生前亲近的友人,如今又和第二代维持良好的关系,协助著作权管理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绝对希望这些文章能成为“主流”,因为它们并不是我的,而是古龙的,以及热爱古龙的朋友们的。不管他们是在哪里,他们有权利知道,浪子古龙令人惊艳的散文成就,一点不在梁羽生和金庸之下。只是新文集一出,那些库存的2008年文集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可是为着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一种情谊,陈社长到底还是咬牙做了。这也许就是古龙的朋友,和不是古龙朋友的微妙差距。五有很多商品,卖点“犀利”与否决定于独特性和服务质量。本文集拥有四大独门卖点:一、收录并编年的文章超过一百二十篇(遗憾的是,年少时以其他笔名发表的文章难以确认,没有包括在内);二、经过大量调阅报纸及期刊,收罗各种刊本,进行经年累月的校稿及版本比对,从而保证了文章的原貌及正确性;三、普遍而详尽的批注,针对文章背景及人名、地名等词汇加以说明,系联起古龙的思路及人生,并且考虑到读者的地域差异;四、附录了珍贵的早期翻译、文艺小说及编者的《古龙小传》、《古龙大事记》、《古龙散文年表》和《新编古龙武侠小说年表》。实例就不一一铺陈了,请从阅读中自行体会。我不敢说完美无缺,但我知道你们会享受这一场盛宴。新婚的古龙在《盛宴之余》中喜气洋洋地说:“三月十日,一定是个吉日,诸事皆宜,尤其宴客。我的运气一定也特别好,所以才会机缘巧合,参加了那一次难得的盛宴。”同年春天,《白玉老虎》的开篇也提及新婚:“三月二十七日,大吉。诸事皆宜。”但享受这一场文字盛宴,不需要吉日也不需要春天;你读的这日子便是吉日,身处寒冬也是盛放的春天。现在只再介绍一点古龙散文的发展历程,让读者有一点基本的概念。根据龚鹏程先生《人在江湖》中的访谈,古龙在中学的时候先写新诗,然后写散文,最后才跨足小说这个领域。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古龙将近三十岁时,文章已经写得非常好了。但上世纪七十年代才是古龙散文的辉煌岁月,非但篇数激增,更不时推出气势磅礴的伟论。这段璀璨的日子可以称为“大成”时期,这是因为古龙在香港《大成》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而且经常和梁实秋、唐鲁孙等散文名家并列。抒情短文如《城里城外》、《朋友》,浩荡长篇如《关于武侠》、《我不教人写武侠小说,我不敢》,都是至情至性的好文字。虽然如此,最为人熟知的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五年。粗估篇目有八十篇左右,将近采集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过半是《民生报》上的《不是集》和《台北的小吃》这两个专栏(所以在我的编排中,也特别把这两个专栏给独立出来)。这些晚期小品开出了空灵的花朵,却也见证了创造力的凋零。最明显的,就是复制旧文的习气愈演愈烈,有些整篇移植,有些一石五六七八鸟,把一栋老房子拆成几间新房出售,不复英雄豪杰的叱咤沙场。这种盛衰变化,实在是生命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任何青山都遮留不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江水东流而去。六陈社长嘱咐我写下这篇序文。由于现实生活中我是个忙碌的上班族,又因为性格中带有一点吹毛求疵,所以足足拖了大半年,才从牙膏中挤出一点灵感,并且把它涂抹均匀。这是我在文章的最后,必须请求陈社长和编辑们谅解的。有谅解当然也有感谢。我要谢谢程维钧、杨洪勇和于鹏诸位先生,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有几篇文章就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出土的;杨先生甚至还提供了玉郎本《不是集》的复印件,让我分析比对。