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北方妇儿 作者:宋一诺 页数:256
内容概要
编者从中学生作文中的立意、选材、形式、结构、笔意、文采六大点开讲,以满分作文为例,抽丝剥茧分析每篇精品作文中的亮点。细致指出每篇作文得分理由及借鉴之处,详细分门别类、逐字逐句讲解每篇作文的用词、选材、手法、架构等精华之处。
作者简介
编者宋一诺,中小学作文研究专家,原《新作文》首席编辑,“第三代作文”发起人之一。 主持“青年作家系列访谈”,陆续采访过蒋峰、步非烟、水格、笛安、七堇年等“80后”作家。有作品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文汇读书周报》、《新京报》、《星星》、《青年文学》等。 策划、参编、主编的图书有:“满分作文新智囊”系列、“第三代作文”系列、“考试阅读虫”系列、“解密满分作文”系列、“七彩阅读三级跳”系列、“中国作文档案”系列、“满分100”系列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立意第1讲•人文关怀第2讲•个体滋味第3讲•现实入笔第4讲•情感体验第5讲•山水之间第二章 选材第1讲•人物材料第2讲•科学道理第3讲•想象空间第4讲•古为今用第5讲•时事鲜闻第三章 形式第1讲•常规文本第2讲•小说世界第3讲•散文韵味第4讲•童话寓言第5讲•创新文体第四章 结构第1讲•前呼后应第2讲•正反结合第3讲•主题浓笔第4讲•逐层递进第5讲•分列标题第五章 笔意第1讲•开篇布局第2讲•整体脉络第3讲•结尾升华第4讲•角度独特第5讲•悬念起伏第六章 文采第1讲•修辞手法第2讲•诗词名句第3讲•文学宝典第4讲•历史典故第5讲•思考底蕴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立意第1讲•人文关怀[思维概述]隆兴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演化至今,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思想与精神价值丈量的一个重要标尺。它的内涵直接指向人的存在本身,强调人的存在与需求乃是一切制度与行为合理性判断的一个依归,并进而扩展到非人类的他类物事之上。当我们站在人的基本需要和合理追求的角度上来检视过去或当下规约人的道德、情感、信仰乃至精神内核时,就会发现人的基本存在和这些形而上的“制度”之间存在着诸多冲突。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就在于将人的基本需求放在第一位,其本质要素就是恢复对人的生存权益的维护与保障。当人的存在大于一切伦理层面的判断成立时,人文关怀的实现就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以阶级社会为结构特征的现代社会中,人总要无端地被分为三六九等。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阶级给予足够的关怀,是人文关怀的基本落点和出发点。这种关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我们不应该忽视身边那些为着生存而挣扎与煎熬的群体,而应当以一种“济世”情怀为他们分担不幸和痛苦所带来的离世和绝望,使他们重新回到人的基本应得的权益层面。比如对那些弱势人群的关照,比如对那些陷入生存困境的个体的救助,甚至对自然界中非人类的物种的呵护,都是人文关怀的分内之举。总而言之,人文关怀的立意基点就是对人性与人道弘扬与崇尚。只有回到人的基本需要层面上来立意,才能使人文关怀的主题回到本位。[下水作文]校园中那“半棵树”雷其坤大风起兮云飞扬。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棵挺拔的松树,被狂风拦腰折断。残存的树干,碗口粗,人许高,连着稀疏的枝丫。如果在山野之中,人迹罕至,就无人关注了。但这半棵树生在校园,在学校大门至教学区的主干道旁,与校史馆相邻。每天,数千名师生,从这条主干道经过,两旁的青松,翠柏,挺拔,葱郁。这半棵树,原也挺拔,而现在却已折断,它的命运会怎样呢?半棵树很幸运。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说,要让这棵树在原来的地方继续生长,还要在旁边立石刻字,记下它的遭遇,可以利用它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们知道怎样应对自然灾害。半棵树继续生命的历程。疏枝上松针青青翠翠,似乎一点也不自惭形秽。半棵树比原来更受关注,它不仅成了安全教育的活教材,而且:——有人带着画板来了,把它画成美丽的图画。粗短的树干,粗糙的树皮,稀疏的树枝,细翠的松针,显出生命的沧桑与顽强,让人想起黄山、泰山上的松树,让人品味残缺的美丽与魅力。——有人带着诗稿来了,在它身边吟咏牛汉的《半棵树》:“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树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校园中的半棵树不是被雷劈开,而是被风折断,但一样的是饱受打击而仍显生机,遭遇磨难而更加坚忍……孩子们创作的激情如泉水般喷涌,一首首新的《半棵树》诞生了。——也有人把它当做景物写进了作文。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用自己清纯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把它的特征刻在了脑海里,写进了清新活泼的文字中。