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北方妇儿 作者:石之轩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放眼世界,中国人的“聪明”,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舍我其谁! 曾经有人激愤地说过:“中国的任何事都是坏在太聪明上了。”中国人聪明到了什么程度呢?柏杨说:“聪明到被卖到屠宰场的时候,还拼命讲价钱,多赚了五块钱,就心花怒放。”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现实案例、市井传说及历史故事,揭露了中国式的聪明密码:凡聪明总是与自私联系在一起,总是与损人利己联系在一起。聪明人的格言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书同时也指出,聪明已经成为中国大国崛起最大的绊脚石,成为和谐社会和人民幸福的公敌。 这是迄今对中国人聪明基因最系统的研究,也是揭露得最彻底、最不留情面的一本书。老实人看了会称快,普通人看了会脸红,聪明人看了则会害怕。 本书将聪明人所有的手段和本领公之于天下,让我们不再害怕聪明人,因为我们知道怎么对付他们。
作者简介
石之轩,1962年生于西安。二十年来熟读文史,多有心得。着笔论史,多从细处入手,管窥风貌,为一特色。至今读史笔记,数百万余字。自诩“民间史学家”。著有《黄花赋》、《假如光绪不死》等。
书籍目录
自序 中国人的聪明密码第一部分 绝世聪明是如何炼成的 第一章 聪明人与老实人 一、变味的聪明 二、聪明人与老实人 第二章 聪明崇拜 一、模仿、学习、变本加厉 二、聪明就是不守规则 三、久在芝兰肆,不闻其香 第三章 中国人的聪明是这样炼成的 一、聪明的源头 二、是什么人首先破坏规则? 三、平等欲望——破坏规则的多米诺效应 四、不能吃亏——将规则彻底踩踏在脚下 第四章 中国人真的不守规则吗? 一、强者为王规则 二、实利规则 三、关系规则 四、交换规则 五、面子规则 六、不管闲事规则 七、秩序规则 第五章 实用规则——个体的生存智慧 一、家天下:家的模式,天下的大小 二、家天下的原则:实用规则才是通用规则 三、聪明:承认并自觉遵守实用规则,谓之聪明 四、个体生存的智慧 第六章 小聪明与大智慧 一、聪明人的特征 二、国门打开,恍然间发现自己竟然如此聪明 三、我们信仰什么? 四、我们民族的大智慧在哪里? 第七章 实用——为我所用——小聪明的源泉 一、大智慧实用的恶果 二、从权术到窍 三、从窍到聪明,而聪明又导致更多的“窍”第二部分 聪明的宝典:具体的聪明种类 第八章 媚上型聪明——巴结拍马讨好的技艺 一、媚上第一步——溜须拍马 二、拍马屁的研究 三、媚上真功夫——真金白银与人肉炮弹 四、烧热灶、烧冷灶及烧旁灶 第九章 损人利己 一、直接型损人利己 二、间接型损人利己 三、占便宜 第十章 变通 一、聪明人的变通原则——对我有利 二、变通的具体技术 三、规则里本没有漏洞,变通的人多了,就漏洞百出 第十一章 内斗 一、内斗之一:高位者整治低位者 二、内斗之二:低位者整治高位者 三、平级之间的内斗 第十二章 让别人犯错 一、逼人犯错 二、诱人犯错 三、指人犯错 第十三章 哄骗 一、以强势作为后盾的哄骗 二、习惯性的哄骗 三、变通性的哄骗 四、红尘中的种种骗局 第十四章 面子的妙用 一、面子的种类 二、面子巧用之一 三、面子巧用之二 四、面子巧用之三 五、面子巧用之四 六、历史上关于面子问题正反两方面的教训 第十五章 忍 一、明哲保身 二、忍中获利 三、忍的极限 第十六章 欺善怕恶与欺弱怕强 一、拿弱者开刀 二、屈服于强者 三、为虎作伥,为强者做打手 第十七章 其他类型的种种聪明 一、养敌自重与养敌自利 二、丢卒保车 三、推诿、躲避:天塌下来高个子顸 四、耍赖 五、阳奉阴违与两面三刀 第十八章 糊涂——终极聪明 一、糊涂的核心:放弃原则 二、假糊涂,真清醒 三、真糊涂,假清醒 四、糊涂的最高境界:无耻第三部分 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十九章 过度聪明的后果 一、聪明病及其文化渊源 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二十章 混 一、不认真 二、不讲原则,不讲是非对错 三、没有责任心 第二十一章 诚信缺失 一、没有诚信的社会势必动荡 二、人人都戴假面具 三、社会运转成本不断增加 第二十二章 一个千古怪圈——人际关系的怪圈 一、儒家的人伦关系 二、爱亲人而损公理的人伦道德 三、“爱有差等”的现实演变 四、千古怪圈 第二十三章 累 一、身累——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人际关系上 二、心累:算计与反算计 三、沉重的内耗 第二十四章 麻木 一、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二、场效应原理 三、规则与场效应原理 第二十五章 不团结 一、相互不服难团结 二、不精诚合作极易被瓦解 三、所谓合作多是利用 第二十六章 不实事求是 一、以假乱真、以假充真、以假胜真 二、吹牛与浮夸 三、真话难说第四部分 艰难的返璞归真 第二十七章 看透红尘的空灵与求存哲学——老庄及其隐士 一、保命哲学与儒道合流 二、奴性的入世与保真的隐居 三、人性的扭曲 第二十八章 