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罪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罗杰  页数:274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从来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因此,在真伪莫辨的所谓历史中拷问当事者的罪责,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历史罪——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中的一个个故事,在带我们亲历一段段留任的旧事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这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恶,其实从来不曾改变。

内容概要

罗杰从惊心、伤痛、恐惧、迷醉、残暴、贪婪、阴谋等历史瞬间,拨开历史迷雾,诉说历史本相,找寻人事归宿,结果却发现大事件通通是夫历史的过客。    《历史罪》带给读者的历史现场感和身份代入感,及叙事的节奏感和分寸感,使得罗杰区别于其他历史作家。每到关节点合理设问,直让人想到百家讲坛没有延请罗杰开讲也许是个错误。也正因此,我们说他是更具有现代性和当下性的作家。

作者简介

罗杰,生于北京,现居成都。他称自己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宅男,不入对不应景的型男,以及乐意码字换酒喝的作男。 
峥嵘岁月,金戈铁马,英杰辈出,杀伐决断,大约每个人从小就有这样的梦想吧,哪个男儿不想“醒掌天下事,醉卧美人膝”——罗杰更想!
罗杰作品,极具

书籍目录

宫廷杀戮篇  吓死秦始皇的神秘预言(秦) 一定要干掉孔融(东汉) 夺宫:隋炀帝继位始末(隋) 李显登基真相(唐) 首席男宠暴死瑶光殿(唐) 斧声烛影疑云重重(北宋) 暗害王珪(北宋) 真假柔福帝姬(南宋) 兄弟赠你夺命酒(元) 晚清第一疑案:光绪帝死因之谜(晚清)权谋争斗篇 “禅让”骗局(上古) 巫蛊连环案(西汉) 拓拔珪“弑母立子”(北魏) 大唐宫廷第一血案(唐) 马嵬驿迷雾(唐) 宋光宗私房话:我怎么可能不疯(南宋) 金朝皇统冤案(金朝) 谁制造了胡惟庸案(明) 建文帝失踪疑案(明) 把韦昌辉剁成肉块(太平天国)悚魂秘录篇 越小越暴虐:刘宋帝王骨肉相残(南北朝) 蒙哥大汗的5种死法(元) 乾隆朝大贪污幕后(前清) 袁世凯告密疑团与鸦片战争政策(晚清) 鲁迅祖父科场行贿(晚清) 揭秘晚清江湖帮会(晚清) 疯狂盗窃东陵墓(民国) 民国大案:暗杀史量才(民国) 1938长沙大火之谜(民国) 1942河南大饥荒(民国)