——也有人从它的断面,看到了虫蛀的伤痕,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要健康成长,不仅需要营养,还需及时除虫,否则就会贻害无穷……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从它身旁经过,一双双健康有力的脚,踏出美妙的足音;摇着轮椅的同学,目光明亮,笑靥如花……校园中那半棵树,与其他健全挺拔的树一样生机勃勃,顶天立地,尽情地张扬着生命的碧绿,大写着生存的伟岸,显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坚忍,高贵与尊严。校园中,那与校史馆相邻的半棵树,它用自己独特的经历与形象,书写着平凡普通,而又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教师自述]在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说到校园中的半棵树,其遭遇和命运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表现什么主题呢?我在立意时花了一番心思,由树联想到人,想到生命的顽强与坚忍,高贵与尊严,想到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维护和尊重,于是决定表现人文情怀。我们学校教学楼的电梯,健全的学生不能使用,而腿有残疾的学生,生病、受伤的学生,可以与教职工一起使用;有一次考试,一位手受伤的同学不能书写,就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个考室,采用录音、代替书写等方式,让他参加了考试……这些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敬重生命,关爱弱者的人文情怀。写作时由树及人,托物言志,并利用半棵树与校史馆相邻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勾连,使文章更为蕴藉。[满分佳作1]歌孙励五月的北京,天气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灿烂,片刻间便风起云涌,黑压压的云转眼就布满了天空。人们衣袂飘飘,匆匆而行。我背着书包,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但最终还是没能赛过豆大的雨滴,只能仓皇地躲进了地下通道里。“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昏暗的灯光下,一位流浪歌手席地而坐,自弹自唱,双眼显出些迷茫,凄凄凉凉的歌声在通道中回荡,身前的吉他套中,稀疏地散落着硬币、纸钞。我静静地看着他弹吉他的手,静静地听着他反反复复的歌……一个背着乐器的小男孩似乎被吸引住了,想停下听听,但他的小手被一只大手拽着,并分明伴随着教训的声音:“快走,上课的时间要到了。如果不好好学习,今后就只有到这种地方卖唱……”哗哗,哗哗,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通道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人的河流从他面前流过。一双小巧玲珑的红色高跟鞋轻轻巧巧地从流浪歌手旁走过,却漫不经心地碰着了吉他套,吉他套中屈指可数的钱币便吃惊地不由自主地跳了一下。一双威武的老人头很有气势地从流浪歌手旁走过,虎虎生风如同坦克压过草地……一个时髦的青年停在他的跟前,听了一会儿,掏出一枚硬币,潇洒一抛,硬币便划着精美的轨迹落在了吉他套中,恰好落在其他硬币上,撞出一声脆响。歌声微微一顿,歌手的头埋得更低了些。我的心在那一刻仿佛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雨要停了。就在我要转身离开时,一位小女孩跑到了吉他套前,蹲下身,把一张纸币轻轻地放在了吉他套里,站起身,歪了歪头,仔细地看了看年轻人弹吉他时的样子。突然,她微微地对着年轻人笑了,耳语般怯生生地说“唱得真好听”,便匆匆地逃一样跑开了。歌手抬起头,目送着女孩离去。我看到了他的笑,他的眼睛也似乎刚经过了雨的洗礼,湿润润的,清澈如雨后的天空。雨停了,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人们忙着走自己的路。在街上,我看到了那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在金色的阳光中,圣洁如小天使。流浪歌手的歌声在我的心底久久回荡——“用我的歌换你真心笑容,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给分理由]立意富有人文情怀。要平等对待弱者,诚心帮助别人,不让他人尴尬,不使对方难为情,维护弱者人格尊严,文章表现这样的主题,让人如沐春风。行文抑扬起伏。先淋漓尽致地表现人们的冷漠,再写小姑娘对歌手真心的尊重与赞美,行文先抑后扬,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主旨。细节描写生动。背乐器的小男孩及其大人的教训,很有意味;小男孩“小手被一只大手拽着”,“一双小巧玲珑的红色高跟鞋”,“一双威武的老人头”,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具有震撼力;时髦青年抛给歌手硬币,也有明显的施舍意味。这些细节描写对塑造小姑娘天使般圣洁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借鉴之处]一、标题简洁传神,语意双关,既指流浪歌手的歌声,又含有对小姑娘的歌颂、赞美之意,耐人寻味。二、用天气的变化渲染环境气氛,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很好地表现了歌手情感的变化,与文章感情脉络的变化一致,曲折有致。