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作者:崔钟雷 编 页数:207
前言
循着哥伦布的脚步,人类发现了新大陆;随着麦哲伦的船帆,人类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郑和的七下西洋,让人们知道了在世界的东方有这样一个文明大国巍然屹立;南极的艰苦探索,承载了人类对未知地理景观探索发现的渴望。 前人每一次在地理上的探索和追寻,胸中都怀着一个发现真理的梦想,饱含着急于揭开谜底的期望。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在概叹祖先探索的意志和勇气的同时,仍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因为有太多的地球未解难题,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样摆在我们的面前,吸引着我们踏上旅程。我们遇到了太多不论是常识还是科学都无法解释的地理想象,科学家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的要把这一切都归因于上帝的安排吗?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自然界的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也即将被人类揭开! 是什么力量使旋转岛一直旋转不停?巨人岛怎么会使人迅速长高呢?科学家对圣泉治病的原因作出种种推测,哪一种才是最合理的?已经是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还会“长高”呢?是什么原因使它“长高”的呢……这些问题,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挑战着我们人类智慧的极限。 本书从世界六大洲的地理奇谜入手,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各种地理状况,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给读者展示了中外地理文化中记载和流传的震撼人心的未解之谜与神奇现象。由衷地希望这本书会为读者的探索之旅增加无限的乐趣。
内容概要
新的世纪呼唤新一代的复合型人才,新的人才需要阅读与学习理念的快速更新。《才学世界》系列丛书打破了老版书籍知识冗旧,体例繁杂,深奥难解的弊端;所选资料翔实准确,文字简洁生动,体例分类细致入微,通过具体的数据、简明的版式来具体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能够快乐阅读、轻松学习。 本书为该系列之《地球神秘现象》分册,全书从世界六大洲的地理奇谜入手,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各种地理状况。
书籍目录
亚洲 黄土高原成因之谜 神秘的喜马拉雅 格筛龙潭之谜 石头“生蛋”之谜 乐山巨佛之谜 谜样吴哥 印度“圣河”之谜 马特利之火 荒漠之谜 “生命之泉”之谜 印度奇石 《圣经》中的示巴古国是否真实存在 死海之谜 红海之谜 “猛犸家园” “墓岛”之谜 日本圣山之谜 日本幕府黄金宝藏之谜 神秘的地震云 钱形图案之谜 择捉岛的秘密 发光的海水 深埋地下的超级大洋 罗布泊迁移之谜 响沙湾传说之谜 敦煌石窟之谜 古崖居之谜 神秘的头骨堆之谜 冰润万年不化之谜 环境引发食道癌之谜 “冰冰胃”四季颠倒之谜 发光的土蛋 “天坑”之谜 狗头金之谜欧洲 法兰西“手印” 流不尽的“圣水” 亚平宁水晶石笋 古老的宙斯神庙 爱琴海诞生之谜 圣潭的秘密 美容岛之谜 奇异的贝加尔湖之谜 卡什库拉克山洞之谜 沸腾的泉水 水井之谜 沙地吃人之谜 通古斯大爆炸之谜 火山口上的冰川 魔鬼的脚印 滴水的房子之谜 通向大海的四万个台阶非洲 石头杀人之谜 博苏姆推湖成因之谜 尼奥斯湖杀人之谜 石头教堂之谜 大津巴布韦之谜 撒哈拉绿洲之谜 乞力马扎罗山之谜 东非的“薯吉”之谜 东非大裂谷成因之谜大洋洲 大堡礁形成之谜 澳洲大陆之谜 博尔斯皮拉米德岛岩塔之谜 神秘的艾尔湖 卡卡杜之谜 乌卢鲁之谜 彭格彭格山之谜美洲 石彩虹之谜 大盐湖之谜 大峡谷之谜 陨石坑之谜 沙俄卖掉阿拉斯加之谜 土墩之谜 藏有珍宝的橡树岛 加拿大夏天遗失之谜 谢伊峡谷之谜 亚利桑那州金矿之谜 石膏沙漠之谜 死亡陷阱 加州地震之谜 神秘的“太阳之家”——哈莱阿卡拉 神奇的石头森林 莱丘加尔拉洞穴之谜 幽灵之谜 旋转岛之谜 姆大陆之谜 神秘的亚马孙河 黄金国之谜 伊瓜苏瀑布之谜 宇宙来客之谜 太阳门之谜 海盗基地罗亚尔港之谜 厄瓜多尔的黄金隧道之谜 塞兰迪亚古堡之谜 死神岛之谜南极洲 南极“绿洲”之谜 南极洲地图之谜 神奇的南极
章节摘录
然而,近年来历史又重新上演了,1984年4月26日,陕西省关中地区天色突变,空中黄色的沙尘纷纷扬扬地飘落,碧空晴日瞬间消失了,街道上的汽车亮着大灯缓缓前行。原来,这场罕见的黄色风暴源自南疆,且途经甘肃、宁夏等地,一路上裹挟着大量黄土尘埃呼啸而来,最后在陕西等地区降落。这又为黄土的风成原因,而且土质来自新疆、中亚地区的说法提供了一个确凿的证据。 然而,有科学家经过细心考察,否定了黄土风成的说法。这其中有两个理由: 首先是黄土分布高度的极限问题(高度各地不一),即超过一定的高度,黄土就不再出现了,这便否定了黄土是由风携带而来、由高空下落的假说;其次是人们发现黄土层的底部有一层砾石,而这些浑圆的砾石却是典型的河流沉积物。于是科学家们认为:黄土是水流冲击形成的,且黄土的“原籍”位于黄河上源。 除此之外,对黄土的成因还有各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黄土既非风成,也非水成,其“原籍”就在本地,是真正的“土生土长”。另一种观点认为,黄土一部分是由大风从西北、中亚地区刮来;一部分是由源源不绝的河流携带而来;同时还有一部分是在本地土生土长的基岩上风化形成的,它是由三种作用共同形成的结果。然而迄今为止,对于黄土的“原籍”究竟在何处?人们仍然在进行着无休止的争论。 喜马拉雅山脉是传说中“众神的住所”。这里有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又称圣母峰或埃维勒峰,也就是尼泊尔人所谓的萨嘉玛莎,即“海之崖”的意思。 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西长约2400千米、南北宽约200千米-300千米,平均海拔6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一词源自梵文,原意为“雪的家乡”。整座山脉海拔很高,终年被积雪所覆盖,其中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四十多座。