章节摘录

   鲁迅祖父科场行贿(晚清)   这个案子,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8月下旬说起。   浙江巡抚嵩骏委派按察使赵舒翘,会同布政使刘树堂,以杭州知府陈橘,一同办理周福清行贿舞弊案。   动静挺大。看样子,非把这案子查个水落石出不可。刘树堂和陈橘先是审讯涉案人员陶阿顺。接过两次审讯,陶阿顺招认,自己只是奴才,替主人办事,背后指使的主人是周福清。于是,浙江巡抚嵩骏通令周福清的原籍绍兴府会籍县,迅即捉拿嫌疑犯周福清。   这周福清不是别人,就是鲁迅的祖父。   翻开清宫档案中,我们可以寻觅到周福清的名字,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个七品小官。同治六年考取举人,四年后通过会试、殿试、成为三甲第15名进士。后又在翰林院庶常馆学习3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浙江省杭州府金溪县任知县。4年后被革职,降为教官。   次年,周福清花钱捐了内阁中书官儿。也没什么要紧的公务,终日抄抄写写。至此,京城内多了一个庸碌的七品小公务员。   捐官这件事,可以说是周福清的前科。他有这份心计,才会干出以后的事情。   按照清朝定制,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要离职回原籍居丧三年。光绪十九年,也就是案发的1893年3月,周福清的母亲过世,他离职回到浙江。刚一到家,就听到儿子周用吉要参加同年8月的举人考试。当爹的自然上心。望子成龙无可厚非,周福清四处打听,得知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居然是熟人——22年前,他和这位主考官殷如璋一起考中的进士。   殷如璋是江苏扬州人。混得不错,此时的官职是通政使司参议。周福清很兴奋,没想到是故交。好,该打点打点,该行贿行贿,老友面子和金钱双重保险,儿子笃定高中。   周福清说干就干,马不停蹄,立刻从上海赶到苏州。这一天是1893年7月25日。   清朝科考舞弊重要的是打通“关节”。这“关节”就是考生直接或间接与考官串通作弊的方法:进考场之前,在考生的试卷的某一处作下记号。考官则根据记号,给予照顾。   周福清当然知道打通“关节”的方法。他分别写了两张字条,一张字条上,写下试卷记号所用的字,他写了四个字“宸忠、茂育。”另一张字条上,他写了“洋银一万两”。这是事成之后酬谢的价钱。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当然,案发后,这两张字条也成明明白白的证据。不光有字条,周福清还将自己的名帖和字条一起装信封中。安排妥当,周福清在船上安然等候他的殷年兄到来。   三天后,1893年7月28日,主考官殷如璋乘官船抵达苏州码头。他的到来,周围自然很热闹,人多眼杂,周福清不敢贸然前往。想来想去,周福清想出一个主意,自己不出面,让随行的奴仆陶阿顺去送关节。这样安全。   殊不知,正是周福情自认的安全举措,把他推向绝路。   陶阿顺临行前,周福清千叮咛、万嘱咐,说你到了官船上,先投拜会帖,争取让殷主考官接见,当面送上“关节”书信。如果主考大人不见,再送信函。   事儿交代的清清楚楚,可周福清忘了一点,主意再妙也得看什么人用。陶阿顺是个粗人,原来在绍兴府陈顺泉家当佣人。就在7月才被周福清借来。这主仆二人相处没几日,周福清就安排办这等重要机密的事情,这实在是致命的大意。   小纰漏,惹大祸,世间万事,大抵如此。   话说陶阿顺上了官船,立马就把机密全部泄露,周福清嘱咐的全白搭了。事情经过虽然很简单,但历史上却有三个版本。   这第一个版本,说事发当时,苏州知府王仁堪正在官船上,向主考官周福清进行礼节性的拜访。两人正寒暄间,殷如璋的仆人递上一封书信,并说说信人叫陶阿顺,就在船外等候。按照规定,主考官是不能接受私人信件的。何况还当着苏州知府的面儿。为了避嫌,殷如璋干脆让王仁堪拆信来看,显得自己很廉洁。王仁堪拆开信一看,眼睛都直了,信里装着舞弊和一万两行贿的银票。王仁堪感到事情严重,立即下令拘捕送信人。愣头愣脑的陶阿顺被拿下。殷如璋的反应也很强烈,他拍案大怒,请求王仁堪将送信书严加审讯,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这个版本具有多少真实性暂且不论,先看第二个版本,说当时官船上确实有两个人,一个当然是殷如璋,另一个却不是苏州知府王仁堪,而是副主考官周锡恩。两位大人正在品茗闲聊,陶阿顺来了,送上书信,殷如璋是个明戏的人,知道这信里内容不凡,于是他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把信往桌上一搁,让陶阿顺先回去,自个儿继续若无其事地喝茶。