三、巧妙引入歌词,由“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到“用我们的歌换你真心笑容,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表现情感的变化;用歌声结尾,既照应标题,又有余音袅袅的表达效果。[满分佳作2]助人也须讲艺术刘春昕人性本善。人,往往怜悯弱者,愿意帮助弱者。然而,有的帮助,救人于危难,令人如沐春风;有的帮助,却陷人于尴尬,令对方雪上加霜。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呢?这就要求我们懂得助人的艺术。帮助他人,既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更不失为一门艺术。诺克福公爵帮助女仆搬行李,这就是助人;而他一路与女孩边走边谈,接受了小费并再三道谢,这则应称之为艺术——助人的艺术。公爵在助人时,顾及他人的尊严,并未令对方难堪,他在助人这门艺术上算得上是一位大师了。助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而运用助人的艺术,则更是一个人高贵精神品质的体现。古希腊哲人曾说:“人的底线,是尊严。”助人的艺术,要求我们在助人的同时,充分尊重受助者,顾及对方的尊严。在人们怜悯弱者、帮助弱者时,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弱者在物质贫乏的同时,精神更加敏感、心灵更加脆弱。就好像“予唯不食嗟来之食”的饿民,宁可饿死也不接受黔敖的食物,他用生命捍卫了最后的尊严。这时,若能运用助人的艺术,以尊重对方为基础,施与帮助,才能真正救人于水火。那么,怎样做才算是助人的艺术呢?“嗟!来食!”这样的做法不顾及对方的尊严,反而会雪上加霜。那艺术的做法是什么呢?下面这个事例可以给我们答案。有一天,一个小镇的镇长为一群流亡者送上食物。流亡者个个狼吞虎咽,连句感谢的话也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他问镇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镇长说:“没有。”年轻人拒绝了食物,想要离开。这时镇长追上他,说:“孩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说着就蹲了下去。年轻人也蹲了下去,认真地为他捶背。几分钟后,镇长站起来,说:“小伙子,你真棒,我舒服极了!”说完把食物递给年轻人,“这是你的报酬。”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起来。20多年后,年轻人有了一笔令人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他认为,正是镇长给予了他食物,让他生存,更保全了他的尊严。同样是为人送食物,黔敖的“嗟!来食!”显然与这位镇长差得太远。可见,要做到艺术地助人就必须尊重对方,平等对待,不做作,以一颗热忱的心去感动对方。当你帮助他人时,请不要忘记:助人,也是一门艺术![给分理由]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一条要求。本文就以立意深刻取胜。人们往往赞美助人为乐,而作者在此基础上论述“助人也须讲艺术”,这就显出了深刻,文章自然具有新意。作者论述助人的艺术着眼于尊重对方,维护受助者的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文章从“为什么助人要讲艺术”和“怎么样助人才是艺术的”两个层次展开论证,思路清晰;事例妥当,内容充实,论证有力。[借鉴之处]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一些事物、人物逐渐积淀成比较一致的情感倾向,某些观点、看法也逐渐为大家所认同而广泛流传。作文立意与通常的情感倾向保持一致,但不停留在传统的观点、看法上,而是深挖一层,这样可以使立意深刻。如“助人为乐是美德”→“助人也须讲艺术”。二、文章显示出作者清晰的思路,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呢?”“怎样做才算是助人的艺术呢?”作者用两个问句,承上启下,把内容推向深入,这种写法,值得借鉴。[满分佳作3]东施心理诊所曹琳东施心理诊所。心理咨询师:东施,春秋名人,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毗邻而居,因“效颦”而进入中华成语词典。心理学博士。杨贵妃的苦恼杨贵妃慕名来咨询。东施欢迎道:“贵妃光临敝处,真是蓬荜生辉,快请坐。”杨贵妃一脸愁容地坐下来。东施问道:“不知贵妃有何烦心之事,说出来看我能否帮上忙。”贵妃长叹一声道:“近来海内外掀起一股减肥美容之风,我也是想讨皇上欢心,一狠心每天节食,做面膜,染头发,现在人倒是瘦了很多,头发也是金黄,可不知为什么皇上却越来越不喜欢我了,我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您帮我想想办法好吗?”东施这才注意到贵妃以前东方式的秀发现在变成了欧洲式的爆炸式金发,人也瘦了一大圈,往日的雍容华贵没有了,倒多几分摩登气息。东施想,问题应该就是在这里,唐人多以肥为美,以端庄典雅为美,难怪玄宗会疏远她。于是她就告诉杨贵妃:“你本来很美,你雍容华贵造就了你端庄典雅的气质,皇上最爱你本来的面貌,所以你得恢复往日的容颜,以你独特的美,才能吸住皇上的心。”贵妃道谢而去。追星族的迷茫一个穿着时髦,耳塞耳机的少女走了进来。她一脸深沉,一绺头发染成黄色搭在额上,东施一看就知道这是20世纪通俗文化的产物——追星族。东施有点同情她,因为这和她效颦时的情形差不多。