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大成,金孜虞 页数:289
Tag标签:无
前言
波兰在大欧洲范围内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国家。公允的说,波兰不能算一个小国和穷国,因为它有着近四千万人口和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经济处于中等发达地位,国内生产总值四千多亿美元,近年来的世界排名进入了前二十。但是波兰又绝对不能算一个大国和富国,作为新加入欧盟的国家,波兰在政治与经济诸多方面都必须仰仗欧盟的大力支持,缺乏真正的自主性。波兰的这种不上不下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其不尴不尬的外交地位,而且波兰在国际关系中不安于位,动辄得咎,因此在欧盟建设与欧俄谅解的大趋势中,总是显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今日的波兰在外交上与俄国经常性地交恶,在俄国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争端中屡次支持乌克兰与格鲁吉亚而挑衅俄国;波兰虽然加入了法德主导的欧盟,但是却并不在欧盟内对法德两国感恩戴德,时常在欧洲联盟的建设中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大翻德国在二战中罪行的旧帐;最为要紧的是,波兰越过法德,无视“魏玛三角”机制的有效,直接充当了美国在东欧战略的政策支柱,不管是在伊拉克战争还是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波兰总是一马当先,不考虑周边国家的反应,不尊重法德两国的意见,一心一意挑衅俄国的利益,大有为美国身先士卒,火中取栗的劲头。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要了解一个国家今日的行为模式来源于何处,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苏东剧变后,波兰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表演,其行为模式、情感取向和价值驱动无不根源于波兰数百年来辉煌与苦难交织的历史。有幸成为《波兰!波兰!》一书的第一位读者,不由得被两位青年才俊折服。在语言通俗,文笔优美,史料扎实,关键性的历史事件取舍精当的背后,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读者可以轻松对波兰历史上的辉煌、曾经遭受的苦难和某些争议甚多的国家行为有了一个鸟瞰式的了解,对波兰产生同情、惋惜和鄙夷兼而有之的复杂感受。本书虽然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但是由于作者具备全景式的历史眼光与开放平衡的战略思维,因此读者能够自然而然地在通读本书后引发对国际关系一般原理的深入思考。不才通览全书,以四条微末之见作序,徒作献芹之举,候高明哂之。外交政策必须处理好种族情感与政治文化归属的复杂关系波兰在欧洲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一个矛盾体。在种族上,他们属于斯拉夫人中的西斯拉夫人,波兰人与属于东斯拉夫人的俄罗斯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可以互相对话而不需要翻译。但是波兰与东斯拉夫人在宗教和文字字母上差异极大,在民族情感上更是多有龃龉。波兰人由于长期与西欧各国尤其是法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他们皈依了天主教,使用了拉丁字母,而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则使用了由拜占庭的传教士发明的西里尔字母(又称斯拉夫字母)和接受了在拜占庭帝国占优势的东正教,由于这一层关系,俄罗斯从此也自视为拜占庭帝国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合法继承者。正因为这些因素,波兰人与他们的近邻俄罗斯人在种族与文化情感上并不亲密,波兰人自视为西欧文明在东欧的前哨,是抗击蒙古野蛮人和土耳其异教徒的坚强堡垒。因此波兰人对被蒙古人统治了三百年的俄罗斯人总是怀有文化上的优越感和政治上的歧视,所谓“抓破一个俄罗斯人,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虽然这种优越感实际上没有多少事实根据,但这种文化歧视与情感疏远让波兰人看不清自身的利益而多次深受其害。