位于中国和南部邻国交界处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脉,宽50千米-90千米,有10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耸立在这里。各山峰的高度平均超过5791米。喜马拉雅山脉十分庞大,完全可以把欧洲的整个阿尔卑斯山脉围在正中。此外,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共有五百多个高过6096米的山峰。其中一百多个超过7315米。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如同一座美丽的金字塔雄踞在喜马拉雅山的中段。 喜马拉雅的形成 这么庞大的山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恶劣的气候环境、各种地质变化因时因地各不相同、缺乏可以证明年代的化石、岩石构造混淆不清等情况下,探索远古地壳变化的历程,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地质学家已经达成共识的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各大山脉的欧亚大陆山系(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0年间达到最高点的一种力量所造成。这些山脉都是因地壳的强烈运动而产生的,地壳隆起将一个古代深海海沟里极厚的沉积岩层推出海面,这个海沟即地质学家所说的“古地中海”。这种庞大的使山脉隆起的力量是如何产生的呢?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认为力量来自大陆漂移,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地质学家的认同。 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分成若干大块,叫做板块。这些板块并非固定不动,而是可以漂移的,就像悬浮在地幔软流层上的“木筏”。按照这种学说,亚洲大陆是一个板块,南亚次大陆也是一个板块。距今大约三千万年前,南边印度洋地幔下软流层的活动引起洋底扩张,南亚次大陆板块开始北移,直到和亚洲大陆板块相遇。处在这两大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古海受挤而被猛烈抬升,于是沧海变成了高山。在地质历史上,这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就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人们不敢确切地说喜马拉雅山脉是否还在缓慢上升,测量技术还没有那么精确。但我们可以确信地壳一直在运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及恒河盆地的剧烈地震证明了这一点。 世界最高峰 在神话传说中,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居住的宫室。珠穆朗玛峰终年积雪,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一条近似于东西走向的弧形山,峰体呈金字塔形,在100千米之外就清晰可见,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珠穆朗玛峰山顶的冰川面积达10000平方千米,雪线(4500米-6000米)呈北高南低的走势。峡谷中有几条大冰川,其中东、西和中绒布三大冰川汇合而成的绒布冰川最为著名。珠穆朗玛峰自然条件异常复杂、气候恶劣、地形险峻,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米-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海拔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的河谷有森林及灌木。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等珍禽奇兽及多种矿藏。 珠穆朗玛峰以其“世界第一”的名号,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登山探险者。从18世纪开始,就陆续有不同国家的探险家、登山队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有人从南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英国的探险家在1921年-1938年先后7次试图从北坡攀登珠峰,都遭受了失败,有人还为此失去了生命。北坡被称做是“不可攀缘的路线”、“死亡的路线”。地质学家诺尔·欧德尔从艰险的北面峰曾经爬上过约8230米,首次发现珠穆朗玛峰的金字塔形峰顶的构成成分是带有古地中海化石的石灰岩,年代已有3.5亿年。 人们登山探险时,通常需要在桑伯奇喇嘛寺院休息几天以使身体适应高原气候。等到各种高山病症消除后,再继续前进。攀上4572米高处,登山队员便进入了只有风雪冰石的环境中。登山队员沿着天然的冰川大路向上攀登,在许多巨大的冰柱脚下通过。这种怪异的冰柱,是冰川融解与蒸发下形成的,有时高出冰川约26米。昆布冰川源于一个大“冰斗”,是地质结构中较脆弱的部分长时间遭受侵蚀而形成的。这个冰斗是个圆形峡谷,由珠穆朗玛峰、罗孜峰及纽布孜峰三座山峰环抱而成,英国人称它为“西方冰斗”。昆布冰川在6 096米高处从冰斗泻下,形成约610米的冰瀑,每天约移动0.9米。 大多数登山者通常会在冰斗下面大约5486米的地方扎营,这基本是健康人能够长时间适应的高度极限。这里的大气压仅是海平面的1/2,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则仅及1/3。在海拔5 486米以上,由于缺氧,人很容易就会出现疲倦、体重减轻、体能减弱等现象,再加上严寒和烈风,这些都会是攀登时的主要困难。 瑞士人将西方冰王卜叫做“寂静谷”。这个名字并不太贴切,山侧确实可以避风,但绝非寂静无声。夜晚的时候,峰顶剧烈的风声和雪崩造成的隆隆声,交织成奇怪的声音,使人难以入睡。到约7010米的高处时,人们开始需要使用氧气瓶。如果克服不了缺氧的困难,就会对生命造成威胁。此时继续前行,登山队员们的鞋底就会刮到黄褐色的岩石。这里称为黄岩带,是珠穆朗玛峰上古地中海沉积物的一种界标。这里已经不适合人类长时间停驻了。 当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点的时候,登山队员一路的疲惫突然显得微不足道,因为景色实在是太美、太宏大了:向北望去是紫褐色辽阔的青藏高原,向南望去则是“雪的家乡”。远处,一片薄雾笼罩之下的是印度平原。看见这样的景色,所能做的,只剩下感慨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