少女开口了:“医生,我崇拜王菲的深沉,喜欢张信哲的酷,我走路说话都是学王菲,连发型都一样,耳边总是他们两人的歌,可我越来越空虚,我只会为他们而疯狂,而对其他事很不在意,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东施震惊了,她正值花样年华,应该是快乐真诚的,那表面的深沉出现得过早了,她应该拥有欢乐,于是对她说:“其实你应该欣赏自己,而不应过于崇拜他人,每个人的美和优点只能在自己身上展现,明星的美,这和他们本身的相貌气质有关。你拥有自己的相貌和气质,你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你的头发很黑,不必染成黄色;你的脸上本应该有明媚的笑,而不应该故意皱眉装深沉。你应该充满生机活力,你要为自己而歌唱,为自己而生活,你也是非常美丽的!”东施动情地说。少女似乎明白了生活的内涵,面带笑容离去。东施想到已经帮助了许多像自己当年一样迷失自我的人,不禁开心一笑。有人说,她这一笑的魅力绝对不减当年西施捧心。[给分理由]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东施原本是受贬抑的形象,而作者化贬为褒,使之脱胎换骨,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后代的“效颦”者走出误区,想象大胆新奇。打破时空界限,让东施、杨贵妃、追星族一起登台亮相,让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采用故事新编的手法,对大家熟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凭原形传新神,托古人说今语,借旧事寓新意,借旧瓶装新酒,依旧曲唱新声,在旧的形式中注入现代人的思想理念,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精神,表达鲜明的主旨。[借鉴之处]一、立意要有现实针对性,“文章合为时而著”。现实生活中,东施效颦的故事层出不穷,有人盲目追风、盲目模仿而迷失自我,有人减肥、美容反遭其害……二、借用大家熟悉的形象,而让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褒贬易色,这样写来,自然会有新意。三、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能够美化文章的结构。“杨贵妃的苦恼”、“追星族的迷茫”,两个小标题结构相同,有整齐之美,并与东施的“开心一笑”形成对比,感情色彩鲜明,突出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满分佳作4]自由之水与法律之岸王皙妍纵观古今,何时人民不追求自由?通览中外,哪个国家不崇尚法律?自由,如放荡不羁的“水”;法律,如沉着稳重的“岸”。自由,在法律中尽现其光芒,如水在岸中急流勇进;法律,让自由规规矩矩,如岸在水边善加疏导。就像水与岸相互依存一样,自由与法律唇齿相依,一个也不能少!没有法律的自由,是无岸之水,是洪水。奔腾不息的川泽,没有一条不是有岸围绕的,无岸之川,必然泛滥成灾,带来祸患。呼啸奔驰的火车,没有一辆不是在轨道上前行的,无轨之车,必然车毁人亡,酿成大祸。由是观之,没有法律的自由,亦不能称之为自由了。没有了法律,人的私欲、贪念都随之滋生,如洪水泛滥,淹没人性、冲垮文明,终有一日,不复存在,只剩下废墟一片。没有法律的自由,就是毁灭!水不可无岸,自由亦万万不能失了法律啊!没有自由的法律,是无水之岸,是干枯的河床,毫无生气,看不到希望。弈棋大师们,有谁只按棋谱下棋,纸上谈兵?领军的将帅,谁愿做第二个赵括?墨守陈规,还谈什么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干涸之岸,已不为岸,因为没有了水的灵动,只能是荒地而终至无人问津。由是观之,没有自由的法律,亦不能称之为法律了,而是牢笼。秦始皇严刑峻法,终不免“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隋炀帝暴政苛虐,终因起义之民,内叛之兵而“身死人手”。没有了自由的法律,就是停滞!就是死亡!岸不可无水,法律也万万不能失了自由啊!岸自然阻碍着水的自在湍流,水自然排斥着岸的恶意围困,故要使水与岸融为一体,“岸”不妨圆滑自己本来曲折的身躯;“水”不妨放慢自己原先奔涌的速度,以减少与岸的摩擦。如此一来,即可“川泽纡”而不“骇瞩”,永无祸患了。也就是说,法律要制定得人性化些,人们也要自觉守法,这样又有谁会担忧犯法,谁又会烦恼执法呢?水不能无岸,岸不可无水。这个世界,要想奔腾不息,要想活力无限,要想潜力不尽,要想持续发展,自由与法律,一个也不能少![给分理由]文章闪现着思辨的色彩,围绕“自由与法律唇齿相依”这个中心论点,作者设置了两个分论点:“没有法律的自由,是无岸之水,是洪水”和“没有自由的法律,是无水之岸,是干枯的河床,毫无生气,看不到希望” 。层次清楚,结构匀称,论证辩证而不偏颇,文章有说服力。作者语言功底好,灵活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语言精练而有表现力,新颖中见深刻。[借鉴之处]一、“自由之水”与“法律之岸”,这是比喻(暗喻)。“本体+之(的)+喻体”,这种表达,耐人寻味,如“生命的天平”“历史的长河”“心灵的花园”“思想感情的潮水”……二、标题“自由之水与法律之岸”,生动形象地揭示出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就如同水与岸的关系一样,两者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与(和)……”,这种关系型标题,写作时一定要明确连词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诸如:“真理与谬误”,这是是非取舍关系,有是非、对错,须取舍、选择;“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并列共存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关系不同,形成的观点或判断就不同,论证的着力点就不一样。