俄罗斯人民是一个心灵敏感和感情深沉的民族,以俄罗斯人为首的东斯拉夫人对波兰人亲近西方国家而不念斯拉夫兄弟的手足之情多有怨言,这种怨恨的存在进一步恶化了双方的感情而使双方的利益受损。实际上,波兰人虽然自视甚高,但德意志人却依旧把波兰人看作是野蛮的斯拉夫人。虽然波兰当时最为倾心欧洲文明的核心法兰西,但是法兰西的支持每每远水不解近渴,而且法兰西经常性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欧洲各国在近代史上的政治文化分化与演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非一片短序所能说清,也并不是波兰以外的其他国家就能处理好政治文化归属与种族情感的复杂矛盾。但是从波兰被信仰东正教的同属斯拉夫人的俄罗斯、信仰信教的普鲁士王国,同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的过程来看,波兰人从没有利用任何种族的、宗教的和政治的因素对这三个国家分而治之,扭转对本国不利的趋势。波兰如果能与一家以任何理由达成妥协都不至于下场如此之惨。一战复国后,波兰得势不饶人,因领土纠纷和社会制度问题,既反苏又反德,还想联德反苏;因为当年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记忆,波兰对立陶宛大打出手争夺故都维尔纽斯,造成两国关系长期恶化,立陶宛倒向苏联,波兰所设计的波罗的海各国中立同盟因此功亏一篑;因为看不起同为斯拉夫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威胁法国要在法德之争中保持中立;二战前波兰死到临头还乘人之危抢夺与捷克有争议的特申地区,在两次大战间的二十年里,不种族情感,不顾历史渊源,不顾盟友义务,波兰当权者持之以恒地把本地区的全部外交矛盾都集中到本国头上,这样的政治与外交才能也算是古今罕有了。外交政策必须处理好自身实力与外交理想的矛盾波兰在历史上是一个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地区性大国,在波兰最强盛的时候,俄罗斯还是一个蕞尔小邦,条顿骑士团还要向它称臣,奥地利还在忙于抵抗奥斯曼土耳其的侵略。波兰当时在东部欧洲可谓是首屈一指,威风八面。可是这样的好景不长,当俄罗斯崛起成为东方一霸,普鲁士成为欧洲强国的时候,波兰的悲剧性命运就来临了。波兰在遭受俄普奥三次瓜分并最终亡国后,波兰人耿耿于怀的就是复国和重新强盛起来。一战后,由于法国的帮助,波兰终于恢复独立,但波兰人根本不顾波兰与周边国家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刻舟求剑般的要恢复过去的一切荣光,看不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战败了的德国依旧蕴含着重新强盛起来的潜力。因此在外交上有恃无恐,四面出击,最终导致了被苏德瓜分的悲剧性命运。虽然亡国了,但波兰流亡政府似乎一直生活在历史上的辉煌中,东欧地区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认为都是本国的外交机遇。在二战即将结束,两极世界的前景已经极其清晰的时候,他们还认为由于苏联和德国都被战争严重削弱,波兰可以依靠美国的支持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事实证明,这种判断错得离谱。波兰流亡政府最终一无所获,战后的波兰从领土到社会制度全部由斯大林一手包办。苏东剧变后,波兰的行为变本加厉,由于德国被美国驯服,俄罗斯再次陷入衰退。情势仿佛又回到了一战后。波兰的使命似乎成了在美国的支持下全力阻遏俄罗斯的复兴。由于念念不忘当年波兰曾经统治过大部分乌克兰,因此波兰对于掺乎乌克兰与俄国的矛盾极其有兴趣。而且波兰还相当具备世界眼光,对欧洲以外的事物如伊拉克战局和中国内政问题都相当感兴趣。波兰一贯具有大国意识和大国视野,但是波兰缺乏的是大国的经验与手腕,归根结底是缺乏大国的实力。对于波兰来说,惨痛的历史教训似乎从来没有成为教训,相反倒成了今日在外交上翻身复仇,文攻武卫的动力。波兰人从来不认为本国是个小国,总希望在其他大国的支持下在本地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今日波兰在欧盟中扮演了“新欧洲”领头国家的角色,成为了美国在东欧战略的政策支柱。波兰的这些举动无疑将本国置身于大国争斗的风口浪尖,看来要使波兰摆正国家心态,使自身的外交理想与政策与本国的综合实力相配套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考量不得代替对国家利益的评估波兰外交史的一个特点就是意识形态至上,以意识形态考量代替对国家利益的评估。