哪知天才般的陶阿顺冒出一句:“此信关系银钱大事,怎么不当面打个回条?   这话当场把殷如璋雷翻。殷如璋恼恨交加,为了保住自己的清白,他立即下令把陶阿信交到地方官府查办。   还有第三个版本,殷如璋靠岸后,大小官吏人来人往,热闹喧嚣。陶阿顺托殷如璋的仆人将信送去。殷如璋此时正忙乱,无暇接待陶阿顺。陶阿顺站在岸边,左等不见人,右等不见人,心里焦躁不耐烦,索性大喊起来。他这一嗓子惊动船上的官吏。喊的具体内容估计是“怎么还不接见、回复之类”。殷如璋无奈,只得拆开信看,于是猫腻暴光。殷如璋多油,官场混了二十多年,反应超快,立刻把陶阿顺逮捕,交官府查办。自己把这事儿推得一干二净。   三个版本三种说法,哪个离事实真相更近呢?我认为,不是第一个,殷如璋是个精明的人,这一点,在事发后他果断表明自己的清白就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精明人,是不会草率让一个知府来拆信的。何况,他是主考官,有人忽然送来书信,自然会感觉到这书信里藏有特别的内容。不管当时谁在场,他应该是摆出不在意的样子,越淡然越平常,旁人越不起疑。因此,第二个版本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陶阿顺虽粗莽,但好歹也是在大户人家当仆人。他要一个回复,一方面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另一方面是自作聪明。主动询问,也不是无礼。而第三个版本说他站在岸边大喊大叫,这不太合情理,询问可以理解,大喊大叫就有些傻过头了,也有些过分无礼了。   实质上,哪个版本更真实,并不是最重要的。三个版本虽在细节有些差异,但案情发生的过程是一致的——周福清派仆人陶阿顺送信,而后事情败露。败露之后,整个苏州沸沸扬扬。   此时,周福清已经逃跑了。他本在船上等候佳音,哪知道陶阿顺一去不复返,他很敏感,觉得事情不太对头,立刻开船从苏州去往上海藏匿。   由于案发地点在苏州。苏州王仁堪将案子上报江苏按察使司,并先行提审陶阿顺。   一开始,陶阿顺拒不交代实情,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只交代自己是浙江人,案子没有太大进展。到了八月初六,江苏按察使司向浙江按察使司发了通报公函,将人犯陶阿顺及行贿舞弊证据一并移交案犯所在地浙江。   这一案件,引起了浙江按巡抚嵩骏的高度重视。他安排按察使赵舒翘,会同布政使刘树堂,以杭州知府陈橘一同查办此案。   这三个人两度提审陶阿顺,陶阿顺终于招供,他在受审讯时称“系周福清令伊投信”但是,“信内之事,伊实不知”。这句话,也证明案发过程的第二个版本更具有可信性。   根据陶阿顺的交代,浙江巡抚嵩骏和办案大臣们商议,一致认为,此案的关键人物在于周福清,若不将周福清捉拿到堂,便不能查出案情真相。于是,追捕周福清的行动开始了。   八月下旬,浙江按察使赵舒翘命令仁和、钱塘二县访查周福清踪迹。得到的报告是未见周福清其人。其实,这时候周福清悄悄地从上海回到了绍兴原籍。浙江按察使赵舒翘命令会籍县,一旦发现周福清,立刻查传,押解省垣质省。与此同时,光绪帝下了一道谕旨:“内阁中书周福清即行革职,查拿到案,严行查办。”   这下子,周福清不但丢了官儿,还成了被追捕的要犯。从皇帝到封疆大吏,从浙江省会到会稽县,上上下下,一并通缉周福清。周福清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插翅难逃,于是选择自首,只身来到会稽县衙投案。   会稽县衙当即将他转押到省城,送往杭州接受审讯。   对周福清的审讯,并不轻松。第一轮审讯,由杭州知府陈橘主审。第二轮审讯,由按察使赵舒翘、布政使刘树堂“藩臬两司会审”。最后,由浙江巡抚嵩骏亲自提审。周福清原原本本交代了事情经过,没有一点隐瞒。可交代归交代,态度却很不老实,他振振有词,为自己辩解:“交通关节,已不止一科,也不是我一人,某科某人,就是通关节中了举人,我不过是照样子来罢了。”意思很明了,就是说这行贿舞弊,打通关节的事,早就有人干了,我只是不过是其中效仿者之一。   周福清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呢?我认为,这时候的他,一方面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这么干,法不责众;另一方面,他还是不服气,自己是被暴光了,如果没暴光呢,还不是无罪逍遥法外。   晚清科场舞弊丛生。周福清的心理和想法,就是一个的反映。