[满分佳作5]人生的大境界柳菁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人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献血,许多人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无数善心,无数善行,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善,让中华几千来的骚人墨客呕心沥血,吟诗作赋大加颂扬;善,让九州世世代代的仁人志士苦苦追寻,虽抛头洒血在所不惜;善,像春天和煦的清风一次次将残败破落的华夏大地吹得绿满天涯;善,又好似金秋的太阳照耀炎黄子孙们的心房,凝聚大地的精华成为一颗颗善果。佛教的苦行僧们,坚守清贫,追求宁静,执著行善,以心中小善去悟世间大善,以世间大善去唤醒众生心中至善;善行如绿水荡漾,滋润心灵;善心如生命力很强的种子,从灵魂深处萌芽生长。的确,人类的历史上充斥了过多的金戈铁马,新仇旧怨,有鲜血,有杀戮,有残暴。但我始终坚信即便是在最黑暗的年代,“善”的火把仍旧在倔犟地燃烧,就如乌云遮不住阳光,青山挡不住流水,白雪盖不过梅香。“善”如一株胡杨树岿然屹立于人类的灵魂,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因为有善,人类的精神才不至于在艰难困苦中慢慢干涸。作为一种人生的境界,善让我们去爱,去怜,去珍惜,去体恤。于是人类多了忧国忧民的沉思者,多了拨乱救世的圣人,多了奋不顾身的勇士,多了眼睛里常常噙满泪水的诗人,多了感慨系于一景一物的雅士,多了乌鸟私情的孝子。王羲之说得好:“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的生活态度可以顺其本心,但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定义却只能是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可以醉,钱可以散,但唯独善不能丢。莲出淤泥而不污损其昭质,唯其心中高洁,人之所以经大风大浪而依然前行,唯其有善心作为磁针。人都不免于灰飞烟灭,好似点亮的蜡烛,燃一刻便少一分,怎样在有限的一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屈原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王勃叹:“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对美好,对善的执著追求,让我们能够在短短一生中用生命划一道绚烂如彩虹的弧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暂吗?不,善已把我们定格在永远。俯仰之际弹指一挥间,急促吗?不,善已让我们能够在精神世界自在徜徉。善始,我们本诞生于美好;善终,我们一生达到了人生的大境界。[给分理由]运用各种句式和各种语气,整散结合,长短相间,灵活多变;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对偶、设问、引用、顶针、层递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活泼,表现力强。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有文化底蕴。文采似鲜花争艳,情感若朝阳喷薄,气势如大河奔流,让人于酣畅淋漓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在审美愉悦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借鉴之处]一、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这些重大事件举世关注。而人们面对这些巨大灾难所表现出来的善心、善行格外感人。作文从现实落笔引出下文,可以体现文章的现实意义。二、我们阅读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有丰富的材料可供写作时选取。把课本也当做材料库,写作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之感。三、俗话说,人靠衣装。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作文要追求有文采,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编辑推荐
1、 名师团队:全国一线名师、教研员、教辅报刊重点作者联手打造《高考满分作文范本全解》。2、 体例科学:吸取当下作文与阅读书的优点,编写体例打破了纯 作文书的形式,适应作文改革的发展趋势。3、 系统指导:针对作文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深度解读,有点评、技法 等多方面贯穿,多面切入,从思想上、写法上予以提 升,保证里可读性、指导性。4、 选文时尚:选文注重真情、才情、想象与思考,一改往日作文图 书陈旧的选文面孔,注重选文的时鲜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