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何南 页数:268
内容概要
作为一名传统知识分子,他经历了动荡的20世纪初期,这种巨大的世纪动荡促使他探寻人的价值、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现代化的轨迹。他以惊人的兴趣和精力广泛研究哲学、神学、历史、文学等等,并且在相关领域成就卓越,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 《宗教大词典》、 《中国道教史》、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中华大典》等学术著作为他赢得了持久的注意力和广泛的敬意。他同时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中极少数的幸运者,无论时局如何变迁,他在学海中浮沉,为教育尽力,被毛泽东誉为“风毛麟角”。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字义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师从汤用彤、贺麟。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课程。1964年,负责筹建闼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尉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同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宗教渊典》、《中国哲学发展史》等。此外,还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巾华大典》等的编辑出版工作。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在路上 第一节 小学时代 多思的童年 难忘的曹老师 第二节 中学时代 难忘的初中老师 书中自有天地 火热的高中生活 第三节 大学时代 北大哲学系 第四节 西南联大 难忘的“小长征” 校园学术民主氛围浓厚 听名师讲课 战火之中的书声 收获于联大的爱情 ……第二章 在书中第三章 在国图第四章 永远的怀念后记附录一 任继愈年谱附录二 任继愈著作年表本书重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在路上第一节 小学时代多思的童年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原名任又之,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山东平原县的一个军官家庭。任家虽非冠盖交接之族,也是富裕殷实之家。自明朝以来,任家祖辈都是读书人,诗礼相传,家风颇佳,家教优良,读书都卓有成就。任继愈的父亲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峙、顾祝同等皆为同班或同级同学。后衔至国民党少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尽管资格很老,但因他为人耿直,不屑吹吹拍拍,所以官也没做太大,官运没有亨通,最后在参议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任继愈的母亲本分、正直、善良,她常常教育孩子们不要有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思想。细雨润万物,多情而无声。可以说,母亲的早期教育深深地影响了任继愈。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任继愈从四岁起入私塾识字,后来私塾换为小学。“继愈”这个名字是入学时老师给取的,取“继承韩愈”的意思,老师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希望这个学生将来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任继愈日后“走偏了道”,并未能让老师的愿望得到实现,也未能继承韩愈老夫子的“衣钵”。任家是一个大家族,四代同堂,有“那种像巴金笔下《家》的味道,北方传统的封建主义大家庭”。家庭里头,表面上是和和气气,内心其实是勾心斗角;看起来是很统一,其实内部很不和睦。几十口人在一起,利害关系很难统一起来。下面一段话是任继愈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我对巴金的《家》很有同感,就是那个样子。在封建大家庭里,财产是共同的,收入都交公,没有私人财产,然后统一分配。这种平均分配很不公平,好的坏的、勤的懒的都一个样!《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个例子,亲近她的,待遇就好些,反之就差些,还要受歧视,这就不公平,就会有很多私弊的地方。封建家庭的突出特点就是封建家长制,子女要绝对服从家长,不能反驳,婚姻不能自主,等等。我的父亲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很受气,于是就离开这个家,考上了保定军官学校,这也是我们世代书香的任家出的第一个行伍之士,但父亲仍然很喜欢读书。由于热衷行伍而勇敢地走出封建大家庭的任继愈的父亲,不仅使他自己摆脱了太多的束缚,同时也给他的小家带来了自由。这样的前提下,小时候的任继愈就很幸运地吸收到了来自外界的“自由空气”。在“自由”的呵护下,任继愈“茁壮”地长大。后来,任继愈的两个弟弟也都成了学者,一个曾在首都经贸大学当教授,一个是工程院院士。任继愈进私塾学认字以后,自由的家庭氛围使他思想开阔,无拘无束,凡事总喜欢刨根问底。有这样的一件事,可作为任继愈打小就喜欢问问题的佐证。有一次,小小的任继愈忽然看到一种小东西,这种小东西引起了他的兴趣。方砖上,一个蚂蚁在爬着,它爬得很慢,似乎在边爬边思考的样子,又像是边跑边等谁。任继愈在焦急地等待着,试图看看小蚂蚁要到什么地方去。时间过得真慢——爬着爬着,任继愈开始为这小家伙担心起来,因为它拐向了冲下的路——它头朝下爬起来!任继愈担心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怕小蚂蚁一不小心掉下来会摔个粉身碎骨,和它小得可怜的身体比起来,方砖多么大呀,距地面多么高呀!二是怕小蚂蚁头晕。他知道自己如果头朝下的话,一定会头晕的。一旦小蚂蚁头晕,最后的结局同样必然是摔个粉身碎骨。于是,他赶忙拉来了母亲,让母亲和他一起观看。“小蚂蚁会头晕吗?”任继愈用小手牵着母亲的大手问,他的声音里透着浓浓的童真的担忧。“不会的。”母亲有点好笑,但还是耐心地回答心爱的儿子。“那,我为什么头朝下的时候会头晕呢?”任继愈忽闪着炯炯有神的眼睛。“傻孩子,因为它是蚂蚁,你不是蚂蚁呀!”母亲觉得自己的回答很巧妙:既掩饰了自己不明其理的尴尬,又“解答”了儿子的疑问。可母亲没想到的是,她的回答让任继愈更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小家伙是蚂蚁而自己不是蚂蚁呢?为什么蚂蚁头朝下就不会头晕而自己就会头晕呢?母亲是不是也不知道呀?