波兰人很早就皈依了天主教,一贯自认为本国是欧洲基督教文明在东方的前哨,具有一种大欧洲情节,慷慨以天下为己任。在捍卫基督教文明抵抗异教势力侵略方面,波兰一贯是当仁不让的,因此波兰从古至今的全部外交政策中,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决定敌友亲疏划线的传统极其强烈。但是,近代欧洲外交传统是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国家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一贯不惜出卖同一宗教信仰甚至同一种族民族的其他国家的利益,波兰的牺牲常常被忽视,波兰的善意常常得不到报答。在其他国家都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氛围中,波兰以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的做法更显得特立独行,既愚且迂。在地缘政治环境极其恶劣,种族文明纠葛极其复杂的东欧平原上,一个中等国家只有中立与平衡才能保证本国的长期安定与繁荣。欧洲各国中,曾经的强国在看清力量对比和地缘政治环境后安心做一个中立国,收住门户的例子也不少。瑞典也曾经是一个北欧的地区性大国,在其强盛的时候,几乎把整个波罗的海变成瑞典湖。瑞典当年也曾经以支持新教事业为号召,积极干涉德国的宗教内战,瑞典与俄国争夺波罗的海霸权的斗争事实上既具备种族冲突的特点也具备宗教冲突的特点。当瑞典失败于俄国之后,便默认了俄国的霸权而甘心退居北欧一隅。在拿破仑战争中,瑞典与俄国后来达成妥协以芬兰换取挪威,之后便长期在北欧保持中立状态。挪威当年属于丹麦统治,三国都是信仰新教的维京人国家。瑞典牺牲同祖同教国家的利益与异族异教国家搞妥协,不考虑意识形态与种族情感,不妄想搞什么维京帝国对俄国报仇雪恨,纯粹以本国的利益为核心。而且瑞典在追求本国利益的时候,有失有得,得失平衡,自我克制,不诛求无已,所以持盈保泰,国家保持长期和平。这样的外交心态恰恰是当今的波兰外交决策者们缺乏的,实际上也是他们最需要的。在今日的欧洲,各国和解与联合是大势所趋。波兰现在加入了欧盟大家庭,更应该汲取历史教训,淡化历史恩怨,看清利害关系,明确自身定位,不得以意识形态划线来代替国家利益评估。在外交领域中,坚持意识形态至上的真正毛病在于,越是坚持意识形态就会发现越需要坚持意识形态,这在心态上属于正反馈的“自激”过程,极难扭转这个趋势。因此外交决策者们摆正心态,淡化而不是强化意识形态争议才能清醒地评估本国的国家利益。外交政策必须处理好地缘政治与国际利害关系的矛盾地缘政治环境是外交政策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变,盟友关系可以更迭,但是地缘政治环境基本上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可能。波兰民族定居和立国的东欧大平原的西部地带,在历史上是斯拉夫人与德意志人长期种族斗争的中心,也是东正教和天主教反复争夺的地带。这样的双重属性,最适宜充当两大文明宗教集团的桥梁和缓冲国,而最不宜幻想在两大集团之间独树一帜,左右开弓,与其他势力勾勾搭搭。在这种极其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制约下,波兰最为明智的选择就是立足中立,面向全欧。这个世界上似乎什么都事在人为,可是大地山河是由上帝安排的,由不得人们自作主张。上帝已经把外交牌局摆好,等着全世界各民族国家体察天意,按理出牌。外交战略的决策者必须坚持政治现实主义的态度,深刻领会本国地缘政治处境来判定本国的国家利益,不得根据某些想入非非的梦幻和不切实际的承诺而轻举妄动。必须从人性、利害关系与权力结构的角度出发并且借鉴历史经验,而不是以任性胡为的方式来制定本国的外交政策。只有奉行正确的地缘政治战略,波兰才能够做到见利而不惑,行险而不惧,处危而不亡。波兰作为地处欧州大陆地缘政治中心的一个中等国家,受到大国的包围不能发挥与本国的国力和抱负相应的影响,就应该明智现实地按照客观条件,因势利导,在势力平衡中保证本国的独立与安全。作为前苏东共产主义国家集团的成员,波兰不能够以变革后的意识形态来决定外交政策,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尤其是亲美的外交政策,而应该利用历史、文化与地理纽带继续与这个集团的其他前成员国保持良好关系。波兰最为明智的生存策略就是:波兰应该向东开放,以斯拉夫人的一支自居,与其他斯拉夫国家保持密切联系,支持以俄国为首的斯拉夫-东正教诸民族国家联合体的复兴。