谢谢我的大学同窗周晏生。谢谢林保淳先生几次的长谈。谢谢古龙武侠论坛的战友。谢谢热血古龙的朋友们。谢谢旧雨楼的诸位先进。古龙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不可遗漏的,自然是我亲爱的妻子。一位能忍受书房中满载数千本武侠小说的妻子,那一定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值得她的丈夫大吹法螺,吹嘘她河东的怒吼是多么温柔而可爱。2010年冬于台北板桥,2011年春修订代序念古龙倪匡古龙去了。感觉上,像是少了一半,真正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少了一半,自此之后,和谁喝酒有那么痛快,和谁纵笑有那么尽兴,和谁谈心有那么多情?为他写了“讣告”!“我们的好朋友古龙,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傍晚,离开尘世,返回本来,在人间逗留了四十八年。“本名熊耀华的他,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他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三十年来,以他丰盛无比的创作力,写出了超过一百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武侠小说的新路,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笔下所有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的综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他摆脱了一切羁绊,自此人不欠人,一了百了,再无拘束,自由翱翔于我们无法了解的另一空间。他的作品则留在人世,让世人知道曾有那么出色的一个人,写下过那么多好看之极的小说。“未能免俗,为他的遗体举行一个他会喜欢的葬礼。“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请大家来参加。”这样的讣告,很特别,是不是?但古龙本来就是一个特别之极的人,应该十分适宜的。关于古龙,以后自然要写许多许多,但那自然也要在失去了一半的大创伤不再滴血的时候,现在,怎么写呢?只好这样子了。唉,古龙!古龙!附注:传统一点的悼挽方式,是应该有一副挽联的:近五十年人间率性纵情惬意江湖不枉此一生将三百本小说千变万化载藉浩瀚当可传千秋代序小忆古龙倪匡昨日提到挂在“西苑”的古龙书法,事实上是古龙写的字而已,谈不上“书法”的。他喜欢写的是他小说中的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西苑的那幅却不是,比较罕见。由于他出名,所以也很有趣味。那张相片,摄于一九六七年,台北的一家小照相馆,一胖一瘦,他在相片背面题字,还有“兄瘦如竹”等句。那次,进那小照相馆的目的,起初并不是照相,而是想去问一下,如何可以替光滑的东西拍照而不反光。那位摄影师说有办法,但又神秘兮兮吞吞吐吐不肯说,仿佛那是天大的秘密,古龙和我反应相同,都觉得十分滑稽可笑,大笑了一场,忽然兴起,就拍照留念。那年,古龙二十九岁。他那时已写出了《绝代双骄》,小鱼儿这个人物,到如今还是武侠小说中的热门人物。他写《绝代双骄》是一九六五年,二十七岁。而在《绝代双骄》之前,他已经写了很多很多。他一生究竟写了多少部小说,虽然一直有人在统计,可是却很难统计齐全,原因是:实在太多了,形容多,有“不可胜数”之说,他小说之多,就是不可胜数。时间过得快,三四十年的事情,回想起来,好像很近,而他去世,也超过二十年了。几个月前,我和他的大儿子在香港见面。