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效应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杨照  页数:176  
Tag标签:无  

前言

  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自序)  因为相信几件事,所以写了这样一本书。  我相信的第一件事:人具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不只喜欢听故事,而且喜欢转述故事,而且喜欢参与在故事里。  故事,本雅明(Walter Beniamin)说得最透彻、明白,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点出了故事的两项特质——故事不是切身、天天可以遭遇的经验,还有,故事具备有让人信以为真的能耐,这两项特质,定义了故事。  我相信的第二件事:故事没落了,不是因为没有好的故事,也不是因为没有好的说故事的人,而是因为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更精确一点说,我们失去了听故事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再精彩的故事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乐趣。能听故事的人,首先要对日常生活以外的事物,抱持高度兴趣。他不能看见每样东西每件事,都先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对我有什么用?”抱歉,故事迷人之处,正就来自其陌生稀奇,不是随便会有用,会和我们发生切身关系的。  听故事的人,还得愿意相信陌生稀奇的事真的发生过、真的会发生。他也不能先抱持了“哪有可能!”“别唬弄了!”的怀疑,去面对所有不在他经验范围的事。  故事没落,其实是一个社会的警讯,表示这个社会大部分的人,习惯于日复一日重复熟悉的经验,以为那就是天经地义,不相信在此之外有别种生活,有非常传奇。这样的社会,一直在自己有限的经验中打转,怎么可以有什么创意呢?  这就是我相信的第三件事——不爱听故事、不会听故事的人群、社会,封闭、自我、功利,也就不可能太有创意。  不过既然人的天性中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因此我们也就有机会、有可能复活故事,让“故事意识”沉睡了的人,醒来重新领会故事的绝妙好处,享受故事单纯、干净的乐趣。从睡到醒,关键在于:让大家比对理解,相较于故事中展现的广幅人生可能性,我们的现实生活多么狭窄;相较于故事中的传奇转折,我们能够亲身遭遇的生命戏剧何其平淡。换句话说,让大家转个大弯,对现实不耐,对故事既羡幕又忌妒。  “故事意识”有可能被唤醒,可以召唤一批新的“听故事的人”,这是我相信的第四件事。我还相信第五件事:故事的好处,只能靠故事来彰显,不可能用说教说理来进行,说理就不是故事,人无法被“说服”去享受故事,人只会在享受故事之中想望更多的故事。所以只能用故事来引领故事,用故事来示范故事的迷人特性。  因而,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用一个接一个故事来说明:喜爱故事是天生的,然而生活的规律反复磨损了我们对于故事的敏感,同时也就弱化了说故事的本事,如果重新培养了说故事的能力,那就能够在故事贫乏的时代,刺激创意并创造价值。  关于故事的道理,三两句话就可以说完,但是故事本身,各种人间戏剧传奇,即可以一直说一直说。  杨照  2010年7月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敲响警钟。
  他用了五十个故事代替精密的论述,庖丁解牛拆解故事的本质,分类为“对故事的冲动”、“故事的功能”、“说故事的方法”以及“重新认识故事”四个部分,每篇文章一千字左右,用故事包裹阐述,彼此灌注,轻巧迷人。
  肖邦、乔治桑与《雨滴前奏曲》的“鬼”典故;南非“三个朋友”保险套对抗艾滋病的成功案例;披头士与美国总统的愚贤,示范了故事的巨大能量。