波兰不要指望与乌克兰形成某种反对俄国的地缘政治轴心,一是力不从心,二是没有法德两国的参与和支持,任何反俄统一战线都将是纸上谈兵。波兰应该向西开放,积极参与法德两国主导的西欧联合自强和对美独立。作为天主教国家与传统盟友法国保持密切联系,同时与德国这个强大富裕的邻国实现友好睦邻关系。波兰应该向北开放,联合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瑞典、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白俄罗斯形成东北欧国家地区中立集团,以获得缓冲地带来使波兰免于单独应付俄国复兴与俄德联合的压力;波兰应该向南开放,联合东南欧其他弱小国家争取在大欧洲联盟的框架内公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权利。只有这样全方位地开放与合作,而不是仅仅是对美国依赖性地一边倒,尤其是自不量力地单独挑战俄国的权威,波兰才能够承前启后,左右逢源,才不至于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或者成为大国争霸战争的牺牲品。包括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捷克等十几个民族在内的斯拉夫人民虽然在欧洲文明大家庭中崭露头角的年代并不久远,但是却显示了他们在科学、文学、艺术与政治领域中均有不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斯拉夫各支的文明作为欧洲文明的后起之秀在东欧与西欧各国的文明交相辉映,其中波兰人又在东欧各国中成就非凡。波兰人就其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来说,很类似于法兰西人,他们都虔信天主教,他们都沉溺于世俗化的享乐文化中,他们在文学艺术领域都富于幻想和创造力。波兰自古以来与法国有着友好的联盟关系,波兰上下各阶层都相当热爱法国文化,把自己的命运与法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求仁得仁,又何怨哉,波兰们在近现代史上果然与法兰西的命运同步与共振。波兰人就是东欧的法兰西人,可是他们的成就没有法兰西人大,波兰地缘政治环境则更加恶劣于法兰西,因此他们比法兰西更加命运多舛,道路坎坷。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唯愿波兰人民汲取历史教训,清醒地分析外交利害关系与国际权力结构,一方面珍惜自身的斯拉夫血统的归属,一方面坚持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在大欧洲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团结中寻找自己更加光明的未来。李寒秋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内容概要
卡钦斯基总统的空难发生后,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波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不管是不是阴谋论,这一事件只是波兰数百年来倒霉历史中的新的一页——一方面经常被外国当作棋子,另一方面波兰自己的当权者缺乏智慧。加上强敌环伺,因而波兰的历史显得颇为悲情。
事实上早年间波兰曾经是东欧地区的一大强国,数次欺负俄罗斯,甚至占领了莫斯科。然而自1700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起“北方战争”战胜北欧强国瑞典之后,波兰彻底沦为俄国的附庸;继彼得大帝后,俄罗斯的又一个“大帝”——出生于德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大规模进行对外扩张,随后在沙俄、奥匈帝国和普鲁士这三个波兰的强大邻国密谋下,波兰先后在1772、1793和1795年被瓜分。在三个强大邻国的密谋下,波兰从此开始了一百多年的亡国史。
即将进入19世纪的欧洲迎来一个大人物——拿破仑,这个法国的皇帝矮小的身躯之内蕴藏惊人的能量,这让波兰芳心暗许,期待用他的力量实现复国的愿望。燃而,拿破仑失败了,所谓的“华沙公国”第四次被瓜分,此后的波兰再次沦为沙皇的波兰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欺负波兰的俄、德、奥全部倒台,巴黎和会上波兰“被独立”。信心爆棚的波兰毅然进攻红色苏维埃,结果被红军一举打到华沙城下。既反德又反苏的波兰,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苏联和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着二战的爆发,波兰成为苏德眼中钉肉中刺,迅速被两强瓜分。被瓜分已经成为波兰的习惯。
