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4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恺蒂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书缘 情缘(万象主题书)》收录了英格兰风俗画卷,书缘·情缘,梦中人不醒,别与童话较真,一秋二奖,忧郁是一根长青藤,莫根的伤心事,寻找精神家园等作品。
书籍目录
英格兰风俗画卷
书缘・情缘
梦中人不醒
别与童话较真
一秋二奖
“快把电话拿起来,我不是你妈!”
二十多岁太正经,三十出头太浪漫
忧郁是一根长青藤
他竟然吻了他的妻子,当着众人!
莫根的伤心事
“老大哥”在看你
寻找精神家园
吕贝卡和她的朋友们
你在乎别人称你老姑娘吗?
一位永远的局外人
后记
章节摘录
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缘分只能靠文学作品去演绎,然而他们最终未曾见面,电影中也没能让他们见面,没有缘分就是没有缘分。 霍普金斯演杜尔是最贴切不过的了,《霍华兹庄园》、《长日将尽》,他最适合演的就是那种正经而又有些压抑的英国绅士。 那部电影太干了,幸亏我不是英国男人。 没有缘分的也会有感隋,所以,并不能说是电影做作。 这样的感情最好还是藏在心底。 但是做妻子的总是会有所察觉的,每个人都很敏感,无论这个人爱不爱书,读不读文学作品,生活中的许多东西远比书要重要。 如今,我不再忌讳告诉你我曾经很嫉妒过 你,因为弗兰克对你的信如此喜欢,你的信与他 的幽默感又如此相同!而且,我也嫉妒过你的 写作能力。我与弗兰克在各方面都恰恰相反,他 友善、温和,而我的爱尔兰的血性使我总是与人 争斗。我很思念他,以前的生活太有意思了。他 总在向我解释,也不住地教我些有关书的知 识……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寄出) 与彻灵街八十四号有关的书另外还有两本。汉弗一九七一年初访英伦时每一天都记有日记,出版成《布鲁姆斯布里的女公爵》(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一九八五年又出版自传《Q的遗产》(Q’s Legacy),介绍她爱书的起始,与杜尔通信以及书、电视剧、舞台剧出品的前后经过。《八十四号》中的那些信件,大都是信手写来,原本并不是为给别人看的,如果不是因杜尔不幸早亡,它们可能永远不会面世,它们是率情之作,有些有趣的书话,信函来往间更能看出美国老小姐与英国拘谨绅士间的不同性情风格,读来流畅而有趣。《女公爵》虽是日记,但原本便是为读者而记的,虽说笔法仍流利,但总归有些矫作牵强。汉弗这么多年对英国魂牵梦萦,仿佛一位怀春女子二十年后才得见梦中情人,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讨好对方才行,便乱了章法,信函中所有的那种风趣幽默全被吓跑了。而且汉弗对英国传统过于热爱,一叶障目,她所见的只是她自己头脑中的百余年前的英国,实在是遗憾。到了《Q》一书,《八十四号》早已经历了大江大海,若干年后回忆往事,汉弗反而能心如止水,返朴归真,不动声容了。 海伦娜·汉弗,一九一六年四月十五日出生,一九九七年四月九日去世。终身未嫁。 卡洛尔的梦想也许是这些小朋友们最好都不要长大。一八八○年二月他给另外一位小朋友写的信中配了一幅画,画中的小女孩的腿和头都已长出了画面之外,信中说等到下次他们见面时,这个小女孩可能已长得太高,他无法为她拍出美丽的照片了,“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话,求求你不要再长高了”。 然而孩子们总会长大,小女孩都渐渐变成了大姑娘,就像爱丽斯终究会醒来。卡洛尔创作了爱丽斯,他知道离开童话世界不是易事。你们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副扑克牌。爱丽斯有勇气对着耀武扬威的女王及武士们这样说。 整个一副牌都飞到了空中,又从空中向她飞扑下来,她惊呼了一声,一方面是因为害怕,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气,她举手挥打它们,发现她自己躺在河岸上,手搭在姐姐的腿上,而姐姐正轻轻地把落在她脸上的树叶拂去。 看着身边的小女孩们一个个长大,一个个将她们送离童话故事童话书,又吸引着一个个的新女孩到来,卡洛尔却一直没有勇气告诉他自己童话只是一场梦,总该有梦醒时分。真实生活里的道基森很快被人遗忘了,那个梦中未醒的卡洛尔却永远流传了下来,无论褒贬,成了永恒。 卡洛尔一直未婚。 