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菜·花酒·蝴蝶会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亦庵等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此味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可成为追述民国时期饮食文化的写照。  中华饮食,在民国时期达至巅峰。当时的吃客吃相,确有当代人望尘莫及处:夜泊秦淮,随着桨声灯影婉转而出的是歌女们劝酒送吃之声,柔腻至极,令人骨酥肉软,不知身之所在;春宵酒醒,一声声小贩的吆喝,又将你从梦中喊回现实——又到朝食时;十里洋场,倾倒你的是杏花楼的荷包翅;漫步苏州,最忘不了那木渎镇的石家鲃肺汤;偶有闲暇,不妨泡泡茶馆,眯着眼睛听听歌伶的清曲;心血来潮,也可步入西菜馆,学学洋人派头……  回顾一代人的饮食史,就是追忆一代人的生活史。民国人的钟鸣鼎食,固然令人心向往之,但真正懂生活的人,最感兴趣的怕还是那份隐藏在“吃”字底下的态度和趣味吧?诚然,民国已与我们时空远隔,但历史分隔的只是记忆,而不是生活。人生代代无穷已,无论我们身逢何世,都注定成为柴米油盐的追逐者。我们难以绕开与之相关的喜怒哀乐,更无法不被似曾相识的感受打动。因此,以现代的目光回看那一代人的饮食风貌,未尝不是一件有益而富于趣味的事情。  何况,民国又是一个文采风流的时代。民国人不但能吃、爱吃,还懂得谈吃、品吃。翻开昔日的杂志、报纸,我们不难发现那一张张可爱而生猛的面孔——时而扬扬得意,颇以自己的吃喝豪举为傲;时而如数家珍,活像一部饮食词典;时而追忆旧食,大有今不胜昔之慨;时而借题发挥,感叹“天下不过是桌菜”;还有一部分人孜孜于健康之道,颇似如今的养生学家(惜其生不逢时,如诞生于今,则大红大紫矣)。借助这些珍贵而饶有趣味的文字,一幅幅斑驳而绚丽的饮食情景如在眼前。而编者想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情景呈现给读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和编选,我们精选了一百多篇民国时期的饮食文章,以飨读者。这些文章全部来自当时著名的报刊和书籍(如《论语半月刊》《机联会刊》《红玫瑰》《饮食与健康》等),可谓原汁原味,最能体现一代饮食男女的态度和风采。由于文章数量较多,且内容五花八门,故编者将其分为三辑:  第一辑主要谈美食, 名为《船菜花酒蝴蝶会》。船菜、花酒、蝴蝶会者,即当时之秦淮船菜也。船菜在如今虽然难寻踪影,却是民国饮食的一大特色,颇受时人欢迎。以此做书名,恰能反映民国男女的饮食情趣,表现食物与人的细腻情愫。细品其中文章,不难感受到一份永恒不变的生活共鸣。  第二辑亦是关于吃,属于以吃为名,借题发挥,谈美女,谈选婿,谈时局,故名为《醉蟹瓮酒荒唐语》。盖民国文人好玩好吃好议论,当才情遇上“人之大欲”,总少不了一番嬉笑怒骂。如今读之,往往瞠目结舌,拍案叫绝。  第三辑谈饮食与养生,名为《豆蔻香茶长生诀》。与当代人一样,民国人同样深谙食养之重要性。且他们对于饮食和健康,态度更中肯,研究更细致,眼界更宽广。其中既有中医精华,也有西医理论,偶尔还会鼓吹一番社会和人生。读着这些文章,不但毫无沉闷之感,反而能够借鉴一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鉴于这些文章“年事”已高,所以编者在整理过程中,偶作增删,并补充了引言和图片,以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口味。  全书编毕,编者突然发现,当我们阅读这些文字时,已经不是单纯地缅怀过去,更是自我寻觅,自我发现的过程。美食美文,相得益彰,岁月匆匆,能够遇见这些“体己话”,是幸运,也是缘分。  朗读者

内容概要

