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洞呓语

出版时间:2000-9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欧梵  页数:3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欧梵先生是哈佛大学教授,学问做得深。有感而发时,他也写小说、音乐散文、杂文,知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文字,看似平淡,却有着博大深沉的人文关怀。他把思想家与文学家分为两大类型,就是刺猬型和狐狸型。刺猬型的思想家只有一个大系统,狐狸型的思想家不相信只有一个系统,也没有系统。简言之,狐狸是价值多元论者,刺猬则是一元论者。先生激励推崇和欣赏狐狸型读者,并亲身亲为,自命为"狐狸洞主",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少不了"狐气"。《狐狸洞呓语》是先生继《狐狸洞话语》之后近年新作的结集,散见于香港《明报》、《今天》等报刊。他的"学者散文"越来越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实治学路向不同,思想见识不同,化为知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文字,风格也就迥然不同,有时高下立判。欧梵先生这些文字,看似平淡,还带点调侃和自嘲。在广泛的阅读、聆听、游览和思考中,纵情介入,展示文笔,飞扬机智,批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众多文化现象,不媚俗,不因循,不断地吸收新知,不断地省视自身,独到的学术见解与鲜明的个人风格得到了巧妙的融合

作者简介

  李欧梵 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往台湾。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专攻中国近代文学及思想史。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著有《中国现代作家浪漫的一代》、《铁屋中的呐喊》、《狐狸洞呓语》、《范柳原忏情录》、《上海摩登》等。

书籍目录

  小序  一  开场补白  如逛商场  香港副刊文化直追晚清民初  离散意识  偷窥欲  德里达的呓语  香烟广告  三武士  文物保护  我恨洛杉矶  吃人不眨眼的大章鱼  荷里活之梦的幻灭  不是温文尔雅人住的地方  亡羊补牢  重游康桥小记之一  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的依荷华  也是情书之一  也是情书之二  醉翁之意不在肩  肢体治疗室中的对话“后中年期”的危机  商场如住房:沙田小居随感  都市漫游者  着了魔  寻找香港人  找寻香港的书店和咖啡店  假想公文两件  ……  二  “刺猬”与“狐狸”  赤裸裸与谈得令人“发乌”  三  四  附录  编后记