汉民族的二元精神结构 一、二元精神形成的原因——文化上的原因 二、二元精神的形成原因——历史原因 三、理学与人欲的巨大冲突 四、二元精神的诸多表现 第二十九章 信仰 一、二元精神是信仰缺失的后果 二、二元精神为聪明提供了疯长的温床 三、心中的神圣感 四、聪明产生在追求富贵的路上 第三十章 聪明、规则及游戏心态 一、用错地方的聪明 二、游戏规则 三、黑哨 四、游戏中的规则与人生中的游戏 第三十一章 返璞归真 一、仰望星空 二、返璞归真的境界 三、红尘中的企盼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绝世聪明是如何炼成的 第一章 聪明人与老实人 在汉语中,“聪明”一直是个褒义词,可以与智慧、睿智等并列,是用来称赞人的,古时的臣子要拍皇上的马屁,常用的模式就是“吾皇天纵聪明”,大多数皇上是很爱听这种话的,往往一听之后就笑眯眯的,一副陶醉、受用的样子。夸赞别人的孩子,最常用的词也是“聪明”,父母听人这样夸自己的孩子,多数情况下是眉开眼笑、乐呵呵的。 从词义上来讲,聪明的本意是指耳聪目明,后来被引申为天资高、理解分析能力强、对人或事看得透彻,按这个意思,“聪明”的确可以和智慧、英明等词汇并列。 褒义的“聪明”,其反义词应该是“愚蠢”、“糊涂”,不过,历史发展到了今天,“聪明”一词的词义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致使这个词褒贬难分,现在如果说某人很聪明,很可能就含有讽刺的意思,如果说某人是聪明人,那讽刺的意思就更加明显。与此同时,聪明的反义词也悄悄地变成了“老实”,这一变,“聪明”过去的亮丽色彩、正面形象几乎消失殆尽,变得非常尴尬,不伦不类了。 以“老实”作反义词,那意味着“聪明”就是不老实,这可真难为了这个古老的词汇了。好在“老实”一词如今也面目全非,早已不是原来的本意了。如今的“老实”与“窝囊”、“无用”并列,和“蠢笨”、“呆傻”为伍,如果某人被定义为“老实”,对此人来讲,那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与骂他“蠢笨”、“窝囊”一样让他难以接受。 我儿子刚上小学时,心眼未开,比较老实,同学也罢,老师也罢,都认为他是个老实孩子,不过渐渐地随着他的觉醒,“老实”这个标签让他非常苦恼。他的学习还算不错,在班上经常名列前茅,但这没用,老实的标签压得他抬不起头来,让他非常自卑。他问我:“我怎样才能不老实呢?” 我说:“老老实实学习,为什么要不老实?” 儿子说:“老实就是无能,大家都看不起你,学习好也没用,那些捣蛋鬼照样欺负你。” 儿子的母亲一听这话恼火起来:“谁欺负我儿子?告诉我,我到学校找他去。” 儿子一听急了:“这怎么行!我的事要你出面管,那不更显得我老实无能吗?以后我在班里就更被人看不起了。” 儿子后来别出心裁,和班里的捣蛋鬼们混在一起,随他们一起犯了很多小小的错误,于是,他头上“老实”的标签慢慢地被“捣蛋”所取代,这让他欢喜异常。那段时问他神气得很,经常翻着眼珠子,脸上变换着各种表情,然后问我:“看着我的脸,看我是不是很老奸巨猾?” 我哈哈大笑,大摇其头,说:“一脸稚气,看不到半点奸猾的样子。” 儿子就又咬牙切齿,然后问:“现在呢,我是不是很凶狠?” 我还是大摇其头,说:“凶狠看不到,我看到的只是滑稽。” 儿子气得哇哇怪叫,张牙舞爪对我做几个凶相,却也无可奈何。 我很纳闷,“老实”曾几何时在小孩子的心中也贬值到了这个程度,但想了想我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很多事情,也便释然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实”这个词的变质也是慢慢发生的,并非突然之间。 明代的《西游记》里,孙悟空等在五庄观偷人参果,事发后道童找唐僧厮骂,唐僧无奈下把三个徒弟招来,询问他们是否偷吃了人家的果子,此时猪八戒忙说:“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在这儿,“老实”和猪八戒这个形象联系在了一起,而八戒的形象的确不怎么样。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人聪明到什么程度呢?聪明到被卖到屠宰场的时候,还拼命讲价钱,多赚了五块钱,就心花怒放。 ——柏杨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周恩来 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 ——林语堂 有人说我聪明才做了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如果我聪明就不会被打成“右派”,如再说我聪明,我立马上吊! ——王蒙
编辑推荐
《耍聪明的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内讧? 中国人为什么遇事喜欢找关系? 中国人为什么“朝中有人好办事”? 中国人为什么“革命一定要站好队”? ——《耍聪明的中国人》讲给你最想知道又最不想知道的答案 十三亿中国人都聪明,但真正的聪明人有几个呢? 中国人的劣根性:聪明得过了头! 一部揭露中国人丑陋和阴暗的警世之作 鲁迅的忧患+李宗吾的厚黑+林语堂的批评+柏杨的尖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