冷战时期,波兰成为苏联阵营下的一员,1980年代,工人大罢工又一次使波兰成为世界的焦点,并最终成为东欧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如今,波兰继续奉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唯美国马首是瞻,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成为美国安插在欧洲和北约内部的一颗钉子,不惮与俄国和中国发生摩擦,继续作为大国的一个棋子,还是真正找到自己的道路…
作者简介
郭大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爱好历史,常埋头于政治军事宗教民族的研究中,不能自拔。闲暇时间喜欢舞文弄墨码码字,时常在西西河论坛里发些感慨,是西西河论坛“欧洲史三剑客”之一。
金孜虞,自小喜欢看书,犹好闲书,杂书,于许多知识不过是蜻蜓点水,唯有历史尚可称道,对于欧洲史更是研究多年,是西西河论坛“欧洲史三剑客”之一。
书籍目录
引子 从总统空难说起
第一章 从王国到亡国
整个一灰太狼——先胜后败的东征
赫梅利尼茨基——第一个给波兰挖坑的人
学雷锋——有功劳没收获的“波兰雄狮”
被附庸——憋屈的北方战争
被亡国——三次瓜分,从此百年无波兰
【附录】波兰式的民主——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
第二章 与熊谋皮的日子
被复兴——拿破仑的华沙大公国和沙皇的波兰王国
下不了决心——先天不足的1863年起义
第三章 鹰与熊掌不可得兼
被独立——巴黎和会
“两海之间”美梦的破灭——苏波战争
近邻不如远亲——蹩脚的波兰外交
当俯卧撑遭遇打酱油——被“静坐战”出卖
被友情屠俘——卡廷之痛
全靠胆子大——不冷静的华沙起义
第四章 熊影重重
卒5平6被东移——大国博弈下的波兰疆界变迁
成王败寇——红白波兰之争
主场的尴尬——华沙被条约,不是波兰说了算
第五章 醒悟还是继续耍大刀
第一张骨牌倒了——东欧剧变的前奏
后冷战时代的东来西往——从棋子到钉子
章节摘录
插图:被亡国——三次瓜分,从此百年无波兰公元1721年,在波兰大地上自1648年开始的不间断地战争终于告一段落了。自1648年乌克兰民族起义始,到大北方战争终,波兰在战场上获胜的次数越来越少。欧洲谁都看得出,当年风光无限的波兰王国已经开始衰落了——虽然就国土而论你它仍旧是除俄罗斯之外的欧洲第2大国。过去的那个17世纪是决定欧洲国家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的世纪。在那波澜壮阔的100年里,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脱去了中世纪的蚕茧,变成了一只又一只美丽的蝴蝶。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法兰西,英格兰,尼德兰,俄罗斯那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开始成为了世界大棋局上的主角。而波兰呢,1721年的波兰和1572年全盛时期的波兰又有什么不同呢?很简单,当西欧已经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态度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大踏步向前进的时候,波兰仍旧活在以前的传说与辉煌中。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波兰的政治文化传统太妙了,你只要花一点小钱,就能让你的代言人成为一个大国的国王。而更妙的是,那个国家真正的主人,一群大贵族,非常欢迎外国人来当国王。毕竟嘛,强龙不压地头蛇,那些来应聘国王的家伙是最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想干什么随他们去。我家的一亩三分地反正是没事了。至于波兰,那是什么?在选择一位波兰国王上,欧洲各国都非常有兴趣。话说1733年,德意志萨克森公国萨克森选帝侯,上一章的主角猎艳强人奥古斯特国王蒙主召唤,去了天国。波兰的传统好戏——选战又开始了。