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辽宁万有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作者:罗斯 页数:400 译者:张月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了解后现代及后工业概念、认识其历史发展进程的评论性指南。作者罗斯博士以令人钦佩的清晰性详尽而透彻地论述了后现代这一术语在数种不同学科,如文学、建筑、艺术史、哲学、人类学及地理学等领域中诸多殊异的使用形式,并对后工业社会这一通常与后现代概念相关联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书中讨论了从哈桑、哈伯马斯、利奥塔、杰姆逊、福斯特到建筑史学家查尔斯·詹克斯等多位重要理论家在这一领域的著述,同时也考察了弗兰普顿、波多吉西、彼得·福勒以及一些女权主义批评家对后现代及后工业等概念的分析和运用。本书为人们理解极具争议的论辩提供了一部脉络清晰的急需的指南。
书籍目录
插图目录序语导言第一章 界定后现代第二章 界定后工业第三章 解构主义理论第四章 双重编码理论第五章 其他理论第六章 结论与总结注 释参考文献索 引
章节摘录
书摘 在贝尔看来,“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和“新弗洛伊德”理论同样都是这种危机的征候,是“现代主义的享乐主义”。在描述米歇尔·福柯的观点时,贝尔明确地提到了在他看来是后现代主义本质的“解构主义”:“福柯将人视为一种短命的历史化身,‘一种沙滩上的足迹’,将被浪涛冲刷干净。堕落、瘟疫遍布、被称之为‘灵魂’和‘存在’的人之城市即将毁灭’。”贝尔继续写道:“这已不再是西方的衰落,而是所有文明的终结。大多数这种话语是流行活语,是一种文字游戏,将思维推向荒谬的逻辑,犹如达达主义或超现实主义的愤怒的嬉闹,即使能为人们记起,那也不过是用它来为文化史作脚注。” 就在这些话语前面,贝尔提到福柯与诺尔曼·O.布朗、威廉·S.巴罗斯、让·热奈,还有“色情大众文化”,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延伸,这种论断及贝尔有关后现代主义的其他论断,在其1977年的论文“超越现代主义,超越自我”中被重新加以申述,这篇论文同样让人联想到,贝尔将后现代主义作为享乐主义式的及与新教伦理水火不相容的概念,有可能源自莱斯利·菲德勒在其1965年的论文“新的变体”中对后现代文化的描述。 除了提到诸如威廉·S.巴罗斯和诺尔曼·O.布朗这样一些作家代表着—种新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之外,菲德勒还写到了那些卷入新的后现代迷信中的人们,他们用迷信取代了现代美国的新教伦理,他们是“神秘教徒”,而不是“基督徒”。删除了描述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都与新教伦理水火不相容之外,贝尔在其1976年的著作中还写道,当今的艺术既是“后现代的”,也是“后基督教的”。 早些时间,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的结语中谈到了布朗和福柯,并进而在其著作的那一部分将其后对当代文化的“反体制”和“反社会道德规范”的特征的描绘与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这是他在1977年的论文“超越资本主义,超越自我”中探讨的论题。憎贝尔最初在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写道: 当代文化,随着现代主义的胜利,已变得反对体制和反对遵从社会道德规挖了,几乎没有作家为“捍卫”社会或体制而反对“帝王般的自我”……古老的艺术想象,无论如何狂野或反常,都受艺术造型格律的约束。新的感性打碎了一切流派风格,否认在艺术和生活之间存在任何差别。 在其1977年的论文中,贝尔当时写到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意图的顶峰状态”,是寻求“生活审美正当理由”“本能”的替代形式,是边界的“拆除”,是对“日常”行为价值和动机模式的“攻击”。在此之前,贝尔在其《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同样也写道: 在文学和艺术中寻找刺激和意义,作为宗教的替代形式的努力,把现代主义变成了一种文化时尚。然而现代主义内部已枯竭,各种各样的后现代主义(拓展漫无疆界的意识的幻觉努力)仅仅是在抹去个体意识自我的努力中使整个自我解体。 作为早期价值的进一步“解构”,贝尔在此和在别处阐发的后现代主义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尽管是消极的,但我们应该记得,他不仅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生现的后现代主义概念,还有那些年代对此概念的描述,而且,他的写作也先于新近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对他的“解构主义理论”和20世纪70年代他所写作的晚期现代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下一章将更为详尽地考察20世纪70年代的“解构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而第四章和第五章将讨论一些其他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和中期尚未为贝尔所知。 