  《船菜花酒蝴蝶会》围绕“美食”一词,精选近50篇民国时期的饮食美文,其中主要为品评吃喝、体味人生的精致小品,也有给力叫卖、趣味十足的食品广告,还有时人对于菜馆酒店的评论和分析,编者将其分为“吃茶去”、“酒之诱”、“白糖梅子”、“食必兼肉”、“褡裢火烧”、“吃贯中西”、“食事散记”七个部分,努力呈现出民国饮食的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章多为旧日鸳鸯蝴蝶派文人所作,以清丽灵妙之笔法,绘钟鸣鼎食气象,可谓绝配。而且绝大部分为民国后首次重印,为国内读者所鲜见。为了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编者还收集了大量民国时期的饮食生活图片。读者可以从这些图文之中,体味食物与人的细腻情愫,欣赏民国男女的饮食情趣,饱览当时的生活风貌。

作者简介

  张亦庵(1895—1950)
  原名张其讱,又名张毅汉、亦庵,广东新会人,幼年失怙,
13岁在《月月小说》上发表短篇小说《两头蛇》(一名《印度蛇》),早年与包天笑合作,翻译国外作品,其作品多见于《小说大观》《小说画报》《小说月报》等刊物。抗战后因生活所迫迁居香港,1950年11月于香港病逝,终年56岁。
  天虚我生(1879—1940)
  原名陈栩,字昆叔,号蝶仙,别署天虚我生,浙江杭州人。自小性嗜文艺,19岁时,以《泪珠缘》轰动上海文坛,以后陆续推出小说《鸳鸯血》《娇樱记》《丽绡记》《黄金祟》,并出任《申报》副刊主编,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其积极投身于实业活动,创办并主编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会刊《机联会刊》。
  徐蔚南(1900—1952)
  名毓麟,笔名半梅、泽人,江苏吴江人。1924年,加入新南社,从事文学创作,以《山阴道上》誉满文坛。1928年起任世界书局编辑,主编《ABC丛书》,共出版152种作品。抗战胜利后,主持《民国日报》的复刊工作。
  程瞻庐(1879—1943)
  名文梭,字观钦,号瞻庐,又号南园,江苏苏州人。曾在《中华小说界》《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小说海》《国学杂志》《申报》等撰文,著有小说《唐祝文周四杰传》《湖海英雄传》等,被周瘦鹃誉为“今之淳于髡、东方朔”。
汪仲贤(1888—1937)
  原名汪效曾,又名优游,江西婺源人。1905年先后组织业余新剧团体文友会、开明演剧会等,饰角登台,主张“戏剧是艺术,不是浅薄的娱乐”和“我们要从戏剧里面认识人生”,是清末民初活跃在上海剧坛的集编。
  鲁彦(1901-1944)
  原名王燮臣,又名王衡、王鲁彦、返我,浙江镇海人,现代小说家、翻译家,乡土写实派作家。1923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抗战前夕,出版重要长篇作品《野火》。1944年因贫病交困在桂林逝世。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沉沦》,1922年归国,先后主持《创造季刊》《创造》《大众文艺》《星洲日报》等刊物的编辑工作,陆续有作品问世。1938年前往新加坡,1945年在印尼苏门答腊失踪。
  老圃(1878—1945)
  原名杨荫杭,字补塘,出生于无锡书香门第,于1899年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1900年成立励志会,从事反清活动。同年创办最早的留学生杂志《译书汇编》。译著包括《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代议政府》《最近俄罗斯政治史》《美国独立史》等。
  俞友清(生卒年不详)
  常熟文学家,著名报人,曾著有《灵岩山志》。于1934年与医人程思白展开“红豆之争”,卷入者包括朴学大师章太炎、古文家金松岑、文学家范烟桥等,后结集出版《红豆集》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吃茶去
 茶和咖啡
 新春茶话
 茶寮小志
 茶居话旧
第二章 酒之诱
 谈酒
 吃酒
第三章 白糖梅子
 果品九则
 瓜
 闲话泡菜
 凉薯与核桃
 重庆的水果
 北平夏蔬小吃
 第四章 食必兼肉
 烧腊
 吃羊肉
 乳鸽
 深秋谈蟹
 岭南异味录
 常熟的告化鸡和鲜栗羹
 拼死吃河豚
第五章 褡裢火烧
 小吃闲话
 饮冰
 烘山芋与早点心
 口渴无冬夏——一则广告
 谈吸烟
 豉
 特别嗜好之食品
 北平的豆汁儿之类
 谈到北京的小吃
 高桥的松饼
 食在广州乎?