他的所作所为是一个毛细血管,一路进入到晚清科场腐败的主动脉。   周福清行贿舞弊案,经过长达数月的审理,终于在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十一月初十日,由浙江巡抚嵩骏向朝廷上报了审理意见。意见中说,周福清暗通关节,按大清律例该处斩,但是,他是作案未遂,一万两银票的赃款只是口头承诺,并且,他主动投案自首,因此建议从轻处理。   这份审理意见很有些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味道。认真说来,这就叫执法力度太弱。嵩骏的这份奏折,传到光绪帝手里,光绪帝提主笔批示四字:刑部议奏。   十二月二十五日,刑部最终议定,赞同浙江巡抚嵩骏的意见,提出:“对周福清于斩罪上量减一等,拟杖一百,流三千里。”   打一顿流放。这个决议光绪帝不接受,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天就颁下谕旨,宣布将周福清处以死罪。只不过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所谓斩监候,就是死缓,不立即处决,等到次年秋天执行。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到了第二年秋天的时候,周福清没有被执行死刑,具体原因不明。更让人迷惑的是,非但不处决,而且再次减刑,改为“牢固监禁”。死缓又改无期了。这就是晚清的执法。   就这样,周福清一直被关押在杭州监狱里。关到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的时候,按照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趁乱逃跑出狱,事后又主动回归的罪犯均给予宽免减刑待遇的特例,周福清被获准出狱。   算起来,周福清一共蹲了八年大狱。在出狱后第三年,他病死于家中,他的儿子周用吉,因为父亲的舞弊案不但没当上举人,连秀才的功名也被革除,终日郁郁寡欢,积忧成疾,年纪轻轻刚35岁就死去了。   原本富庶的周家,也因这场重大变故,急速败落,生活窘困,举步维艰。那时候,鲁迅才十多岁,不得不跟着母亲到乡下去避难,饱尝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鲁迅曾在回忆中说:祖上本是殷实富足的大家,但在我13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都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此段回忆里的“乞食者”就是乞丐,要饭的。其中“很大的变故“,就是指祖父周福清舞弊案。   案子背后是晚清科场不可告人的勾当,看在眼里都是悲哀,看不到的都是秘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历史罪》这部书中,罗杰对“暴力历史”的风格化处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给全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历史的全新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历史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著名历史写作狂人  赫连勃勃大王  代表作:《极乐诱惑》《帝国的正午》   罗杰自人性黑暗处着眼,放才于历代迷案之间,洞幽抉隐,囊括古今,极尽精彩。作者虽云“不忍细读”,而读者实当细读。   ——最受读者欢迎的历史作家  曹三公子  代表作:《流血的仕途》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因此,在真伪莫辨的所谓历史中拷问当事者的罪责,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历史罪》中的一个个故事,在带我们亲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旧事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这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恶,其实从来不曾改变。   ——畅销书作家  雷米  代表作:《心理罪》系列