作者简介

杨照,台湾文学才子 ,本名李明骏,一九六三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
曾任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新新闻》周报总编辑、东森ETFM联播网“周末大人物”主持人等职,现为《新新闻》周报副社长。
杨照悠游于不同身份,以利落又不失幽默的笔触与谈吐,准确刺中问题核心,然而他对文学、历史、音乐与美食的爱好,又让人在他的言谈中得以感受诗意与浪漫的光彩。
学历史的杨照,总尝试着由更宏观、广泛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从时事或现象中反应“文化”与“人”的问题;从字里行间中寻找经常被忽略的细节,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线索与特质。
杨照喜欢小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每天一定写小说"。政治新闻看起来很热闹,这些热闹的事情是重复的,牵涉到一个漫长的、像学徒一样的过程,牵涉到你对整个生命、世界的看法,你需要不断地去琢磨你的记忆。
著有:
长篇小说《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大爱》、《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说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独白》、《红颜》、《往事追忆录》、《背过身的瞬间》
散文《为了诗》、《悲欢球场》、《场边杨照》、《Cafe Monday》、《迷路的诗》
文学文化评论集《我的二十一世纪》、《在阅读的密林中》、《问题年代》、《十年后的台湾》、《面对未来最重要的50个观念》、《困境台湾:我们还能怎么办?》
获奖情况:
1983年度剧本《秋日小镇纪事》获优良电影剧本 ;“行政院”新闻局优良电影剧本奖‘唯一一本用本名出版
1990年以《胖》一文获联合报第十一届小说奖
1991年以《落发》一文获联合报第十二届小说奖
1992年获第2届赖和文学奖
1993年以《雪祭》一文获联合报第十四届小说奖
1994年以《家族相簿》获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
1994年获第17届吴三连文学奖
1994年以《天堂书简》获第十三届洪醒夫年度小说奖
1995年以《暗巷迷夜》获中国时报开卷版选为年度十大好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深藏在人类经验中的故事冲动
1.故事比现实、比真实更多样更丰富。
2.故事是假的,带给读者的众多感应,永远都是真的。
3.故事是联络己知与未知的奇妙桥梁。
4.每一个故事最核心讲的,其实都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5.故事也是人类理解周遭世界最初的手段。
6.我们需要比反复生活规律丰富的传奇故事,来让规律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7.对于突显身份与名字的故事,我们有着天生的好奇弱点。
8.那想像中的生命,对观众而言,跟现实的生命一样可贵。
9.任问东西被摆进故事里,就吸引我们不同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事物重要性。
10.故事找出一条让我们更容易与音乐共处的途径。
第二章 故事的功能
1.精彩的故事让人可以快速掌握关键重点。
2.要有特色才能被记得,而故事正是找出特色、突显特色最有效的工具。
3.好的故事几乎都拥有某种异质生命的对照效果。
4.传奇故事也因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分辨出谁跟我们同类,谁不是。
5.盖长城的故事,团结了同胞们,让大家参与在这个大而无当的故事里,而有了共同体的感受。
6.故事是我们理解世界的缩写。
7.故事突显生命共通的细节,藉由单一生命戏剧性的变化对照,将巨大缩小,同时让巨大能够被我们看到、听到。
8.进入故事、还原故事,我们发现原来很少有什么东西真正是偶然突发的。
9.故事,是人与不属于人的巨大、抽象事物间,颤颤巍巍、飘飘摇摇存在着的桥梁。
10.故事,把我们带离世俗,也就同时帮我们接近素心童真。
11.故事具备强大的穿透力,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
12.故事宣扬着许多没有被实现的变化,保留了人们对于变化的好奇与冲动。
13.搭迪士尼的云霄飞车,不只是搭云霄飞车,更是走进一个故事,体验故事。
第三章 说故事的方法
1.故事会变形转型,因为改编改写一个旧故事,比新创一个故事架构,容易快速获得认同。
2.好的故事、精彩的故事,甚至可以含纳自身的否定对反。
3.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这些就是故事的基本精神。
4.用对的方式夸张推论,让“吹牛”、“瞎扯”比现实真实更吸引人。
5.我们能透过故事读到背后的社会与时代,并体会故事与社会间有趣多样的关联。
6.迷人、能够长久流传的故事,必然有其闪亮如钻石的核心部分。
7.对的观点,好的叙述策略,缩短听故事的人跟故事间的距离。
8.讲一个“内幕故事”,关键之处就在能否找到一个类似“家庭女教师”的角度。
9.故事的戏剧性落差远超过我们的一般日常经验,于是听故事的人必然将日常经验暂放一边,只感受故事。
10.这个牵涉列“英国圣诞蛋糕”,没有落实的荒谬故事,却成了我们体会佛西丛林生涯,最鲜活的插曲。
11.善说故事的新渡户稻造就靠并列三个表面上分歧相异的故事,让故事彼此互注
12.杰弗逊和汉密尔顿的抗衡故事里,有着让故事吸引人的一项核心素质——戏剧性的对照与反转。
13.我们心中问着这些人间故事的好奇问题,也就肯定了桑德作品至高无上的艺术地位与价值。
14.失败让人厌恶、然而英雄失败的悲剧故事,却会引来同情与谅解。
15.《纽约客》可以不需要照片,这个杂志用丰富的故事,跟读者“博感情”。
16.不用将魔鬼翻转写成天使,歌德赋予魔鬼新的性格意义。
17.好的故事,除了让人相信让人深刻感受,也要考虑带给信了、感受了的听故事的人,什么样的生命效应。
第四章 重新认识故事,拾回对故事的好奇心
1.好奇先于故事存在,是一种准备要相信和生活经验很不一样的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让人接近故事,接受故事。
2.哈斯汀让书庄严高贵,库哈斯让书活泼刺激,他们仔细考虑了要让藏了大量的书的建筑,对市民们诉说什么样的意义。
3.奥笃邦的昼,不是大自然实景,而是他以仿声鸟和响尾蛇为角色,在昼面上创造出的一个虚构故事。
4.透过艺术品,看见平常我们不会集中、专注去看的真实生命、真实时空、真实故事。
5.温妮?丽姆的雕刻本事,无法说服马克?吐温,不过环绕着她浮现出的天才故事,而不是她具体的雕塑成就,说服了美国国会。
6.特洛勒普的坦白实话,违背了那个时代读者对于文学、对于文学作者的想像。
7.几百个市场,几千摊菜贩中,这个市场这一摊独独突显出来了,就有一些人被故事带领到这菜摊前,为了亲历故事里诉说的老板娘和她的热情。
8.故事原本最迷人的地方,就在它把人带进一个异质的时空中,放掉了自我,融化在故事创造的时空里。
9.正因为期待着有将来还要回头记忆述说的故事要发生,所以我们不辞麻烦地拍照、洗照片、排相簿。
10.要减少压缩简化资讯产生的决策错误,最有效的办法,是重拾故事好奇,养成对故事的兴趣习惯,别轻易接受别人准备好的简单结论。
11.故事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章节摘录