他大儿子高大粗壮,是一位警官,擅武术(跆拳道、柔道),曾得过两次世界警消运动会的冠军,但不写小说。而古龙,是只写小说,而不懂武术。不过他虽然不懂武术,却很懂打架之道:凭一股勇气,他说输赢决定在勇气。他将他的这种说法写在小说中,将武侠小说的气氛紧逼出来,渲染十分成功。实际上是否如此?见过他大喝一声,冲向好几个人,那好几个人落荒而逃,的确,是靠勇气的。代序古龙,再现江湖陈晓林“别人愈不了解他,他愈痛苦,酒喝得也愈多。他的酒喝得愈多,做出来的事也就更怪异,别人也就更不了解他了。”这是古龙在他的《楚留香新传》的开场白中,用来说明他笔下那位嗜酒如命的人物胡铁花的一段话。在古龙终于因酗酒伤肝而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人们或许将会发现,这段话其实是他内心深处的自白和自剖。在他生前,古龙为中国、新、马各地的武侠小说读者,制造了不少英雄偶像,提供了不少消闲趣味。自从他的《流星•蝴蝶•剑》改编电影大为卖座之后,古龙式的武侠影片曾经盛极一时,港版“楚留香”在电视连续剧上的成功,将古龙笔下的人物和情节带入了极多家庭,更使人们以为古龙已是名利双收的作家,应该志得意满了。其实,古龙一直解不开他内心的困结。他那不足为外人道的童年身世,他与自己亲长之间的情怨纠葛,他与异性之间数不完的离合悲欢,他那已经天各一方的妻儿骨肉,他那永不餍足的欲望追逐……仿佛形成了一个交互加强的“业障轮回”,使他的心情永远不得安宁。于是,他狂热地歌颂友情的可贵,他执著地沉酣于醇酒的世界,试图借由友朋环绕的热闹,与酒酣耳热的快感,来纾解他内心的压力。不幸的是,了解他的朋友不能一直恭维他这种生活方式,不了解他的朋友只有使他更加痛苦;而酒,终究无情地吞噬了他的健康,甚至夺去了他的生命。但古龙不愧是一个自我要求极端严格的作者,他不断在尝试突破既有的模式,追求风格的变化,攀登更高的境界。他一直认为:尽管他的作品已在影剧圈中受到肯定,但他的根底仍在小说本身。他将写作武侠小说,视为他的终身志业,所以他不但要求自己“敬业”,而且自觉要做到“乐业”的地步。不断地追求风格的变化,毕竟不是容易达成的事情。虽然古龙已为武侠小说开创了不少新的技法和导向,甚至已成为金庸之外最受各界瞩目的武侠作家,然而,他仍永不止息地经营他那“新派武侠”的进一步突破与精炼。就这一点而言,古龙的写作精神是极值得有心人士推重的。当然,他因自我要求过高,或突破成绩不如理想时,所感受到的苦闷,也增加了他内心本已负荷过重的压力。古龙早期的作品如《苍穹神剑》、《飘香剑雨》等,文字典雅、情思曲折,但布局与情节尚不够紧凑生动,到了他二十三岁起写出一连串新意盎然的作品时,已俨然有“文艺武侠”的意趣。三十岁到四十岁是他写作的全盛时期,从《武林外史》开始,古龙在人物刻画与结构铺展上,渐入佳境,《楚留香》、《陆小凤》两个系列,风格明朗、造型突出,《七种武器》自成单元,却又互为呼应。到了《多情剑客无情剑》推出时,古龙的写作技巧已充分成熟,阳刚而利落的文字魅力,加上逼真而感性的气氛烘染,为武侠小说开拓了崭新的局面。后期的古龙,则因急于突破自己甫才建立的风格,所以在作品上的表现并不稳定,虽然仍是屡有佳构,但试验失败的作品也不鲜见。不过,他在如《大地飞鹰》、《离别钩》、《英雄无泪》等新作中所表现的气势与巧思,确有不少匪夷所思的创意,非他自己全盛时期的作品可比。从今而后,这种“古龙式”的、阳刚而又具诗意之美的武侠小说,恐将成为绝响了。人们公认古龙是继金庸之后,为武侠小说缔造高潮的天才作者。据我个人所知,金庸对古龙的作品也很推重,甚至早在古龙声名尚未鹊起之际,金庸即认为古龙作品的过人之处,早晚有一天会获得读者的赏识。然而,即使在古龙的全盛时期,他的《天涯•明月•刀》居然还曾在报纸连载时遭到“腰斩”,可见人们对于接受新的技法与新的风格,总落在创作者本人的后面,这恐怕也正是古龙内心极不平静的另一个原因。如今,古龙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忍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痛苦。