任继愈不再往下追问了,因为他从小就是懂事的。从那时起,每每遇到连父母都不能解答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别人不感兴趣的问题时,任继愈便到书中去找答案。事实上,书里神奇无比的那个世界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孩童时代,任继愈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简单的答案。这就已经显示了任继愈长大能够成为一个哲学大家的天赋。因为哲学的特性恰恰在于寻根问底,就是要求你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比如“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社会发展到哪里去?”等抽象的问题,如果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作为一个孩子,是绝不会想到的,更不会设法去探究的。
后记
雨是最多情的,直到今天晚上我才真地相信了。正值盛夏,白天正酷热袭人,到了晚上,雨就忽然落下来了!窗上的雨篷发出清脆的响声,起先以为是谁家空调室外机滴下的水,但接着就忽然意识到——下雨了!手机没有收到过要下雨的短信呀,或者由于不知在忙些什么而没有看到?对于这次不期而至的下雨我颇感意外。雨篷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我走过去,靠近窗台。窗缝里竟然已透进来不少雨,把屋里的地面都浸湿了!心情本来就不好的我,此刻更加沉重。屋里有些闷,一如我的心情。虽然外面在下雨,但原本蒸笼一般的屋内并没有稍微降温。索性,我打开了窗子,“哗”的一声,雨的呼喊便豪不客气地欺身进屋,没有同我打任何招呼,就一下子武断地充满了我已然显得拥挤的斗室,主人一般。没有风。雨道几乎是垂直落下来的,这又让我有勇气长久地立在窗前。窗外,是一条街道,交通颇为繁忙,车似乎是无声的,在昏黄的路灯下,默默地流过,只亮着近光的车灯。仔细看去,车的雨刮器都调了最高档。行人,被雨驱赶着,匆匆忙忙地赶路,雨打在他们的身上,衣服紧贴在身体上,我可以想见,他们的身体是冷的。女士们的刘海被雨淋湿,垂了下来,脸想必也沾满了混合着灰尘的水,但她们顾不得擦,似乎在赶赴一个急切的约会。有人挤在路边超市的檐下避雨。没人说笑。有伞的行人则慢了许多,步履既像从容,又像艰难。有伞罩着,看不清伞下人的表情,只见伞在路灯下慢慢飘着,寂寞着。我拿出手机,想留下一些雨中的景致,但无意间看到了有4条未读短信的提示,不知何时,它们已安静而幽怨地蜷缩于收件箱里。打开,阅读,我大吃一惊——我知道雨这么突然,又这么大的缘由了!一条是: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因病于今天凌晨4时3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三岁。面是任继愈先生的照片:黑色西服,斜纹领带,一丝不苟。目光平和,笑容安详,视之亲切。另一条: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教授,因心脏病发作,医治无效,于今天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九十八岁。后面是一张季羡林教授含笑的照片,清癯的面容,笑得很慈祥。另两条——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设在国图的任继愈灵堂送来了花圈花篮,国图工作人员和来自全国各地图书馆的代表、各党政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吊唁任老。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季羡林灵堂送来了花圈花篮,今天起,北大灵堂接受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吊唁,送别这位终生治学、德学双馨的慈祥老人。每条后面照例是照片:庄严肃穆的灵堂,素白的花圈花篮,垂挂的挽幛,醒目的挽联。想想时间,今天是2009年7月11日。于是,深怪自己的迟钝,竟然忘了看如此重要的短信。俗务繁缛,像我一般的人想必不在少数,他们在匆忙奔向生计的源泉之时,想必也如我一般忽略了最不该忽略的事情。我愈发明白雨的心意了。《人民日报》7月13日用整版篇幅就任继愈、季羡林同日辞世写了一篇综述《让大师的智慧照亮未来》,表达人们同敬两位大师的心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半个多世纪前,臧克家曾以诗歌道破生命的真谛。今天,两位大儒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襟怀与器识,再次印证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今天,任继愈、季羡林这两盏燃烧了九十多年的油灯终于耗尽了最后一滴膏油,顽强燃烧到最后一息。让我们从大师们手中接过余热尚存的灯盏,注入新的热血和信仰,点燃起新的光焰,照亮我们的社会,照亮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未来!大师逝去,就连他们清癯的背影也渐行渐远渐淡。但大师的精神永远长存!任继愈,以“继承韩愈”为初始坐标,以学术为国为人生良心,宠辱不惊,名利不计,恪守不辍,矢志不渝。他以他的治学态度为我们树立了高标,以他的劭美品德为我们确立了典范。如今,大师逝矣,举国同伤。他繁富的声誉之前,寂寞的身影之后,让我们将何以堪?季羡林,一个遥远而亲近的名字,一个陌生却熟悉的大家。在他漫长的有生之年,不惟致力于学术的研究,写出大量优美而真挚的散文,还笃守真、忍准则,以博爱宽恕为襟怀,以善良诚悃为秉性,终身践行,不曾或忘。曾几何时,他的邻家爷爷一样的行为还在被我们故事一样笑着挂在唇边,如今,就真地变成遥不可及的梦境了。他们是才华横溢的俊才,是风度翩翩的学者,是笔耕不辍的文化旗手,是高举道德大纛的领路人。他们的辞世,如何不令天地动容,草木含悲!雨是最多情的。明白自己为何心情沉重的同时,我信了这句话。雨还在下,越下越大。但我的耳畔,雨篷的喧哗似乎已不存在了。
编辑推荐
《一代大师任继愈》:中国文化名人传记。任继愈(1916.4.15-2009.7.11),字义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师从汤用彤、贺麟。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课程。1964年,负责筹建闼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尉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同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宗教渊典》、《中国哲学发展史》等。此外,还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巾华大典》等的编辑出版工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