虽然这最后一句评述暗含此种意义,即后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大体上是“与世隔绝地封闭着的”(后来他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这种观点,指出马利安尼的作品可看做是对现代主义的“玄奥神秘主义”的讽喻),但詹克斯开卷的评论对后现代与理代明确地进行了区分:“对现代主义者来说,艺术的主体通常是艺术的过程,而对后现代主义者来说,艺术的主体通常是艺术的历史。”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詹克斯选择这幅画及其解说词,不仅用展示这一作品的方式来形象地说明回归现代主义艺术中缺失的艺术历史的主体,而且通过采用希腊的狄布塔德,抑或“科林斯少女”“发明”的素描艺术的故事,在墙壁上勾画出与她告别的情人影像的行为,用艺术过程中现代主义的趣味对这种回归进行“双重编码”,在现代主义宁愿选择无此类历史参照(譬如,索尔·斯泰因伯格大量的试图勾画自身的讽喻性线描)的情况下探究艺术的过程之处,我们看到后现代主义采用一种历史情境对艺术过程中的现代主义趣味进行“双重编码”,并为其赋予詹克斯在别处描述的古典主义的“公共”语言。 由于詹克斯1986年的《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进而提议将其早期有关后现代建筑的论点扩展运用于视觉艺术,后现代主义所关心的将现代主义置入历史情境的其中一种结果同样也是后现代主义能够以诸种盾者对其自身永远无能为力的方式表现现代主义,并使现代主义延续下去。借用诸如卡洛·马利亚·马利安尼的《手服从于理智》这类作品,其中现代主义的自我表现主题既与古典主义语言结合在一起,又与绘画起源的神话故事结合起来,詹克斯显示的后现代主义不仅以一种双重编码方式,维系于现代主义(这种双重编码方式使其对现代的处理不至于过分不相容,抑或过分具有破坏性),而且他所呈示的后现代主义是一条摆脱有关描绘自我表现类型的现代主义绝境的途径,现代主义的自我表现既与艺术的历史相疏离,又与未来艺术家及观察者的更为客观的关注相疏离。 2.“倡议设计和反对笄”,通过这样做,多数人的利益和少数人的利益被纳入考虑的范围内。 3.“修复,复原和保存”,由此来提倡古老建筑的维护。 4.“即兴主义和抵抗城市”,其中可提倡将文图里所言及的象征复杂性作为获得现代主义城市中缺失的社会多样性。 5.“仿造品或人造境地”,对此詹克斯写道:“对于现代建筑应该有一种流行的、消费者的反应,仿造品即是此种反应形式。现代建筑师不愿意采用的历史风格、格调、氛围,投机商人却乐意采纳。” 6.“符号学和激进的折衷主义”,在此标题下,詹克斯写道,“对功能主义及单一风格的现代建筑提出最为激烈的批评的人,是那些过去被称之为语义符号学家,而现在被称为符号学家的人”。詹克斯在此补充说,“首要的理念在于建筑的确是一种类型的语言,因此在它们可用于交流之前,所有的功能都必须置人‘特定的符码’之中”。詹克斯运用“马桶的教训”来形象地表明了这一点,此教训表现为,虽然功能主义者会认为,依据功能,马桶是一个好的形式范例,但是其他人,譬如说在意大利南部,人们用它作为清洗葡萄的坛子,而在希腊北部,人们用它作火炉,这表明,在别的“符码”里,它可以被赋予其他的功能。詹克斯继续写道:“功能经由传统惯例为人获知,传统惯例超越所有历史及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就其大部分而言,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的。”回到多元主义的主题,詹克斯补充说,“如果建筑师受训干四五种不同的风格,那么他就能够卓有成效地控制其用于交流的方式”,而且“一种激进的折衷主义将会生现,反映出城市及其亚文化的多种多样性”。”詹克斯虽并未寻求破除阿瑟·J.潘迪在其论后工业社会的著作中所抨击的工业社会的再分工,但在此(正如在第8点里一样)也对潘迪不满于那些影响并使现代建筑师的作品更为专门化的再分工做出了某种回应。 7.“激进的传统主义和零散思维”,在此詹克斯论及康拉德,杰姆逊对所谓的理性主义的“伪客观性”的抨击,现代建筑师将其视为他们语言的属性,他还谈及其对传统形式的选择性复归是兼收并纳,其中含有“单一个体的建筑师不可能重新界定的更多积极的意义。” 8.“政治上的重组”,詹克斯在此写道,“对现代建筑的最终批评涉及到它自身与大型企业的结盟方式,无论这个企业是大公司企业还是大政府企业”,而且“它所需要的是一种建筑生产的体制,使建筑生产返回一种与工业社会前规模相似的规模”。詹克斯继续说道,“这意味着小型的公司,在那里建筑师不与设计抑或他的客户分离,而且较小型建筑的佣金叮以掌握在几个人中间。” 在所有以上八点中,可以看出詹克斯1975年的文章预示了现代主义建筑为数众多的替代形式,他本人和其他人在后来的著作中将共称为“后现代主义”形式,并提出诸种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叮以明确地从其他作者著述的、与建筑的后现代主义相关联的著作中找到,譬如文图里、斯科特·布朗及伊泽诺尔1972年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论述了建筑的符号特征,而且从文图里及其他人论良好建筑的“复杂性”的著述中也能找到。 