一个公平的论断似乎应该是:他这个人虽然不免引起争议,他的作品却自有不容否认的地位与价值——至少,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扩而言之,在现代华人文学创作的领域里。而或许,他那浓得化不开的内心矛盾,与他那永不止息的自我突破,正是使他的作品具有魅力的真正原因所在。这些年来,作为他生前煮酒论剑的忘年知交之一,我心中一直想念着他。我认为,古龙的作品光焰万丈,其中至少有三十部必将成为天下后世传诵的名篇,固不止在武侠文学的范围内获得高度评价而已。而古龙对我个人种种相知相惜的情谊,至今忆来,犹自激动胸臆。这些年来,经过几番波折,他离散于外的三个亲生儿子终于互相认同,并在我的安排下,一起到他坟前拈香祭父。他的作品在海峡两岸都有了精编的版本;最近,本土有文学研究者以“古龙作品的转型创新”为博士论文题目,我还以口试委员身份参与了该论文的评考,见证了古龙作品登上严肃学术殿堂的此一里程碑。同时,我也主编了由诸名家导读、以名画配衬的《古龙精品集》,已出版四十册,预计共达六十余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古龙与我首次喝酒畅叙时朗吟的李白七绝,他背诵了前两句,见我能立即续诵,遂立即倾盖如故,引为知音。现在,我为他编这本文集,即定名为《谁来跟我干杯》,以纪念当时意气相投、举杯相祝的情景。恍惚中,古龙又来到了眼前。蓦然回首,古龙走后的浩浩江湖,可真是寂寞如雪啊!原《谁来跟我干杯》序2008年7月
内容概要
一代武侠大师古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重酒、重色而亦重友情。
不惑之年染上肝病,屡次进出医院;
四十八岁时更因负债累累,刻意酗酒而暴卒。
他的生命宛如流星划过天际,留下刹那的永恒;
但他阴郁和爽朗、多情和绝情、绝不低头和自暴自弃的极端性格,至今仍难以盖棺论定。
本书收集了古龙亲笔的随笔,札记。
是最全的古龙文集,也是收藏古龙作品的最佳选
作者简介
古龙(1938—1985),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七十多部精彩绝伦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陈舜仪(1976—),出生于台南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古龙武侠论坛”版主及“热血古龙论坛”版主,现为自由撰稿人。
书籍目录
古龙手迹(十三幅)
前言:盛宴之余
—— 新编《古龙散文全集》的一点感言 陈舜仪
代序:念古龙 倪匡
代序:小忆古龙 倪匡
代序:古龙,再现江湖 陈晓林
壹多少往事
新岁献辞
朋友
城里城外
吃客
台北奇侠传(之一)
台北奇侠传(之二):牛哥的『三奇』
写当年武坛风云人物于酒后:其一 王度庐
写当年武坛风云人物于酒后:其二 郑证因
从『因病断稿』说起
写给创作
谈谈『意境』
盛宴之余
一点『异』见
另一种美
—— 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多少往事
红灯绿酒
却让幽兰枯萎
繁华一梦
人在江湖
转变与成型
酒界转生
谁来跟我干杯?
谁来跟我干杯?(加长版)
贰台北的小吃
台北的小吃
吃胆与口福
唐矮子牛肉面
有关牛肉面种种(之一)
有关牛肉面种种(之二)
再说牛肉面
老董与小而大
关于牛肉
欣福与幸福
关于排骨面(一)
关于排骨面(二)
淞园食府
秀兰与东林
武昌街上(一):味噌汤与咖厘饭
武昌街上(二):排骨大王
武昌街上(三):鸭肉扁
武昌街上(四):牛杂大王
叁古龙的武侠世界
关于『陆小凤』
关于『小李飞刀』
看《小李飞刀》第一集
楚留香这个人
武侠小说的创作与批评
此『茶』难喝 —— 小说武侠小说
制片?制骗? —— 且说武侠电影
为我们的『摇篮』,齐来饮一杯
小说武侠小说
关于『武侠』
『武侠』与『女性』
『武侠』中的『女性』
我不教人写武侠小说,我不敢