编辑推荐

   《历史罪: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   有多少历史的罪恶,我们从来未曾改变!   吴宇森“暴力美学”奠定电影里程碑;罗杰“暴力美学”开创历史阅读新纪元!   赫连勃勃大王、曹三公子、雷米,众名家倾心力荐!   罗杰文史“暴力美学”派精粹之作,全新美学视角审视暴力历史!带给你与众不同的历史细节与真相。(可选)   从来没有人,敢于如此揭露这不忍细读的历史事件。   有新的卖点,作者罗杰是从暴力的角度来诠释历史中的美学,并非平庸无奇的传统通俗   众多历史畅销书的名家作序作词推荐,版式设计精心,封面极为出彩,工艺复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2条)

 
 

  •   对各朝代颇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进行另一方面野史性质的解读,是历史教科书上所学不到的。了解历史人物脱下历史光环的人性的解读。
  •   知道真相是残酷的,但这本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给了我从另一个侧面看待问题的角度。
    非常有启发。
    印刷不错。
  •   了解历史,细读历史
  •   特价时买的。很好。文章把写的很通俗易懂,只要是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人都会追看下去
  •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的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拓展了我们的思维!
  •   历史故事讲得不错,看起来也挺有意思,作为消遣读物很不错
  •   书本身没得挑的,活动时候2.7元买的。一般是不买这样的所谓畅销书的,主要也看它忒便宜了点,一块面包的价格,或一杯牛奶的价格。但书的内容没啥“价值”,大概看了2个“故事”吧,感觉就是一些野史大杂烩。罪过,罪过。
  •   我买的特惠品,很值
  •   真的不忍去读了
  •   作者文笔不错,语言很生动
  •   谁知道是不是真事呢
    看着玩吧
    多了解一点
  •   看看这本书,能学到不少知识,不错
  •   图书印刷精美,内容填补知识空缺,确实值得一看,超低价买的,物超所值,太兴奋了
  •   这本书不错,写得挺有趣的。
  •   书本质量也好,内容也好,总之很喜欢
  •   东西还好价格实惠送货到家
  •   不错,还行。。。。。。。。
  •   经典之作。。。。。
  •   比较好看吧 也就行
  •   书很破旧,还没有读呢,放着了
  •   故事跌宕起伏,真正精彩
  •   看了,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也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闲暇时看看吧
  •   呵呵不同视角
  •   便宜有好货!
  •   这个价钱买到很划算
  •   如题,,,,,,,
  •   我喜欢~~~一本不错的书
  •   消遣时间还是可以的,价廉物美
  •   真的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   刚到,还没看完!!
  •   不错的,很耐看
  •   诙谐幽默,有潇水的影子
  •   作者罗杰的前两部作品《包公拍案惊奇》《命案高悬》都是“断案类”,于是乎此次他也顺着惯性,升堂开案。不过审的对象有些特别,正是历史之中的“罪”。有人不禁会问:历史中是否有罪?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历史从来是由胜利者书写。而那些权力斗争的胜者往往会用夺得的话语权来美化自己的行为,掩饰自己所犯下的种种错误与过错。可即使是经过种种粉饰与篡改的堂皇正史,我们仍能从中看到太多的阴谋、篡位、贪婪、残暴、昏庸,以及罪恶……日前某高校教授因在课堂上批判中国历史,宣称“五千年文明,没有哪一年真正灿烂”,因此被学生检举一事。其言论虽有偏激,但也不是全无道理。那么,历史中的罪能不能审?答案是:难!如果将历史中的犯罪当做案件,那么我们今天面对的只有早已作古的被告和证人,被涂改得面目全非的卷宗(正史)和一些传了几百年的小道消息(野史)。这要能审案,怎么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本书作者罗杰却不信这个邪,照样惊堂木一拍,升堂开审。在书中,作者以历史悬案为切入点,为我们历数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民国初年的历史记载中的疑点。他从文献史料、民间野史、考古发现等多方面着手,辅以心理学、行为学乃至犯罪学的现代解读手段,力图剥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揭去正史堂皇虚伪的画皮,带领读者去一窥历史的真相。借助对当时人物行为的推理和揣测,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洞察,以及张弛有控的笔触,罗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历史不再是简单的事实堆砌和罗列,而是一幕幕无比血腥与暴力,却又无比真实的犯罪现场。而讲述这些阴暗故事的过程中,罗杰特有的黑色幽默时不时闪现,引人发噱,却又教人笑不出来……可是,推断再合理,那也是推断;揣测再可信,那也是揣测。