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结合自然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马库斯·海因斯多夫  页数:206  译者:李婵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建筑师、装置艺术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从1997年起就在其建筑设计中应用竹材,挑战传统的建筑材料。《设计结合自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的竹子建筑》主要着眼于海因斯多夫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的德中同行之家展馆。2010年5月到2010年10月,一个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性展览盛会在上海黄浦江口展现在世人面前。德中同行之家展馆是世博会上唯一个两国联合展馆。这座创新性双层竹子及膜结构建筑呈现了以“可持续性城市化”为主题的“德中同行”系列活动主要由天然竹杆和竹集成板搭建而成。它将有可能促成竹材的新连接应用方式以及处理方法的推广发展。这是中国首次对全竹材建筑的正式认可。这座生态型高科技展馆将成为一个艺术和展示空间。通过大量图片以及一系列详实的文章,《设计结合自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的竹子建筑》记录了这座展馆的规划设计和实现的过程,揭示了设计背后的意识形态与理念。此外,本书内容还涉及竹子原材料以及作为建筑与设计介质。其中一章专门介绍了马库斯·;海因斯多夫设计的其他艺术性建筑结构与可供人进出的艺术装置,包括一个建于巴厘岛、名为“天空之城”的飞艇形装置,两个建于泰国清迈的、分别是搭建在一棵原生林木上的树屋和一个可自然生长的穹顶结构。

书籍目录

展亭德中同行之家展馆装置艺术竹子……

章节摘录

  取法自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的竹子展亭  哥特弗里德·克纳普(Gottfried Knapp)  竹子建筑背后渊源颇深。德中两大工业国联合推出的超轻型竹子结构,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现了非同寻常的可持续性设计和施工。这个展馆不是由有传统专业背景的建筑设计师团队设计的,而是由一位具有创造力的发明家、艺术家打造。只有很少的建筑师和高级工程师敢于挑战这个——向未来迈进的——生态型建筑业。尽管在欧洲、美洲、亚洲许多重点院校的教授们,比如,斯图加特的弗雷·奥托( Frei Otto)也仔细研究过建筑替代材料,包括竹子,但是对这些材料的应用惯例仍有待建立。  因此,在这次的中国巡回展览中,不是建筑行业的同仁提议修建方便拆卸的竹子展亭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反不会为建筑领域的限制所累。马库斯·海因斯多夫(Markus Heinsdorff)是一位来自德国的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设计工程师,他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在亚洲做过不同层面上的有关竹子的试验,并把这种材料用最优美的艺术手法展示出来,可以说已经运用自如,同时达到了技术上的最高要求。他作为艺术家为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展览和公共空间打造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可以说在技术上无可挑剔,同时也采用了其他辅助手段——自然生长的材料或者具备先进技术的装置。这些艺术作品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均有介绍。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海因斯多夫自2007年以来在中国用竹子修建的各种类型的实用建筑。  名为“德中同行”的巡回展览在中国5大百万人口城市的德中大道相继举办,是竹子被用作建筑结构材料的又一次机会。这次系列活动的内容是,为未来环境问题提供解决办法。许多德国大公司也就新技术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生产流程问题表达了看法。活动由德国政府发起、歌德学院组织,随之还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和学术座谈会,使整个系列活动异常精彩活跃。中国歌德学院院长迈克尔·卡恩—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将此次展览设计和视觉设计交付给一位来自德国慕尼黑的造型艺术家,今日,人们只能用幸运来形容那次选择,尤其是在竹展亭在世博会大获成功之后。可以说,竹子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建筑材料,低成本、符合生态环保理念、可多次循环利用,并且从某种角度上说有利抗震。而这样一种材料却在中国现代建筑实践中几乎消失了。用竹子修建在一年内方便拆卸、运输、多次重组的各种展亭,海因斯多夫的这一决定取得了一次公众性的胜利。  但是,要取得这一成功,需要克服许多障碍。2007年,当海因斯多夫提出为德中大道修建展亭的方案时,起初在协办方中遭遇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德国参展商都习惯了常用的材料——钢、玻璃和塑料,想象不出竹子这种亚洲天然材料如何能在渴望创新的中国呈现出德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但是,这些优雅、轻巧的竹子展亭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广场上取得的成功很快使参展商打消了顾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设计结合自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