我也是江湖人
杂文与武侠
另外一个世界
—— 还是有关武侠
一些问题,一些回答
肆不是集
写在《不是集》之前 (序)
不是回信
不是悲观
不是劝告
不是没有
不是刀锋
不是珍贵
不是相聚
不是忘记
不是离别
不是爱情
不是悲哀
不是朋友
不是就是
不是不是
不是自由
不是祝福
不是不幸
不是音乐
不是东西
不是不幸(其二)
不是幸福
不是派头
不是围城
不是双锋
不是张彻
不是玫瑰
不是感慨
不是不说
不是推荐
—— 谈舞台人生与人生舞台
不是不能
伍序与跋及其他
《游侠录》古龙附言
《剑玄录》更名启事
《铁血传奇》前言
写在《红尘白刃》前
《铁胆大侠魂》前言
写在《萧十一郎》之后
说说武侠小说(《欢乐英雄》代序)
谈谈『新』与『变』(《大人物》代序)
《风云第一刀》后记
写在《天涯·明月·刀》之前
《血鹦鹉》代序
楔子 —— 写在《江湖人》之前
从《绝代双骄》到《江湖人》的一点感想
《白玉老虎》上部后记
作者声明
不唱悲歌 —— 少年十五二十时
《凤舞九天》前言
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
—— 我为何改写《铁血大旗》
关于『楚留香』(《新月传奇》序)
写在《剑胆星魂》之前
关于飞刀(《飞刀,又见飞刀》序)
风铃·马蹄·刀 —— 写在《风铃中的刀声》之前
《陆小凤与西门吹雪》前言(《剑神一笑》序)
《陆小凤与西门吹雪》注
《陆小凤与西门吹雪》小启
古龙小启
小启
楚留香和他的朋友们(《午夜兰花》序)
枪手·手枪(代序)
《短刀集》前言
高手(《猎鹰》序)
铜钱的两面(《群狐》序)
财神与短刀(代序)
《剑气满天花满楼》序
写在大武侠时代之前(代序)
《紫烟》前言
《边城刀声》序
陆古龙的处女作译作及其他
陆古龙的处女作译作及其他
从北国到南国
翻译小说:神秘的贷款
公鹅
林肯的遗物
世界珍闻
除疤新药
盘尼西林克星
星有多重
柒附录
古龙小传
古龙大事记
古龙散文年表
新编古龙武侠小说年表
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1.一个人如果不能了解另一个人,最大的原因,只因为他根本不愿去了解。2.以前一看见古龙能喝酒就害怕,更怕被他灌醉,简直不敢找他吃饭,现在他不喝了,找他吃饭好像也变得没意思了。3.对于人的分类法,还有一种——一种是“是人的人”,一种是“不是人的人”。只不过最重要的一点通常都被人忽略了。——这个世界上常常会有一些人把另外一些人看成“不是人的人”,其实真正“不是人的人”,却是他们自己。4.吃得是福。能吃的人不但自己有了口福,别人看着他开怀大嚼,吃得痛快淋漓,也会觉得过瘾之至。5.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江湖人存在,也永远有这种悲哀。但是他们那种守然诺、重信义、锄强扶弱、永不妥协,路见不平就要拔刀相助,有仇必报有恩也必报的精神,也永远随着他们的悲哀存在。6.稿子当前,你只有写。尤其是写长篇连载,少写一天都不行,就算别人不说你,你自己心里也好像犯了罪一样,时时刻刻都恨不得一头撞死。有一次潘垒告诉我,有一次报馆催稿,他写不出,这位纵横港台影艺文坛的名作家与名导演,居然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7.有一阵子我写稿如乌龟,每天急得满地乱爬也没用,倪匡问我:“你最近为什么写不出稿?”“因为我心情不好。”我说。“你为什么心情不好?”“因为我写不出稿。”这个笑话绝不是笑话,只有以写作为生写了三十年的人,才明白其中的痛苦。8.因为只有酒才能使人忘记一些不该去想的事,而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要去想一些他们不该去想的事。除了“死”只外,只有酒才能让人忘记这些事。——死,多么珍贵,只有一次,绝无两次。9.有时候你忽然和一个人分手了,你们本来不想分手的,可是忽然就分手了,好像根本没有什么事,可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已经到了分手的时候。