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傅斯年 页数:4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虽为残稿,但学术地位及学术影响巨大,何兹全先生评价,此书“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美籍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评价:“傅斯年先生是一位历史天才,是无疑的……这篇文章(指《夷夏东西说》)以前,中国古代史毫无系统可言。” 《史学方法导论》一书则完全代表了傅斯年提出的“史学即是史料学”的命题,是这种治史原则的完整体现,当年影响巨大,人称傅斯年开创了“史料学派”。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20世纪上半叶我国重要的学术领袖。他提出了“史学即是史料学”的命题,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影响巨大,人称其开创了“史料学派”。
书籍目录
史学方法导论 第一章 史料之相对的价值 第一节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 第二节 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 第三节 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 第四节 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 第五节 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 第六节 本事对旁涉 第七节 直说与隐喻 第八节 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 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 史记研究 战国子家叙论 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敬告河南人士及他地人士之关心文化学术事业者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一个短记 考古学的新方法 明成祖生母记疑 夷夏东西说 说《广陵之曲江 谁是《齐物论》之作者? 谁是《后出师表》之作者?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一、夷夏东西说 1.毫-商-殷 2.夏迹 3.夏夷交胜 4.诸夷姓 5.总结上文 二、姜原 1.姜之世系 2.姜之地望 3.姜姓在西周的事迹 4.姜羌为一字 三、周东封与殷遗民 四、大东小东说广一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 1.[大东小东的地望和鲁、燕、齐的初封地] 2.周初东向发展之步骤 3.周公之事功 五、论所谓五等爵 1.[五等称谓的淆乱] 2.[公侯伯子男释字] 3.[既非五等,更无五等爵制]附录 一、战国子家叙论 二、性命古训辨证
章节摘录
史学方法导论第一章 史料之相对的价值第一节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周书》是间接的材料,毛公鼎则是直接的;《世本》是间接的材料(今已佚),卜辞则是直接的;《明史》是间接的材料,明档案则是直接的。以此类推。有些间接的材料和直接的差不多,例如《史记》所记秦刻石;有些便和直接的材料成极端的相反,例如《左传》《国语》中所载的那些语来语去。自然,直接的材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种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论断,要随时随地的分别着看。直接史料的出处大致有二:一、地下;二、古公廨、古庙宇及世家之所藏。不是一切东西都可在地下保存的,而文字所凭的材料,在后来的,几乎全不能在地下保存,如纸如帛。在早年的幸而所凭借者是骨,是金,是石,是陶,是泥;其是竹木的,只听见说在干燥的西域保存着,在中国北方的天气,已经很不适于保存这些东西于地下。至于世家,中国因为久不是封建的国家,所以是很少的,公廨庙宇是历经兵火匪劫的。所以敦煌的巨藏有一不有二,汲冢的故事一见不再见。竹书一类的东西,我也曾对之“寤寐思服”,梦想洛阳周冢,临淄齐冢,安知不如魏安僖王冢?不过洛阳陵墓已为官匪合作所盗尽,临淄滨海,气候较湿,这些梦想未必能实现于百一罢?直接材料的来源有些限制,所以每有偏重的现象。如殷卜辞所记“在祀与戎”,而无政事。周金文偏记光宠,少记事迹。敦煌卷子少有全书。(其实敦煌卷子只可说是早年的间接材料,不得谓为直接材料。)明清内阁大库档案,都是些“断烂朝报”。若是我们不先对于间接材料有一番细工夫,这些直接材料之意义和位置,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则无从使用。所以玩古董的那么多,发明古史的何以那么少呢?写钟鼎的那么多,能借殷周文字以补证经传的何以只有许瀚、吴大潋、孙诒让、王国维几个人呢?何以翁方纲、罗振玉一般人都不能呢?
编辑推荐
《史学方法导论·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特色: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促生了中华教育的圣地;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规范了中华学子的心路;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强化了中华学术的骨骼;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延续了中华文化的血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