轻松,时髦,典型的俊男靓女,休·格兰特(Hugh Grant)扮演的是他最拿手的人们心中英国男人的典型:有些寒酸,有些害羞,有些不善言语,对生活颇有些无可奈何,然而心地善良,极有礼貌和古老的绅士风度,更少不了英国的国粹,那种从不过分又总能让人发笑的幽默。茱莉亚·罗拔丝(JulieRoberts)则是一位典型的明星,有些脾气,有些任性,当然,自然少不了整天在荧光灯下不可避免的孤独,一种对平常人平常生活的渴望,以及本能的善良。正是这种渴望与善良,构成了这对男女感情的基础。对了,女明星还有一个嗜好,她爱读书。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你尽可以舒舒服服坐在沙发中喝上一杯柠檬茶,回味起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漂漂亮亮的。虽谈不上耐人咀嚼,却又不让你担任何心事,像一颗不浓不烈的糖,你可以慢慢在口中含着,突然,你可能觉得糖里有一颗小沙子,凭什么,这位大红大紫的电影明星,愿意与那位伦敦街头小书屋中的寒酸小子白头偕老?一夜春情可以,那是新鲜感,然而心甘情愿地共度一生,有些过分,确实有些过分。最起码编剧应该让小店主更多一些魅力和自信,稍少一些习惯成自然的道歉和谦卑。 然而,电影是幻想,不仅是黑漆漆电影院中观众的幻想,也是编剧导演们的幻想。英国影艺界人士向来瞧不起好莱坞,觉得美国人浅薄,除了打斗片便是惊险片,没有文化,没有底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事实,但这种不屑一顾并不全是姿态高雅,有时也常让人觉得有些酸几几的,打入好莱坞,向来是英国很多影艺人的梦想。说不在乎的,常常也就是吃不着葡萄的心情罢了。而那些尝过葡萄的人中,最成功的一位,是Richard Curtis,《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及Notting Hill的作者。他们不仅幻想着会有美丽的大明星爱上平庸的英国男人,更是幻想着好莱坞能爱上英国文化。简·奥斯丁,亨利·詹姆斯,Hampstead长长的草坡,薄胎细瓷下午茶,你要喝一杯茶吗,这竟是男主角献殷勤的套词,而且是能让大明星倾倒的话。陈词滥调,陈词滥调,难道英国的风物总跳不出这杯茶? 于是,许多英国朋友抱怨说这不是真正的英国,但是剧作家非但没说此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反而将计就计,用的全是实地实境,而且是现在时,片名取的是Notting Hill,伦敦西城的一区,树阴掩映,稍有些上下起伏的斜坡;拍的是Portobello市场,那个有过一年四季有过花开有过雪飘有过大雨倾盆有过阳光明媚的从男主角的家到书店的那段路。影片的取景实而又实,是因为这个地区的魅力,也可能是因为剧作家对这个地区的钟爱。但是,这非但没有让那里的住户们觉得脸上有光,反而让他们觉得厌烦,大有一种自己的家被侵犯的感觉,几乎每一个都要问,拍的是NottingHill怎么电影中的这个地区没有一个黑人? 第一个女性是刚开始写作《达罗威夫人》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早上起来在书房中面对着一页白纸,这是关于创作,关于灵感。 她喝了一口咖啡,放下杯子,伸了伸胳膊。这时,她觉得有无数种可能性,在她面前有无数个小时。她的头脑在哼唱。这个清晨,她有可能穿过那层黑暗,那阻塞的管道,触到那层金子。她能感觉那个在她里面的难以描述的第二自我,那个可能是与自己平行的更为纯洁的自我,如果她信教的话,她会称这个自我为灵魂。这个自我超出她所有的智慧和感情,超出她所有的经验,幸运时,她能直接通过这个自我写作,这种状况是她最为满意的,但是,这种状态来去不定。她可能拿起笔来,笔会引导着她的手在纸上移动,但也可能,她拿起笔来,发现她只是平常的自己,一个穿着晨衣的家庭主妇,手上拿着一只笔,充满恐惧,丝毫不知道她将要写什么。 她拿起了笔。 没有灵感时的伍尔夫是一个普普通通有些紧张没有自信的女人,她担心着厨子会数落她不吃早饭,担心着头疼突然袭来,她更担心着这天下午,她的姐姐维尼莎要带着三个孩子来喝茶。那个自信热情对什么都不太在乎的姐姐,比她年长三岁但看上去却远远比她年轻时刻把她当成不中用的小孩子的姐姐。伍尔夫心中渴望着搬回伦敦,又在维尼莎的唇上留下了一个吻,然而自信最终还是没有到来,头疼也总是赶不走。晚饭前她偷偷来到火车站,买了去伦敦的双程车票,她不想逃走,她只想离开几个小时,她会在末班车之前赶回来。但是等火车的时候,她见到了丈夫雷纳德的身影,于是,口袋中的那张双程车票只能成为她永久的秘密。文学创作也许 是为了实现许多不能实现的梦想,至少,小说的世界可以是她自己的世界,于是,她想,达罗威夫人年轻时,肯定无可救药地爱上过一个女人。 