 食在广州也!
 夏天广州吃
 点心与茶食
第六章 吃贯中西
 名震全球的中国菜
 中菜与西菜
 中西吃经
第七章 食事散记
 西湖食单
 食味杂记
 荐任官吃的今昔
 东南食味
 吃的色香味
 吃在上海
 吃在北平
 饮食男女在福州
 中秋节近的北平的“吃”
 饮食篇
 论中国菜馆
 厨房组织与研究
 跃进中的酒菜业
  

章节摘录

  “重庆茶馆的多,好比巴黎的咖啡店”,我初到重庆时,朋友就这样告 诉我。我在城里城外观光时,真是五步一茶店,十步一茶馆,而且家家茶馆 都有生意,高朋满座。 摆龙门阵——瞎谈天的术语,是产自重庆,而摆龙门阵最好的地盘,自 然就是茶馆。茶馆里大多是放着躺椅,或者白帆布做的,或者竹做的。茶客 躺在那儿,多舒服。如果和朋友们聊天聊到口干了,身边茶几上就是一碗清 茶,顺手取来解渴,润润喉咙。 茶馆大都有卖瓜子、花生、香烟,还有小贩不时叫卖糖果,还有报贩, 还有擦皮鞋的。进进出出,川流不息。躺在椅子上的茶客无聊时便叫茶房拿 盆瓜子吃吃,或者叫小贩敲一点麦芽糖来甜甜嘴巴。识字的等报贩来,买份 报纸看看国家大事。 茶馆拥有经常去喝茶的老茶客,或者是早上的,或者中午的,或者是晚 间的。早上的老茶客大抵一起身就到茶馆,喝杯清茶外加吃点点心。茶已喝 饱,点心吃过,然后回去,不知回去做什么。中午的茶客,大都是吃过午饭 去的。中饭后小睡是重庆流行的风气,由于家里人多,人们便去坐茶馆,因 为这时茶馆比较清闲。他们喝了几杯茶,便躺在椅上小睡,睡了一两小时, 然后去办公厅工作。晚上的老茶客,大抵是晚饭后去的,他们是去茶馆聊天 的,上至世界大事,下至臭虫白虱,无所不谈。谈到茶馆快要闭门,才陆续 回去睡觉。 除开此种老茶客之外,也有偶然的茶客。因为路走得多了,便借茶馆来 休息一下;或者要赶车子,时间未到,车子未来,便在茶馆等候一下;或者 因有什么事务密谈,便约在茶馆相叙。 茶馆,不仅是在重庆,在任何一个地方,总是个乐园。在那儿放纵一下 ,仿佛从严酷的人生下解放了一小时,仿佛从无情的社会压迫下逃避了一回 ,享受着闲适的趣致。 我对于坐茶馆是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什么恶感。在不讲工作效率, 舒余闲适惯了的社会里,中国茶馆的存在是有其必然理由的。既然有存在的 必然理由,便对茶馆无好恶之可言,而应当从更深处去着想了。 一个没有工作的人,而又无可以安居的房间,又无公园之类的场所,闲 着的身体无处安排,除了坐茶馆外,请问还能做些什么呢? 争取时间诚然不易,而耗去时间何尝容易呢?要浪费生命,预支年岁, 极短时间享受多年的幸福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即如打麻将是 杀时间的一法,可是打麻将要有赔本,没有赌本便无从借麻将来杀时间。茶 馆中去坐坐,真正是最廉价的杀去时间的方法。 在破落不堪的社会制度下,在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人鼠之间”的城市 中,借茶馆作为避难所,争取一两小时的安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谴责呢 ? 人人都有向上的意愿,而无自甘下流的。下流的社会才逼迫人下流。人 人有爱好清洁的心,而无自愿污秽的,只有那污秽的环境才叫人污秽而不自 觉。虽则不能因噎而废食,但攻击茶馆是不合理而且无效的。 我到重庆后,曾有一个短时期,因为一切工作的必需品都没有,又无生 活的必需品,百分之百无聊中,便也去坐茶馆。在茶馆中望望街上来往的行 人车马,或者嘹望江中的风帆与屋顶田地,将寂寞苦闷暂时赶走了,虽则并 未得到一丝一毫的快乐,但至少在这一两小时里也没有任何的不快。 从消磨无聊时光方面说来,坐茶馆是为害最小的了。