  “那是十几年前、快二十年前的事了,早在“小强”成为蟑螂的普遍代名词之前。我们几个人在和平东路上的“芳邻餐厅”喝咖啡聊天,突然一道黑影从脚边闪过,眼睛最尖的张大春马上抬臂招了旁边女服务生,故意用一种不动声色的口气说:“刚刚有一只老鼠跑过去……”那个女孩竟然也就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你是说小强啊!”  一座绝倒,连反应超快的大春都一时哑然失笑,不晓得该接什么话,当然本来在一家餐厅看见老鼠横行的不可思议心情,以及兴师问罪的怒气,也都在那瞬间消失了。  “你是说小强啊!”这么简单的一句回话,为什么会有偌大的力量?  因为简单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那只老鼠的意义,它不再是随便一只因为厨房不干净而闯进来的老鼠,不是清洁品管失败的证据,这只老鼠有了一个名字,有了一个身份,也就似乎有了在这个空间跑来跑去的道理。  不是真正的道理,毋宁是故事,或故事的暗示。女孩的话语显示,这只叫做“小强”的老鼠是有来历的,它有特殊的本事或特殊的经验,所以才有了专属的辨识称呼。  对于身份,对于名字,对于突显身身份与名字的故事,我们有着天生的好奇弱点。我们的直觉欲望,会从原本习惯的反应——过街老鼠必除之而后快——转变成想要知道:为什么它会叫“小强”?它在这个厨房这个餐厅有过怎样的奇特表现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共和党控制众议院,金格利契担任众议院院长时,对公共电视展开了猛力的攻击。金格利契公开痛批公共电视是一小群菁英分子用国家的钱搞满足自己的小众价值,与美国社会主流脱节。其他共和党议员语带讽刺举例:麦当劳靠满足每个人的味觉才赚了那么多钱,偏执的公共电视只能靠政府预算支撑。金格利契带头,许多共和党议员呼应,要将公共电视系统“民营化”切割卖掉。  这样的声浪,一度让公共电视看来岌岌可危。然而,1996年之后,共和党对公共电视的总攻击快速退潮了。理由很简单,几位最积极想要拆掉公共电视的议员,纷纷落马败选,没有机会回到议会,执行“民营化”公共电视的计划!  一位落选议员分析自己选情逆转的关键:“我们对公共电视发动正面攻击,开始确实取得了许多选民认同,可是一旦这个议题炒热了,“芝麻街”的那只鲜黄色大鸟就跑出来,无辜、可怜兮兮地问:‘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杀了我呢?’我们就完蛋了。”  公共电视的资源分配与节目的价值偏向,这是多么复杂的东西,而且必定引来不同立场的不同评价,一般观众没办法有清楚、坚定的想法。然而,太多人认识“芝麻街”里每个可爱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有他们的个性,有他们每集每集不断延续的故事,观众们清楚、坚定地拒绝让这些陪一代代小孩学习长大的角色、故事消失。故事赋予“大鸟”生命,那想像中的生命,对观众而言,跟现实的生命一样可贵,甚至比现实的生命更可贵。怎么能杀了“大鸟”呢?当然宁可用选票干掉威胁“大鸟”生命的议员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杨照是台湾中生代最有影响力、优秀的评论家,写作最出色最勤快的评论家。  他是最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  ——梁文道  杨照就像一个在民间晃荡的吟游诗人,又像一个上古时代荒原部落的预言者,他说故事的技巧及语调却足以使听众明了那句古训:单是故事,便已包含一切。  杨照以生动而全面的文本观察提醒我们:不止是知识和想象力在召唤故事;故事也在丰盈着我们的知识和想象力,这个循环不息的过程既是文学教养,也是文明内容。  ——张大春  杨照始终是一个勤劳且负有使命感的评论者;二十年来,我在他的文字中学习到如何透过写作去试图让我们所学的学院知识更公共化,让我们的书写作为武器去对抗时代的衰微。  ——张铁志