第二位女性是四十年代末美国的家庭主妇,劳拉,早上她濑懒地躺在床上读着《达罗威夫人》,但是她必须起床,因为她是家庭主妇,她有着责任。这天是她丈夫的生日,儿子刚刚三岁,她的腹中正怀着第二胎,日常生活让她厌倦,她渴望着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她可以安安静静没人打扰地读手头的这本书。这个念头终于占了上风,于是她把儿子寄放在邻居家里,一个人开车出了门,她来到城里的一个旅馆,租了一个房间,突然间,“她离她自己的生活那么远,一切是那么容易”。终于她可以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读书了,但是,得陇望蜀,她想到了更为彻底的摆脱办法: 有可能就这样死去,劳拉突然想到这个念头,但是她怎能,又有谁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是一个不顾后果的,让人头晕的想法,但又好像不是她的想法,这个想法似乎自己钻进她的 头脑中,很微弱,但又很清晰,像一个远远的从收音机里传来的声音。她可以决定去死。这是一个抽象的,闪烁着微光的念头,并不令人害怕。旅馆的房间不就是你可以做这种事的地方么?也许曾有人,在这个房间里,在这张床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有人正是在这里说,够了,我受够了,最后看了一眼白色的墙壁,和光滑的白色的房顶。住进一个旅馆,你就离开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进入了一个中立的空间,一个干净的白色的房间,死去不再是一个奇怪的概念。她可以这样做,她觉得很安慰,可以就这么自由,可以就这么简简单单走开,告诉他们所有的人,我做不了,你们不明白,我不想再努力了。也许有一种可怕的美丽在里面,像一片结冰的土地,或者像是清晨的沙漠。她可以走开,就这样,进入另一个世界。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窗外白塔山公园里的树叶都落尽了,湖水清晰可见。脚踩小滑板的孩子穿着红大衣,巧妙地在满地的黄树叶中穿行而过。她调皮的哥哥往湖上打了了一个水漂,一群鸭子掠过水面飞起,那只大黑狗汪汪叫了两声,在湖边打住脚。 昨天,搬家公司的两个工人在家中忙了一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墙上的画,架上的书,柜子里的衣服,我们的痕迹一点点从家中消失了,被一层层的塑料薄膜包裹着,装了箱,打了包,还有那个原本就来自非洲的站在壁炉边的木刻的笑面人,裂开大嘴笑着要回它的老家。所有的包裹上都标明着目的地,粗大的黑笔:约翰内斯堡,南非。那里,将是我们以后三四年的居所。 小豆子伸手去抓悬挂在她头上玩具,这是她这几天的新游戏,她执著地举着手,小小的手指掠过小熊,小兔,终于,她逮住了那个花布大象的尾巴,还不到四个月的孩子,第一次有意识地抓到东西,做父母的相视一笑,当然她还不知道,她第一次出门远行的国度,将是大象的家园。 终于可以摆脱英国阴冷的冬天了,终于可以不用下午四点半就拉上窗帘升起炉火了,终于可以不老是觉得自己是在一个气候寒冷的小岛上了,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出出汗了。然而,那些画廊,剧院,书店,博物馆呢?那些窄街小巷古玩铺子蓝牌子呢?在英国住了近十年,突然要离开,怎么会没有一丝远离故乡的滋味? 最舍不得的还是这里的一群朋友们,“一定要在小豆子染上南非口音之前回来”,这个要我们打保证;“说定了,小豆子必须五岁之前回来,弹钢琴的事我包了”,那个再三叮嘱;“豆豆,以后要想看垃圾电视吃垃圾食品麦当劳就来找叔叔”;“别忘了我这个阿姨,不会说汉语可要打屁股”!一大群叔叔阿姨们,还有几个年龄相当的小玩伴。没有孩子时,我是可以挎上背包买张机票就出发的,少年时的梦想就是要走遍世界,一个全新的大陆等着我去探索,若是在过去,这该是何等令人兴奋。然而现在,最想要的,也许就是给小豆子一个安安稳稳成长的环境。于是,离开伦敦,离开这里所熟悉的一切,就不只是我自己个人的流连。 所以,这个集子的出版,正是我十年伦敦生活告一个段落。以后的文章,将来自于世界的另一端,将来自于一个辽阔,干燥而炎热的大陆。小豆子灰褐色的眼睛转注地看着每一个新事物,她已会将笑容,给每一个她看到的新面孔,所以,我相信,那儿的斑马大象长颈鹿,那儿的岩画木雕黑非洲的舞蹈音乐,将给她,也将给我提供一个丰富多姿的新世界。 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伦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