10.女人宁可她的男朋友去死,也不愿他去交别的女朋友。11.你说我不是人,我也高兴得要死,因为说我不是人的人,通常是个女人,而且爱我爱得要命。12.我们只希望看王羽的情感流露出来,并不希望看他的“肠子”流出来,假如武侠电影能将气氛制造得更感人,故事推动得更紧凑,主题刻画得更严正。我相信它一定会有更多的观众。13.丘吉尔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个伟人,也是个很乐观的人,他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不幸的遭遇,常能使人逃避更大的不幸。”只要你能抱着这种看法,生命中就没有什么事能打击你了。失败虽然不好,但成功却往往是从失败中得来的。14.无论写哪种小说,都要写得有血有肉,但却绝不是那种被剑刺出来的血,被刀割下来的肉,更不是那种“血肉横飞”、“血肉模糊”的血肉。我说的血肉,是活生生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我说的血,是热血,就算要流出来,也要流得有价值。铁中棠、李寻欢、郭大路……都不是喜欢流血的人。但是他们宁可自己流血,也不愿别人为他们流泪。他们的满腔热血,随时都可以为别人流出来,只要他们认为他们做的事有价值。他们随时可以为了他们真心所爱的人而牺牲自己。他们的心里只有爱,没有仇恨。这是我写过的人物中,我自己最喜欢的三个人。但他们是人,不是神。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江湖人存在,也永远有这种悲哀。但是他们那种守然诺、重信义、锄强扶弱、永不妥协,路见不平就要拔刀相助,有仇必报有恩也必报的精神,也永远随着他们的悲哀存在。15.稿子当前,你只有写。尤其是写长篇连载,少写一天都不行,就算别人不说你,你自己心里也好像犯了罪一样,时时刻刻都恨不得一头撞死。有一次潘垒告诉我,有一次报馆催稿,他写不出,这位纵横港台影艺文坛的名作家与名导演,居然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16.有时候我也会想,在我那一阵终日忙着去灌溉野生的蔷薇时,是不是也曾有幽兰为我枯萎?17.人在江湖,固然是身难由己,其实人不在江湖,又何尝能够由得自己呢?如果一时觉得闷气,就放歌纵饮,唯有令亲者痛,仇者快。18.厌倦江湖,自甘寂寞夜深人静,举杯邀饮“谁来跟我干杯?”那时候总是有一个人会说:“我。”19.每种刀都是刀,每种刀用力被掷飞出去之后,都是致命的武器。可是“飞刀”只有一种。——我的意思当然是说“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的那种飞刀。20.问:她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孩子?居然能够得到古大侠的青睐原文误作“睬”。答:女孩子?我几时说过他们是女孩子?问:不是女孩子?丁情、申碎梅,这么绮丽的名字,难道不是女孩子?答:我的名字叫古龙,难道我就是一条龙?名字是名字,人是人,完全是两回事,叫李聪明的人,也许偏是个笨蛋,叫赵美丽的人,也许丑得可以把人从半夜吓醒。
后记
毫无疑问,古龙为台湾的首席武侠名家,但他的历史地位不仅如此,更继平江不肖生(上海)、还珠楼主(天津)和金庸(香港)而为华语武侠文坛的第四代领袖,完成了武侠小说的现代化转型。评论家胡正群以为“古龙之前无新派”,另一名宿叶洪生则称他是“新派掌门人”,可见此人的独特性及影响力。古龙的本名是熊耀华(1938-1985),籍贯是江西南昌。他的幼年生活扑朔迷离,连出生地都有香港和上海两种说法。比较确定的是,六七岁时他曾住在汉口,后来在香港生活了一段时间,十三岁时才举家迁往台湾。学历方面,先后就读于台湾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中部、成功中学,并自淡江英语专科学校夜间部英语科肄业。