编辑推荐

  杨照之于台湾,就像梁文道之于香港,陈丹青之于大陆。  台湾小说家兼文化评论家杨照,呛时政、拗历史、拼创意,用故事本能 重塑世界 !  故事虚假,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却能给人真实感应,可贵的生命、消失的变化。任何东西摆进故事,就吸引不同的眼光,任何人参与故事,就有了共同的感受。  《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是本小到用2个小时就看得完的小书,又大到你必须再三重读镇日思量。读完后,你一定会对现实不耐,对故事羡慕又嫉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故事效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0条)

 
 

  •   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敲响警钟。  他用了五十个故事代替精密的论述,庖丁解牛拆解故事的本质,分类为“对故事的冲动”、“故事的功能”、“说故事的方法”以及“重新认识故事”四个部分,每篇文章一千字左右,用故事包裹阐述,彼此灌注,轻巧迷人。  肖邦、乔治桑与《雨滴前奏曲》的“鬼”典故;南非“三个朋友”保险套对抗艾滋病的成功案例;披头士与美国总统的愚贤,示范了故事的巨大能量。
  •   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敲响警钟。
  •   看序的时候,非常震撼到我的一个点:    我们失去了听故事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再精彩的故事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乐趣。    首先要对“日常生活”以外的事物,抱持高度兴趣,还得愿意相信陌生稀奇的事真的发生过,真的会发生。    ——其实这里有一个隐藏的前提逻辑。  没有一个“熟悉”,哪里来的以外的“陌生”?世界本来是世界,却被自己分出了已知未知,熟悉陌生。自己圈住了自己。    读故事也像旅游,而旅游与故事同样的点,对我来说,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经由这些“不同”来照见自己熟视无睹的模式与惯性。    不然,自己是没有办法去任何地方,看到任何新鲜的。    前一阵去西藏,当看到当地的云和色彩的时候,第一反应的确会很惊讶,冒出诸如“神奇”“不可思议”“震撼”等等的感慨。但再一念想,这其实是很自然的现象,而“震撼”到的是神马?  过去的经验,过去的记忆。  照见了的则是如此多局限的假相,被自己如此真实地当做了“现实”。这恐怕是最大的“不现实”。    把本来如此的事情,变得不可思议。真是自作聪明的下场。    对于杨照,听朋友介绍了很多,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想要不惧当局压迫地发言,结果忽然发现,当自己发言的时候,并没有遭到压迫,只是已经没人听了......    想起有一种书,是藏之深山的,而有一种文章叫做时评,意义在于需要尽快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这一本书,说得好。道理在序中已经谈尽,而整本书,只是在尽情演绎。
  •   杨照很会讲故事,娓娓道来,文字干净,意蕴悠长。
  •   书本不厚不大,但是内真的很吸引人,几乎每个小文章都有个小故事,涉及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命题,浓缩了不少知识,看了很受启发,是一本打开思维,努力思考的好书呀,趁着打折,买来当作精神食量,很高兴,很愉悦
  •   书的质量和印刷不错,就是有点薄,很轻。买的时候是特价,现在变成赠品书了,不能再购买了。书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以为会是一本很正统的教你如何和大家来讲故事,如何讲解故事的创意,很规规矩矩的一本书。看到书后,感觉作者的知识面很广,会很多东西,书的内容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看着作者娓娓道来,每章节后面还能学到一个小知识点小案例,有历史,有时政,有经济,有文学,还会有一些些小创意,看了会增加点眼界。缺点是看书的时候好像都明白了,跟着作者都懂了,可是合上书后,又不知道学到了些什么。自己看的还不够深,没有领悟透吧。