主观论断毕竟不能代表客观事实,所以罗杰自己也在叙事时带着一份无奈。很多时候,结尾还是那句“真相终究迷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况且即使真相大白又如何?连犯罪者都已化作尘埃,又何来认罪,何来制裁?只是对于我们这些后来的旁观者,这样的故事还是带给我们困惑与清醒。正如书后点评所说,他让我们明白:“这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恶,其实从来不曾改变”。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抱定“历史都是假的,人类都是罪人”这样的态度,那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可我们却着实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认识历史的方式与目的。长久以来,历史教育总是被当作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工具而存在。“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有巨大贡献”……这些是历史教科书从小灌输给我们的,为了让我们对身为中国人充满自豪。这些都不能算错,可这并非是事实的全部。我们只是在为自己的目的去剪裁历史而已。其实,这种做法与日本人掩盖侵华罪行并没有任何区别。过多的阴暗面的确不适合告诉孩子,可孩子终究要长大,当他知道自己以往被教导的都是“骗人”的时,价值观所受到的冲击又会带来什么影响?那几个去揭发老师的学生的行为,难道不正是受到历史教育荼毒者的典型?至少,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的“罪”,这样才能在汲取前人教训的基础上,去思考和探求自己的信念与坚持。--------------------------------------------------------------------------------------最后也说说书中的一些不足。某些明显的解读错误,比如将“饮金屑”说成吞金之类,还是应当避免的。此外书中的错别字也过多,尤其是后半部分,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可见校对还是太仓促,这也是出版商应该好好检讨的过失。
  •   重新汇集一下部分历史悬案,因为不是专业的考证家和研究人员,作者大多也只能根据资料小心推断——还是没有定论的。看了补充一些历史知识片断也算有益了。
  •   选取了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找出疑点加以分析,最后确认最有可能的答案,有一定的推理逻辑性
  •   揭露那些我们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
  •   以现代语言阐述了历史,彩
  •   比较便宜的历史评论,内容一般
  •   将历史故事的书
  •   历史是我们人类的杰作,出现问题应从我们找起。
  •   一般的历史读物
  •   一些历史故事,消遣看看,还行。
  •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点新三国的味道:正史的事件没变,但是中间的过程已经不是大家平时听到的那个版本。随着一点一点的读下去觉得,作者分析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不是空穴来风。
    楼上的几位读者都说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错别字比较多。这个我也发现了。说实话我也常写错别字,但是我都能发现作者的错误,可见......不过书还是不错的。
    顶一下!
  •   内容像野史,读着玩了
  •   由三个主要阶段的文章组成。第一个阶段包括了他青少年时在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下,经过参与地下抗德,加入意大利共产党,以及后来退出共产党的记录与省思。第二阶段则是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间他首次访问美国时所写的信札式日记。第三阶段则是后来他多次接受访问的记录。这三个阶段的记录对理解他的生平及文学都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他早年参与政治的那些经验和反省,显示出他不受拘束以及非政治化的天性。
  •   整本书内容上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后面几章有好多地方有错别字,明显编辑不负责任,希望能跟出版社反映一下
  •   兔子是大家很喜欢的写手,写的东西很有意思,可是这次实体书让我有写失望,书中明显的错字有不下十几处,感觉不像是兔子的风格吧!并希望以后能写得再详细,证据更充分些不管怎样,还是支持兔子
  •   多点知识也好,价格优惠
  •   初一的儿子正对历史感兴趣,读的很带劲。
  •   感觉不错。。而且内容很好。。质量也很好。。讲解很详细。。。
  •   便宜的书!印刷一般,蛮看看可以,无收藏价值
  •   只能说做消遣还不错
  •   尽管缺乏思想性,但内容还是很震撼的。在促销期购买此书,还是物超所值的