在校期间他可以算是一个文艺青年,写了一些新诗和散文,也取了固定的笔名“古龙”。十七岁时父母离异,他愤而逃家出走,混迹于四海帮,展开了传奇般的人生新页。为了糊口,他曾在出版社担任抄写工作,也曾在美军顾问团管理图书,偶尔代笔武侠小说。1960年时,古龙正式出道,以武侠作家为专职。未及十年,他便隐然有凌驾于卧龙生之上的态势。自1976年起,由于影视改编的推波助澜,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与武林霸主金庸并称至今。在古龙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瑰丽多奇、灵气流转的文笔,出人意料的情节,不拘中外的思想文化,以及对人性的洞悉和展示。重要作品如《武林外史》、《绝代双骄》、《楚留香》系列、《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大人物》、《边城浪子》、《七种武器》系列、《陆小凤》系列、《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圆月•弯刀》、《碧血洗银枪》和《英雄无泪》。小说被改编为两百五十部以上的电影、七十部以上的电视剧,堪称武侠影视史上最耀眼的原著作者;自身亦曾担任编剧、导演、制作,并创办宝龙、群龙影业公司。他的父亲熊飞(熊鹏声)曾经在国民政府中担任公职,到了台湾以后一度从商,经营大勤棉纺厂,并以笔名“东方客”写武侠小说。中年时突然抛弃家庭,长子古龙愤而断绝父子关系,自称上将熊式辉之子。1960年代,熊飞受知于政治家高玉树而重返公门;晚年自东吴大学退休,罹患帕金森症,与长子于病床上相逢。母亲郭新绮早逝。大妹熊小云远嫁夏威夷,经营珠宝生意,与古龙较为亲近。另有二妹熊小燕、三妹熊小毛(改名熊懿)。弟名熊小华(改名熊国华),自幼过继他人。由于破碎的家庭背景和坎坷的年少过往,古龙的感情世界复杂而缺乏定性,复制了父亲所造成的家庭悲剧。先是与郑月霞(莉莉)同居十年,生子郑小龙(1967-)。其间仍与千代子(日籍)等多名女友交往,并曾夺结拜兄长卧龙生之所爱,相偕隐居于基隆。其后与叶雪(安娜)生子叶怡宽(张怡宽,1973-),离弃郑月霞母子。一年后又离弃叶雪母子,与梅宝珠结婚,生子熊正达(1977-)。因风流韵事不断,五年后梅宝珠携子改嫁。最后的枕边人是于秀玲。因情思敏感而善于寂寞,古龙重酒、重色而亦重友情。倪匡为友人中最亲昵的一位,牛哥夫妇则视如兄姐。因性好挥霍而不善理财,早年多寄食于异姓兄长家中。邹郎《来似清风去似烟》:“他经常居无寻址,几乎常以诸葛青云、卧龙生、费蒙、我的家为家。”声誉鹊起后,依然千金散尽还复来,复来之后又散尽,与友人豪饮争杯,而逐渐疏远故旧。不惑之年染上肝病,屡次进出医院;四十八岁时更因负债累累,刻意酗酒而暴卒。他的生命宛如流星划过天际,留下刹那的永恒;但他阴郁和爽朗、多情和绝情、绝不低头和自暴自弃的极端性格,至今仍难以盖棺论定。
编辑推荐
《笑红尘》为武侠宗师古龙的绝世遗笔,一部古龙书写自己的作品。李寻欢,楚香帅,小鱼儿,萧十一郎,沈浪……这些人,对于喜欢武侠的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我们,很多人,都是看着古龙的小说,或是由他小说翻拍的电视剧长大的。古龙作为一代传奇武侠宗师,他的作品《小李飞刀》《楚留香》《绝代双骄》等被世人熟知,曾掀起了一代武侠热潮,作品多次被翻拍成电视剧。广为流传,是武侠经典。《笑红尘》是古龙的绝世遗笔,古龙写自己生活的随笔,体现的是这位武侠宗师的人文情怀,让读者了解生活中的古龙,是古龙真正书写自己的作品。中国大陆首次出版。古龙的随笔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市场上没有一本同类书可以抗衡。史上最全、唯一注释的古龙文集。有从未在大陆出版过的珍贵资料,内容丰富,注解详细,是收藏古龙作品的必然之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