  •   很好的书,喜欢杨照的文章。
  •   讲故事不是哄孩子不是拍电影不是写小说,而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学会讲故事学会面试技巧,大有启发
  •   一下子就翻完了,挺有趣的。当时听讲座的时候听到教授推荐,特地买的。还可以。后来才发现作者杨照就是写 1963对照记 中的一位,嘿嘿
  •   杨照的,必须读
  •   这本书应该 故事道理 去创意发展作用
  •   人类是最喜欢故事的生物,因为人类有智慧,人类爱生活,人类需要精神消遣,所以我们就这样需要这故事并且创造着故事。这里很有趣,所以我想买回来看一下有什么可以吸取的东西
  •   大约一个下午就一口气看完了,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也很像笑话,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启迪,然后作者在每个故事之后都有一些点评,读起来挺轻松的,给孩子看也可以
  •   从一个个故事中,感受智慧。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晚上翻完了,感叹作者能以轻松流畅的文笔书写故事的种种,适合闲暇阅读。故事比说理、辩论更有魅力,保持对故事的热情哈。印象最深的是《灰姑娘》的故事与唐代《酉阳杂俎》中的故事居然非常相似
  •   是本好书呢,里面的故事都挺有意思 就是纸张质量一般
  •   故事书,有趣。。。
  •   一折买入,超值。台湾作家评论家的随笔及评论。
  •   这书不错,比较少为自己买书,看完后觉得不错哦,介绍老公看了
  •   活动价囤实惠好书 一直当当和亚。。。马。。。逊买书 习惯性每个月都要买点活动价格的书囤起来 反正书买着只会越放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意义 几块钱一本 划算 好多书买好后恢复原价几十块甚至是活动价的十几倍!
  •   书虽然薄,但是真正浓缩的就是精华;高广告电视的一定要读一读。高质量的书,现在很难得。
  •   书虽然很薄,但是内容是我一直想要看的,有观点,有资料,真的不错。是研究叙事和文案写作的好书。
  •   书在朋友那,还没得看
  •   提供了更多论述的思路和角度,挺好看的。
  •   我的书好像太多了,这样我会很累吧
  •   豆瓣上推荐的,这次光棍节因为搞活动买了很多书,还没来得及看
  •   应该不错吧,也没听同学回馈
  •   不错不错,质量还行,很喜欢
  •   很好的一本书,细细品读。
  •   这本书还不错,还没来得及看。
  •   看上去内容还不错哦,值得推荐
  •   不错。 物流很给力
  •   凑单的,还没看过
  •   很好,很有意思,故事性很强。
  •   感觉很好,实惠
  •   老师推荐的,还好
  •   没有期待的那样,比较枯燥一些。
  •   还没收到货呢.哈哈
  •   观点新颖,视野广阔,开拓了眼界和视点
  •   不错,活动时买的,先囤着,慢慢看~
  •   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 一本书说故事的故事书。 呛时政、拗历史、拼创意,用故事本能重塑世界 )——段子,可读。
  •   很好。喜欢上杨照先生
  •   读罢,有点诧异,故事真的有这么高的效应和价值吗?于是,在一次活动结束后,我把照片整理好,写成十则故事,当然是有连贯性的,然后发给大家观赏。事实上照片是没有几张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反而,照片加上简单的文字,编成故事后,哇,结果不一样。通过别人的反馈,才知道故事的价值,现代人太忙碌了,缺少一些东西。
  •   從前有一個懶人,
    雖然聰明,
    卻很怕看書,
    經過不少工作和生活上的挫折之後,
    終於, 有一天,
    在偶然的機會下,
    他讀了一本講述狼群智慧的商管書,
    狼的故事於是把他從迷惘與失落中拯救回來…