扑克、麻将、逛窑 子、抽大烟等等,那为害之大,真是一言难尽了。我不是为茶馆辩护,茶馆 有其必然存在的理由,用不着我来辩护。我只是为坐茶馆的人说法,用不到 坐茶馆的人不知坐茶馆的心境,虽则坐过茶馆而从未反省的人也不知道坐茶 馆的心境。 有人说中国茶馆等于外国的咖啡店,但是坐茶馆的心境与坐咖啡店的心 境是全然不同的。前者是无聊的消遣,后者是业余的休息哪! 喝咖啡自然也是一种嗜好。炒咖啡时那一种强烈的香味,是最诱惑人的 。上海霞飞路上有家卖咖啡的商店,老是放射那咖啡香味刺激行人,叫你一 走到这家商店左右,立刻想喝咖啡,就到它那里去买一两磅芬芳的咖啡。朋 辈中间,有不少喝咖啡的专家,像华林先生就是一个。他亲自烧咖啡,水泡 得很开,咖啡完全泡透,不留一点余味。我到重庆后,蒙他叫我到中国文艺 社讲话,承他特别优待,将其秘藏的珍爱的没有启盖的一罐SW咖啡牺牲。凡 到会的人都有一小杯。在重庆禁止喝咖啡的严令下,能得喝下这杯咖啡,实 在是走运。后来在同乡丁趾祥兄处又吃到了他所秘藏的SW咖啡。后来,在一 个公务员的家里,又吃到了SW咖啡。我是与其吃咖啡还不如吃好茶的,但物 以稀为贵,在上海战时只有喝CPC的咖啡,无SW牌子的了,到重庆后反而得 着,自然最高兴不过的。还有位马宗融先生,他的喝咖啡癖是从巴黎带回。 他在北平教书,据说还是天天在烧咖啡喝。 咖啡是一种常青树的种子。这种咖啡树生长在热带区域,高的有两三丈 ,短的只齐到腰部。叶子像桂花,小而白,果像红莓苔子,中间有子两三粒 ,那不是咖啡,咖啡是半丸形,两粒背合,成为圆形,如桐子那么大小。果 肉是甜的,但世人喜欢吃其子,而不喜其果。 据说咖啡最初发现于阿比西尼的“加法”,因其地而名,后传伪为咖啡 云。后来有人将咖啡传到阿拉伯栽种,大获成功,那就是现在著名的“木却 咖啡”。到十七世纪末,又移栽于爪哇,于是热带区域都有咖啡树了。 近赤道或南或北约三十纬度的区域,如果温度终年在五十度以上,咖啡 也能生长结实,不过不如近赤道的那么好了。咖啡最怕浓霜,经霜一染,咖 啡即死;酷热虽不致咖啡于死命,但能阻滞其发育。所以种咖啡,以沿海、 山麓二处为最宜,因为气候常常可以中和。 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的仓库是南美洲的巴西。那里所产的咖啡量占全世界 产量三分之一,而全世界产量是二干三百万磅左右。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年 代,巴西曾议把咖啡当做柴烧的。上面我所说过的CPC咖啡,是一个华侨所 经营的。听说是巴西华侨,在上海静安寺路西端,开设一家美国式咖啡店。 店中放几张很干净的桌椅,顾客去买咖啡时,最初可以免费得饮咖啡一杯。 那杯咖啡是在柜台上当场煮成的,所以又香又热。后来CPC牌子已经打出, 免费喝咖啡的制度即便取消,而我们还可以去喝的,只要付钞。P4-7

媒体关注与评论

  茶馆,不仅是在重庆,在任何一个地方,总是个乐园。在那儿放纵一下,仿佛从严酷的人生下解放了一小时,仿佛从无情的社会压迫下逃避了一回,享受着闲适的趣致。  ——徐蔚南《茶和咖啡》  你想,一间布置得很雅洁的大厅,漆着非常悦目的湖绿色,那些坐着叫人舒适的沙发椅,有娇媚的茶花女,用着柔软的手随时替你添水。假如你跟她们知趣地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调情话,她们也会对你嫣然一笑。  ——刘春华《新春茶话》  要是急雨的黄昏,我们也不用电灯,只烧一支红烛,把室中光线改为非常幽静沉着,而一切东西,被摇动的烛焰的光波,置于更深沉的梦幻中;妻与我,只是用嘴唇交换着芳醇的酒味。  ——火雪明《谈酒》  曾几何时,中等的板烟丝不易购得,每次搜购烟丝所费的车力,却也不少,再则习惯于吸卷烟的便捷,觉到吸板烟的忙于划自来火的不便利,精密计算之后,烟丝稍廉,而于购烟的困难所费于车力及火柴者,为数亦殊不赀,于是又弃板烟而取香烟。  ——戈壁《谈吸烟》  现在上海比较著名的菜馆(贵族化的以及新开未久的除外),广东帮有杏花楼、冠生园、大三元等;平津帮有会宾楼、悦宾楼、致美楼、三和楼等;扬镇帮有老半斋、新半斋、福禄寿等;四川帮有陶乐春、小花园等;福建帮有小有天等;河南帮有梁园等;宁波帮有鸿运楼、正兴馆等;杭州帮有知味观等;徽帮有大中楼等;教门馆有金陵春、春华楼等;素菜馆有功德林、觉林等。这都是首屈一指,最著名的菜馆。  ——老饕《吃在上海》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而中华饮食,在民国达至了顶峰。  《船菜·花酒·蝴蝶会》从民国时期的各种报刊杂志中,精选近50篇“味美情浓”的饮食美文。由于主题与“饮食”这个“人之大欲”有关,所以当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阅读这些文字时,丝毫没有被时空疏离感所阻隔。反而还会被这些文字牵着、引着:它们或在味觉上引诱你,让你垂涎欲滴,只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与美味活在同一年代;或在情绪上感染你,令你惊讶,原来自己居然能与大半个世纪之前的人产生生活上的共鸣;或在见识上震撼你,使你佩服当时的“吃货”,竟在一碗一碟中,体味到如此珍贵细腻的情感;或在智慧上跟你打个哈哈,让你哑然失笑,原来一个“食”字,可以翻弄出如此多的花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饮食,追忆一代人的饮食情景,就是追忆一代人的生活情景。从这些沉淀了岁月的饮食文字中,我们除了可以“品尝”到弥足珍贵的美味之外,还能体味到一份永恒不变的生活共鸣。岁月匆匆,能够遇见这些“体己话”,是幸运,也是缘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船菜·花酒·蝴蝶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船菜花酒蝴蝶会》围绕“美食”一词,精选近 50篇民国时期的饮食美文,其中主要为品评吃喝、体味人生的精致小品,也有给力叫卖、趣味十足的食品广告,还有时人对于菜馆酒店的评论和分析,编者将其分为“吃茶去”、“酒之诱”、“白糖梅子”、“食必兼肉”、“褡裢火烧”、“吃贯中西”、“食事散记”七个部分,努力呈现出民国饮食的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章多为旧日鸳鸯蝴蝶派文人所作,以清丽灵妙之笔法,绘钟鸣鼎食气象,可谓绝配。而且绝大部分为民国后首次重印,为国内读者所鲜见。为了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编者还收集了大量民国时期的饮食生活图片。读者可以从这些图文之中,体味食物与人的细腻情愫,欣赏民国男女的饮食情趣,饱览当时的生活风貌。
  •   跟随民国男女的舌尖与笔尖,尝味一段自得写意的美食时光。一段段的小散文
  •   读民国,颇倾慕那时代人的道古仙风。这是一些文人的随笔。这套书共六本。有三本是谈正衡老师编著的,那三本都不错。相较之下,这三本要差些。我觉得文人的思想也不是电网,不可能四通八达。常些学术文章的先师们写这些轻快的小品意境要差些。颇有电压不稳之感!
  •   数风流人物,还看民国。新旧文人交替,新旧文化交接,那些远去的时尚放到现在来看真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风流。透过这些旧时报纸的文章可以管中窥豹,了解一下当时的文人生活!