这次选战的双方中一是代表了法国,瑞典利益的斯坦尼斯瓦夫·列什琴斯基,我们的老熟人,做过一次国王的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现在已经是法国国丈了。一是代表了俄罗斯,奥地利的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也是那位强力王的儿子。一开始,波兰贵族们对于奥古斯特的当选毫无兴趣,支持奥古斯特的人数一直很可怜。这倒不是奥古斯特的人品有什么问题,主要是他爸强力王犯了波兰的祖宗之法,想让波兰国王由他们奥古斯特家包办,那忌讳就犯大了——别忘了当年伟大的杨·索别斯基想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都没成功呢。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怪他两个日子自己争起来了。而那位斯坦尼斯瓦夫就可爱多了,当年在任波兰国王时号称是贤明无双。两位候选人一新,一旧。一劣迹斑斑,一根正苗红,这样一来,选谁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可是打赢选战经常靠的不是多数支持。小布什靠的是体制缺陷,希特勒靠的是巧舌如簧+集中营,陈水扁靠的是在肚子上用红墨水花几个圈,而这次奥古斯特靠的是军队。没人支持没关系,枪杆子底下出政权嘛。同年,在波兰国会选出列什琴斯基为国王,在华沙登基时。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一群立陶宛贵族在波兰古都克拉科夫扶持奥古斯特登基。天无二日,地无二主。这个问题除了用战争解决还有什么办法呢?这场战争被后人称之为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交战双方的主角是法国+西班牙对奥地利+俄罗斯。当然,还有2个波兰。战争一开始,法国想要用大部队通过南德打通去波兰的大道,被奥地利名将欧根亲王挡住——法国其实心里也清楚,跑那么远去死磕很好很强大的俄国人,基本上就是去找打,所以不如多打打奥地利,在莱茵和意大利换些好处。俄军则如同砍瓜切菜般地打跑了列什琴斯基,重占波兰。1735年,双方在维也纳签订了和约,列什琴斯基宣布退位。至此奥古斯特三世终于坐稳了王位——当然他也是有代价的。为了酬谢俄国人的帮忙,他把库尔兰公国送给了俄国女皇安娜的宠臣比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对于主要的几个参战国来说几乎就是玩了一场游戏,而对于波兰,丧钟已经微微敲响。当波兰相对衰落而波兰周围的邻居们都团结一致,靠吞噬波兰来获取利益时,波兰的命运就不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了。无论他的盟友看起来是多强大,无论他的盟友许下多少甜蜜的坚决的誓言波兰也必将遭受灭顶之灾。而这个魔咒,盘踞在波兰头顶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当欧根亲王指挥波兰王位继承战的最后一段日子,军中来了一位年轻的德意志王子,他的父亲派他前来向欧根学习军事指挥艺术,并且请求欧根象平常人一样对待他。这,就是普鲁士王太子,未来的腓特烈大帝,我们接下来的主角之一。而就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发生的前4年,也就是1729年,一位名叫索非亚·奥古斯塔·弗雷德里卡的小公主出生了,他后来有个威震欧亚的名字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瓜分波兰这场大戏的男女主人公都到齐了。1763年,被俄罗斯,奥地利大军选为波兰国王的奥古斯特三世驾崩了。奥古斯特三世治下的波兰,仍旧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国家。国王陛下无为而治,只对风花雪月感兴趣,大贵族们继续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小日子。在欧洲各国看来,当年那个以骑兵立国的强大国度似乎——实施上也确实已成了俄罗斯的保护国。这个国家的主人——贵族们对于正在进行的波澜壮阔的7年战争不关心,对于欧洲的大势不关心,而他们只对于自己的庄园和风度在意。于是,法国抛弃了他们的传统盟友,转而寻求俄罗斯来填补波兰在其国家战略上的位置,来对德意志诸国进行战略包围。波兰曾经的属国普鲁士则在和勃兰登堡结成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联合,并在1701年升级为普鲁士王国后,也开始鄙视波兰,准备通过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来吞并波兰,壮大自己。