    故事的效力,
    不但可以救人,
    有些還可以救國,
    魯迅的阿Q正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後記:
    我們都是讀故事長大的,
    人與故事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
    除非嚴重智障,
    因為就算文盲都可以聽和說故事.
  •   用故事來說故事十分成功
    拜服於作者的博學多聞
    運筆讓人想到艾科
  •   这本书老早就知道,小故事,大智慧。
  •   近几年,两岸交流频繁,越来越多的台湾香港文化人涌现出来,而且读者发现,他们的视角明显和大陆学者不同。中国的文化已经没落了很久了,希望否极泰来,无论是大陆还是对岸,大家都能同工同酬,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   这本书很有意思,用故事讲述故事,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识
  •   简单的文字,丰富的故事,很独特的品味。
  •   讲故事的重要性,如何讲故事
  •   印象最深的一段:老臣安慰他“将来还怕没有许多机会让你发挥吗?”,德川赖吼叫“说什么蠢话!难道我的十四岁还可以重来吗?”
  •   读开始的部分有点难以进入,适应了之后就读进去了,一口气读完,感觉不错
  •   还可以吧,刚开始买回来还以为是历史书,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介绍书籍的书,虽说和想象中的不同,但里头介绍的书都挺有趣的倒也没啥不甘的,好评吧
  •   作者是一直喜欢的作者,书也比较有意思,类似散文随笔,看看有益
  •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实实在在的好书,深入浅出,能引人思考
  •   这本书写的很好看,幽默中透着哲理。
  •   给我点心灵上的安慰和启迪,老师推荐的,买来之后一直没怎么读,正赶上放假回家,就带回去了,路上和等车的时候看了看,真的不错
  •   海没有看 凑数吧 老公看了 他说一般吧
  •   因为订的书多,得慢慢看。字体大小还行,行间距也行,看着不累。
  •   写的有点意思,可是有点不太尽兴
  •   读后感还没有,因为还没有读
  •   我读过之后觉得还可以吧
  •   我觉得要多读几遍才能把握味道。。
  •   内容非常有哲理,但是比较难理解
  •   小册子,消遣看看,不错
  •   也不知道怎么样,买了再说,反正便宜
  •   内容不错,比较有收获。
  •   恩 看了一大半了 很好哦 发货速度也不错
  •   包装不错 是塑封的 等有时间要慢慢看
  •   好,很精致
  •   买来看看吧,希望有用,不要浪费了。
  •   有点医疗保健的味道,可能是我的希望寄托太大了!
  •   杨照《故事效应》

    知道杨照是因为深圳评选的十大好书在十一月末就出来了。一到年底各种媒体,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都会评选一下上一个年度的好书,而被评选出来的肯定都不一般,尤其是那些在几个媒体的名单上反复出现的书,肯定不应该错过。有了这样一个书单,再加上一年中的几个文学奖评选出来的书,也就构成了下一年我重点要看的书目了。也许是这样的评选
    太多了,深圳读书月就提前了一周发布了今年的十大好书,我也很关注这个书目,不过挺让人失望的是排名第一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和排名第十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都是去年各个排行榜上的明星,虽然是去年十二月份出版的,按照深圳的算法可以算进去,但是有点让人失望。还好剩下八本都没读过,其中就有杨照,排第五,书名是《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在当当上把这八本书都放入收藏夹,有一年的时间一点一点读,先买的就是杨照的,一搜索,出来两本,出来《故事照亮未来》还有一本就是本书《故事效应》于是就一起下的单。书来了以后发现《故事效应》很薄,而《故事照亮未来》是厚厚一大本,就先看了这本。