  •   一个悲凉的年代,一段沧桑的岁月,在动乱中还有那么一些闲情、悠然、自得的人在享受生活的乐趣,现在的我们比不了,羡慕嫉妒恨啊。。。。。呵呵
  •   饮食文化,惬意生活,淡淡的却有韵味。
  •   跟着作者的笔尖,食物和思绪一起跳动,回到了民国时代。
  •   喜欢的民国风,小桥流水,美食时光,值得一读
  •   喜欢插图,喜欢文字,读进去后就像进入到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真正的美食时光。
  •   之前对于船菜很陌生,读过此书,最起码了解了船菜的历史,也了解船菜的特色,船菜的文化渊源,对于知识的找补很有好处。
  •   算是一个集子,蛮有意思的,作为一个吃货来说,当然不错过。
  •   很喜欢这本书,有好多内容让人痴迷。
  •   文字好,图片传达的时代味道更美
  •   是那个年代的关于茶酒食的小文集锦,那个时候的文人写的太有那个年代的气息了,很喜欢。
  •   闲来无事时读读很有意思
  •   我很喜欢收集有趣的书,而这本书也满足了我
  •   好书喜欢看,书很好 价钱很合理~是正版,包装很好很精美,下次还会来的。我买错了。这本书买了两本重了。
  •   买了这一套的书,觉得很好
  •   多次在当当网买书,到书快,包装好。很放心。
  •   不错,很好的书。妙趣横生。
  •   是本好书!!!!!!!!!!!
  •   这个系列很喜欢,价格也特别的超值!
  •   什么都不想写啊,真是讨厌啊
  •   适合在比较平静需要小矫情一下的时候看,还不错,各有各的喜好
  •   很喜欢封面,看起来有怀旧的感觉
  •   很一般,没有什么意味
  •   很不错的,趣味性还可以,看了一点,还是挺喜欢的
  •   读来很舒服.了解了真实的过去
  •   一本旧文摘而已
  •   之前在实体书店已经注意到了这套书,比较少见的方方正正的开张,主题也是自己偏爱的美食,还有历史和民俗,就很合心意,拿到手上看(已经看了一部分),内容很用心——在同时看一套书的另外2本时,也在看这本书,可以清楚感受到3本书的侧重点真是很不同。
    当当上介绍这本书是鸳鸯文人们的“清丽灵妙之笔法”,果是如此,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其实是很懂得生活的真意的,所以我今天看起来还是觉得愉快和舒服得很。
  •   了解更多民国时期的日常生活,我辈俗人,也应从世俗了解世俗
  •   这本书买了很长时间,因为封面的原因一直没看。近日无事翻看一番,突然发现民国也挺时尚,有几篇感觉就是现代的生活。当然因为是合集,有部分文字也一般。总之瑕不掩瑜。
  •   民国文人最风流,泛舟湖上,品酒赏茶。只是风流的皮面下却隐藏着心酸,救国不得,转头享受,也算是一种舶来品吧
  •   印刷差了些,内容得仔细的看,民国时候语言不像现在白话。
  •   吃货和闲人看的书
  •   吃货应该会喜欢。封面看着像画册
  •   文字优美,引人入胜,配图也很合适,好书。
  •   书的封面很好看,内容也不错,主要讲的就是关于吃的,这个价格买的还算合适。
  •   空闲时看看还是不错的。
  •   睡前看有点饿。
  •   一如既往的好书。
  •   闲人墨客、清新小资。
  •   退休老人看看不错,回忆儿时,年青人读读也可,了解以前。
  •   包装不行,其他很好
  •   匆匆翻完了这本书,不够吸引我。
  •   18厘米宽,21厘米长,书封无覆膜,书外有塑封。内页是胶版纸的,纸质一般,书里有有当时的黑白老照片做插图。版式清爽,字码正好,行距字距适于阅读。就是这个书名,感觉很**……《船菜·花酒·蝴蝶会》,光看这个书名,还有书前对这个系列书的介绍,不得以为是指民国发展出来的“船菜”啊~~o(>_
  •   18厘米宽,21厘米长,书封无覆膜,书外有塑封。内页是胶版纸的,纸质一般,书里有有当时的黑白老照片做插图。版式清爽,字码正好,行距字距适于阅读。就是这个书名,感觉很**!——《船菜·花酒·蝴蝶会》光看这个书名,还有书前对这个系列书的介绍,不得以为是指民国发展出来的“船菜”……真心给出版社跪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