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希望 作者:曾奇峰 页数:206
Tag标签:无
前言
武汉医学院是一个基本没有精神病学传统的大学,校园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德国笑话,说精神科医生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治不好。可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这个学校却有几位学生患上了精神分析的病。这要部分地归功于医学院的图书馆。图书馆三楼的社科部不仅藏书丰富,还有位和善的管阿姨,管阿姨替我们留下《朱光潜美学文集》。文集收录了朱老先生写于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的文字,第一卷中的变态心理学讲的几乎全部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显然当时的美学,文学和哲学对弗洛伊德更为敏感,倒是医学并没有做好准备去把精神分析当作一种治疗方法接受过来用于减轻中国人民的疾苦。但是,四五十年以后,奇峰说,精神科医生才叫“人的医生”。所以在当时的武汉医学院,偶尔在晨曦下,更多的是在深夜里,总有几个年轻入神情凝重地手捧精神分析的秘籍,别人看来像有病,自己觉得在练功。
内容概要
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人真的是这样一种动物,没有情感,会被“饿”死;情感太多,会被“撑”死;不多不少,才是最好。从这一点来说,亲情与爱情都应该向友情靠拢。
作者简介
曾奇峰 精神科医生,曾著有《你不知道的自己》。
书籍目录
序一:精神分析的俗人序二:奇峰文集序第一辑 缓慢地奢侈着 先站稳再迈步 缓慢地奢侈着 享乐的级别 假如别人不懂你 精神的慈善 懒惰是别样的勤快 信任是一种健康的冒险 超越“健康的咒语” 被治疗成一个人 别说太正确的话 游戏的境界 唯有温暖御风寒 信仰与心理学 希望是心灵的阳光 也算是天人合一 曾经沧海难为水 情感的品质 问世间钱为何物第二辑 学习活着 弗洛伊德:直面心灵的伟人 以善意的名义恶毒 有限与无限之间的人生 爱字之前无需定语 被期望虐待 爸爸的一半是男孩 超越命运 作为诱饵的疲乏感 哀伤与坚强 被肢解的生活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 对成熟的迷信 对痛苦成瘾 福与祸 行动崇拜 学习活着 因为痛所以记得 这是怎样的男人和女人啊 子弹射向了谁 走出父母婚姻阴影的女儿 言如其人 父母的“逆反心理”第三辑 花枝乱颤 守卫自己家庭的疆土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问你伤害要多深 人与他自己制造的世界 不必要的提示 为了未来的回眸 那一阵醉人的花枝乱颤 亲情的缺憾 僵硬的自我边界 被流行语污染的语言 抱怨——自处低下的难堪 被网络阻隔的亲情 心理创伤的视角:乖学的和人文的 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安全 抑郁症相关问题 感谢女儿 “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 为了离别的纠缠 我的“中德班”十年 惩罚、自我边界与抑郁 一个人的学派 《心理月刊》问答
章节摘录
人既然是大自然的创造物,就不可能超越大自然事先设计的方案。一个人能够做的,仅仅就是在大自然预设的方案内,尽可能活得好一些,或者说尽可能活得像个人。不管是由于家族传承的焦虑的压力,还是成为神的愿望,都是需要我们忍受的,忍受的结果,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人:吃人吃的东西,干人干的事情,爱人之所爱,恨人之所恨,等等,等等。 是人,却不安于作为人,实在是人的一大特点;鸟就不会不安心作为鸟。心甘情愿做人,真的是谈何容易。好在世界上还有心理治疗这等事。套用康德的话,“从永恒的角度说”,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使来访者接受作为一个人的现状,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关系。 我一直都梦想写几本心理小说。读了亚龙的《叔本华的治疗》,感觉他在我面前树立了一座大山,既冲击了我的自信,又刺激了我的攀登欲。这实在是一本杰作。小说一开始就把一切都设置在死亡威胁的背景中,作为主人公的治疗师只有一年的生命,这就使整个氛围都变得极有张力。然后情节在变化的时空、跌宕的情感、错综的关系和貌似深刻的思想中展开。我一般读小说是很快的,但读这本书却快不起来,因为害怕错过了每一寸文字的滋味。本书编辑王素琴说得更有深层心理学的味道:舍不得那么快读完。 我们在美国的上海朋友童慧琦因为一个读书小组的活动,曾经与亚龙每周见面一次,读他正在写作中的书,谈阅读的体会和感想。她记录了一些他们的活动内容,十分令人神往。但愿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心理治疗界的专家们,也能把他们的学问以心理小说的形式,跟其他专业人员、尤其是跟普通读者分享。
编辑推荐
中国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受众,最多读者的心理治疗师,邀你走进你不知道的你自己明心见性,直指人心,心理治疗师的语言就是你的药……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