章节摘录

  在洛杉矶住家,除了你有钱,否则够你受的:租金甚贵,在好地区买房子更是天文数字(当然,这是相对于我这个穷教授而言)。在洛杉矶住了四年,我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穷过!照理说,薪水也够高了,但是第一年买房子就向亲友借债,每月的(扣税以后)薪水被房费“吃”了四分之三,穷得只好卖文度日。一年下来,非但竟无积蓄,而且欠债累累。更使我痛心疾首的是:美国“山姆’大叔加上加州州政府二叔还要我缴更多的所得税!所以只好再向学校借钱!  住得舒服也述罢了,糟糕的事还在后头:我们竟然受到种族歧视,当地——是富人区——的白人邻居不分青红皂白与我们划清界线,作敌我矛盾处理。我后来才发觉整个地区几乎没有有色人种,白人的“住宅委员会”对我们极不友善,甚至冷盲相讥,最后还寄给我一封公文的罚款通知:又是钱!我们一气之下,不到—年就搬走厂。房子卖后,并没有赚钱,却又要背负每月租房子的昂贵租金,而租的房子也不尽理想,所以四年以来竟然搬了三次家!虽不能说“倾家”,但绝对已沦落到荡产的地步!  洛杉矶,你这个吃人不眨眼的资本主义的大章鱼,已经把我的钞票吸得一干二净,我咒你将来永劫不复!   我一向把伞钱祝为身外之物,可有可无,然面在洛杉矶住了不到一年,就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他对金钱的“异化”理论——以及法兰克捐学派对于“商品狂”的批判,逐渐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徒。这倒与第三世界的革命无关,而全是由于住在这个第一世界的后资本主义都市买房子、租房子、付罚款、缴税、借债、受骗(竟然有人假造我的支票)而起!  移民到洛杉矶住的华人,如果聚族丽居,不会有疏离感,而我一向信奉多元文化,对各个种族、国家的人都有兴趣,当时洛杉矶对我的吸引力亦在此,却想不到汽车和“洋”房把我的美梦打得粉碎!记得有一次老友李陀来访,我开车带他到处去玩,经过比华利山富人区而到城中心的商业区,他路上说了一句惊人的话,如雷贯耳:“人呢?人都到哪儿去了?我只看到一幢幢大盒子和一辆辆小盒子,也许人都躲到盒子里去了!我不喜欢这个城市。”此言甚是。    大扛健三郎月前来哈佛演讲,留铪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几年前在芝加哥大学曾听过他演讲,并参加讨论会,当时我正研究鲁迅,只听他对鲁迅赞不绝口,认为是亚洲最伟大的作家,他还特别崇拜福克纳,并再三说自己的英文不好,其实从他的小说中就可以知道他确实看了不少  外文书,譬如在《听雨树的女人们》小说中,非但提到康拉德,而且把马可姆·劳瑞的小说《在火山口下》作为故事的原典,这是一般的作家无法达到的文学知识造诣。   也许可以说:大江健三郎是一位颇有学院气质的作家,他到学院来演讲访问,如鱼得水,宾主双方相得益轨然而,在学院气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独有大江使我印象深刻?当然和他的得诺贝尔奖有点关系,但也不尽然,诺贝尔奖的得主中不少人令我失望,譬如南非那位女作家  高得默在哈佛的演讲就不甚高明,她在芝加哥大学演讲时我也去听,当时南非尚未解除种族歧视,所以她大谈革命令我大失所望。    大江令我佩服的是它的自嘲和执着,  他说自己的小说卖不出去,他想停笔,但经济上又太过潦倒,差一点想要卖屋子,但卖的钱也不够养家——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电话铃响了,他得到了诺贝尔奖金,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停笔不写小说了!今后当会作其他文学形式尝试……以上的“事实”,他娓娓道来,不时引起哄堂大笑。这种自嘲的语气,使他既不自怜也不自大,并没有把自己的身价抬得那么高。见面握手时感觉到他像是日本来的一个访问教授,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大江的执着,却使我感受到他的伟大。在他的演讲中,他特别引了一段叶慈的话,读来像是回忆年轻时的爱情:    人的年岁日增而德商望重  然而,然而,  但愿我们在那时相遇  当我仍有似火年华的青春!    然而,大江却从这段迟暮的爱情诗句中回顾他自己似火年华的一年——一九六八年,他历数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倒也使我忆起那一年秋我流浪巴黎时看到街上的砖块和巴黎大学墙壁上的标语:“热烈支持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全世界都被燃烧起来的年代,充满了理想和希望,唯独日本——至少从大江的叙述中——却是暗杀、自杀、飞机失事案件累累,我听后顿然感到大江对自己的祖国是自有其赊套看法的,在他的演讲咿已经表露得很清楚:他认为战后的日本仍然是待罪的国家,虽然广岛和长崎受了原子弹的洗礼,但这并不能抵消日本发动战争的罪孽,所以他是坚决反战的,更反对日本重整军备,甚至对日本皇室制度也极为不满,日皇要授给他一个勋章,竟然遭他拒绝,这可能是破天荒的创举。  听完他的演讲,又找到他的诺贝尔的得奖演说辞来读,才发现他竟然把叶慈的爱尔兰和他自己的日;本作为对比:爱尔兰殴叶慈得诺贝尔奖而跻身于世界文明国家之林,而日本呢?日本跻身于世界却是靠着“电子工程和制造汽车”,而在大战时却以。疯狂毁灭的热情。著称,这一切大江先生皆引以为耻,所以他至今仍然坚持日本向侵略过的各国请罪并赔偿!他到处演讲。也处处不忘记提醒自己的国家的罪名,所以和川端康成也恰成对比:川端康成得诺贝尔奖时大谈日本文化之美,而且用“美的日本和我”作为讲题;所以此次大江得奖,也故意用。暧昧的日本和我。为题,等于向川端挑战,也把川端所美化的日本还其真面目,并代他向世人请罪。这一份勇气,恐非一般“爱国人士”所能承担!如果万一有一个中国作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问他(她)将会在演讲辞中说什么?“我来自五千年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我热爱我的祖国和他的人民……?!”不说也罢!最好不要得奖,否则这份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气可能更会凌人了!    德国哲学家哈伯玛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观念,始作俑者是十八世纪法国和英国的艺术和文化批评杂志,这些杂志往往和讨论同样问题的沙龙同名,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公开论坛,但沙龙的。面对面。议论模式经过印刷媒体中介后,这一个公开论坛也变成--种更“间接”  的客观存在:印刷晶一特别是报章杂志一的功效,就是促成一个想像的社群和一个共时性的空间,安德生更认为它是民族国家的成立基础。但这个社群中是否有领导人物?而报纸编辑如何“规范”这个想像的社群?这类问题,却没有阐明,其原因可能是这两位理论家较注重印刷媒体本身的客观功能,它所建构的这个抽象的公共领域,遂变成民主政治的基础。然而,二十世纪中国的报业是否达到这个任务,是值得商榷的,而报纸的副刊也连带受到影响。我曾在一篇论《申报·自由谈》的文章中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在晚清民初时期的《自由谈》,因编者和作者没有正式出面,可以借机批判时政,而卅年代的同一个《自由谈》,反而被鲁迅的“伪自由书”式的杂文弄成一个表扬作者个人好恶的刊物,无法尽到一个广义的社会批评的职责。我们可以类似的方法来探讨台湾两大报及其副刊是否达到某种程度的“公共领域”的效用,如果  编者不采中立或客观路线,而以明星的角色来领导社会或文化运动,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又是如何?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二十世纪中国;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民间社会,其原因不在报纸副刊,而在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和政府的势力太强,使得报纸副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由于台湾的社会变动太快,副刊的编者只能不断地出点子应付,当然有时候也鼓动风潮,作文化事业,功不可投。但社会还是走在前面,而且步伐越来越快,时至今日的所谓后现代商业社会,视觉媒体的流行,早已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看报纸和看电视并行,往往也以看电视的习惯来读报纸,注意力短暂,所以痖弦才会想出“极短篇”的点子。    “香港电影”,这一表述几乎马上使人联想到大众娱乐。多年以来,香港电影工业为两大巨头所控制:邵逸夫和周文怀。此二人以赚钱为目的的。工业生产。成为典型香港电影的商标。这些电影大致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别:其一为。硬核。功夫片,或者,武打片。这类电影或被  置于某一伪历史背景之中,或以其当代形象亦即警匪片出现,主要以暴力吸引大众;其二为。软核。性爱或浪漫喜剧片,由艳美女明星主演,由女歌手唱足必要数目的歌曲。在美国,周六夜晚中国影院的两部正片大多由这两类影片搭档而成。(正是在旧金山唐人街这样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夜晚,我发现了《胭脂扣》[1987],伪装成“软核”喜剧片的令人惊喜的艺术电影中的一部。它是我在本文中将要论及的影片之一。)  ……

编辑推荐

  书中作者以自嘲和调侃的方式,表达一位身处现代——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博大深沉的人文关怀,作者在书中纵情、机智,批语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众多文化现象,把独到的个人见解和鲜明个性巧妙融合起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狐狸洞呓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