  •   我是书痴,凡是纸质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此书还没看,但是价钱真是很便宜啊!
  •   更多的是演绎吧,不能当做正史来看,但是很有趣。
  •   特价时候买的,故事看了挺有趣
  •   有点当年明月的文风,较风趣
  •   罗杰从惊心、伤痛、恐惧、迷醉、残暴、贪婪、阴谋等历史瞬间,拨开历史迷雾,诉说历史本相,找寻人事归宿,结果却发现大事件通通是夫历史的过客。
    《历史罪》带给读者的历史现场感和身份代入感,及叙事的节奏感和分寸感,使得罗杰区别于其他历史作家。每到关节点合理设问,直让人想到百家讲坛没有延请罗杰开讲也许是个错误。也正因此,我们说他是更具有现代性和当下性的作家。
  •   历史本无罪,罗杰自写之
  •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作为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还是有所受益的。消遣阅读足矣,区区几块钱,权当听听故事,但如果作为深究历史的资料,则显得不够严谨。遗憾的是,书中的后面几个章节,明眼的错处不少,可见校稿相当马虎。
  •   作为历史评论书籍 我觉得作者的论调有点不搭 论史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这点绝对提倡 但行文应该严谨严肃 否则就会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
  •   要想系统、完整的了解历史,要想对历史有什么深刻的思考,那看这本书不合适。所以我把它定位为:闲来无事可以看看。
  •   作为野史资料的补充看看还不错,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   历史的真相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作者没有将其中的真相全部展示给我们!
  •   对这样的价格来说,书还算不错,有些可读内容。
    读他人归类的历史读物,比自己读原著轻松省力。
  •   个人感觉只能当做是一种知识大概阅读,文中各个观点的阐述有一定的重复,语言不够精炼,有的幽默在我看来有些冷,读的乐趣不大,当教科书还算长知识。
  •   十分一般,错字连篇可能是盗版缘故。但受不了的是:作者把本不那么有哲理或不那么精彩的话语还沾沾自喜地加黑加粗,严重损害读者智商。文字外,观点也没有书名,简介中说得那么精彩。总之是本****至极的书
  •   总之,不适合我读。。。。
    野史吧
  •   以史为依据,加上作用自己的观点,值得一看.但是里面有错字!
  •   前几篇还好,后面的越看越没味。最好看的是《吓死秦始皇的神秘预言(秦)》和《真假柔福帝姬(南宋)》
  •   特价的时候购买的,没有事的时候看看消磨时间啊
  •   还凑合,就是纸张质量差了点~~
  •   老公说不怎么样
  •   不厚的一本书,读的很快,内容还可以
  •   感觉这类的作品现在写的多看的也多,觉得不怎么出彩,没什么感觉,瞎侃而已
  •   本书语言粗糙,不太喜欢。但是是一折的时候买的。还行
  •   校对不行啊
    不过以1折的价格来说值了
    有些篇幅内容交代的不是很清楚
  •   口水呀口水
  •   没有想象中的喜欢,看起来有点乏味,描述的也不够详尽
  •   书不好看,不满意
  •   读了几页,比较反感,就扔一边了
  •   写评论,拿积分。
  •   很一般,文字处理不好,故事编写不精彩,纸张质量也不好,我看着看着就实在看不下去,有些简直就是胡扯
  •   还好,同类书太多
  •   我是看着价格买的
  •   应该能够通读下来
  •   前2章还不错,后面越看越没劲
  •   基本可以,但是说服行不强
  •   一般化,很多东西都是传闻,文笔也一般。
  •   在天涯认识的罗杰,很喜欢他的拍案惊奇系列,但是这本书让我比较失望,让人感觉写的不是很严谨,有些噱头,基本处于地摊文学的水平。不推荐
  •   一、书中有不少错字,使我怀疑它是盗版书;

    二、书中选择的历史支离破碎,随便选取的,好像没有什么系统性;

    三、历史的分析和阐述,有很多自己的想象和臆断,取些野史佐证或旁证,不够严谨;

    四、用世俗的观点给予历史评论,有些用词粗鄙,有的小报和八卦的味道。
  •   有关历史的书应该客观真实,本书给人的感觉不符合这些条件
  •   内容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大多和市面上同类书类同。纸质还行,错别字比较多,定性为:A活
  •   书很旧,有灰尘
  •   因为当当网促销,5元一本,觉得很便宜,而且罗杰的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所以买了回来。很失望,就是个**。分析事情那叫一个幼稚,还不如幼儿画报深刻。而且还有错别字——
  •   理由如下:
    1、文中的错字别字很多;
    2、语句前后不连贯的也不少;
    3、文中有些分析逻辑混乱,让人无法理解;
    4、作者观点前后矛盾,条理分析不够。

    你要是想学校对,建议购买此书,很考验你的识字、语法能力,当你有疑惑时,不用怀疑,一定是作者写错字了!
  •   故事情强,值得推荐
  •   历史罪: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
  •   好书不错。多学习多思考。
  •   自己想买点书,现在自己看,将来儿子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