    很快就看完了,不过挺失望的。现在正在看《故事照亮未来》,还没看完,不过后一本的确精彩,其中差别不在一个层次上面。写书不难,写一本好书却必须要下足够的功夫,但是问题是你下了功夫的书往往并没有因为你下功夫,就会多给你版税,而你粗制滥造的书,也许会得到比你付出更多的回报。于是很多作家也就喜欢以量取胜,把一本书的内容抻长变成好几本书,就好象现在的注水肉一样。感觉这本书的水分就挺大,我想就是让杨照先生自己来评价一下这两本书,估计他也会觉得《故事效应》有点拿不出手来。

    这个题材设想得挺好的,只是没有挖掘出那么深,一本说故事的故事书,本身应该比故事更吸引人,里面虽然有很多小故事,但是彼此之间却没什么联系,让人感觉除了那些小故事,并没有什么能够再打动读者的了。而很多读者都是冲着说故事的故事这个题目来看这本书的,于是就很难不感觉到失望。
  •   这本书看完第一印象觉得作者知识渊博,合上书之后却大都不记得了。 汗!书中有几页有轻微脏污,让人不舒服,本想退货的,但是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感动,所以不退了。
  •   说故事的书,谈谈停故事的人,听故事的心,书太薄了点原价不值
  •   用讲故事的方式说什么是故事
  •   作者对于故事的研究虽然谈不上有多深的见地,但作为一种趣味性方面的读物未尝不可。
  •   可读,但收藏价值欠奉。书的封标有点噱头。内容给人的感觉是专栏文章。
  •   冲着介绍买来凑单的书,两块钱的书,也许有意外收获。
  •   还没有看呢,买来的书太多了。
  •   这本书不错,很值得去读。
  •   翻来覆去拿起来几次,始终还是读不下去。或许离我的期待太遥远了。
  •   原以为是比较有意思的一本书,太一般了,很多章节不知所云
  •   作者博学多知。。。。。。。
  •   看完了,但是不知道看的什么,也没有留下留下任何印象
  •   呵呵 不错 比较实用哦
  •   人人都想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市面上这方面的书相信不少朋友也有买来一读的愿望,对经常需要给人做培训的讲师更是如此,我也是出于类似考虑才入手《故事效应》的。讲故事是我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书很让我失望。

    作者叫杨照看了介绍感觉比较大牌,腰封也是N多名人推荐,与看后的失望成了绝对正比。事实再次证明——腰封不能信,名人推荐多半是扯。或者说梁文道、张大春等人本次是太不爱惜自己的名声了。

    全书5.9万字,字儿大、行稀,内容多为引用国外或者其它人作品的感慨,讲别人是如何说故事的,麻烦的是因为字数问题感觉都没怎么讲透,只有杨照先生的博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写书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感觉作者多么有学问,多么的了不起,读了那么多那么多的书;写书还是应该让大家所收获才行——至少从讲故事的角度我没这种感觉。当然,也许是我读的书太少,也许是作者水平太高,毕竟道德经也就1万多字。

    开卷有益,说书毫无价值是很过分极端的态度。目录结构是全书亮点,也是这5.9万字里能给我启发的主要内容。从人人有讲故事的冲动、故事的功能、说故事的方法最后是说故事的好奇心,分四章对故事的论述,整体结构相当完善、妥帖——看得出作者在目录结构把握方面功夫了得,让人一目了解很是受用。而且在当当上编辑也很贴心,把二级目录全列在网上了。我个人意见是:您看了目录基本就全部了然了。

    到于每个小节下面平均1500字左右,至少在我个人看来读不读区别不大。这1500字里平均内含带1/3强的引用(其它小说或者其它非本书知识),为了解释前面的引用又引出1/3左右放大境内容(就是注释讲些背景知识)。