詹克斯本人在其1977年的《后现代建筑语言》的修订增补本中写道,文图里1966年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确立了一系列“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视觉优先选择”,其中包括错综复杂及矛盾冲突优于简化,含混歧义与张力优于直接明晰,“既是——又是”优于“非此即彼”,双重功能成分优于单一功能要素,杂交混合"优于纯粹的构成;“混合的活力”(抑或“复杂难解的整体”)优于显明的统一。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语此时此刻,当本世纪进入最后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回溯各种各样殊异的理论是颇为有趣的,这些理论从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发展而来,用以描述一种名为“后现代”的文化或其艺术以及一种名为“后工业”的社会。正如随后的历史与有关那些理论及其术语的分析所示,早在1914年,至少即可发现后工业一词具有实义的应用,而早在1934年,即可发现有人在使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有关这些术语及其应用形式,同样令人感兴趣的是,那段历史将具体展现术语的应用形式从何而来,它不仅源自有关20世纪现代文化或现代工业社会的批判理论——此类批判理论各种各样,相互迥异,有时甚至互相冲突——而且也源于有关现代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理念及构想。 由于多数使用后现代或后工业术语的理论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而来的,而且它们建立在对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现代性、工业以及“后”等概念的各种不同的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为了现在的十年或未来的世纪,如果我们想要获得鉴别能力,判断其各种不同的应用形式的价值——或潜在危险,此刻确实有必要清晰透彻地描述这些理论,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本书的主要意图之一,是将某种清晰性带入关于诸种术语的讨论之中,这些术语在20世纪用于描述后现代文化和后现代工业, 以便能对其做出明确的判断。因此,关于正在争议之中的有关术语最具影响力、抑或最为重要的使用形式,本书将首先提供一种历史的及分析的总体观,随后批判性地分析在近期理论及实践中出现的、与它们一起使用的假设和论据。 就具体内容而言,本书首先呈示一简明的导言,引出较为宏观的问题,涉及有争议的术语的界定,导论之后的一章讨论后现代一词以及与之相关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与后现代性等术语的历史和界定问题。第二章介绍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近年来,与后现代的概念最为经常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这一概念,而且在描述和分析当代社会和技术的过程中,为了理解当前的诸种发展,后工业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论题。 从这一论点出发,本书将继续描述被称之为主要的“解构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及关于后工业社会的诸种看法,并在此具体对伊哈布·哈桑、让·鲍德利亚、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于尔根·哈伯马斯和哈尔·福斯特的著作加以论述。 在接下来的第四章里,讨论的是一种用其他符码对现代主义进行“双重编码”的后现代主义观点,这种观点由建筑评论家和建筑史学家查尔斯·詹克斯提出,与之同时讨论的还有他对于在此将被描述为“解构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这是用于描述“晚期现代”而不是“后现代”现象的一种理论的主体。在这里,詹克斯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诸种界定的演变,亦可从其最早论及后现代建筑主题的著作,追踪至他较近时期有关“后现代古典主义”及视觉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的论述,同样也可追踪至他对一些更新的、但对其来说依然是“晚期现代的”、“解构主义的”建筑理论的评述。 ……
编辑推荐
几乎无人能说一部学术著作可以完美地用话语来展示主题——但在此我可以这样说。玛格丽特·A·罗斯研究并深谙后现代主义论争的各个维向,其内容比人们能谈论的有关争论者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且她以设身处地的方式再现了诸种争论。任何想要了解后现代主义的人,尤其是想要了解当前出现在专题月刊上令人困惑的文献的人,皆毋需进一步寻找,只需阅读这部综述及批评论著即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