俄罗斯,则早已成为了波兰真正的仲裁者。任何事情往往不能看表面。奥古斯特三世死后,奉行亲俄政策的大贵族恰尔托雷斯基试图将他的儿子亚当推上波兰王位,但他没想到,通过一系列阴谋阳谋的运作,他的侄子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却顶了自己表兄弟的班。更奇怪的是,这个运作者正是当年的德国小公主、现在的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这样做当然是有原因的——这个波尼亚托夫斯基是自己的情夫。最初波尼亚托夫斯基是为了落实他的舅舅的波俄亲善政策而来到了俄罗斯,当时叶卡特琳娜还不是女皇,只是一个被自己老公冷落的小媳妇。当一位年轻的,多方面修养完备的贵族来到一位寂寞的公主面前,会发生什么事大家可想而知——所以毫不奇怪,为了将自己的亲密爱人波尼亚托夫斯基推上波兰国王的宝座,叶卡捷琳娜甚至派兵包围了波兰议会。在俄罗斯大军兵锋的压力下,这时的波兰议会再也没有抵抗的动力了。1764年9月6日,波尼亚托夫斯基黄袍加身,号斯坦尼斯亚夫二世。——叶卡特琳娜绝对是18世纪欧洲第一流的政治家,她在毫无人脉的俄罗斯从受冷落的皇后爬上沙皇的位子,足见其政治手腕。他把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波兰王位仅仅是出于对于情人的爱吗?当然不是。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对她言听计从的波兰国王和一个四分五裂的波兰。而波尼亚托夫斯基的表现却恰恰让她大跌眼镜。——事实上波尼亚托夫斯基是位很有趣的人,他泡过俄国女皇,搞过改革,在作为反俄罗斯派的代表屹立在政治舞台时,他却一边对俄罗斯抱有一种奇怪的幻想。最后则平静地死在圣彼得堡。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和俄罗斯纠缠不清。而这或许是18世纪波兰的一个缩影。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欧洲民族中,波兰是唯一的一个过去和现在都一直以全世界的革命战士身份进行战斗的民族。 ——卡尔马克思波兰民族具有英雄的品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他们的错误;几世纪以来,这种错误曾使他们遭受无法估计的痛苦。 ——温斯顿丘吉尔波兰历史因素的影响非常强大,比如民族保守主义、天主教的观念以及波兰知识界对波兰民族及其历史的过分理想化想象等。这一特点决定了波兰具有强烈的自主性、民族主义和自认为完美的倾向、反对一切外来干涉,甚至到了不顾国家利益的程度。 ——波兰诗人哈卜·维克托读波兰历史给我最深刻的启示是:一个国家必须独立自主,互相学习借鉴是必要的,外来帮助也是需要的,但前提必须是独立自主。有了独立自主,外来的东西可能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失去独立自主,外来的东西就将是雪上加霜。 ——中国驻波兰大使孙玉玺
编辑推荐
《波兰!波兰!》:文化产业薄弱、教育制度僵化、经济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第一本全面探讨中国软实力缘何尽失的书。深解中国精英移民大潮的切肤之痛——这是一个热点话题。精英移民折射的是什么?仅仅是有钱?仅仅是压力大?仅仅是没有安全感?恐怕不是。作者的考量是经济制度、自由度以及财富分配问题引起如文化、民族情结和凝聚力等软实力的涣散,直言中国崛起任重道远。十二五规划将软实力正式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软实力危机重重,已经被当政者和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对热点的政治话题进行深入和通俗化的解读。直击中国社会弊端,如腐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等,探究中国吸引力丧失的根源。作者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多年,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曾提出过许多可行性建议。被美国经济观察家称为本论金融危机的第一预言者。肖邦,居里夫人的祖国,为何竟成了“欧洲垫脚布”?强邻环伺,冷血的政治斗争中,谁都可以踩一脚!两次拯救欧洲,两次灭国,马克思跟中“欧洲不死的勇士”,四百年的抗争与悲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