    我自己也写书,很能体会作者的不易,每本书的出版都凝结着作者的汗水和努力,但是很遗憾不少大家仍然在写作时对读者诚意不够。写作不易,并不等于读者应该容忍一本质量不那么高、推荐者不那么负责的书。

    给两颗星一颗是给作者和厚道编辑的——无论怎样作者还是付出了努力,引用也是需要功底的,编辑厚道是他们把二级目录全列出来了,非常感谢;另一颗是给印这本书的纸——无论怎样印这书还是用了很多纸,砍了很多树……
  •   不喜欢,暂时搁置
  •   就是给你讲怎么讲故事
  •   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
  •   杨照讲故事
  •   说故事的故事
  •   还没有仔细读
  •   喜欢杨照
  •   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   杨照的书
  •   杨照作品
  •     無關成功,無關養生,無關臭美,無關旅行。楊照在儘自己所能用短小精煉的分分鐘篇幅向人們解釋出一種純粹的閱讀感受——故事是基礎,樂趣是一切。如果今後再有人問你:“你讀的書有什麽用?”,就送他一本《故事效應》吧。如果他能有幸讀懂這本書,以後就可以少問一些愚蠢的問題了。
  •     杨照《故事效应》
      
       知道杨照是因为深圳评选的十大好书在十一月末就出来了。一到年底各种媒体,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都会评选一下上一个年度的好书,而被评选出来的肯定都不一般,尤其是那些在几个媒体的名单上反复出现的书,肯定不应该错过。有了这样一个书单,再加上一年中的几个文学奖评选出来的书,也就构成了下一年我重点要看的书目了。也许是这样的评选
      太多了,深圳读书月就提前了一周发布了今年的十大好书,我也很关注这个书目,不过挺让人失望的是排名第一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和排名第十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都是去年各个排行榜上的明星,虽然是去年十二月份出版的,按照深圳的算法可以算进去,但是有点让人失望。还好剩下八本都没读过,其中就有杨照,排第五,书名是《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在当当上把这八本书都放入收藏夹,有一年的时间一点一点读,先买的就是杨照的,一搜索,出来两本,出来《故事照亮未来》还有一本就是本书《故事效应》于是就一起下的单。书来了以后发现《故事效应》很薄,而《故事照亮未来》是厚厚一大本,就先看了这本。
      
       很快就看完了,不过挺失望的。现在正在看《故事照亮未来》,还没看完,不过后一本的确精彩,其中差别不在一个层次上面。写书不难,写一本好书却必须要下足够的功夫,但是问题是你下了功夫的书往往并没有因为你下功夫,就会多给你版税,而你粗制滥造的书,也许会得到比你付出更多的回报。于是很多作家也就喜欢以量取胜,把一本书的内容抻长变成好几本书,就好象现在的注水肉一样。感觉这本书的水分就挺大,我想就是让杨照先生自己来评价一下这两本书,估计他也会觉得《故事效应》有点拿不出手来。
      
       这个题材设想得挺好的,只是没有挖掘出那么深,一本说故事的故事书,本身应该比故事更吸引人,里面虽然有很多小故事,但是彼此之间却没什么联系,让人感觉除了那些小故事,并没有什么能够再打动读者的了。而很多读者都是冲着说故事的故事这个题目来看这本书的,于是就很难不感觉到失望。
      
  •     介绍故事的,本应该是娓娓道来,让人浴霸不能的。但是观此书却没有感受到文学和故事的魅力。通篇用着淡如嚼蜡的语调转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作者的功能只是在每个故事前面加个小标题,来表示这个故事为什么好,后面加个小总结。这完全就是一般人的文笔。更别提这转述地也不是很引人入胜。
      “故事突显生命共通的细节,藉由单一生命戏剧性的变化对
      照,将巨大缩小,同时让巨大能够被我们看到、听到。
      愈是巨大的事件,愈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超现实」晕
      眩,让人不在能介入领受事件的真实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战场,是所谓的「西线」
      (Western Front)。「西线」沿着法国和德国边界,绵延四百
      七十五英哩,差不多是两个台湾那长。平均每一哩的壕沟
      战场双方一共布置了一万名士兵。换句话说,有将近五百万
      年轻士兵部署在那里。”
      
      这平白无奇的文字,实在是无法勾起想听故事的心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